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播秋种的农忙时节。在舒城县舒茶镇沙墩村2300多亩油菜基地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不停。他们有的负责起苗,有的负责栽种,有的负责浇水,有的负责施肥。看着油菜从不起眼的小苗到绿油油的一片,基地负责人魏珠权如释重负。
“我们利用当前晴好天气,终于把油菜苗全部栽完了,苗子长势良好,一切顺利的话,明年3月就可以供游客欣赏油菜花海,5月就可以收获。”
据魏珠权介绍,自2014年回乡创业以来,他先后流转全村2300多亩耕地、170亩水面和200亩山场,创办了舒茶镇青岗岭家庭农场,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和综合养殖业,初步形成以粮油、瓜果、蔬菜、水产养殖和观光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产业的兴起不仅解决了当地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而且走出了一条质量高、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
“青岗岭家庭农场现在长年带动本地中老年群众就近就业60多人,年人均务工收入达5000多元。同时,每年上缴土地流转管理费、闲置资产租赁费等5万多元,显著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沙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守东说道。
2018年,该家庭农场被评定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也成为该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地的主阵地之一。
为扎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致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瓜果采摘、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去年秋季,该家庭农场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发展2300多亩油菜种植示范基地,并与合肥某旅游投资公司合作,共同打造“茶梦花田”农旅融合项目。该项目在油菜种植布局时,选种了黄色、红色、橙色、粉色等四种花色油菜,并精心谋划和布局了蝴蝶图案和“画里舒茶”等大型田块文字。今年春季,整个“茶梦花田”的油菜花竞相绽放,从空中俯视,蝴蝶图案栩栩如生,大型田块文字遒劲有力,宛如一幅幅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吸引众多周边游客前往观光赏花。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省市县各级官媒以及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先后争相报道宣传。
“为进一步撬动乡村振兴‘新引擎’,我们以‘茶梦花田’乡村游为一个中心,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两个主导产业,开展农耕文化、花田观光、产业融合三大主题活动,致力打造‘春来赏花、夏尝西瓜、秋收稻谷、冬采果蔬’等四季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农旅结合、产业提升、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全域发展五大融合,形成‘政府搭台,主体唱戏,群众受益’的乡村振兴新机制。”该镇分管旅游工作副书记方跃法说道。
据了解,今年春季的油菜收获后,魏珠权便马不停蹄地在基地里种上了2000亩水稻和近300亩西瓜。到了西瓜成熟的夏季,虽然遭遇连续干旱,西瓜产量有所减少,但是甜度和质量大幅提高,价格也是比往年高了一大截,有的瓜贩子甚至在凌晨两三点钟就跑到瓜田里排队批发西瓜。魏珠权算了一笔账,从春季收获的油菜到夏季收获的西瓜,再到秋季收获的稻谷,这一路下来,他已经稳稳地把小几十万赚下了腰包。
“眼下油菜已经栽完了,下一步重点就是做好田间管理。同时,我也准备再搞个100亩左右的冬季反季节蔬菜瓜果采摘体验大棚,让外地游客到我们沙墩来,一年四季都有得吃、有得玩。” 魏珠权笑逐颜开地说。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和项目的支持。据该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奚铭山介绍,近两年来,为了该项目持续健康发展,该镇积极争取油菜示范片和冬闲田等政策补助资金,提升大户从事农业种植的积极性;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通了连接九一六景区的近2公里沥青道路,修建了近6公里的田野观光机耕路,整治了贯穿该项目东西的永安河灌溉河道,并新建大型停车场等配套实施。下一步,该项目将整合第三方旅游投资公司资金,实施民宿、人工瀑布、彩虹滑道、星空房、露营、游乐场等旅游配套项目。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明年春暖花开之际,将沙墩村打造成安徽版的‘婺源’,让游客来了忘不了,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以此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致富,助推乡村振兴。”该镇党委书记高瑞稳信心十足地说。(周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