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县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 上级政策解读

【文字解读】《六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1-10-18 08:58 信息来源:舒城县旅游中心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为推进我市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根据《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文化和旅游局研究制定本规划。

二、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机遇。《六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是文旅融合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我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也是我市文化和旅游强市建设关键时期的纲领性规划。力求编制符合时代要求、契合我市实际、体现人民诉求、引领未来发展的高水平“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我局于2020年12月召开了全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专题谋划会议,正式启动《六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起草工作;4月初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召开了征求意见座谈会;5月6日和11日分别向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和网络渠道征求意见并吸收采纳。6月11日和8月26日,分别组织召开《规划》中期评估会及终期评审会,通过专家评审。9月下旬分别经市领导和局党组会审议通过。

四、工作目标

力求实现2021年接待人次和收入恢复至疫情前70%水平,2022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人次6000万,收入475亿元),之后接待人次按年均10%以上、收入按年均12%以上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年5%增长。
到“十四五”末,全市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效;产业要素齐备、融合效应集聚,高质量发展的文旅融合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市文化品质大幅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和旅游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全国知名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成全国一流、长三角区域高品质的集红色旅游、山水生态、健康养生、休闲运动、古色文化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高品质文化生活优选地,基本建成文化和旅游强市。

五、主要内容

1、发展基础与条件。我市“十三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稳步提升、文旅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基础得到夯实、文旅品牌建设显著提高、市场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总结出“核心路径:党政主导,统筹合力发展”、“匠心全域:规划先行,整合廊道发力”、“民心汇聚:文化增值,实夯公共服务”、“倾心推广:品牌带动,立体形象宣传”发展经验。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管理体制机制尚需完善、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区域空间发展仍不均衡、文旅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仍待完善、文化和旅游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2、发展环境与挑战。我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期间发展环境与面临挑战。“十四五”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根本主题,克服重大疫情不利影响,应对国际形势诸多挑战,破解各种不确定因素,成为这个时期的突出特征。同时也面临着文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发展挑战依然存在、管理服务升级刻不容缓、文旅需求供给矛盾显著、生态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挑战。

3、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明确我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提出总体思路,明确战略方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的政策优势,努力建设“三地一带”,奋力推动“大别山下健康幸福城,江淮岭上卓越乡村地”发展新格局,助力现代化幸福六安新征程。坚持“一个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一条主线(以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两个动能(以激活文化内生活力催生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催生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三个示范(文化自信示范,文旅融合示范,共建共享共治示范)”的原则,明确发展目标。

4、发展布局。围绕全域化、一体化、特色化要求,推动发展战略与空间基底有机统一、空间战略与要素配置有效衔接,构建“一核引领、三区同频、四带协同”文化和旅游统筹发展新格局,即:加强主城区文化和旅游核心带动作用,构筑高峰(大别山全景文化旅游区)、高原(江淮果岭文化旅游区)、高地(淮河水乡文化旅游区)统筹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大别山红色文化带、淮河文化带、国道312(六安段)历史文化带、淠史杭水利文化带建设,综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5、重点任务和举措。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1+9”重点任务。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的“一大工程”,着力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旅游产业、文化交流和旅游传播推广、文化和旅游消费、智慧文化和旅游服务、文化和旅游市场”的“九大体系”。提出“文化自信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创作精品 推进文艺繁荣发展”、“坚持双创 强化文遗传承利用”、“健全供给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挖掘内涵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质量 丰富旅游产业体系”、“塑造品牌 扩大文旅传播交流”、“引导消费 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升级技术 科技赋能智慧发展”、“优化环境 推进市场体系改革”十大任务和主要举措。

六、规划亮点

本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加强文化旅游工作重要论述,以一系列文化旅游政策和文件为依据,按照体现战略引领、改革创新、重点突出、底线思维和可操作性的要求,注重加强规划编制技术与方法、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提高规划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做好资源要素的综合平衡。

七、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综合管理机制,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体制机制。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引领。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政策,适时出台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细化、针对性强的政策文件。三是强化招商引资保障。对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摸排,选择延链补链强链企业和前景好、潜力大、带动性强的项目进行重点招商。四是提高人才智库保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引进机制,探索专家决策咨询制度。五是完善指标绩效制度。优化统计制度,完善绩效评价,加强预算监督。六是增强社会力量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力量介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和旅游治理。七是加强生态环境保障。增强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文化和旅游项目规划的指导力度。

八、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下一步,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做好任务分工,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做好规划宣传解读工作,突出宣传《规划》的精神实质和工作重点,引导形成《规划》实施的各方合力。二是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研究制订具体落实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