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县政府办 > 政策法规 > 规范性文件发布

舒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2-01 16:08 信息来源:舒城县政府办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舒政〔20211

 

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万佛湖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舒城县人民政府

202121日 

 

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舒城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舒城县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展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美好舒城建设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舒城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建设现代化美好舒城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必须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努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舒城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谱写舒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城乡区域面貌改善最大、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大目标、大提升、大项目、大转变的总体思路,紧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再造舒城新高地,向全省第一方阵冲刺奋斗目标,突出金三角、绿三角发展布局,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工作为总抓手,以打造廉洁舒城、效能舒城、平安舒城、活力舒城为根本保障,开创了舒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实现跨越。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长7.9%;财政收入达到30.2亿元,年均增长1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278亿元增加到482亿元,年均增长11.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从153亿元增加到359亿元,年均增长18.6%。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中高速增长,高于省市平均水平,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在全省排名靠前,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五年来,我县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有效实施,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三级书记遍访贫困群众,千名干部深入脱贫一线,累计投资84.7亿元,实施扶贫项目7960现行标准下39781113256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省政府公布我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舒城人民30年的脱贫梦。产业扶贫和特色种养业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教育资助、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危房改造应改尽改,易地扶贫搬迁圆满完成。

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两新产业快速壮大,电子信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逐渐成为支柱产业,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2%,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1.3%,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24家。食品加工、童车童床、羽绒羽毛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发展动能日益增强。县开发区2019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排第13位,在安徽省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综合排名第10位。连续获得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等荣誉。电子商务、全域旅游等服务业快速成长,获评全国贫困县农产品电商50,万佛湖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3A以上景区发展到8个,2019年度接待游客数、旅游综合收入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80%186%,跻身安徽省旅游强县。成功举办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国际水上扁带大师赛、万佛湖全国库钓大赛等30多场知名品牌旅游推广活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81家,进入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被纳入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县。舒城小兰花、万佛湖鳙鱼、舒城黄姜等农特产品获国家或省地理标志认证,荣获全国茶产业百强县、全国生态茶建设十强县等称号。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11.545.443.1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开展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东部新城、南溪新区、政务文化新区建设全面推开,完成县城外环、国省干道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建成市政道路52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6万,中等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汽车客运总站投入使用、高铁东站建成通车,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提名等荣誉称号,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老城更新有序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967户、棚户区改造12451户。杭埠镇建成区面积1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万人。建成人防工程15.5万平方米。在全国率先推行县域公交一体化,一元公交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扎实推进,农村改厕40561户,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2个,汤池镇入选安徽省千年古镇名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治理覆盖率分别达85%95%。改造农村危房16134户,拆除农村危旧房屋0.64万户1.8万间。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105个,4个茶谷小镇和1个果岭小镇、30个茶谷(果岭)小站、120个茶谷(果岭)小院。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突出,全面落实3+2清单制度。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成效显著,互联网+政务服务基本建成。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五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万个。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互联网+监管系统建成运行。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等稳步推进,建立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成功探索与华夏幸福、恒大、万达等大企业、大集团整体推进、连片开发的舒城路径,取得显著成效。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是十二五1.3倍;累计实现利用境外资金5.3亿美元,是十二五1.7倍。

生态环境明显优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露天烧烤、餐饮油烟、建筑施工扬尘等专项整治收到实效,城区禁限燃放烟花爆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常态化开展,淘汰黄标车、老旧车4659辆,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280天以上。建成20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全县163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杭埠河、民主河、朱槽沟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万佛湖内岛屿污染控制和7603只网箱拆除任务,开展主要水域禁渔区、禁渔期管理,万佛湖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类,杭埠河、丰乐河平均水质达到国省考核标准,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实施森林增长工程,累计新增造林3.94万亩、绿色长廊151.5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8%。修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33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土壤环境状况良好。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增幅、万元GDP能耗降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保持在市控指标以内。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34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8元,年均分别增长7.9%9.2%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累计投入资金260亿元,惠民成效持续显现。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城乡居民五有并轨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待遇实现统一。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1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前两年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目标,新建、改扩建中小学70所,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2%,建成智慧学校29所。学前教育稳健发展,幼儿园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2%。城市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县医院、县中医院通过二甲医院复审,县医院获三级医院设置批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接受国家级评审,建立了家庭医生制度,智医助理系统实现全覆盖。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区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全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文化惠民工程深入设施,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环湖健身走、国际库钓大奖赛、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持续开展,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非法集资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得到稳妥处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全县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平安舒城和法治舒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防、地震、气象、防灾减灾、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档案、供销、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工商联、科协、文联、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

专栏1 舒城县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单位

2015

2020

年均增长(%

一、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58.5

320

7.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

——

10.3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

——

16.6

财政收入

亿元

15

30.2

1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0.2

120

10.3

二、转型升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0.5

0.8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 工业总产值比重

%

23.4

34.5

 

高新技术企业数

13

24

 

三次产业结构

1946.3:34.7

11.1:45.8:44.1

 

三、民生改善

累计减少贫困人口

——

76541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2.5

50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399

31343

7.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26

14328

9.2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7839

41000

4.4

每千人常住人口医院和

卫生院床位数

2.75

3.62

5.6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8

100

——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8

100

——

四、开放合作

到位境内资金

亿元

51.8

97

10.9

实际利用外商投资

亿美元

1.3

5.3

11.2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3

6.6

3

五、生态文明

森林覆盖率

%

47.4

48.8

——

重点流域(水库)

断面水质优良比例

%

95

100

——

空气质量达到

优良天数比例

%

71

76.7

——

单位GDP能耗下降

%

达标

达标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

达标

达标

——

注:[]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经济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因统计数据调整,未列入绝对数。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县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相互角力,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竞争博弈加剧,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分工格局面临系统性调整。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将发生重大变化,为我县创新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新的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而中断或延迟,相反将迈出更大的步伐,有利于我县积极参与新发展格局进程,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

从区域看,呈现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实施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战略举措,取得显著成效,与上海南京杭州一同站上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舞台,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和新成效,对我县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六安市实施绿色振兴战略,合六经济走廊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领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经济量质提升、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县借势借力、集聚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县抢抓机遇,加快融入区域发展产业链、创新链,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从全县看,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我县进入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效益提升新阶段。我县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合肥都市圈等多个重要发展板块,政策红利累积叠加。随着合安高铁开通和我县一环五射、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全线贯通,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和借势发展的条件更加优越。经过十三五的努力,我县两新产业快速发展,恒大文旅城、华夏幸福、胜利精密、英力电子、中鑫模具、巨电星玛新能源、绿沃循环能源、欧菲精卓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见效,一批重要民生工程、重点生态项目相继建成,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大幅增强,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广大干部群众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形成共识,全县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发展后劲更加坚实,活力和创造力更加强劲,有利于我县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推动新的发展

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对标国内、省内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我县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主要表现为:产业集群还处于培育期,集聚效应不强,产业配套能力仍需要加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还存在一些难题;城市建设存在短板,不能满足市民美好生活愿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弱,人才储备对高质量发展支撑不足;现代服务业规模不大,农产品深加工增值链尚未形成。资源要素约束趋紧,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仍然艰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等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公共卫生、防灾抗灾、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防范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需要加强和提高。

综合判断,今后五年,我县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县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决胜期、全面改善民生福祉的关键突破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县人民必须坚定信心,更加奋发有为,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谱写舒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三节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贯彻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围绕领跑六安、链上合肥、融入长三角,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发展思路,坚持服务合肥、发展舒城、等高对接、全面融入发展定位,突出金三角、绿三角发展布局,大力实施641行动计划,全力打造长三角主导产业配套园、产业转移承接园、居民生活大菜园、休闲度假后花园和巢湖水源保护生态园,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奋力谱写舒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理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全县一盘棋,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二、战略定位

长三角主导产业配套园。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项目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对标沪苏浙和合肥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强化配套协作,强化项目落实,做强实体经济,培育壮大科技含量高、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集群,打造长三角产业配套基地。

长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园。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优势,主动寻求沪苏浙关联产业和重大企业合作,围绕产业链承接产业转移,补齐、壮大、拓展创新型现代产业链条,在加快发展中调结构、促转型,在做大总量中提质量、增效益,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基地。

长三角居民生活大菜园。聚焦绿色、健康、高端需求,提高绿色化、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形成特色+规模+品牌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主攻长三角市场,建立我县绿色农产品稳定供应长三角渠道,推进优质绿色农产品不断融入长三角居民的生活,使我县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长三角休闲度假后花园。深入做好全域旅游的文章,统筹山、水、城、村、景等资源,深度融合旅游与农业、文化、乡镇经济等产业发展,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景点景区质量,努力做到全景式覆盖、全链条育强、全方位宣传,把舒城建设成为全国知名、长三角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巢湖水源保护生态园。强化巢湖水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提升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探索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建设山水秀美、和谐宜居、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舒城。

第四节  远景目标

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展望2035年,我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020年的三倍,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舒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健康舒城、平安舒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人民生活殷实富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百分之七十,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现代化美好舒城基本建成。

第五节  十四五主要目标

2025年,我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居民生活基本链入合肥,与合肥市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乡统筹、生态环境、民生保障、体制机制等领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初步建成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舒城。具体是: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培育2300亿元产业(电子信息、光电显示)、2家百亿元企业、2010亿元企业、5家本土上市公司,打造1个千亿级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1.5%

发展质量得到新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00家,家庭农场达到1200家。全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1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5G网络实现全县覆盖,县城、开发区等区域实现深度覆盖并规模商用。

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乡村振兴取得成效,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县域空间格局和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00元,年均增长9%。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全覆盖。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年,医疗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森林、湿地质量持续改善,万佛湖、杭埠河水质保持地表水类,丰乐河水质稳定达到类,PM10PM2.5浓度持续下降。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量、耕地保有量达到市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49%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更加优越,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开放型经济迈向更高水平。到位境内资金累计达到440亿元,年均增长10%;直接利用外资累计达到7亿美元,年均增长6%以上;进出口总额达到2亿美元,年均增长6%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立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综合应急保障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有效健全。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舒城、平安舒城、健康舒城、智慧舒城建设深入开展

专栏2 舒城县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

指标

2020

2025

年均增速(%

属性

经济发展(8项)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20

500

8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32000

50000以上

--

预期性

3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

9

预期性

4

固定资产投资(%

--

--

9

预期性

5

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32

46

--

预期性

6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4

2

6

预期性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20

200

11.5

预期性

8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0

60

--

预期性

创新驱动(5项)

9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投入强度(%

0.8

2.5

--

预期性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

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34.5

45.5

--

预期性

11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

专利拥有量(件)

3.2

7以上

--

预期性

1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GDP比重(%

--

--

逐年提高

预期性

13

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24

50以上

--

预期性

资源环境(5项)

14

单位GDP能源

消耗降幅(%

完成市下达

完成市下达

--

约束性

15

单位GDP二氧化碳

排放降低(%

完成市下达

完成市下达

--

约束性

16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

天数比例(%

完成市下达

完成市下达

--

约束性

17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

水体比例(%

完成市下达

完成市下达

--

约束性

18

森林覆盖率(%

48.8

49

--

约束性

民生福祉(7项)

19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2600

35000

9

预期性

20

城镇登记失业率(%

2.8

4以内

--

预期性

21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

受教育年限(年)

10.8

11.9

--

约束性

22

每千人常住人口医院和

卫生院床位数(张)

3.62

6.25

14.5

预期性

23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以上

95以上

--

预期性

24

每千人口拥有0-3

婴幼儿托位数(个)

--

3.3

--

预期性

25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3

78

--

预期性

安全保障(2项)

26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38

38以上

--

约束性

27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标准煤)

完成市下达

完成市下达

 

约束性

注:经济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

第二章 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立足与沪苏浙和合肥产业配套,提升我县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型农业为基础,融合互动、紧密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发展战略支撑产业

大力实施641行动计划,围绕经济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光电显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文化旅游6大战略支撑产业,建设全球触控模组制造基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基地4大基地,构建我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

建设全球触控模组制造基地。以欧菲精卓光显及其上下游等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触摸显示及模组、液晶显示、OLEDLED、激光装备、光学仪器、电子装备、专用材料等产品,打造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建成国内一流、全球重要的触控模组制造基地。到2025年,光电显示产值超过300亿元。

建设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胜利电子、英力电子、蓉胜电子等企业为基础,围绕合肥联宝集团和京东方等企业产品配套,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精密电子元器件等产品,打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值超过300亿元。

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围绕长三角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蔬菜、茶叶、油茶、优质水产品、肉制品、快餐速食等绿色食品业,以绿色、优质、特色、品牌为引领,推进农副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以必斐艾、快乐蜂、夏星食品等企业为基础,积极招引餐饮品牌企业,打造食材供应链产业基地。积极开发功能食品、健康食品、方便休闲食品和优质水饮品,延伸产业链条,建成长三角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

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发挥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县重要支柱产业。围绕一山一湖一泉一线一古城的总体布局,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构建一核两带三极旅游发展格局,即环万佛湖旅游吸引核,杭埠河生态休闲景观带和S237(舒桐路)、S317G105G206等沿线旅游产业带,形成县城、环万佛山、杭埠恒大文化旅游城三大旅游吸引极,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建设国内一流县级全域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全县旅游总收入突破70亿元。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星玛新能源、绿沃新能源、德亚电池等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大功率电力电子组件以及电驱变速箱、电驱空调、通用驱动电机控制器、通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电子产品,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值超过50亿元。

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中鑫模具、南聚模具、宏泰模具、华昌模具等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模具制造,延伸发展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品;以联科表面处理为基础,重点发展镀金、银、铜、铬、镍、锌和阳极阳化、电泳、蚀刻等表面处理产品,打造长三角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表面处理产业基地。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值超过50亿元。

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以童车童床、羽绒羽毛为重点,加强技术改造升级,培育新的特色和品牌,实现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全面跃升。以呵宝、康宝、睿宝、恒昕、旺贝贝等企业为基础,建设童车童床特色产业基地,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创响童车童床舒城造品牌,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以玉龙羽绒、文杰体育、太阳体育、浩缘朋纺织、金丝狐服饰等企业为基础,以羽绒服装、寝具生产为重点,引导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动羽绒羽毛产业二次创业,建设舒茶羽绒产业园,打造舒城·中国羽绒谷。

专栏3 战略支撑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与5G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智慧电子小镇项目、星玛新能源项目、绿沃新能源科技项目、捷步新能源配件加工生产项目、南聚模具产业园标准化厂房二期、英力二期厂区新建PC精密结构件建设项目、珠海蓉胜超微线材、三本新型模块化结构件制造项目、兆邦智能装备制造及新能源再循环利用基地项目、兴高胜(舒城)光电生产项目、佳和电子、鼎晟新能源汽车电机核心配件及内饰件项目、众爱食品(安徽)加工项目等。

第二节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以全域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全域旅游。按照一山一湖一泉一线一古城总体布局,围绕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绿色城镇功能定位,推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万佛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强化环万佛湖、环万佛山旅游整体谋划,全面打响全域旅游,全景舒城的旅游品牌。巩固提升万佛湖5A景区建设,巩固提升创建舒茶人民公社4A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恒大文化旅游城、万佛山景区提升工程,加快舒茶天子寨、万佛湖金龙湾项目建设、晓天老街保护与修复和汤池温泉旅游开发等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打造环万佛湖生态经济圈。加强红色文化的发掘与利用,完善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纪念馆与烈士陵园等教育瞻仰系列旅游产品,改造提升新四军四支队驻舒城旧址,完善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胡底烈士纪念馆等内部陈列展示,在汤池新建县民主政府旧址,确保全县革命遗址、遗迹得到保护、达标晋级、永续利用,打造全省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小三线老工业基地和设施,大力发展工业文化体验旅游,把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支持各乡镇举办以花卉观赏、农事体验、健身康养、茶文化、古村古镇等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机在手,畅游舒城。

——电子商务。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加强县电商产业园、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开展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优化农村电商网点服务功能,推动农产品上行。以示范创建为引领,积极培育电商示范镇和示范村,引导电商集聚发展。加快培育电商经营主体,鼓励传统产业利用电子商务转型发展。到2025年,农村产品网销额达到50亿元。

——现代物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加快推进舒城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区域快递物流集散、转运中心。建设速搜物流园,大力发展外贸物流。积极推进高速路下道口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物流及商贸服务业。深化与邮政、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发展农村快递物流,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畅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设适应农村产品网络销售的冷链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发展产地预冷、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定制配送等全冷链物流

——金融服务。大力引进金融机构来我县设立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协调已在我县开业的金融机构在村镇增设网点或自助设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产业基金与金融机构合作。完善新型政银担、税融通、续贷过桥等融资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指导企业主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争取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支持,用足用活地方债等投融资政策。

——信息服务。广泛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建设完善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开发各类惠民应用。统筹推进智慧舒城建设,推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卫生、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居民卡、智慧小区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商务、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人力资源网络招聘常态化,打造全天候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

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以现代商贸、住宿餐饮、社区服务、房地产业为重点,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

——现代商贸。推进主城区商业中心提档升级,加快万达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引导大型商业综合体合理布局打造我县特色商圈。加快发展杭埠华夏产业新城服务业,引导名品名店聚集,打造我县新兴消费中心。培育发展夜市经济,规范建设高品质夜间消费街区以及社区型居民夜间消费节点,促进美食购物、体验娱乐、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夜间消费业态发展。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分支网点,实现企业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经营。

——住宿餐饮。适应消费新需求,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客栈民宿、短租公寓、快餐团餐、客栈民宿、农家乐等细分业态,建设一批精品酒店和星级旅游民宿。推广明厨亮灶、餐饮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支持餐饮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中央厨房,提升餐饮行业标准化水平。开展餐饮门店厕所革命,改善就餐环境卫生。

——社区服务。加快发展社区物业管理、便利店、菜市场(菜店)、快递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培育发展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社区照料、病患陪护、外卖配送等家庭服务业,鼓励发展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母婴护理等特色服务业。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设施运营,加快社区服务企业发展。

——房地产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妥发展房地产业,完善普通商品房供应,引导房产企业健康发展,鼓励自住型、改善型住房消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强公租房分配和运营管理,建立购房和租房并举、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节能、节水、绿色、低碳住宅,推动物业管理、房屋中介、家装设计、安装维修等关联产业发展,完善住宅产业化链条。

专栏4 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全域旅游。恒大文化旅游城、舒茶人民公社景区基本配套项目、万佛湖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万佛山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汤池镇万佛心谷项目、李公麟艺术馆项目、万佛湖金龙湖国际休闲度假中心项目、大别山生态旅游示范区、周瑜城七门堰旅游项目、九龙寨生态园项目、安徽天子寨旅游建设、春秋乡三冲文旅项目、春秋田园牧场项目、山七镇文旅开发保护工程、驮岭滑雪项目、新四军四支队旧址纪念馆文旅区项目等。

新兴服务业。舒城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舒城县冷链物流园建设项目、西南山区农特产品交易中心、舒城县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舒城县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舒城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项目等。

传统服务业。万达广场项目、合安高铁舒城东站商贸综合体等。

第三节  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

服务都市、富裕农民、优化生态、繁荣农村为目标,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建设合肥都市圈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到202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78亿元。

构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坚守耕地红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耕地保护提质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41万亩。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确保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万亩,总产量稳定在38万吨以上。调优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做大做强蔬菜、茶叶、油茶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蔬菜产业+金融+科技试点项目成果,实施好合肥都市圈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改造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3万亩,建设绿色防控茶园6万亩,创建高效标准茶园3万亩,茶园面积达12万亩。推进油茶抚育示范园项目建设,建设总规模达到1万亩。加快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做好霍寿黑猪保种工作,加大皖西白鹅保种及推广力度。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实施亩产千斤稻、亩增收千元的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探索稻田养鳖、稻田养鳅等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组织实施一湖一策万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方案。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建设平台,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五个一批和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加快158行动农产品加工重点园区建设,推进农业农村部徽茶集群和舒城小兰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示范工程建设,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构建以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优质水产品和畜禽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格局。提升桃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水平,加快推进舒茶大别山茶树品种园建设,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应用推广。引导各乡镇有序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提高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推进一镇(乡)一品全产业链创建,鼓励一村一品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以茶叶、油菜、苗木、垂钓为主的休闲农业观光园。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设特色景观点、乡村民宿和特色小镇。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租赁、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鼓励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开展良种示范、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农田抗旱排涝、农机作业、产后节粮减损、产品安全过程管控等专业化服务,推广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形式。推进金融担保体系建设,推广劝耕贷业务,为新型主体发展解决融资渠道。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重点,统筹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强化农业发展支撑保障。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认真落实农业机械装备购置和使用各项优惠政策,扩大平安农机创建成果,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到2025年,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建设15-20个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开展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普及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标准化养殖等实用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品牌强农和质量兴农工程,支持申报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加快培育夏星食品、华银茶油、万佛湖鱼头等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产品企业,提升万佛湖有机鱼、舒城小兰花、舒城油茶、富硒稻米、周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知晓率。推进舒城县农产品溯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使用。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

专栏5 都市生态农业重点建设项目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桃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董郎桃产业园、晓天橡栎产业强镇、安徽鹏翔巧克力玫瑰风情小镇、雨泓软枣奇异莓综合开发项目、舒茶归耕园田园综合体项目、舒茶杏林鸿升千亩中药材基地、万佛湖国际休闲渔业库钓基地建设项目等。

第四节  建设千亿级开发区

以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引领,突出集聚集群、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和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强化发展平台要素集聚功能,打造全县产业发展主导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到2025年,开发区产值规模达到1000亿元。

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集中安排同源、同类、关联度高的项目,形成一区两园+特色园区的发展布局。城关园区重点布局食品加工、童车童床、羽绒羽毛等项目,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杭埠园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光电显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着力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模具产业园、食品产业园、五金产业园、羽绒羽毛产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引导园区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完善路网、管网、电力、通讯、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统筹推进干汊河、棠树、舒茶等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集聚度,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以科技含量、环境影响、投资强度、产业效益作为选资标准,提高入园项目档次和质量,推动开发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化市场主导、利益导向,创新园区建设和管理机制,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标准地改革,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落实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的要求,完善项目进入和退出机制,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加快信息技术在园区管理中应用,推进园区数字化、企业智能化和项目智慧化,积极创建数字园区示范区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深化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优化内设机构设置,探索管委会+公司模式,提高市场化运营和管理水平

第三章  开展全域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统筹谋划县域空间、功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协调发展。

第一节  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市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县域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着力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形成一核、三区、两新城的发展布局。以县城为核心,提升发展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万佛湖旅游度假区、桃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建设华夏幸福杭埠产业新城、恒大文旅城。城镇化地区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空间开发方式,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重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质量;农产品主产区突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打造农产品生产核心区;生态功能区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增强生态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第二节  建设现代化魅力城市

将建设现代化县级中等城市和六安市副中心作为我县城市建设的核心战略,努力建设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舒服之城”“幸福之城

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按照一主两副(县城区、杭埠镇和万佛湖镇)、轴向延伸、组团发展的思路,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县城主城区加速舒东新区、南溪新区建设,提升改善老城区,打造全县行政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和商贸中心。完成县城区、杭埠镇、安徽舒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关园区、杭埠园区),以及其他建制镇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及报批工作。杭埠新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主动融入合肥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完善融入合肥路网结构和服务设施,打造配套合肥、链上合肥的精品卫星城。万佛湖镇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县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度假基地。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城市双修改造,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路网配套,营造良好的人居和就业环境。以万达城市综合体、恒大文化旅游城、华夏幸福产业新城等综合性项目建设为契机,提升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高质量配套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优质生活圈。尊重历史人文特色,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快推进汽车站周边、三里河路及鼓楼北街沿线等地块设计和改造。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加快建设春秋南路、公麟路等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打通大动脉,疏通微循环提高路网的连通性和通达性。积极打造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建设生态驳岸、沿河景观带和活动空间,全面构建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城市公园体系新格局。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对照国家设立县级市标准,积极推进撤县设市工作。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巩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大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力度,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建设智慧城管。建立完善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实施城市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持续提升城市颜值。加强市政道路、桥梁、路灯、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管护,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常态化抓好户外广告、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治理,严查违法建筑,打造整洁、有序、安全、舒适的城市人居环境

第三节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好帮扶政策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加强防范返贫监测帮扶,继续对出列村和已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继续做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健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继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做好对接服务,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继续发挥保洁、保绿、护林、护路等公益岗位作用,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持续加强资金资产项目管理,精准谋划、科学安排各类项目,加强扶贫资产管理。持续加强特殊群体社保兜底,健全完善社会综合保障体系,加强应急性、过渡性救助,保障老弱病残孤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持续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身乡村振兴,推动村企要素互换、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加快发展乡镇经济。坚持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乡镇经济,激发乡镇发展活力,构建各具特色的乡镇经济发展板块。城关、杭埠、千人桥、桃溪、干汊河、柏林、棠树、南港、百神庙等 金三角区域城镇,发挥邻近合肥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工业、商贸物流、都市型农业等产业,打造城市卫星镇、商贸强镇、工业强镇和农业产业化强镇。万佛湖、晓天、山七、五显、高峰、河棚、庐镇、汤池、春秋、阙店、舒茶、张母桥等绿三角区域城镇,发挥生态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农业经济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和生态农业,打造休闲旅游强镇、农贸强镇和特色农业强镇。坚持镇当城建,推进乡镇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农贸市场、垃圾收运、污水处理、文体广场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不断增强乡镇综合承载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

精心打造特色小镇。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融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四位一体,高标准建设高铁小镇、温泉小镇、农旅小镇、康养小镇和兰花古镇等一批特色小镇。鼓励各乡镇挖掘特色,开展以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创建。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特色小镇旅游吃、住、行、游、娱、购要素功能。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产业支撑有力、建设人才集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加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分类指导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不同类型村庄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推动城镇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清洁能源、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和茶谷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扎实推进村庄清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统筹利用闲置土地、现有房屋及设施等,改造、建设村庄公共活动场所,开展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

第四节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户籍登记制度,同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增强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归属感。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建立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每个乡镇公共卫生类别医师的配备,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加快县级残疾人服务设施、乡镇残疾人之家和村(社区)残疾人工作站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残疾人服务网络。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动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延伸。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建立完善要素流动机制。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引导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双向有序流动。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等多种方式,推进城市教科文卫体等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乡村建设。健全支农金融体系,完善乡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落实科研人员入乡兼职兼薪、离岗创业、技术入股政策

第四章  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深入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加强两新一重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消费,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第一节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应用导向、多元投入的建设原则,加快构建互联感知、智能高效、创新引领的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县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通信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与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用。强化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与要素保障,重点推动5G基站和配套设施落地,有效整合已有站址资源和基础配套设施,鼓励探索利用路灯杆、监控杆、电力杆部署网络基础设施,推进各类杆塔资源的开放共享和统筹利用,提升设施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和各镇功能性覆盖,形成有规模效应的应用。到2025年,5G网络实现全县覆盖,县城、开发区、主要景点等区域实现深度覆盖并规模商用;城镇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千兆。深化光网舒城建设,加快5G核心传输网改造升级,打造支撑5G基站大容量、高速率、低时延数据传输需求的全光通信网络。积极发展地理位置信息服务,推动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传统设施数字化升级。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完善电子公交站牌、交通诱导屏、公交视频监控等城市道路交通信息服务设施建设,推广城市智慧停车系统。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推进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加快布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智慧水环境智慧调度系统。建设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部署智能导诊、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设施,升级基层卫生信息化设施。打造数字化学校,推动建设数字校园、数字实验室、全息课堂等,完善在线教育基础设施推进城乡治理数字化,建设和完善智慧城管、智慧社区信息平台、网格化管理处置系统、执法大数据智慧监督管理平台等设施。积极推进智慧党建、智慧信访、智慧消防、智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

加快实施数字经济赋能。支持开发园区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打造5G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实施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创新示范工程,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深化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十四五期间,创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个以上,企业上云实现全覆盖。支持各类研发机构利用云平台、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数字新基建,推动数据标准规范互认、基础数据共享、重大项目共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等,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信息共享。

加快数字舒城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全县基础数据资源建设,整合各类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资源,推进县政务云中心建设,畅通对接省、市平台。建设一网通办平台,优化统一申办受理,推动线上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加快推进全县四电应用工作,提升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材料、电子云签种类和数量,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和市民办事无纸化。拓展皖事通APP服务广度深度,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的掌上办、自助办、智能办。建设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平台,全面融合交通运输、道路实况、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水电气、金融、市场监管、经济社会风险等数据资源,联通公共服务各项业务系统,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县

第二节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城镇对经济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提标扩面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县医院、县中医院提标改造,以门急诊、住院、医技科室为重点增加业务用房并配备必要设备,增强传染病科室诊疗能力、重症监护室(ICU)救治能力,增加重要医疗物资储备,预留应急空间、强化平战结合。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改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实现校舍和场所标准化。大幅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扩充护理型床位,配置消防设施和辅助设施。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健全儿童收养体系,提升儿童福利设施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水平。建设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完善公益性殡葬服务。

提级扩能环境卫生设施。在县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配备分类清运、密封性好、压缩式收运车辆,改造垃圾房和转运站。按照厂网配套、泥水并重要求,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高管网收集能力,推进管网雨污分流,实施老旧管网应改尽改。新建城南污水处理厂,扩建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推进厂网河水环境一体化治理。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提档升级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建设公共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缓解人流密集区停车难问题。实行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公共供水保障,扩大供水管网覆盖范围。更新改造供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水厂和老旧破损的供水管网。完善燃气储气设施和燃气管网。构建源头减排、雨水蓄排、排涝除险的排水防涝系统。推进路面电网和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善小区居住条件,完善小区水电气路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养老托育、停车、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人防空间体系,积极探索开发利用模式。着力增强城市安全防护能力,加强人防疏散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人防指挥通信系统,完善人防专业队伍建设。

提质增效产业培育设施。完善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等产业集聚区配套设施,健全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建设智能标准厂房,提供共用生产空间,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冷库建设,健全冷链物流设施,保障农副产品全程冷鲜冷冻保存和运输。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或迁建新建,合理扩大规模和服务半径,改善交易棚厅等经营条件。在批发型农贸市场配置检测检疫设备,确保进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节  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

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构建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服务居民生活

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体系。统筹推进公路、水运、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内外通道联通、城乡覆盖广泛、节点功能完善、运输服务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以形成互联互通、衔接顺畅的公路网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推进合肥至舒城市域铁路、合肥经三河至万佛湖市域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合枞高速舒城段建设,实施S330S103改建工程,G346升级改造工程、三里河路东延道路工程、合安高铁舒城东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工程。推进合安高速新增恒大道口及其连接线。推进文翁大道、龙眠山旅游公路、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连接线、S241汤池至潜山界旅游公路建设等工程,全面实现4A景区通二级公路,2A3A景区通三级公路。推进万佛湖通用机场建设。推进绿色公路建设,打造连景串景、路景交融的美丽公路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总要求,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和危桥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公路进村入户,全面实现乡乡通二级路,建制村通6米水泥(沥青)路,所有美丽乡村规划点通4.5米以上硬化路。发展内河水运,推进杭埠河、丰乐河航道升级改造。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要求,加强县、乡镇客运场站建设,强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有机衔接,不断提高与铁路、公路和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换乘能力。统筹货运枢纽与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加快推进铁路货运场站、公路货运场站和物流园区建设,提高货运枢纽的集疏运功能。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村村通公交,实现全覆盖。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实施城乡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工程。开通旅游服务专线,实现通往3A级以上景区旅游公交线路全覆盖

——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提高交通监管、信息服务水平。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推广节能环保运输工具。加强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统筹交通、邮政、快递、物流、供销等农村物流站点资源,实行多站合一站场运营模式,推广公交帮你代、农村货运班线等服务,推进农村客运、物流和电商融合发展。加强出租车客运市场管理,规范发展共享交通。巩固治超成效,大力推进科技治超。完善农村公路路长制、乡村道专管员制度,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强化现代水利支撑。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增强防洪减灾能力,提高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水平,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

——增强防洪除涝能力。开展杭埠河、丰乐河治理,提高河道引排与调蓄能力。开展城市防洪工程、杭埠镇河南段防洪治理工程、丰乐河圩区整体迁建、丰乐河林安至芦柴堰河口段河道治理二期工程建设,实施驳岸挡墙、绿化护坡等工程,提升城镇和工业园区等重要区域防洪排洪能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保障水资源供给。统筹规划全县水厂建设,开展农村自来水厂升级改造、管网加固,实施城乡供水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城乡饮水质量和供水安全,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完善县域供配水网络,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全县水库集约化日常维修养护。严格水资源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100%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整合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源,实行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闸除险加固等项目,推进生态塘库建设。大力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水利工程专业化和社会化管理。

强化能源供应保障。统筹规划布局重大能源基础设施,推进油、气、电输送网络化建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县域电网建设,大力发展先进输电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全面提高综合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解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统筹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域油气设施布局。实施天然气管道通达工程,推进支干线管网和应急储气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安全可靠、覆盖全县的网络输送体系。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加快县生活垃圾发电厂建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持续控制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以产业集聚区、开发区为重点,建设高效、快捷的热力管网,全面实施集中供热。继续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

专栏6 现代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交通。

——铁路:合肥至舒城市域铁路、合肥经三河至万佛湖市域铁路、六庐铁路舒城段。

——公路:宣商高速舒城段、舒城绕城高速、G346(舒茶至庐江东汤池段)升级改建工程、六(潜)济(祁)京(台)高速连接线、G105(五显姚河)、G105晓天集镇段改道、G237(快速通道军埠)、德上高速至单龙寺高速连接、京台高速恒大互通立交项目、锦绣大道上跨京台高速桥及恒大互通道路衔接工程、G105舒城综合服务区、G206舒城综合服务区、G237舒城综合服务区、G346舒城综合服务区、德上高速汤池旅游服务区、城乡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工程、S237(马河口汤池北)、S237(庐镇桐城市中义)、S103杭埠镇段改建工程、S330杭埠镇段改建工程、S241(南港北汤池北)、S241(河南南港南)、S241汤池至潜山市界旅游公路、S330(大墩凌家渡)、S332(姚河霍山县托儿岭)、S332拓宽升级、S454(河棚镇山七街道)、查湾桃李路、南港镇苦马岭路、晓庐路升级改造、舒城县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连接线工程、金安万佛湖快速通道、环集镇南北线旅游路、万佛山潜山路拓宽、文翁旅游大道、汤池镇南环路、汤池镇西环路、舒茶山埠至庐江古树市际道路、通村公路升级改造等。

——水运:杭埠河航道舒城段、丰乐河航道舒城段。

——航空:舒城县通用机场。

水利和水资源管理。龙河口水库引水工程、杭埠镇防洪工程、杭埠河治理工程、县脱贫攻坚双基达标活水引源项目一期、引巢济舒暨杭埠河引调提水工程、县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程、县城防洪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杭北灌区和舒庐灌区部分支渠续建配套和规划节水改造、新建小型水库工程、中型水闸建设、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中小型灌排泵站改造、城区供水工程改造及新建项目、农村居民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农业灌溉供水保障工程、汤池镇倒淌河综合治理、汤池镇王家河防洪引水工程、柏林乡丰乐河圩区整体迁建项目等。

能源。舒城县晓天抽水蓄能电站、县生活垃圾发电厂项目等。

第四节  培育发展新消费

适应消费新趋势,以消费模式、消费业态创新为重点,培育消费新热点,繁荣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开展云助农活动,加快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鼓励开展舒城优质产品直播、产地直购直播等主题活动,培育发展直播电商。创新无接触式消费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鼓励在写字楼、商场、车站、社区增设无人超市、智能售货机等新零售设施。大力发展共享消费,支持依托互联网的外卖配送、网约车、即时递送、住宿共享等新业态发展鼓励景区景点、文创园区、展览展会等应用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全景在线产品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引导实体企业更多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实体商业通过直播电子商务、社交营销开启云逛街等新模式。支持传统商贸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流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引导商场、超市、餐饮、菜市等应用社交电商平台销售+直播带货+短视频开展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定制消费,引导企业发展时尚精品定制、餐饮定制、旅游定制、医疗健康定制、养老定制、家庭服务定制等定制服务。培育发展在线文娱,鼓励传统线下文化娱乐业态线上化

第五章  推进创新驱动,促进增长动能转换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科研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转变

第一节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重点领域创新突破,推进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构建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

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企业加大基础前沿投入力度。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鼓励企业围绕电子信息、光电显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技术攻关,力争部分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重点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我省三重一创,积极申报省级战新基地和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项目。鼓励企业购置研发仪器设备,提升研发能力。帮助企业申报科技创新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项目支持。2025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 1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

推进创新主体协同合作。对接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吸引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我县建立成果转移中心或研发、成果转化基地。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一批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积极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积极发展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服务。支持高校院所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参与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络建设,推进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中心与实验装置、分析测试平台等共享。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财政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创新活动。创新科技金融支持方式,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在开发区设立科技支行,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抓好各项鼓励创新政策落实。完善专利工作资助和奖励办法,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深入保护知识产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侵权行为。到2025年,全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件以上。

第二节  深入推进创业创新

着力破除制约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推进创新创业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打造发展新引擎。

培育创新创业群体。坚持包容审慎监管,落实和完善鼓励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降低创新创业成本,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统筹安排各类支持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的资金,强化信贷扶持和担保贷款扶持,引导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风险投资投向创新创业领域和企业。深入实施返乡创业工程,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创业,建立完善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施专精特新培育工程,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打造一批单打冠军”“隐形冠军”“行业小巨人企业。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依托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园区(基地)等力量,加快建设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构建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产业孵化链条。充分利用工业厂房、楼宇、街区等存量载体资源,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落户我县。建立众创空间质量管理、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机制,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支持杭埠电子信息港开展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孵化器3家。

第三节  建设人力资源强县

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大量需求的新形势,更大力度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加快各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打造高技能人才充裕的人力资源强县,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

培养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基本消除农民工无技能上岗现象。加强技师、高级技师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较强创新能力的能工巧匠,推动全县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技能型向工匠型转变。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对接机制,鼓励企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项目。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承接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抓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培训,为我县发展储备高素质蓝领队伍。到2025年,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3000名左右。

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完善招才引智绿色通道机制,全面落实人才引进各项政策,突出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聚集培育一批研发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人才团队。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我县创新创业,争取更多人才团队纳入省市重点扶持范畴。到2025年,力争引进、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团队10个以上。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强化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保障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制约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和不同地域间自由流动,推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人才与企业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完善党政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全方位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着力解决好人才住房、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问题,建立人才荣誉制度。

专栏7 科技创新及人力资源重点建设项目

科技创新。舒城黄姜加工产业化项目、食用香椿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速冻调制食品六安市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早熟优质草莓新品种选育与双减增效栽培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项目、大别山区稻虾综合种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人才工程。企业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工程、引才回乡工程、舒城县人力资源市场项目、创业就业促进工程项目、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项目。

第六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

第一节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发展经济、创造财富。

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安徽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坚持四送一服常态化,推深做实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努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深化一网一门一次和综合窗口改革,推行线上线下联动办理,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可办、全网通办,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多头跑、来回跑问题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全面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制度,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充分发挥竞争性政策作用。严格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能源消耗、环境损害的强制性标准,健全市场价格行为规则。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举措,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全覆盖。完善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规范体系,强化互联网交易监管,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和公众监督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市场监管格局。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托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依法推进信用信息在采集、共享、使用、公开等环节的分类管理,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有序推进资源开放共享。完善诚信褒奖和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动响应和联动惩戒机制,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市场退出机制。开展信用服务市场监管,培育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

第二节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服务民营企业力度,落实民营企业上市挂牌奖励政策,在财政税收、用地用能、金融支持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促进正向激励,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社会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引导民营企业深化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创新,鼓励民营企业独立或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实施技术改造转化创新成果。

第三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

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深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保障与激励并重的财政管理体系。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大改革、重要政策、重点项目以及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支持县属投资平台聚焦主业,提高市场化程度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建立公开、公平市场准入条件,依法平等开放投资领域,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进入交通、能源、金融、市政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文化等行业及领域。鼓励项目投融资模式多元化,根据投资项目经营性差异,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补贴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投资建设或运营。改进财政资金的投资模式,通过设立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撬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建设。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一站式网上运行和并联审批,探索开展投资项目区域评估、多评合一。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第七章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深刻把握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扎实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努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更大作为。

第一节  以战略融入提升开放层次

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抓手,促进市场深度开放、内外一体开放、进出双向开放。

等高对接沪苏浙一体化发展。加强与沪苏浙对标对接、合作共进,在基础设施联通、创新能力建设、要素资源流动、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协同等领域深度合作,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领域等高对接和一体化。积极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在科创平台、人才、技术等领域全面合作,推进长三角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依托高校院所的力量解决技术升级中的关键难题。强化人员交流,选派青年干部赴沪苏浙学习锻炼。探索开展区域劳务经济合作。主动对标上海、浙江自贸试验区以及安徽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探索复制推广新路径。

全面链上合肥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合肥市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开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联防联控。充分发挥我县劳动力、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优势,积极承接合肥产业辐射,高水平打造合肥产业配套发展基地,促进上中下游要素合理流动。积极对接安徽(合肥)自由贸易区和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快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主动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科技、人才等合作交流。全面对接合肥消费市场,打造合肥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旅游后花园。强化县城和杭埠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与合肥市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水平,打造合肥重要的卫星城市。创新合作办学模式,积极引进合肥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机制。强化与合肥市医疗机构合作,建立跨区域、紧密型的医疗联合体。

第二节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实施招商带动战略,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大项目龙头带动、大产业链条拉动、大平台服务促动的招商思路,重点围绕合肥芯屏器合,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积树成林,形成集聚效应。坚持重点项目七个一推进机制和30调度机制,促进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创新招商方式,探索基金、股权投资等招商新路径,提升招商精准度。发挥在外创业者协会作用,持续招大引强、招高引新。实行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招商激励办法,激发招商队伍活力。加强对外宣传,积极推介我县发展优势、产业状况和投资机遇,帮助投资者认识舒城和投资舒城,提升舒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实体展会和云展,巩固拓展羽绒羽毛、童车童床、汽车零部件、防疫物资出口市场,促进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出口。抢抓机遇,做好承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订单双转移,力争加工贸易取得新突破。培育发展劳务合作、旅游、文化、中医药、工程承包等领域服务贸易加大对外贸企业监测服务力度,促进出口型产业项目增资扩产,培育外贸主体。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鼓励企业参加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广交会等知名展会,扩大进出口业务。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第三节  加强开放合作载体建设

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趋势,推进建设舒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对接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吸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集通关、收结汇、退税、仓储、物流、金融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发挥杭埠公用型保税仓库作用,积极开展保税仓储物流、保税展示交易等保税业务。深化羽绒羽毛、童车童床外贸基地建设,加强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争创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引导基地企业拓展国际营销网络,创建出口品牌。发挥县开发区主要开放载体作用,加强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合作,积极承接合肥市经济辐射,构建高层次的合作链。探索与沪苏浙园区开展结对共建合作,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深化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创新合作路径和模式,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实现连片开发、整体推进。

第八章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舒城。

第一节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大气、水环境质量和土壤质量不断改善。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系统加强能源、工业、建设、交通等领域治理,督促企业加强除尘、脱硫、脱硝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持续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小散乱污、禁燃禁放整治,严禁秸秆露天焚烧。加强道路和生活小区的道路保洁,对露土区实行绿化覆盖。推进天然气利用,开展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空气污染应急管理。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加强水环境治理。对县域河流、湖泊、水库及小微水体,常态化开展清垃圾、清水面漂浮物、清乱堆乱放、清乱搭乱建、清违章种植等五清行动,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行为,建立河湖清洁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万佛湖和杭埠河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类,丰乐河达到地表水类标准。按照三统一治理模式,推进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推进工业废水集中处理。摸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列出问题整改清单,按照一村一策进行整改。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黑臭水体和入河排污口整治。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行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运维监管全覆盖,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到202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95%以上。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污染源排查,加强土壤污染分类防治,严格控制土壤污染。统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采石,修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严防农业面源污染。加大有害废弃物的回收力度,加强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有效降低环境风险。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到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

第二节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建设更高水平的绿色舒城。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加大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力度。扎实推进杭埠河、丰乐河、南溪河河道水系景观、龙眠公园、大别山植物园建设,加快推进一环五射绿廊建设,精心打造城区绿色廊道和慢行系统。开展绿化提升行动,全面推动县乡公路和河流沿线绿化提升,争创国家级森林乡村、省级森林村庄等。十四五期间,完成1万亩营造林任务,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10个、省级森林城镇3个、省级森林村庄50个左右,建设森林长廊30公里;一主两副建成区绿化率33%以上。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严守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减少各类开发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加强万佛山、万佛湖、仙女寨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全面落实万佛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捕,做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实施丘陵岗区、荒山等植被系统修复。加强野生动植物和万佛湖周边生态湿地保护工作,保护典型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严防动植物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确保生物安全。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开展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生态补偿试点。深化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实施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推动多种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统一监管,推行全流域、跨区域和城乡协同治理模式。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建成全县实时在线、能满足环境质量评价与信息发布需求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完善环保信息公开和举报制度。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企业违法排污黑名单制度

第三节  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和水、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产品,促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能效提升。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快建筑工业化。建设节水型社会,鼓励一水多用、优水优用、分质利用,推进雨水资源利用和再生水利用。规范管理工业用地,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清理和盘活工业用地存量,提升产业用地效率。加强城镇集约高效用地管理,强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前置控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城镇建设用地存量挖潜,推进建设用地多功能开发、地上地下立体开发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开发区循环化发展,促进园区废物交换利用、能源资源梯级利用、污染集中治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利用,推进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形成全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光盘行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导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和清洁消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鼓励使用再生产品、绿色产品、能效标识产品、再制造产品、节能节水低碳认证产品和环境标识产品。推广城市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商场、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专栏8 绿色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县城镇污水处理及其配套工程项目、县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县城东污水处理提标升级及垃圾中转站提升工程、杭埠河治理工程、县杭埠镇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建工程、县开发区城关园区污水处理厂升级工程、汤池镇倒淌河综合治理、山七老街保护性开发、镇域自然村庄水环境修复、老街生态公园项目、清水河综合治理工程、高峰胡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县城区城南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等。

第九章  增进民生福祉,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构建覆盖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一节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让居民拥有更满意更稳定的收入稳定增加工资性收入,健全企业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优化创业服务环境,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村产权权能,加快释放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改革红利;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和对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福利支持体系,切实减轻家庭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二节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推动就业扩容提质。把就业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首要任务,出台更多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支持性措施,稳定现有就业规模,积极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持续开展四进一促专项行动,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受灾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困难居民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鼓励创业创新,大力发展基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宅经济的新就业形态,支持企业开展共享用工,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着力提升就业质量。完善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公平竞争和平等享有公共就业服务的体制机制,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加强职业培训,统筹利用县中专学校、职业学校、创业实训基地等各类职业培训资源,以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和重点产业、新兴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为重点,不断改善职业技能培训结构,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创新技能培训方式,探索技能培训+初始创业的复合培训、大学生创业+互联网+复合培训,做好新开张企业和缺工企业订单式技能培训。支持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强化就业援助,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和就业援助扶持制度,统筹推进残疾人、妇女、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就业统计和监测体系,建立完善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预警机制。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加强乡镇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加强调解仲裁工作规范化建设,强化裁审衔接。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专项整治行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以及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制度,做好重大违法案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排查,快速查处重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第三节  全面推进健康舒城建设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方针,实施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先,筑牢堡垒防线,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硬件设施水平,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力量,强化公共卫生管理、监测预警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防控指引发布等功能。坚持群防群治,强化乡镇、社区(村)公共卫生职责,夯实公共卫生基层基础。强化物资保障,做好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建立重大疫情防控物资保障配发、应急物资生产联保机制。加快传染病救治定点医院规划建设和县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改建,加强负压隔离病房、负压重症监护病房、负压急救车配备。建设韧性城市,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大型公共设施建立平疫转换预案,提升交通设施应急承载能力,引导商场、电影院等密闭场所完善空调、新风系统,加强城市通风廊道建设。

强化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健康、精神卫生、采供血和院前急救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强化新冠肺炎、乙肝、手足口病、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为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开展中医药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试点。加强疫苗使用管理,确保疫苗全程冷链配送,建设疫苗可追溯系统。积极落实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卫生村镇、卫生单位创建。整治各类公共卫生突出问题,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营造防控疾病、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建立完善常住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加强电子健康档案的规范使用和动态管理,提高流动人口、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健康守门人制度。全面落实两卡制,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加快县医院新东区和县中医院新区建设,加强院前急救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以及上级专家工作室等建设,推进县人民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加强全县院前急救中心机构建设,实施晓天、万佛湖、河棚、杭埠等医院区域性急救中心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及中心卫生院的特色专科建设,提升我县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危重新生儿急救中心和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项目建设,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推动县疾控、妇幼保健等部门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与县域医共体的融合,实现医防融合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中医药人才引进和招录培养计划,推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能力升级计划,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支持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障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进修、考核、评价、约束、激励机制,落实高层次人才的待遇与保障。做好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和乡村医生学历提升工作。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深化薪酬制度和编制管理改革。深化紧密型医共体改革,推动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城乡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县域就诊率。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耗材采购政策。支持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处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专栏9 公共卫生重点建设项目

县中医药提升工程(舒城县中医院新区项目)、县人民医院新东区项目、县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县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防灾减灾避险主题公园等。

第四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加大公办园和普惠园建设步伐,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普惠园。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普通高中优质化发展,推进实验小学东校区续建工程、舒城中学扩建改造提升工程、陶因路学校建设、舒城二中东校区和城关二小北校区等项目建设,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设施条件。支持和重视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及装备信息化改造升级,智慧学校实现全覆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建设平安校园。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相衔接,以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综合职教为主体,加大实训教学能力建设,推进职教特色化发展,提升舒城师范学校、六安技师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健全完善校企合作机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生产型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工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纵向流动。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稳步推进考试招生评价制度和课程改革。建立中小学生提质减负有效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集团化办学和结对办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专栏10 教育现代化重点项目

县委党校迁址新建、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舒城中学扩建改造升级工程项目、舒城第一中学迁建工程、县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工程、县实验小学(二中东校区)新建工程、城关三小陶因路校区及附属幼儿园、孔集中心学校扩建提升工程、千人桥镇中心学校迁建工程、城关二小纬二路校区及附属幼儿园、舒城杭埠产业新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城关镇中心学校(九年一贯制)迁建项目、舒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南溪路校区新建项目、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舒城县职业教育项目、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项目、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农村中小学校采暖保暖工程等。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持续抓好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让人民生活更有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升困难群体保障水平。健全灾害、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统筹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体系,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创新社会救助服务管理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红十字会、慈善协会和各专项基金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

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以解决城镇新居民住房问题为重点,建立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和制度。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提升,提高住宅成品装修和绿色建造水平,推进物业管理标准化。

第六节  完善人口管理服务

围绕服务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社会融合和素质提升,切实保障各类群体合法权益。

完善人口发展政策。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做好生殖健康、妇幼健康和优生优育工作,多途径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发挥计划生育协会服务计生家庭、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纽带作用。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社会关怀等工作。探索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新模式,支持计生特殊家庭优先入住公办医养结合机构。持续扶持低收入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及时救助遇到突发困难的计生家庭。

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强化社区居家养老基础性地位,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创新互联网+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助餐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多种服务模式,推动老年人就近就地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对城乡各类困难老年人托底保障作用,保障孤老优抚对象、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扶持养老机构发展。推进城企联动,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养老床位结构,增加普惠性、护理型养老床位供给。融合发展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或就近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完善养老服务教育培训制度,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积极发展银发经济。

保护重点人群权益。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保障其生存与发展权益,公平参与并分享发展成果。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婚姻财产和参与社会事务等权利,加强妇女卫生保健、劳动保护、法律援助等工作。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家庭监护的指导监督,促进学校教育、家庭养育、社会陶冶的协作互动。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专栏11 养老托幼和社会保障重点项目

舒城县城乡学前教育促进工程项目、舒城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项目、柏林生态园生态旅游康养项目、安徽省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和配套设施项目、防灾减灾科技馆等。

第十章  促进文化繁荣,建设精神文明高地

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第一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全面提升公民道德文明素质。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和信心。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道德模范选树表彰、学习宣传和帮扶礼遇,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民文化乐园、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的作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讲好中国故事舒城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持续开展全民公益行动,积极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推进诚信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深化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文明礼仪、文明交通、社会诚信、文明旅游、网络文明等公共文明引导工程,倡导广大居民恪守公共文明行为规范,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示范作用,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城乡思想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志愿践行文明行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化、社会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第二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基本形成普遍均等、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加快建设重点文化设施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网点,推进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标升级。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图书馆、文化馆服务功能,继续向社会全部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完善相关服务项目。推动企业、学校等各类文化设施的对外开放。开展书香舒城建设,建设一批城市阅读空间。深化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提升工程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覆盖全县的应急广播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和送戏、送电影、送图书等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传承和弘扬优秀地方文化。深度挖掘具有舒城特色的红色文化、三国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乡土文化、公麟文化、文翁文化等文化内涵,加强文化遗产的固态保护、活态传承和业态提升,加强红色革命文物维修保护,推进舒城革命陈列馆建设、舒城县民主政府旧址复建,加强杨家岗头遗址、蟠龙城遗址、春秋塘墓群以及褚氏宗祠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利用,传承和开发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舒席、蒲扇、橡栎粉丝、小兰花茶等,建立和完善县级非遗保护机制。推进文艺创作及人才培养,指导创作戏曲、作品集等本土文艺作品,积极申报上级文艺创作项目奖补,开展文艺人才培训。鼓励文化多样化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实现文化有机更新。加强地方志工作。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深入开展体育惠民活动,加强群众健身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发展群众体育休闲项目,开展传统武术、健身舞蹈、骑行、徒步等健身活动。加强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足球场地等设施建设,构建社区15分钟健身圈。积极创建足球特色学校。促进竞技体育健康发展,举办环万佛湖健身走、环万佛湖国际马拉松比赛等特色品牌活动

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展览馆、网上剧场等网络文化载体,增强网络文化供给能力。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推动文明办网,引导文明上网。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加强网上个人信息保护,维护公共利益和信息安全

第三节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加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步伐,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强版权保护。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参与文化事业项目建设。继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文化执法监管,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促进文化与农业、科技、信息、旅游、制造、体育等相融合,培育发展网络直播、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科技方式,提高产业动能。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大力扶持小微文化企业,积极培育文化创客。依托我县山水人文资源,建设一批文化元素特征突出、产业基础较好、产业融合潜力较大的平台载体,推进恒大文化旅游城、万达影城等项目建设,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棠树乡延伸吉他文化、商旅产业链,打造音乐特色小镇;千人桥镇开发和挖掘农耕文化、民族风俗文化,打造巧克力玫瑰小镇。大力发展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激发文化市场活力,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精心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参加长三角文化旅游推介会,推动长三角文化旅游交流交融、协同发展。

专栏12 文化繁荣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县剧院、县城市阅读空间、县融媒体中心、六安恒大文化旅游城及文化产业交流中心项目、万达影城、舒城县文艺交流中心、舒城县名人馆、李公麟艺术馆、舒城县民主政府旧址复建、周瑜纪念馆、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汤池镇温泉古镇项目、晓天明清老街保护与修复、桃溪老街保护与修复、九一六茶博园项目等。

第十一章  强化效能提升,推进治理现代化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加强社会治理方式创新,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全面建设法治舒城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提升法治舒城建设水平。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完善重大决策事项决策前听取政协意见制度,促进协商意见成果转化。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效果评价机制,提高民主监督实效。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深化新型城乡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健全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民主机制。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恪守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把全部政府活动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大力推行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法律制度,切实防止违法决策、不当决策、拖延决策。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全面建设法治社会。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打造一批廉政文化示范基地和示范点。落实司法体制改革各项任务,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法治创建、法治惠民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

第二节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深入转变政府职能。认真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完善权责清单制度。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深化部门协调配合,提高机构履职尽责能力水平。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创新行政服务方式。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政府治理手段、模式和理念创新,加快建设数字政府。优化行政流程,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促进政务信息共享共用和业务流程协同再造。积极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更及时感知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强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加强廉洁政府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健全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机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依法履职,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强化巡视巡察成果运用,坚决惩治各类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三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调、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村级两个清单制度全覆盖。扎实做好社会治理现代化、三社联动工程建设、乡村治理三级建设等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立完善网络+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基本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作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扎实开展双拥活动,加强军民融合、国防教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睦。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多元化解决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大力推行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和矫治。

第十二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舒城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第一节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完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落实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化反渗透反颠覆反间谍反邪教反恐怖斗争。

第二节  确保经济安全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强化农产品供给保障,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安全,完善地方金融监管规则和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生态安全,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隐性债务增量,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全面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强化对数据资源、网络信息和关键设施的保护。

第三节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惩重处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强化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依法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强化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开展科技强安行动,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1+2+1应急管理规划框架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抢险救援能力提升工程,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四节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深入落实省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案体系,分领域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指标,全方位防控各领域重大风险。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守护平安行动,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加强各级综治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维稳态势监测预警平台,提高预警预测预防能力,完善平安建设实体化运作制度机制,加强平安舒城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

第十三章  强化规划实施,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本规划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节  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第二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建立以本规划为引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县域规划体系。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衔接协调,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年度计划要与本规划衔接并予以滚动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以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要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进度要求,并纳入各地、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如期完成。

第三节  强化项目建设

始终坚持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的理念,深化重点项目 七个一推进机制、30调度机制和集中开工等项目工作机制,推进 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能耗指标围着项目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路径走,推行容缺受理+承诺,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建立项目推介机制,激活民间投资。

第四节  广泛凝聚社会力量

本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要激发全县人民参与规划实施、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五节  实施监督评估

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提高规划实施的效果。依法完善规划指标统计制度,为科学评估提供支撑。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并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适时对规划进行修订调整,由县政府提出方案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十四五时期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乘势而上,为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舒城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两个坚持”“两个更大2020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期间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的目标要求。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641行动计划:即:6大产业、4大基地、1个目标6大产业:电子信息、光电显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文化旅游;4大基地:全球触控模组制造基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基地;1个目标:经济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一核、三区、两新城:一核:以县城为核心;三区: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万佛湖旅游度假区、桃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两新城:华夏幸福杭埠产业新城、恒大文旅城。

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四送一服:安徽省面向企业开展的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专项活动。

四最营商环境: 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群众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

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雪亮工程:以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