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意见征集库

舒城县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关于征求《舒城县“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征集单位:舒城县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征集时间:[ 2021-12-28 00:00 ] 至 [ 2022-01-27 00:00 ]状态:已结束
  • 征集公告
  • 起草说明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 文件
  • 解读

根据工作安排,我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参考《安徽省“ 十四五” 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六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拟定了《舒城县“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予以公布,向公众征询意见。如有意见者,请以纸质或者电子邮件形式与县旅游中心联系。

一、征询意见的起止时间:

2021年12月28日—2022年1月27日

二、征询内容:

《舒城县“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三、提出意见的方式:

1、登录舒城县人民政府网“意见征集库”(http://www.shucheng.gov.cn/hdjl/yjzjk/index.html)留言。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舒城县春秋北路1号综合办公楼二楼舒城县旅游中心(邮编:231300)

3、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修改意见和建议发送至2376813955@qq.com

4、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窦贤赟,18326534387

《舒城县“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十三五”旅游发展回顾

“十三五”以来,舒城县旅游工作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科学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县“十三五”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和县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旅游经济逐年增长、综合效益日益显现

“十三五”期间,舒城县旅游业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了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业对舒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现。2019年共接待游客6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亿元,与“十二五”末相比分别增长180%和186%。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响,全县游客接待量大幅下降。

二、产业地位显著提高、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舒城县“十三五”期间,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旅游产业地位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上日益得到提升,2019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提升到了16.36%,大大超过了8%的支柱产业地位门槛,旅游产业成为舒城县的支柱性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不断成长,为加快培育旅游支柱型产业,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做大做强旅游业,201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舒城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舒发〔2017〕11号),2019年认真谋划了《六安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舒城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为确保全县旅游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县里专门成立了旅游项目建设指挥部,并多次开展调度,以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指导、协调、督查,另外县人大还专门组织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进行调研,以推动项目的顺利推进。2013年我县启动万佛湖创5A景区工作。2016年,为创建万佛湖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举成功,县委、县政府于元月7日召开创5A冲刺动员会,按照“县域景区化、线路景观化”的总体要求,交通干道沿线各乡镇结合“三线三边”、集镇改造和茶谷建设,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加快推进杆线入地工作,坚决治理占道经营和车辆乱停现象,在全县范围广泛掀起创建热潮,扎实完成万佛湖创5A冲刺阶段工作任务。11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为万佛湖AAAAA景区授牌,万佛湖创5A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此外,在成功争创万佛湖AAAAA景区的同时,我县创建全省旅游经济强县也一举成功。

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素质稳步提升

旅游经济发展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同“十二五”末相比较,全县的旅游产业规模得以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完善,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截至目前,舒城拥有旅游企业34家,其中旅行社20家,星级饭店7家,3A级级以上景区7家。已创建省级“森林人家”5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50家、8个省优秀旅游乡镇、1个旅游小镇、1个温泉康养健康小镇、15个省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省研学旅行基地、1个省乡村旅游创客基地、1个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省百佳农家乐、1个省百佳旅行社。另外,万佛湖景区被批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汤池镇入选安徽省千年古镇名单。

为全面提升产业经营水平与质量,旅游行业开展了宾馆、饭店、旅行社、农家乐经营和管理人员培训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日渐提高,全面推进了旅游队伍素质教育。通过举办比赛、参加旅游推介会、与电视台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提高了全社会对旅游行业的关注度,提高旅游对人才的吸引力,促进了产业素质的提升。

四、规划体系日趋完善、项目牵动不断增强

以《舒城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五年来,新编、修编了《舒城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万佛山景区旅游标识牌设计方案》,完成了《环万佛湖、环万佛山区域旅游策划》及万佛湖荷花堰项目、河棚镇军工博物馆、舒茶天子寨、鹏翔生态园等项目旅游规划,形成了县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重要景区(点)修建性规划、专项规划相互衔接的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到舒城来投资开发,建设旅游项目。

“十三五”期间,县出台了《舒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舒城县重点旅游项目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建成了鹏翔生态园、河棚茶文化主题公园、万佛古塔、万佛湖南岸三个岛屿景点升级改造、龙河口水库纪念馆、万佛湖坝前景观工程、万佛山索道、胡底纪念馆、文翁纪念馆、吴展纪念馆、宋圩特支纪念馆、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旧址恢复及政治部重新布展工程等项目。恒大文化旅游城(童世界)、金龙湾度假村、舒茶天子寨、干汊河九龙寨、南港仙女寨、舒茶人民公社创4A景区、万佛山旅游登山游步道维修改造工程、万佛山景区内部道路提升项目等均在建设中,万佛湖三江文化旅游度假区、李公麟书画研究院、万佛山游客中心、鹏翔巧克力旅游小镇等正在谋划中。

五、基础设施不断健全、产品体系逐渐成型

“十三五”期间,舒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以下成就:一是加快了交通网络建设,增强通达性。完成了万佛湖环湖旅游大道及支线道路、G206舒城南段、G105五显段升级改造工程、国道317县城至万佛湖段升级改造工程、晓天至万佛山旅游道路的建设,加快了合安高铁舒城段、德上高速舒城段建设。二是改善了景区旅游基本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万佛山客运索道,完成了14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农家乐、游客中心、停车场等设施,完善了舒茶人民公社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三是开展旅游厕所革命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在全县建设完成50多座旅游厕所,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的旅游配套设施质量。

依托“山、水、人、文”等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以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万佛湖景区、慈母宫、周瑜城、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新四军四支队旧址等为代表,舒城已初步形成了城市观光游览、滨湖旅游、休闲旅游、科普考察旅游、宗教旅游、森林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等产品体系,城市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

六、旅游市场不断扩大、目的地建设见成效

“十三五”期间,旅游市场不断开拓,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曾先后举办了六安茶谷舒城兰花谷开茶节、万佛湖-富硒农业生态旅游文化节、“万佛山·万佛湖”杯旅游美食文化节、省直机关环万佛湖健身走、国际水上扁带大师赛、万佛湖国际库钓大赛、2019环万佛湖国际马拉松赛等30多场各类活动,使得舒城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打品牌,先后在青岛、合肥、苏州、商丘等地举办专场旅游推介会,并多次组织参加省内外旅游博览会、旅游交易会、旅游推介会等促销活动,大力推介“山、水、人、文”等旅游产品。以周边和“长三角”城市为主要市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在省内外各大媒体刊登宣传广告,拓展销售渠道,经过多年努力,打响了舒城旅游品牌,目的地宣传初见成效。据测算,长三角旅游市场已占我县旅游市场总量的20%,客源地区结构明显改善。

第二章“十四五”旅游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一)旅游发展增速与旅游舒适性的脱节。

国内旅游尚未完全走出“走马观花”阶段,旅游体验的舒适性与旅游业发展速度存在脱节现象。由于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人员整体水平层次不齐,影响了旅游服务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具有较高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的服务人员匮乏,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奇缺,使得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存在脱节现象。但随着文化旅游投资的兴起,涌现出一批小镇、综合体等旅游新载体,如乌镇、古北水镇、千岛湖旅游度假区等,安全、卫生、便捷、舒适的旅游服务使其成为引领旅游发展方向的精品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景区的数量增长型发展阶段已经结束,求精求美求特的质量时代已经来临。

(二)自主旅游时代的消费升级。

自主旅游时代,是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科技支持下产生的游客完全自主选择旅游时间、旅游线路、旅游内容、出游方式、旅游服务方式与服务商等, 以主题化、定制化、圈子化、小众化、深度化、随意化为特征的新型旅游方式。自主旅游时代大背景下,舒城旅游开发面临从传统观光到品质化、体验化的休闲度假产品的整体升级。

(三)国家三大战略部署带来新契机。

乡村振兴战略、旅游扶贫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部署,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明确了旅游的经济带动及桥梁作用。舒城旅游发展的载体在生态湖山及乡村,与乡村振兴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方向是必然。

(四)中部崛起带来新机遇及新任务。

国家政策的倾斜为中部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助力,舒城处于中部崛起战略区域腹地,将迎来旅游市场环境改善、区域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的利好局面。皖江城市带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先发区域、安徽加快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中部崛起的助推器。舒城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区域,承接合肥产业转移示范作用,其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巨大,以旅游产业发展助力舒城城市升级及合肥产业结构转型。舒城需要实现“产-城(乡镇)-旅” 的协调发展,通过全域旅游助力中部崛起战略的完成。

(五)复合区位引导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首先,舒城处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格局中,需面向周边城市人口形成“旅-居-业”需求共存的休闲度假产品。 合六一体化发展,打造“合肥后花园”。合肥经济圈向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成为长三角大后方的经济支撑点,全面推进“合六一体化”发展。舒城全面推动“撤县改市”,打造合肥经济圈综合极点城市,高铁、高速、轻轨的开通进一步缩短合肥至舒城的交通时间,在交通、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协作等方面一体化发展,都市圈外溢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其次,舒城需突破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区中以观光景区开发为主的现状,强化大别山东大门的形象。大别山风景道为国家级风景道,贯穿湖北省大悟、红安、麻城、罗田、英山,安徽省岳西、金寨、霍山、舒城等地,串联了大别山的黄金旅游资源,大大提升了合肥、武汉至大别山旅游的交通便捷性。依托大别山风景道助力各地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建立常态的合作机制,共同谋划和规划,推动旅游发展,共同开发精品线路,共享旅游产品和市场,互推互销,共同打造大别山旅游品牌和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再次,承接六安四大平台建设工作,舒城旅游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果、茶、药等作物的经济作用,形成农旅融合六安市推进“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平台建设,其中,舒城依托小兰花茶产业、大别山中草药资源以及果林资源,重点对接六安茶谷、西山药库、江淮果岭三大平台建设,推进舒城县绿色与大健康产业发展。

二、面临挑战

(一)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产品体系有待优化

依托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万佛湖景区、慈母宫、周瑜城、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新四军四支队旧址等代表性景区景点,舒城已初步形成了城市观光游览、休闲旅游、红色旅游、森林等旅游等产品体系。但总体而言,资源开发的深度不够,特别是代表性的万佛山、万佛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已有的产品开发利用较浅,并存在同质竞争现象。水岸旅游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古文化旅游开发内涵挖掘不足,氛围营造不够。大多数景区景点档次偏低,处于浅层次开发层面,缺少游客参与性项目,也无法有效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影响范围有限,仅对周边地方性市场具有吸引力。此外,舒城旅游形象还较为模糊,高端旅游吸引物偏少,缺乏全国一流的精品景区和高端服务设施,县域范围内5A级景区仅一处,高级别景区品牌尚未形成,整体竞争能力相对偏弱。资源方面,虽然“山、水、人、文”等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等种类较为齐全,但是休闲度假、滨湖旅游、生态旅游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体系急需要大力发展完善。

(二)产业地位有待夯实,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近年来,舒城不断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旅游产品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旅游业仍然处于一个相对低位,与省内部分旅游强县发展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旅游产业关联作用与综合带动作用尚不够突出,旅游产业地位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同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相比较,舒城旅游的综合收益不高,产品的专业附加值较低,目前,来舒城观光旅游的客人多为一日游、观光游为主,温泉旅游消费也以短期一日游、一夜游和会议为主,以周末客源为主,这样的市场结构导致旅游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综合收益不高。

(三)产品类型单一,资源与营销急需整合

万佛湖是舒城县旅游业的核心景区,在舒城县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定位。然而,尽管万佛湖已经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万佛湖的休闲度假旅游业态尚不够完善,产品类型单一,主要还是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导,尚未形成能够吸引度假型中高端客源的产品体系,景区目前情况与其旅游度假区的性质定位不很相符。因此,未来万佛湖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旅游+”、“+旅游”新业态需进一步拓展。虽然,我县建成、在建桃溪现代农业示范园、鹏翔生态园、古绿园、花世界、恒大文旅城(童世界)等“旅游+”、“+旅游”新业态,但新业态的种类不足,且品质有待提高。另外,在区域资源开发与营销上,缺乏有效的整合与联动,缺少统一的市场推广和宣传促销。在区域外,缺乏与周边的六安、合肥、芜湖、安庆以及跨省的南京等地区深度合作,没有形成市场整合与联动开发机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舒城旅游市场的拓展。因此有必要开展区域联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整合资源与市场,以提高舒城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企业竞争力不足,产业素质有待提升

截止到2019年底,舒城已经形成了包括7个A级景区、 7家星级饭店以及20家旅行社(含网点)在内的旅游企业规模。但旅游企业单体规模小、实力弱、分布散和竞争力低下的现象仍较明显,核心旅游企业如景区、住宿业和旅行社的经营效益不够理想,国际化、大品牌、专业化和大型化的旅游类企业较为缺乏,尚无一家旅游类上市公司,国际知名饭店管理集团及旅游社尚未落户舒城,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产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配套设施不足,要素体系有待优化

从目前来看,舒城旅游业发展的配套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通景区风景廊道打造不足、道路指示系统不完善,部分景区停车场设置不合理,缺少自驾车旅游配套系统,不能满足团体、自驾车、家庭旅游对交通的基本要求。从产业要素体系来看,全县宾馆等住宿接待设施基本满足日常游客接待要求,但宾馆饭店的类型、层次与布局不尽合理,档次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管理模式上还缺乏专业品牌管理,经营理念较落后;旅游商品开发需进一步深入,旅游商品特色不明显,创意不新,旅游商品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形成研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具有一定规模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也未形成;娱乐产品需进一步丰富,现有的娱乐项目内容单调、场所分散,且规模档次较低,缺乏大型娱乐项目,对游客的逗留吸引力不强。配套设施完善、要素体系产业结构优化成为舒城旅游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

(六)公共服务不够完善,保障体系需稳步推进

目前,舒城旅游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旅游信息可得性较差,县城集散功能不明显。根据舒城旅游市场定位以及未来旅游市场发育趋势,必须强化信息、咨询、导引等旅游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引导、培育高端化、大众化、自由行旅游市场在舒城的发育。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延长游客在舒的游憩空间、提升舒城旅游综合效益,要把旅游业发展全方位的融入整个城市,把整个舒城作为旅游吸引物和目的地加以建设。

目前,舒城的旅游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县城景观功能较弱,城市旅游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产业要素整合力度不够,亲旅友善的旅游城市氛围尚未形成。另一方面旅游与交通、住建、文化、园林、宗教、宣传、教育、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务、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职能部门的管理协调、协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全社会支持旅游发展的合力和氛围尚未形成。相关部门对旅游业发展思想难以统一,没有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保障体系难以真正起到保障发展作用。必须不断完善旅游管理职能,推动信息、咨询服务、智慧旅游等公共服务建设,推进与落实旅游保障体系,促进舒城旅游跨越式发展。

第三章 “十四五”旅游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大目标、大提升、大项目、大转变”的总体思路,立足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舒服之城、度假胜地”,按照“一山(万佛山)、一湖(万佛湖)、一泉(汤池温泉)、一线(景区周边和交通干道沿线农家乐)、一古城(周瑜城)”的总体布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产业扶贫,以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象全面提升为目标,以转型发展、生态发展为路径,以重点带动、要素完善为内容,以改革创新、政策引导为动力,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成产业、富民惠民的民生产业、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扩大开放的窗口产业和统筹城乡进步的小康产业,精心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引领全县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为实现舒城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为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在“十四五”期间的统领作用,必须遵循以下发展原则:

(一)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

充分依托全县现有生态旅游资源,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保护第一,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永续利用。

(二)坚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

围绕一山(万佛山)、一湖(万佛湖)、一泉(汤池温泉)、一线(交通干道沿线发展乡村旅游)、一古城(周瑜古城)的发展重点,坚持从长远发展着眼,从实现阶段目标着手,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做好与其他专业规划的衔接,整体设计、突出特色、重点开发、分步实施,促进旅游业整体稳步发展。

(三)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多元参与的原则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引导,以旅游行政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和单位紧密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的旅游发展格局,整合资源,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市场运作的理念,科学定位,使全县旅游业发展与国内外市场相衔接、融合。

(四)坚持项目带动、全域发展的原则

以项目为支撑,认真谋划、筛选一批优势资源、带动性强、参与性广的项目进行捆绑式开发建设,以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推动景区(点)及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舒城县“十四五”旅游发展的目标是:

——旅游业总收入在全县GDP的比重超过17%,成为舒城县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巩固和加强全省旅游经济强县的地位,实现全国旅游经济强县的目标;

——大合肥经济圈的核心旅游目的地;长三角休闲度假和生态养老基地、全国著名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

——万佛湖打造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围绕“一山一湖一泉一线一古城”的空间格局,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促进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打造点线面结合的旅游接待体系;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国内一流县级全域旅游目的地。

(二)规模指标

表3-舒城县“十四五”旅游发展分年度指标(排除疫情影响的预测数据)

年度预计

旅游总接待(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亿元)

2021年

890

44

2022年

1000

52

2023年

1120

58

2024年

1240

65

2025年

1380

72

——到2025年,全县接待游客将突破1300万,达到1380万人次(年均增长12.36%),创旅游综合收入72亿元(年均增长12.7%)。

(三)创建目标

——新增A级景区7家以上,其中4A级新增3家(鹏翔生态园、天子寨、石关景区),3A级新增4家(河棚茶文化博物馆、九龙寨、晓天老街、望庄营地)。到“十四五”末,A级旅游景区总量达到13家以上。

——新增星级饭店6家,其中五星级增加1家,四星级增加2家,三星级增加3家。到“十四五”末,星级酒店总数达到13家以上,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2家。

——新增高星级农家乐15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增加10家。到“十四五”末,形成以星级农家乐为主体, 民宿、乡村客栈、乡村度假酒店为补充的多元休闲业态。

——争创全省优秀旅游乡镇7个(山七镇、干汊河镇、五显镇、春秋乡、庐镇乡、千人桥镇、桃溪镇)。

——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万佛湖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2-3个。

——打造生态休闲养生基地2个。

——建成一级集散中心1个(城关镇)、二级集散中心4个(万佛湖镇、晓天镇、汤池镇、杭埠镇)、自驾车营地2个、咨询中心若干。

三、发展思路

“十四五”是舒城县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发展全域旅游、开展乡村振兴的重要阶段期间。因而,“十四五”期间舒城县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为:围绕一大目标,构建一核两带三极三区多组团旅游发展格局,实施八大工程,实现六大突破。

(一)围绕一大目标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国内一流县级全域旅游目的地

(二)构建一核两带三极三区多组团旅游发展格局

——一核:环万佛湖旅游吸引核

——两带:杭埠河生态休闲景观带

以 G346、G105、G206等国省干道交通线路为基础形成的旅游交通带动发展带

——三极:城关镇旅游驱动发展极

环万佛山旅游吸引极

杭埠童世界旅游吸引极

——三区:东部科创产业旅游片区

中部乡村休闲旅游片区

南部生态度假旅游片区

——多组团:山七镇旅游组团、桃溪镇旅游组团、千人桥镇旅游组团、干汊河镇旅游组团、春秋乡旅游组团、南港镇旅游组团、舒茶镇旅游组团、汤池镇旅游组团、万佛湖镇旅游组团、晓天镇旅游组团、五显镇组团、河棚镇组团等。

(三)实施八大工程

1.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积极鼓励引导各乡镇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打破部门、行业界线,开展“四级联创”行动,加快探索构建“一体化”、“无障碍”的全域旅游协调发展与规范运行的市场管理运行机制。要根据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和地理空间的邻近性特点,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共同开发优势资源,探索构建整体联动营销机制,共同开发旅游市场,树立区域统一的品牌形象,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和“项目共建”,以达到合作各方的“多赢”,共同提升区域的旅游竞争力。

2.旅游标准化示范工程

旅游标准化示范工程是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突破点。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工程,有效地促进旅游标准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推动旅游景区的转型升级和精品化建设,促进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围绕旅游业发展亟需,优先在以下领域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工程:旅游服务质量领域的标准、旅游新业态领域的标准、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标准、旅游科技创新领域的标准等。

3.乡村旅游开发工程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大力培育、扶持一批旅游经济乡镇,重点推动万佛湖镇、山七镇、汤池镇、晓天镇、五显镇、河棚镇、干汊河镇、舒茶镇、阙店乡、春秋乡、庐镇乡等特色乡镇,积极开展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一镇一品、大区小镇”城乡统筹旅游发展格局。依托特色农业、自然生态、传统村落等,充分发掘古街区、古乡镇、古村落、古水利工程、老三线等遗址遗迹,推出一批农业观光、农趣体验、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科普教育、研学旅行、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滨水活动、森林康养、避暑纳凉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点)。围绕重点旅游景区,依托乡村旅游景区(点),建设富有吸引力的特色民宿、森林人家、休闲农庄、乡村酒店,提供溪畔垂钓、农事感知、采摘篱园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农家乐地方品牌“龙舒人家”,推动乡村旅游农家乐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品牌化发展。完善旅游服务中心、购物场所、停车场、旅游道路等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对乡镇入口、边界、区域、路径,特别是城镇节点进行节点体系的规划和有针对性的设计,初步完成乡村旅游示范点布局。

4.旅游模式创新工程

探索以建设风景廊道和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统筹全县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以交通运输网的改进为突破口,围绕旅游目的地和精品旅游线路配置交通线路,提高旅游通达性和便捷性,打造“旅游+交通”——旅游路,缩短景区、景点与旅游中心城市的时间距离。以“乡镇文化休闲旅游线、滨湖休闲度假旅游线、温泉保健养生旅游线、山岳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线、特色人文景观旅游线、农业观光体验旅游线”6线为重点,着力推行“一程多站”式旅游体验,逐步推进风景廊道和自驾车旅游线路建设,建设配套的自驾车、房车服务设施体系。

5.产业链延伸工程

推动旅游商品加快发展,依据“特色化、差异化、标准化”的原则,着力打造县域(如舒城小兰花等)、乡域(如晓天蒲扇等)、村域(如转水湾香椿酱、过湾富硒大米等)、地域(如万佛湖鳙鱼等)等旅游商品品牌,着力将农特产品、手工艺品在做到“统一规范量化、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商标或LOGO、统一文化内涵、统一宣传口径”的前提下,将其转化为旅游商品,满足自驾游购物需求。完善旅游商品销售体系,在县城和有条件的游客集散区域建立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在主要旅游景区和游客集散地规划建设旅游购物专业市场。大力推进文旅结合,围绕“舒服之城·度假胜地”主题,精心策划丰富多样的旅游节庆活动;培育地方文化演出团体,推动重点旅游景区发展旅游文化演艺集聚区。推动重点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建设步伐,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

6.重大项目支撑工程

按照“一山一湖一泉一线一古城”的总体布局,推动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以万佛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总抓手,加强万佛山风景区、恒大文旅城、周瑜城和汤池温泉等重点景区载体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养老等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增长极,实现跨越式发展。

7.产业融合工程

加强对旅游产品特色化、生态化、多样化发展的指导,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林业、商业、水利、教育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开发休闲度假游、自驾车游、会议商务游、研学游、风情游、乡村旅游、健康养生休闲游、生态科考游等产品,积极发展保健康体、温泉养生、置业旅游等高端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培育“旅游+”、“+旅游”新业态,构建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8.旅游信息化工程

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整合全县旅游各要素的信息以及政府公益信息和行政信息,搭建一个服务于游客、旅游企业和各级政府的旅游大数据中心,以信息咨询服务、投诉处理服务等为主体,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四)实现六大突破

1.旅游资源开发要实现新突破

改变传统的资源观,树立大旅游发展概念,加强旅游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融合,创新融合方式和渠道,抓住乡村振兴建设的有利契机,采取“旅游+”、“+旅游”等方式,实现产业融合与业态突破,推动旅游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产品多元化、产业多样化发展。

2.旅游产业优化升级要实现新突破

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推动游客在舒城旅游从一日游向多日游、深度游转变,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从传统要素向新要素、多要素转变发展。

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新突破

突破交通瓶颈,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达性,特别是要在加快与高速铁路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联通建设的同时,使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向旅游景区延伸,完善景区景点连接高速公路的旅游公路网,大力加强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景区旅游环线线路建设,扎实抓好旅游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4.旅游与文化产业结合要实现新突破

加快将文化变成旅游产品,使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借助文化宣传推介旅游。围绕“文旅融合”旅游发展思路,把文化理念融入到旅游规划设计当中,做足旅游景区的文化品牌建设。着力打造文化与旅游结合的4大板块(生态旅游板块、温泉休闲度假板块、历史文化板块、红色旅游板块)。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突破与发展。

5.旅游改革开放要实现新突破

大力推进旅游业对外开放,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旅游企业运行机制改革,改革景区管理体制,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

6.旅游发展环境要实现新突破

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大力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大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大力营造严密可靠的安全环境。

四、发展战略

坚持龙头提振、集聚发展、旅游富民、全域旅游、“旅游+”、“互联网+”六大战略。

(一) 龙头提振战略

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品牌意识,积极推进旅游产品和企业品牌化、网络化、集团化经营,引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标准,创新服务产品,促进规模经营,努力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产品,打造旅游龙头企业。坚持以优势资源“一山、一湖、一泉、一城”开发为基础,突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及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全力打造旅游龙头景区。力争在“十四五”末,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形成龙头产品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集聚发展战略

依托以环万佛湖、环万佛山区域为重点的“绿三角”,集约利用各种生产资源,在产品和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时间安排等层面,聚集生产要素,集中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产品结构转型升级,重点开发新型综合性休闲度假项目、度假酒店集群,打造旅游产业综合体,壮大产业整体实力,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旅游富民战略

坚持把富民放在首位。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大机遇为抓手,立足区域整体发展格局,以休闲度假为核心,以特色观光为补充,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便捷交通为载体,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把旅游富民扶贫战略贯彻到底,确保让人民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走向富裕。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在政府部门引导下,积极构建乡村旅游经营体系,通过组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旅游股份公司等形式,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的创新,增强农民的组织能力和经济实力,确保农民的决策权、管理权、经营参与权和收益权利;采取积极扶持政策,重点帮助乡村农民解决资金问题、规范问题、市场问题;鼓励支持农民回乡创业,利用自身房屋、自留地和承包地等,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和家庭农场等。

(四)全域旅游战略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推进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形成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围绕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旅游业发展新模式,统筹规划旅游空间布局,有效整合旅游优质资源,大力推动旅游新业态发展,在全域旅游体制机制、扶持政策、营销模式、服务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创新,逐步实现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争取在“十四五”期末,将舒城建设成为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完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

(五)“旅游+”战略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整合力和提升力,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催生“旅游+”、“+旅游”新业态,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与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业自身也将极大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体发展方向:旅游+工业,引导我县工业企业向旅游产业延伸,利用杭埠工业园区等丰富的新能源、高科技旅游资源,规划建设工业旅游景区,发展工业旅游;对有条件和有意愿的工业企业,积极倡导工业企业厂区景区化;加强老三线工厂的保护与利用,鼓励利用废旧厂房等打造工业创意产业游。旅游+农业,加大古民居、古水利等设施设备的保护,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教育、科普等综合功能,发展民宿旅游、研学旅游、养生旅游、森林旅游等现代农业新形态,引导城镇居民走进农村、感受农业,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进一步延长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品牌链。旅游+文化,深入挖掘梁祝文化、周瑜文化、李公麟文化、文翁文化、龙文化、孝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强庐剧、秧歌、舞龙灯、显扬冲叉等文化的整理与保护,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旅游+体育,适应全民健身的需求,打造万佛山、龙眠山、仙女寨等户外运动基地,开展蹦极、漂流、攀岩、滑雪等运动;完善万佛湖环湖路配套设施,打造万佛湖马拉松运动、自行车赛、垂钓比赛等国际体育赛事品牌。旅游+水利,加大七门堰、将军山渡槽等水利设施的保护,整治河流、干渠、渡槽、水库、塘堰等水利设施环境,美化周边环境,按照保护为主、有序利用的原则,适当建设旅游观景平台、停车场等设施,发展水利旅游。

(六)“互联网+”战略

以“互联网+”为抓手,打造智慧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线上旅游”,提升旅游发展质量。积极响应国家文旅部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旅游业产品业态创新、发展模式变革、服务效能提高,以“互联网+”为契机,全力打造“智慧旅游”普及化,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体发展方向:推进旅游区域互联网设施建设;推动旅游相关信息互动终端建设;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利用互联网创新融资模式,如众筹等;推动智慧旅游乡村建设;推进传统旅游产业业态的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旅游网络营销模式,全面提升旅游业的管理、服务、营销水平,促进旅游业品质化、专业化发展。

第四章 “十四五”旅游发展任务

要实现舒城旅游“十四五”发展目标,就必须在品牌打造、市场开拓、资源整合、智慧旅游建设、整体产业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上做实文章,为舒城旅游的跨越发展夯实基础。

一、开拓市场、做大旅游份额

(一)旅游市场定位

1.空间市场定位

以合肥市及安徽省内周边城市旅游市场为基础,以合肥经济圈、南京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旅游市场为重点,以国内其他地区市场及国际市场为补充。

核心市场

以合肥市、六安市为依托,以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市场为重点,牢牢抓住周边地区市场。

重点市场

积极争取拓展安徽省内其他地区和长三角客源市场、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市场。

拓展市场

努力开拓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其它国内市场。同时,适度开辟海外市场。

2.细分市场定位

依据目前旅游市场需求趋势以及舒城旅游资源特点,“十四五”期间,舒城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为:

旅游需求类型上,以休闲度假旅游者、康体疗养旅游者、运动健身旅游者、文化体验旅游者为主体,开拓科考旅游者、会议旅游者、探险旅游者、研学旅游者等;

旅游者年龄结构上,以青少年旅游者为主,同时重视中老年市场;

旅游者职业上,以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

旅游组织形式上,大力拓展以家庭为主要单元的自驾自助旅游。

(二)旅游营销策略

1.旅游形象打造策略

“十四五”期间,充分利用安徽卫视、《中国旅游报》、凤凰网旅游板块、政府网站、舒城微旅游(微博)等多种媒体,依靠宣传、外事、外经、教育、文化等多种渠道,在认真策划好舒城山水城市旅游形象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旅游宣传活动。实施旅游宣传从高铁站、汽车站、高速公路入口和休息服务区到酒店、重点景区(点)全方位立体式宣传,不断提升舒城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新媒体营销策略

与百度、谷歌等高科技企业合作,实现互联网+舒城的实质推进,建立旅游大数据库,成立专门的社会化媒体,在遵循社会化平台的原则,为游客和旅游部门、旅游景区之间建立互动平台,开展网络社区营销,如BBS、讨论组、聊天室等向游客提供最新的旅游信息、发布旅游游记、推荐旅游产品等;网络视频营销,通过影视剧贴片广告、网络视频短剧、景区VR、抖音、快手等方式将舒城品牌和产品信息送达到潜在消费者手里;建构虚拟体验式营销,景区通过与互联网、数字文件等途径,通过三维、虚拟视频等技术在线展示旅游景观,让游客感受旅游过程中的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受,促使游客从产品体验中形成购买欲望;微信营销,利用微信向消费者推送电子门票优惠促销活动、景点导览、信息查询、在线服务,再配合软件(手机APP、二维码)实现精准营销。

3.旅游产品组合策略

重视全县旅游资源整合,将产品打包宣传,在全县范围内实行景区联票制。同时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调整资源利用形式和资源利用的内容,通过选择合理的主体定位,设计富有吸引力的产品形象,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对现有产品进行重新整合,重新搭配,开发新的旅游精品线路,将现有旅游产品进行新的组织和安排。

4.旅游产品推广策略

设立专门旅游营销机构和旅游营销基金,由县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管并实施舒城旅游大营销,加强媒体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画册、互联网和各种户外媒体扩大宣传覆盖面,逐步加强旅行社和其它旅游企业的宣传。

加强传统旅游节庆活动的宣传促销力度。通过承办垂钓节、温泉节、葡萄节、开茶节、文化节、龙舟节、摄影节、山地赛事、马拉松等活动,对舒城旅游形象进行广泛持续的宣传。

主动在国内中心城市、重点客源地举办旅游促销会、招商会。选准有利时机邀请旅游界知名人士、旅游记者考察访问,提高舒城市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5.价格差异化策略

旅游产品除了常规价和标准价外,根据细分市场的需求,还可以实行多种折扣价或促销价,以价格差调节、平衡传统的季节性平淡和爆满状况,控制旅游环境容量。

(1)季节性差异价格策略

在旅游旺季和重大旅游节庆期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也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和维持形象,可以采用高消费价格来适当地调节游客流量;在旅游淡季期间,则降低价格,这是促使游客淡季进行户外旅游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这样的定价模式也可以照顾到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求。

(2)差异性市场价格策略

对团队、散客实行不同的价格,采用全包价、小包价等多种灵活价格方案;对回头客实行优惠,采用会员制等价格促销方式。

旅行社团队—数量折扣+低价政策。旅行社团队游客是景区重要的客源市场之一,要与旅行社分销商搞好关系,努力争取团队加点。对旅行社团队客要实行低价政策,以让渡一部分利润给旅行社分销商,同时实行数量折扣、返点,以对旅行社产生激励作用。

自驾车等散客—季节性折扣。散客市场多为自驾车游客、家庭游客等,其收入水平一般较高,价格弹性低于其他细分市场。面向这些细分市场的价格应比给团队客的价格略高,并长期稳定下来。但在旅游淡季可以给予适当折扣,以拉动淡季市场。

学生游客—学生折扣。研学旅行已经是高中及以下学生的重要课程。研学市场的主体是学生,价格弹性较大,以最大限度地招徕学生游客。

周边常客—旅游区“一卡通”。针对周边(潜在)游客,办理旅游“一卡通”,一次性交足费用后,一年内给予景区内所有景点一律免费。

度假区游客—“会员制”。给予某些生态度假区、养生度假区的游客采取“会员制”管理,会员有一定的优惠并累计积分兑换礼品及其他。

6.渠道多样化策略

县旅游事业发展中心要发挥引导作用,统筹协调整合县内各类资源,各乡镇要积极配合,不断拓展多种营销渠道,有计划、有序地开展促销活动。旅游企业围绕重点客源市场,不断整合各类营销资源和营销手段,构建企业间的宣传营销体系。企业通过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平台,开展网上销售业务,与客源地旅行商合作开展旅游销售业务,逐步在重点客源地联合设立营销机构。各乡镇、旅游企业、景区等要充分利用自身网站平台,大力宣传旅游形象与产品,做到直接与间接渠道,线上与线下渠道的有机结合,实现营销渠道的多样化。

二、整合资源、完善产品体系

(一)规划目标

“十四五”期间,在原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通过“重点驱动、热点带动、新品促动、整体联动”积极推动旅游产品升级,实现舒城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以及多元复合型转变,逐步建立以观光旅游产品为基础,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主体,乡村旅游产品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同时,依托舒城本地品牌资源,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不断提升舒城旅游产品竞争力。

(二)旅游产品体系

根据“一山一湖一泉一线一古城”的总体布局,依托区域资源特色,再开发由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等产品组成的多样化产品体系,实现舒城旅游业的提质增效。

1.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以万佛湖旅游度假区、万佛山景区、汤池温泉度假区为主要依托,重点围绕滨湖度假、温泉度假、森林度假为中心,优化旅游产品市场与功能定位,为将舒城从安徽省一般旅游观光目的地转变为国内一流县域旅游目的地提供产品支撑,使之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居民的中程休闲度假目的地。

滨湖度假

依托万佛湖丰富的滨湖资源,以万佛湖水上观光游览旅游区、金龙湾度假村为主体打造特色滨湖度假旅游产品。首先,要结合湖泊等景观资源,建设休闲度假酒店,发展特色住宿设施,完善休闲度假接待设施;其次,结合水面,发展特色娱乐旅游产品;第三,挖掘餐饮特色,打造餐饮品牌;第四,积极发展运动型旅游产品,包括水上运动、体育赛事等。

温泉度假

凭借舒城汤池独特的温泉资源,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皖西文化特征和明清老街风情,突出温泉历史悠久和天然自涌两大特征,依据资源和市场差异化,以温泉文化、温泉保健疗养、温泉休闲度假、观赏和体验为主题,以农家乐庄园、温泉度假村为依托,联合万佛湖景区进行宣传推介,开发各具特色的温泉旅游产品。

森林度假

充分利用森林地带的峻峰、奇松、怪石、飞瀑、人文等独特的生态资源开发万佛山等景区具有本地特色的森林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森林度假旅游。

2.观光旅游产品

加强高品位、高文化含量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将具有代表性的资源进行优势互补组合,形成旅游精品。依托和整合舒城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形成景区(点)观光(以万佛湖、万佛山、汤池温泉为主)、乡村观光(以农家乐、生态农业示范点为主)、遗址遗迹(周瑜城、七门堰、花城遗址、龙头塔为主)等系列产品,设计主题观光旅游产品,提升舒城观光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山水观光

以万佛山、舒城县五大名山(望母山、春秋山、华盖山、高峰山、鹿起山)、仙女寨、龙眠山、石关、万佛湖、杭埠河、丰乐河、杭北干渠、舒庐干渠等为主开展山水观光游。

名人文化观光

以古代刘信(西汉羹颉侯)、文翁(官办学校第一人)、李公麟(宋代第一丹青妙手)、周瑜(风流大度的三国军事家)、秦民悦(明代廉吏)、郑时(明代刑部尚书)、胡底(“龙潭三杰”)、吴展、孙立人等为题材开展文化观光旅游,丰富舒城历史文化的内涵。

历史古迹观光

主要以古城遗址、古水利工程、名人故居、军事遗迹等开展历史文化观光游。

3.专项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

多种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是增强红色旅游生命力的内在要求。结合舒城县旅游资源特点,紧紧抓住舒城县旅游产业大发展,万佛湖成功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重大机遇,坚持以红带绿,以绿促红的工作思路,把红色旅游放入舒城县旅游经济发展大局中,丰富县域旅游的内涵,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

重点做大做强桃溪现代农业旅游示范园、鹏翔生态园、望母山、古月山庄、龙眠寨、天子寨、九龙寨、华东莲花城、荷花堰、留乡湾度假村等“农家乐”项目建设,极力发展家庭旅游、特色餐饮、观光农园、观光果园、休闲渔场、特色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系列。在全县主要交通干道周边加快旅游精品民宿建设,重点发展乡村旅游。

商务会议旅游

利用毗邻六安、合肥、芜湖、马鞍山、南京、上海等城市经济发达和商品市场繁荣的优势,主动对接上海、杭州、合肥的会议、会展及节事活动,充分发挥“分工协作”、“拾遗补漏”作用,争取一些专业性、区域性的会议会展来舒城举办或开辟分会场;完善和提高现有的会议中心和旅游商务服务中心的接待设施和接待水平,培养专业的翻译导游人员。同时,针对长三角、珠三角和津京冀地区企事业单位,重视四类商务会议市场的营销,即会议市场(公司、事业单位、政府、各类学术会议等)、奖励旅游市场(企事业单位)、团队拓展培训市场(企事业单位、政府)、各类商务市场(企事业单位)。

体育及康体旅游

积极开展特色体育旅游和户外拓展旅游,创出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新品牌。一是依托湖泊品牌,建设游艇俱乐部、水上训练基地、环湖公路自行车赛、环湖马拉松赛、水上运动比赛等体育旅游项目。二是开展户外拓展及现代极限体育运动,开展登山、攀岩、探险、徒步、滑雪、漂流等活动。

自驾车旅游

针对新兴市场需求,设置多元化的自驾车一族专用自足性较强的自驾车俱乐部。同时加强景观道、风景廊道、标识标牌、自驾车营地、旅游厕所、加油站、维修服务站、安全救援体系建设,完善节点城镇、景区等配套开发,考虑资源组合度及交通的通达性,推出若干条精品自驾车旅游线路,建设自驾车旅游示范县。

生态旅游

充分发挥舒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依托舒城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提升打造万佛山、万佛湖、汤池温泉等景区景点,开发特色生态旅游资源,建设生态观光休闲区。把舒城打造成全国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将生态旅游产品建设成舒城旅游新亮点。

文化旅游

充分发挥舒城资源独特、名人辈出、文化深厚的优势,以周瑜城、梁祝墓、祝家庄、梨山书院、舒茶人民公社等旅游文化资源为主要依托,深度开发相应的文化旅游产品。重视湖鲜饮食文化、温泉、娱乐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整合温泉、滨湖优势旅游资源,并充分挖掘文翁、李公麟、周瑜、群舒文化、春秋文化、孔雀东南飞文化、龙河口文化、杨三望母孝文化等人文资源的开发潜力,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名品。保护性开发河棚镇三线军工文化园,充分利用好“老三线”资源优势和军工文化品牌,在做好“老三线”遗产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三线军工文化,让河棚镇三线军工文化园成为定格文化符号、传承工匠精神、保留精神载体的温馨家园。

节庆旅游

继续重视以舒城旅游文化为主体、与经济文化相结合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将“山水文化旅游节”办成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节庆品牌,进一步提升万佛湖的知名度。扩大垂钓大赛、美食文化节、香椿采摘节、龙舟赛、荷花摄影大赛、葡萄旅游文化节、周瑜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对旅游形象的影响作用。还可开发温泉旅游节、捕鱼节等潜力较大的节庆活动,不断提升舒城旅游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三、打造品牌、形成战略高地

(一)规划目标

未来五年,舒城旅游发展以“长三角休闲度假和生态养老基地”、“中国山水生态旅居新城”为目标,以“一山一湖一泉一线一古城”为重点,打响舒城牌、做活水文章,建设万佛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温泉保健养生区、生态观光休闲区三大旅游区。重点做好“万佛山、万佛湖、汤池温泉、周瑜城、恒大文旅城”等文章。“十四五”期间,以城市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为中心打造舒城旅游名片,形成旅游战略高地。

(二)品牌体系建设

以万佛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通过提高企业品牌意识,进行品牌规划,凝练品牌内涵,强化品牌质量支撑,努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企业品牌等品牌体系。

1.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

旅游品牌之一 —— 湖光山色 生态舒城

“十四五”期间,舒城以万佛湖、万佛山、汤池温泉、周瑜城、新四军四支队纪念馆、舒茶人民公社景区、仙女寨、龙眠山、望母山、杭埠河、丰乐河等资源为核心,以精品民宿项目为支撑,打响“湖光山色 生态舒城”。

旅游品牌之二 —— 人间福地 休闲舒城

“十四五”期间,以万佛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开发特色滨湖旅游项目;围绕汤池镇汤池温泉,开发特色温泉旅游产品,建设温泉保健养生区;围绕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特色生态旅游资源,建设生态观光休闲区。极力打造“人间福地 休闲舒城”的城市品牌。

旅游品牌之三 —— 悠久历史 人文舒城

以叶墩遗址、花城遗址、摩旗墩古遗址以及金鸡墩古墓葬群等物质文化,建设“古老文明”品牌。以西汉教育家文翁、三国吴军统帅周瑜、宋代大画家李公鳞、“龙潭三杰”胡底为重点,打造“历史名人”品牌。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舒席制作技艺》为核心,以民间曲艺《小调胡琴》、民间文学《周瑜故事》、传统音乐《舒城民歌》、竞技游艺《显杨冲叉》、民间传说《梁祝传说》、民间舞蹈《杭埠河秧歌》及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小兰花茶、晓天橡栎、根雕和蒲扇)为补充,塑造“非物质文化”品牌。

2.旅游产品品牌建设

产品品牌之一 ——万佛湖

以养生度假、生态商务、康体运动为主打产品,做好“万佛湖”水文章,万佛湖环湖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天然湖滨娱乐、生态度假、拓展训练等项目。持续推进万佛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将万佛湖旅游度假区建成中部一流、国内外著名的滨湖型休闲度假目的地。

产品品牌之二 ——万佛山

在维护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原始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突出万佛山“资源优、品位高、原真性好”的资源特色,尽快完成万佛山景区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生态停车场、智慧旅游等重点项目建设,抓紧完善游客服务中心、餐饮购物街区、旅游公测、旅游公路等配套服务设施体系,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初步打造国内知名山岳度假系列产品。

产品品牌之三 ——汤池温泉

抓住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机遇,以汤池温泉深度开发为重点,以“人间福地 汤池温泉”为品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行区域差异发展,提升温泉旅游档次,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初步打造国内知名温泉度假系列产品。

产品品牌之四 ——恒大童世界

恒大童世界是全球唯一的全室内、全天候、全季节童话神话主题乐园,面向2—15岁的少年儿童,以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故事为核心内容,融合中国文化精髓和世界文明,将打造成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品牌;恒大童世界对标迪士尼乐园,采用世界最成熟、最受欢迎、科技含量最高的游乐设备及技术,将成为超越经典的世界顶级主题乐园。

产品品牌之五 ——文化旅游

以文化为重心,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打好“山水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四张牌,大力建设展览展示设施,开拓相关旅游产品,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形成舒城特色文化旅游,提高旅游人气。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初步建成华东地区知名的文化产品旅游区。

3.旅游企业品牌建设

旅游度假品牌建设

以万佛山、万佛湖休闲度假为主体,以汤池温泉资源为补充,利用现有的度假产品,挖掘适合现代人休闲、康体、美容和养生的项目。建成具有一定规模、集体育健身、温泉文化、康体疗养、生态度假为一体的度假区集群,建立完善以多种康复机构为牵动的康体、养生保健服务体系,极力打造旅游度假品牌。

旅游餐饮品牌建设

为充分发挥万佛湖资源特色,“十四五”期间,重点围绕“环万佛湖旅游大道”建设一条以湖鲜为特色的农家乐美食街,特色美食街要形成一定规模,兼具餐饮夜市的功能,有意识的引进各地的各种风味、餐饮品牌。同时,重点扶持万佛湖小木屋、古月山庄、鹏翔生态园、古绿园、望庄营地等特色农家乐品牌企业,在未来五年新增3-5家高星级特色农家乐品牌企业。

旅游商品品牌建设

“十四五”期间,以“舒城小兰花”和“龙舒贡席”为核心商品品牌,以舒城油茶、晓天蒲扇、万佛湖有机鱼、“大红袍”板栗、张母桥挂面等为补充,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促进旅游商品向多样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建设一批集水特产品系列、土特产品系列、特色工艺系列和旅游休闲食品系列一体的舒城品牌企业。

扶持1-2家旅游商品连锁超市,规范经营和管理旅游集散地、各大景区(点)的旅游商品销售。同时,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旅游商品展览会、旅游商品博览会、特色产品展销会等商品展示会,巧借展示会、旅游黄金周,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打响舒城商品品牌。

旅游娱乐品牌建设

“十四五”期间,在完善已有娱乐设施的基础上,依托万佛湖丰富的滨水资源,打造1-2家集游艇俱乐部、水上体育运动、水幕电影、山水实景演出、文化休闲表演、滨水训练等项目于一体,投资规模较大、项目齐全、设备先进的国内知名品牌水上娱乐主题园。加大城市娱乐设施建设。对文化娱乐场所,加强调查,摸清现状,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提升文化功能品质和接待服务水平。

四、完善体系、提升产业素质

(一)规划目标

“十四五”期间,舒城旅游以做强七大“基础产业”,做好四大“关联产业”,做大三大“新型产业”为核心,强化舒城旅游休闲功能,推进“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完善与集聚,建立专业化分工、网络化发展、产业要素齐全、服务网点密集、体制机制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档次和产业内质,拉长拓宽产业链。

(二)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1.基础产业

旅游景区

“十四五”期间,以创建万佛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为目标,积极推进生态旅游板块、休闲度假板块、历史文化板块、红色旅游板块、乡村旅游板块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五大旅游板块内著名景点的发掘、整修工作,完善核心景区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公厕、景区游步道等基础设施,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积极推进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强项输出,整合县域内及周边旅游资源,大力提升旅游景区的产业优势。

旅游住宿

合理布局。以舒城县城城关镇作为游客集散中心,重点建设商务型、会议型饭店;在万佛湖度假区、汤池温泉度假区、万佛山景区等重点景区内,主要建设度假型和会议型酒店。在县城和其他旅游景区内,建设一些主题饭店、经济型酒店和中低档饭店。

优化结构。在继续鼓励发展提供有限服务的经济型酒店和适合旅游团队的中低档饭店的同时,发展高星级饭店。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舒城五星级酒店零的突破。

强化特色。突出饭店的主题和个性,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村、温泉主题酒店、绿色饭店、青年旅馆、分时度假别墅、家庭旅馆、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特色农家乐、渔家乐等类型的饭店设施。

加强管理。实行科学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加强饭店星级评定的后续管理,规范饭店经营行为,完善价格体系,保证饭店行业的整体利益。

旅游餐饮

“十四五”期间,旅游餐饮业打造“111”行业分布格局,即形成一批星级酒店高档次餐饮系列、一批特色食品风味店和一条特色美食街。

一批高档次酒店餐饮系列,就是星级酒店针对商务客人和消费能力较高的客人需求推出一批高档次餐饮系列,品种丰富,营养搭配合理,注重对本地特产的深加工。

一批特色食品风味店,就是发展一批挖掘地方风味的品牌风味连锁店,主要包括山七系列豆制品、大别山土菜、万佛湖砂锅鱼头、万佛湖鱼宴、桃溪瓦罐汤等,扶持、鼓励和推动特色风味店的品牌连锁服务模式的发展,积极开发旅游纪念食品。

一条湖鲜特色美食街,争取在万佛湖景区内建设一条特色美食街。特色美食街要形成一定规模,兼具旅游观光、餐饮美食、夜市的功能,有意识的引进各地的各种风味、餐饮品牌。成立旅游餐饮协会,切磋烹饪技巧,加强行业自律,提高餐饮服务水平,丰富菜肴特色系列。

旅行社业

改革管理体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办旅行社,积极发展民营、个体旅行社,扩大总体规模。积极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加强地接旅游业务。培植“品牌”旅行社、大力发展连锁、联合体经营。强化对旅行社行业的管理,开展“诚信旅行社”活动,加强导游培训和管理,规范服务、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旅行社优胜劣汰,实现旅行社整体实力、产品开发与销售能力的提升。实施品牌化战略,鼓励强势旅行社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鼓励设立外资或合资旅行社,扶植民营旅行社的发展。积极引导中型旅行社进行专业化经营,小型旅行社进行网络化经营,从而形成以集团化大型旅行社为主导、专业化中型旅行社为支撑、网络化小型旅行社为补充的旅行社体系。

鼓励专业发展。经营的产品结构和经营业态应注重休闲度假游、专题旅游、会议旅游、奖励旅游、研学旅游等。强化旅行社自身的产品线路策划能力和市场开拓经营能力。

政府予以支持。对现有旅行社给予一定的政府扶持,鼓励其加紧与省内外著名旅行社进行双边和多边合作,建立起各自的旅游营销网络。

旅游交通

提高城市通达性。以G206、G346、G105等国省干道升级改造工程为契机,推进万佛山观光索道和游步道建设工程,加快万佛湖环湖路、万佛湖九曹路、南溪河旅游景观带、杭北干渠水上公园旅游景观带等道路改造进度。

提升城市通畅性。以旅游快速通道建设为契机,加快县城路网与万佛湖、万佛山等重点景区路网衔接,进一步完善万佛湖与万佛山连接线、万佛山登山游步道等项目建设,完善县域主干道到乡村旅游景区(点)的旅游公路。

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县城及主要旅游道路实现景观化,做好标志性旅游节点和通道的形象建设。加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开通县城到万佛山等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公交。景区内交通规划坚持“行游合一”原则,加强道路标识系统建设、交通服务质量管理,使旅游客运车辆能满足游客各种需要。

旅游购物

联合全县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单位和旅游景区(点),充分挖掘地方传统工艺,逐步形成涵盖温泉、美食、文化、工艺、美术、户外、民俗、土特产品等为一体的旅游商品系列和“一地一品、一景一品”的旅游商品格局,积极培育舒城旅游商品品牌。

重点扶持专业机构和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设计、开发和生产具有舒城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建立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基地,促进旅游商品向多样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地方美食土特产系列,旅游工艺品系列,旅游文化商品系列等3大系列。

围绕旅游主干道沿线,扶持1-2家旅游商品连锁超市,在全县主要旅游景区(点)建设一批旅游购物中心或旅游商品一条街,带动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专门旅游商品流通网。

旅游娱乐

为满足游客娱乐(演出、康乐等)等需要,对万佛湖、万佛山等主要景区内的住宿设施进行改造,形成以万佛湖度假区、万佛山景区、汤池温泉度假区为龙头,各大星级宾馆为骨干,社会娱乐场所相补充的旅游娱乐供应体系。

深入挖掘传统优秀休闲娱乐方式,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国内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如特色酒吧、茶吧、陶吧、咖啡吧等现代时尚“吧”休闲,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娱乐设施,建设不同文化娱乐主题园区。

2.关联产业

旅游地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地产业与旅游的关联性将会逐渐增强。“十四五”期间,舒城旅游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景观房产开发地缘优势,立足景区、立足旅游,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旅游要素、提升旅游功能为基础,结合实际,建设集旅游休闲、康体疗养、商业、会展、节庆、物业、服务、演出业等地产设施,开发旅游地产。

旅游会展

适度发展会展业,使之成为旅游产业的新增长点。主动对接六安、合肥、南京、武汉的会议会展活动,发挥“分工协作”作用,争取一些专业性、区域性的会议会展来舒城度假区举办或开辟分会场;建设万佛湖金水湾度假村会议中心和旅游商务服务中心,培育会展企业,提高会展经济收入。

旅游信息

鼓励发展旅游信息相关产业,扶持专业化的旅游信息技术企业,加强旅游信息的传播服务、提升旅游信息的加工、处理和管理服务,通过电子技术进行加工、制作、传播和管理的旅游信息文化产品的服务,为中小旅游企业提供高性能价格比的专业化咨询。

旅游咨询

鼓励发展旅游市场咨询服务、连锁经营咨询服务、企业质量管理咨询服务、旅游企业产权交易与服务、旅游景区投资咨询、旅游企业公关咨询服务,为旅游部门、旅游者、旅游企业提供服务。

3.新型产业

在线旅游

这是旅游的一种新的趋势,完美地与实体旅游相结合,在网上足不出户就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在任意的闲暇时光,打开电脑,鼠标轻轻一点即可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十四五”期间,在线旅游产业可以作为舒城县新兴业态的一个组成部分。

分时度假

随着度假制度的逐渐完善,分时度假即将成人们休闲的主要方式。“十四五”期间,结合县域内地产企业、饭店企业和景区企业,引导分时度假经营模式发展,形成1-2家有一定规模的分时度假企业。

研学旅游

依托舒城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重大工程设施、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建立和完善研学旅行管理制度,推动研学旅行产品规范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末创建8-10个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游艇旅游

游艇旅游是未来水上旅游休闲运动的发展方向。在“十四五”期间,在湖滨地带力争建立游艇经营企业,加快培育游艇类新型休闲产业发展,加快开拓高端客源市场。

五、实施智慧旅游、助力跨越发展

(一)规划目标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智慧旅游带动旅游现代化,为舒城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广泛开发旅游信息资源,完善旅游电子政务网、信息发布平台、旅游中心数据库和安全体系,全方位构建旅游信息基础设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健全智慧旅游建设运行管理体制,统一标准规范,加强人才培养;基本完成舒城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旅游产品预订系统的建设并投入运营,基本形成旅游电子商务综合体系,提供满足基本需要的旅游商务信息服务;全面推进重点业务应用,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增强决策支持能力,争取在“十四五”期末,全面实现舒城旅游业智慧化。

(二)智慧旅游系统建设

1.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旅游+互联网”工程,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3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旅游集散中心等主要旅游场所免费无线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在示范区的全覆盖。构建智慧旅游的运营和支撑平台,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全面提升旅游智能化发展。主要包括:公共信息发布与资讯平台、旅游产业运行监管平台、景区门票预约与客流预警平台、多语种的旅游形象推广平台、旅游大数据集成平台等。加快推进旅游个性化服务,根据游客需要设置服务项目,建设“私人订制”旅游服务工程。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智慧化、人性化、便捷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2.智慧旅游行业管理体系

建立舒城旅游接待基础数据库,实现舒城各类接待设施的信息采集和数据管理,实时、准确反映舒城旅游接待住宿情况。

推进全面涵盖舒城县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形成能为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公共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设完善舒城县旅游政务信息交互平台,加强与舒城县相关政务信息平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和援助等系统的衔接,提高假日旅游信息预报的智能化程度。

3.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

推进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建设,是舒城实施智慧旅游战略的重点环节,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技术产品和相应的支持服务来实现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智能化,功能包括:

旅游信息收集:帮助县旅游部门收集源于旅游企业的动态信息,督促企业信息定期报送,及时更新,保证信息准确;向旅游部门提供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提高旅游部门自行更新信息和运营、维护网站的能力;提供在线调查分析、网上虚拟社区及网上投诉平台。

旅游信息发布:具体包括目的地旅游信息(食、住、行、游、购、娱各类信息,以及经济发展、旅游业概况、区域与人口、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风俗、文化、节庆等各种旅游信息)、目的地公共信息(旅游新闻、天气、交通、汇率等各类与旅游相关的公共信息)、旅游管理机构信息(旅游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介绍、服务内容、联系方式,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招商信息、统计信息、旅游企业的权威认证信息等)、会展和活动信息(已经、正在、即将举办的各种会展和演出、访问、文体等活动信息)、旅游企业信息(企业名称、类型、级别、业务范围、联系方式、网址等)、旅游产品信息(旅游线路、酒店客房、餐饮娱乐等各种旅游产品信息,包括企业的产品发布和信息维护、查询检索功能)、多媒体信息库(电子地图、三维实景、旅游图片库、电子宣传册)等。

旅游分销:住宿、旅游线路、餐饮、机票车票预订。同业供求信息发布和匹配:提供旅游企业间供求信息发布和查询,用于各种组团、拼团、价格变动等短期动态信息的发布及供求的自动匹配。促销管理:基于旅游促销信息数据库,为旅游者提供各种优惠、打折等促销活动信息。在线交流:包括文字和语音洽谈。支付网关: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接口实现网上支付功能。

旅游信息传媒:政府旅游门户网站和企业网站。旅游问讯中心:借助电脑智能语音技术,设立统一的电话客服号,提供全天候、全自动、多语言的电话问询服务。触摸屏:广泛安放于游客集散地、景区、饭店及公共场所。手机APP:通过手机APP向游客推送各种旅游信息,采用二维码、二代身份证、指纹等多种验证手段,实现无纸化门票,降低景区门票成本,提高景区环保能力,方便游客收藏、分享。自媒体: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新媒体渠道传播机制,设置舒城旅游官方抖音、微信,快速便捷的向游客提供各种旅游信息,开展旅游自媒体营销,提高舒城旅游传播率和知名度。移动电话短信息:利用手机短信息及时向外地入境游客发送欢迎和介绍信息,向旅游企业人员发送最新业务信息。

六、推进低碳环保、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规划目标

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领域,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与方式。旅游业者应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继续改进经营理念与方式,更好地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新风尚,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以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改善舒城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紧紧围绕重点景区景点、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加强法治、严格监管,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动员和组织全县力量,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为实现舒城旅游发展的宏伟目标和良好的旅游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低碳旅游发展措施

1.低碳旅游企业建设

舒城旅游经营企业应在生产设施配置、原料使用等方面实行低碳节能,力争在5年之内使全部旅游饭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现有基础上减少10-20%。低碳旅游企业是低碳旅游的“抓手”,推进低碳绿色饭店发展已成为国际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新型经营方式。

●制定由节能、环保、降耗、绿色服务(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宣传及绿色营销等环节组成的“绿色”标准,并逐步示范、评定和推广,如结合舒城实际宣传销售相关有机淡水食品、有机农场生产的有机绿色蔬菜。

●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低碳新技术、新材料与智能控制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清洁能源,可在能源费用上减少一半左右。

●提升乡村酒店、农家乐、农庄的硬件与服务软件水平。

●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员工培训管理、客人宣传教育以及相应的激励制度安排,推行节俭化旅游消费,使游客获得更多的精神体验。

2.低碳旅游景区建设

建设与发展循环型低碳化景区,在景区创建中对资源开发利用、景区容量规模、景区智能化发展、配套设施环保化水平、清洁能源利用以及对游客的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控制要求。

●对舒城县域内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低碳教育,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在舒城所有景区制作的宣传册、标识牌上要重视对低碳的宣传,贯穿生态环保低碳的理念。

●鼓励游客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结合舒城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适时推出生态自然之旅、农家乐采摘游、徒步游等多条低碳旅游线路,吸引众多游客参加。

●倡导游客低碳消费,建议游客在用餐、住宿时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鼓励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等方式游玩,进而在旅行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当地社区或居民是低碳旅游资源的重要保护者,旅游景区当地社区或居民,要树立对资源的保护意识,认同低碳旅游的形式,平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应符合低碳的标准。

3.低碳旅游城乡建设

绿色低碳的城乡一体化城市是低碳旅游的“平台”。绿色低碳的城乡一体化城市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综合考虑低碳城市建设、低碳经济发展和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有机融合体,是未来旅游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

●大力推进包括舒城城乡生产系统、流通服务系统、消费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系统等在内的城乡系统的循环经济发展。

●倡导舒城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推广节能技术在各产业中的应用,调整城乡能源、交通和建筑结构向低碳化方向演进。

●鼓励构建企业内部资源的循环体系,在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内推进微观循环经济。

(三)旅游环境保护

●建立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标准,以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紧紧围绕重点景区景点、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加强法治、严格监管。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因特网技术等,对舒城旅游景区环境,尤其是万佛湖水质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确保景区水质达标。

●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动员和组织全县力量,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员与信息检测制度,及时而有效了解可能对环境与生态造成破坏的事件、行为,防患于未然。

●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管理绩效纳入企业评定等级、项目立项中,对市场主体建立监管机制。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宣传,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氛围。

七、实施人才战略、增强发展动力

一、规划目标

(一)饭店人员

●规划管理人员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证书者“十四五”末达到80%。

●饭店管理人员要加强与饭店员工及顾客的沟通,促使旅游企业——员工——顾客相互满意的共赢局面。

●饭店的前台接待员要做到懂英语、会电脑;其他服务人员也要做到微笑服务、礼貌待客等基本礼节。

(二)旅行社人员

●规划到“十四五”末,舒城县80%旅行社的导游人员持有导游证,且外语导游人员达到一定的数量,引进韩语和日语导游。

●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导游技巧(如身体语言、礼仪、目光交流、紧急情况的应对、急救知识)、导游业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重视采取现场导游培训的方式。

●办公室人员要提高自己在职业道德、管理能力、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并要不断提高旅游专业的知识和基本的政策法规知识。

(三)旅游行政部门、景区管理人员

●规划“十四五”末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干部中60%达到大学本科层次,80%的从业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部分管理人员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能提交立足本职工作的行业性研究报告。

●规划建立一支廉洁、勤政、务实的旅游行政管理队伍。到“十四五”末,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在服务对象中的反映良好率应达到90%以上。

●景区管理人员应接受旅游部门的系统培训,有协调好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关系的能力;应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二、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通过旅游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并重的发展战略,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同时加强旅游人才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建设,欢迎各界旅游人才为舒城旅游出谋划策,建立人才高地,发挥人才优势,为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完善培养制度

●完善舒城县现有的资格考试与岗位认证制度,推行旅游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职业技术等级评定与考核制度。

●构建舒城县旅游人力资源评估体系,运用现代评估手段和方法,对全县旅游人力资源进行素质评估。

●建立舒城县旅游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将全县所有旅游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资料录入系统,以备管理、查询、交流。

●建立舒城县旅游人力资源交流市场,开展旅游人才交流活动,促进全县旅游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建立从业人员职称制度,并与其绩效挂钩,对在岗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大比拼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者进行技能鉴定,进行薪酬激励。

(二)形成培训机制

1、旅游管理人员

●加强旅游管理人员的在职教育,加强综合素质培训。

●选派部分管理人员赴高等院校或发达地区、优秀企业学习、考察。

●有步骤地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内部轮岗培训、挂职锻炼。

●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讲座,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2、旅游从业人员

●导游人员培训。鼓励导游员晋升考试、在职进修;优化导游队伍结构,重点培养中、高级导游员;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吸引外来人才,留住本地人才;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留住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贮备人才力量。

●服务人员培训。各类服务人员必须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更新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交流学习,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在操作技能较高的员工队伍中,全面实施技能培训活动;倡导基层员工岗位成才、一专多能,开展复合式技能培训。

(三)重视人才开发战略

1、优化校企合作模式

●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作用,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步伐,加大人才培养合作力度,创新基层员工用工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让教师到具体的旅游企业中兼职,同时可以把一些旅游企业的优秀工作人员请进学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就业见习示范基地,拓展人才引进渠道。

2、开展人才工程建设

●有计划地培养高级旅游专业人才,特别是旅游资源规划人才、管理人才、旅游市场营销人才、旅游商品开发人才、旅游活动的创意和组织管理人才。

●加大高级旅游专门人才的引进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和生活待遇引进高层次、紧缺的旅游专门人才。

●建设良好的企业环境吸引人才,提供自主的工作环境。

●从政策资金、载体建设、培养工程等多方面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使人才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全社会人才投入不断加大、人才载体建设创新发展,最终取得成效明显的人才工程。

第五章 “十四五”旅游发展保障措施

发展旅游业对于舒城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系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富民强县的大事。“十四五”时期,是舒城县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期、决战期,既迎来重大战略机遇,又遭遇关键瓶颈约束。因此,舒城县要树立超常规发展的理念,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立足舒城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战略合作、加大政府投资、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推进人才兴旅与信息兴旅等方面着力突破,全面推进舒城县旅游业实现科学发展和在安徽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率先发展要求,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理念,探索独特的发展道路。建立并发挥“舒城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协调职能,以刚性考核机制为核心,强化内部目的地整合,举全县之力发展旅游;形成能够撬动全县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工作效率高、综合实力强、全方位一体化的大旅游组织协调模式。

强化行政主管部门职能建设。增加县级旅游管理部门的行政编制,以适应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组建舒城县酒店管理协会、旅行社管理协会、导游管理协会等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部协调功能;形成“旅发大会”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机制。

二、突出规划引领,推进全域布局

按照全域化的理念,修编完善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开展旅游课题专项研究,制定并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把舒城全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结合城市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统筹优化旅游发展空间,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推动各类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有机整体。积极推进各产业、各领域融入文化旅游元素,使文化旅游与工业、现代农业融合互动,与金融服务、体育运动、影视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促进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等深入发展。立足“一站式服务、一张票进出”目标,促进景区景点联动开发,切实做到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宣传,努力建成全县统一有序的文化旅游大市场。

三、扶持产业发展,完善投融机制

大幅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县级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在现有基数上逐年增长。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旅游宣传、营销专项资金保障体系,综合运用奖励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县级旅游发展资金对县、乡的支持力度。把旅游业作为舒城县重要支柱产业,加大对全县旅游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金融支持。深化银企合作,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推广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旅游企业的授信额度。支持开展侧重于旅游业务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试点,设立旅游股权投资基金,大力推进适合乡村旅游开展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降低景区售票点和宾馆饭店刷卡费率。积极探索保险业与旅游业融合共生的创新发展,开展保险资金投资旅游基础设施试点工作。

强化资本运作。适时设立县旅游投资集团公司,整合全县旅游资源,统一开发、经营和管理。探索开展动产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和林权质押等权益质押担保方式融资,研究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鼓励各类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参与旅游项目建设。鼓励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等旅游企业探索以特许、营运、收费等经营权和股权质押贷款方式进行融资。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行小额融资。设立或者完善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旅游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与担保机构。完善项目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广“主管部门贴息、地方政府优惠、担保公司担保、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业主开发”的“五位一体”投融资模式,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化服务。

四、强化行业管理,实现有序发展

大力推进依法治旅,贯彻国家有关旅游法律法规,健全舒城县旅游法规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县旅游执法机构和饭店、旅行社、景区的质监机构,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建立覆盖全行业的地方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引导企业创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鼓励专业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旅游行业社团组织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开展行业文明创建和诚信建设,推进旅游行风建设。逐步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

五、追求共赢发展,谋划区域合作

整合战略性要素,构建与其他城市、相关机构合作的战略性发展平台。深化对区域旅游合作功能的认识,在国际、国内、省内三个层面补充和完善旅游合作的内容,从而达到整合利用区内外、国内外资源,强化舒城对区域旅游集散、要素组织和消费吸引的目的。积极推进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规划建设区域精品线路(如六安茶谷项目)。突破传统合作促销的浅层次合作,构建多方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形成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的合作载体。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推进旅游业超常规发展的工作机制。与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国际旅游组织、金融、铁路、旅游院校、重点合作区域和城市、旅游规划建设机构、媒体等建立不同类型的战略或者伙伴关系,形成战略合作体系,构建起支撑舒城发展的战略平台。

六、加大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综合开发利用县域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要注重对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古民居、古建筑和革命历史文物抢救性保护,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在现有技术不足以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应以保护为主,暂缓开发。对已经遭到损坏的自然环境和文物、建筑,要加大恢复和治理力度,尽量减少损失。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防止过度开发和掠夺性使用。要加强对污水、大气、固废、噪音、辐射等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严禁捕杀烹食野生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加大投入力度,遵循相关标准,建设和完善舒城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质量,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推进跨区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旅游快速通道项目建设,完善景区内部旅游环线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实现重点窗口地段旅游图形引导标识系统的全覆盖。实施旅游厕所建设与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符合国家星级标准的旅游厕所。完成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推进旅游重点乡镇旅游集散分中心建设和功能的完善,建设重点景区旅游集散点,形成“集散中心-集散分中心-集散点”的三级集散网络,提高旅游集散网络覆盖率。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网络化建设和管理,完善旅游预定、演出票务预定、车船票务预订等服务,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旅游信息自助系统,为来舒游客提供规范化公益服务。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加强旅游目的地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起草说明

关于舒城县“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起草情况说明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舒城县进入全省发展第一方阵的关键时期。县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专门成立规划编制工作组,认真学习研究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本规划文稿,并广泛征求了重点景区、重点单位、县相关部门和部分乡镇的意见。
    二、起草依据
    本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参考《安徽省“ 十四五” 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六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
    三、主要内容及目标
   本规划稿主要阐述了舒城县“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重点、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稿一共有五个部分:
   一是现状与形势,阐述了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成就。
   二是机遇与挑战,分析了我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指出舒城旅游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合肥都市圈等方面迎来新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业态不足、旅游市场后劲缺乏等挑战。
   三是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链上合肥、融入长三角”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为实现舒城冲刺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坚实支撑。
主要目标是,旅游业总收入在全县GDP的比重超过17%,成为舒城县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5年,全县接待游客将突破1300万,达到1380万人次(年均增长12.36%),创旅游综合收入72亿元(年均增长12.7%)。新增A级景区7家以上,其中4A级新增3家(鹏翔生态园、天子寨、石关景区),3A级新增4家(河棚茶文化博物馆、九龙寨、晓天老街、望庄营地)。到“十四五”末,A级旅游景区总量达到13家以上。
   四是发展任务,“十四五”期间,根据“一山一湖一泉一线一古城”的总体布局,依托区域资源特色,再开发由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等产品组成的多样化产品体系,实现舒城旅游业的提质增效。
   五是重要保障,强化行政主管部门职能建设。增加县级旅游管理部门的行政编制,以适应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组建舒城县酒店管理协会、旅行社管理协会、导游管理协会等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部协调功能,形成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机制。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0564-8529899
来信来访渠道
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春秋北路11号综合办公楼二楼旅游事业发展中心(邮编:231300)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未收到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2022年1月28日 9时30分

2021年12282022年1月27日,我单位对《舒城县“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征求意见,通过电话、电子邮箱、网站公开、书面信件等方式向社会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共收到舒城县生态环境分局、山七镇人民政府等反馈意见和建议3条,采纳3条,是否采纳的理由见下表。

《舒城县“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采纳情况

序号

反馈单位

反馈意见

采纳情况

原因

1

舒城县生态环境分局

    第六十七页,加大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入:加强对污水、大气、固废、噪音、辐射等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采纳

内容更完善

2

河棚镇人民政府

第三十九页,文化旅游产品类建议加入:保护性开发河棚镇三线军工文化园。

采纳

内容更完善

3

山七镇人民政府

第三章“十四五”旅游发展战略与目标,建议加入:创建望庄营地为3A级景区,创建山七镇为全省优秀旅游乡镇。

采纳

内容更完善

4

公众

公众未反馈意见

 

 

 




文件

解读

移动门户
微信
微博
OA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