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县政府办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专项规划

【十三五】【规划解读】十三五期间工业发展规划及其解读

发布时间:2019-09-24 10:02 信息来源:经信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十三五期间工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实施制造强县、创新引领、对接合肥、绿色发展四大战略:

 制造强县战略。强化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制造业的大发展、大提升为重要突破口,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作用,打造若干领域优势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加速工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形成我县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努力建设制造强县。

 创新引领战略。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破除发展障碍,化解发展难题,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争在部分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对接合肥战略。立足建设合肥卫星城市和全省县级中等城市,确立“服务合肥、发展舒城、等位对接,全面推进”的战略定位,主动围绕合肥主导产业“调”、围绕合肥市场“转”、围绕传统产业“促”、围绕融入经济圈“建”,统筹打造“金三角”和“绿三角”,推进我县与合肥市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全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生态建设一体化。

 绿色发展战略。以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为引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融合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充分发挥背靠大别山、独享万佛湖的优势,更加重视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巩固和保持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基地

适应科技发展和消费变化新趋势,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主动融入合肥经济圈产业分工,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基地。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紧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实施制造强县战略,围绕合肥千亿级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基地等主导产业调结构、抓增量,加快形成我县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打造舒城工业经济升级版。

一、做大做优主导产业

坚持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体育及儿童用品、汽车零配件、家电电子四大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优化产品结构,延伸拓展产业链,不断提升优势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到2020年,四大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

绿色食品。依托我县丰富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食品酿造、蜂制品、粮油制品、肉制品、水产品、果蔬制品等加工业,大力开发蔬菜、茶叶、油茶、万佛湖有机鱼等特色优势品种资源。积极发展安全优质食品、健康养生食品、休闲食品等绿色有机食品。推动农产品加工精深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推动资源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快构建原料采购、加工制造、物流配送、市场销售产业链。依托快乐蜂食品,打造新马食品产业园,加大绿色食品品牌创建力度,建设安徽重要的绿色食品工业基地。

体育及儿童用品。以羽毛羽绒、童车童床为重点,提升发展体育及儿童用品业。以三乐童车为代表,加快建设童车童床产业园。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技术装备升级、品牌质量提升,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培育行业竞争优势。依托省级童车产品质检中心,加强童车产业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提升全县童车童床产业核心竞争力。将我县童车产业培育成国家级龙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鼓励羽毛羽绒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加强产品设计和时尚产品开发,提升产品档次。发挥电子商务引领作用,强化市场营销,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体育及儿童用品产业基地。

家电电子。依托合肥家电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家电电子关键配套产品,鼓励发展绿色环保型、高效节能型、信息智能型和个性化家电电子产品。支持家电电子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联合开展产品研发、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物流配送、市场开拓等,积极发展各类小家电产品,打造合肥家电电子配套和小家电产业基地。

汽车零部件。依托江淮、奇瑞、安凯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产品、发动机、起动机、变速箱、离合器、制动器、转向器、悬挂系统等重要总成和部件,延伸发展整车制造、汽车贸易和物流配送,完善汽车产业链。加快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基地。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我县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紧密对接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到202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电子信息。以家电电子、汽车电子、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节能光源等为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发展信息设备、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集成电路、信息技术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电子科技产业园,吸引配套企业入驻,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培育发展精密机械、模具制造、工程机械、环保装备等专业设备制造业,鼓励发展数控机床、智能化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制造业,加快建设模具产业园,打造模具产业集聚区。

节能环保。培育发展以节能机电设备、建筑节能为主的节能设备,以化工、冶金、发酵工业为主的清洁生产装备,以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废气处理为主的环保装备,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建成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坚持信息化带动,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服装、塑料、五金、包装印刷、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向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等附加值高的产业链环节延伸,支持企业围绕“两化融合”、技术升级、节能减排、新产品研发等重点领域实施技术改造,提高核心竞争力。主动和提前淘汰相对落后产能和低端产品制造能力,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加快用先进产能置换落后产能。

四、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坚持集群发展、绿色集约、产城融合、示范带动,实现开发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把开发区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平台。到2020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到2020年,省级开发区产值超1000亿元1家,超500亿元1家,舒茶、干汊河、棠树工业集中区产值超100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

打造园区产业集群。完善园区规划,明晰产业定位,集中安排同源、同类、关联度高的项目,引导园区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设一批市场影响力大、产业配套能力和创新活力强的特色产业基地,形成我县产业竞争新优势。县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汽车零部件、体育及儿童用品等产业,加快“两化融合”,推进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杭埠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家电电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建设临港物流园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物流基地。加快推进与包河区合作共建产业园,积极开展招商、产业、经贸、人才等方面合作,高起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与合肥主导产业配套,加快融入合肥产业链,完善共建共享及利益协调机制,打造合肥经济圈产业协作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电子科技产业园、模具产业园、童车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合肥工投·舒城中小企业园、五金产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推进相关企业成龙配套、集群发展,形成集聚集群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舒茶、干汊河、棠树等乡镇工业集中区,以龙头型企业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延伸拓展主导产业链,走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化道路,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推进园区集约化发展。以科技含量、环境影响、投资强度、产业效益作为选资标准,提高入园项目档次和质量,完善项目进入和退出机制。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规范土地出让行为,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落实开发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的要求,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通过股权转让、“腾笼换鸟”等方式,逐步盘活闲置资产。加强园区公共平台建设,实现多种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服务作用。加强开发区与城区、乡镇联动发展,以开发区转型发展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先导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集约发展示范区。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充分考虑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承载能力,将开发园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范围,按照城市新区的建设要求规划建设,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布局。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统筹安排交通、能源、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统筹安排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以城市功能完善吸引产业集聚,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实现产业、生态、人口、文化、空间的多向融合,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发展格局,建设集实体产业发展、生活服务配套为一体的城市新区,争创安徽省产城一体发展示范园区。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