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舒城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4-01-27 00:00 信息来源:舒城县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2014年1月4日在舒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家响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4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经济形势的深层次影响,全县上下坚持以十八大精神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紧紧抓住皖江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全国政协机关以及省政协机关联系舒城等机遇,积极融入合肥经济圈,启动实施县十六项重点工程,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升、质量提高、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实现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为21:46.8:32.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16%;财政收入11.2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亿元,增长18%;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增长30%

工业经济稳步攀升。坚持一手抓合肥产业配套、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认真落实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意见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打造农副产品(食品、羽毛羽绒)加工、儿童用品、汽车零配件、家电电子等四大主导产业,全县工业呈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产业层次提升,外向度提高。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286亿元,增长20.8%;规模工业企业新增2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60家,净增10家,税收超千万元5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级出口童车质量安全示范区顺利通过评审,预计全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3.3亿元,增长62.2%;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1件,专利申请48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0件,专利授权420件,其中发明专利37件;新增省名牌产品5件,省著名商标5件。

农业发展保持平稳。扎实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创建九个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袁隆平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再次取得新突破;规模化养殖比重进一步加大,全县畜牧水产养殖规模化比重达82%,全年实现肉类总产量4.7万吨,蛋类产量2.3万吨,分别增长6%8%。桃溪现代农业园区3000亩核心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五里桥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启动建设。积极扶持培育龙头企业,“舒城小兰花”在北京国际茶展中获得金奖,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66家,其中省级22家、市级59家。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新造林4.8万亩,森林覆盖率45.24%,较上年增加0.25个百分点;创建1个森林城镇,6个森林村庄,建设森林长廊10.5公里,林业总产值达到15.6亿元。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亿元,新建日供水2万吨的春秋塘水厂和5千吨的荷花堰水厂,治理中小河流11.9公里,完成斗口堰节制闸和1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23000人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争取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县扶持政策,实施4268人移民搬迁。

服务业较快发展。坚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实行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举措,全面启动万佛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组织实施景点整合、网箱退出、污水垃圾上岸、采砂控制、垂钓规范管理、闲置土地处置等景区“六大工程”。坚持以项目带动旅游业发展,万佛湖滨水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村(原泰国风情园)、万佛湖滨湖公园、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索道、南溪河旅游景观带等18项工程正在建设。预计全年共接待游客3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分别增长25%28%。金融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增强。预计到201312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5亿元,存贷比62%,新增存贷比64%。商贸、邮政、通信等各项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国电舒城电厂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设规模由原2×600MW调整为2×660MW,完成项目所需可研报告补充以及省、市、县文件支撑。合安九快速客运铁路过境舒城,并在孔集与千人桥之间设舒城站。总投资105亿元5大类16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园区和交通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县经济开发区、杭埠开发区、舒茶工业集中区等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8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5.47平方公里。启动实施S317舒五段、S351舒城段和G206舒城段3条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城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政府性投资11.2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增加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9.5%,较上一年提高1.5个百分点。县城总体规划获得市政府批准,建成规划展示中心,建成保障性住房1000套,新增市政道路28万平方米、景观绿化12万平方米。南溪河公园一期、舒城二中、舒师迁建、老年活动中心以及县城东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有力推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9亿元,基本建成桃溪红光、柏林大墩、干汊河七门堰等15个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晓天镇中大老街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实施4乡镇农村清洁工程,改造农村危房2900户;改造县乡公路54公里,改造农村危桥2座。电网改建力度加大。

(三)区域融合初显成效,发展活力日益提高。

致力加强与合肥市对接交流,在加快融入合肥经济圈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率合肥市党政代表团来舒考察,合肥市委办公厅出台了《合肥市—舒城县合作发展座谈会会议纪要》,明确了合作重点。合肥市与舒城县两地合作对接机制初步建立。在交通、环保、工业、农业、旅游、水资源利用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舒城县已纳入合肥市制定的《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合肥工投·舒城中小企业园开工建设,合作共建园区达成合作共识,G206升级改造工程线形、断面等已与合肥有关方面达成一致,按32双向六车道断面进行设计,同时预留远期双向八车道断面,并已开工建设;确定舒城县桃溪红光现代农业示范区内1.6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为首批蔬菜共建基地,提高供肥舒城基地补贴标准;已与合肥市旅游局就组织旅行社赴舒城考察、共同打造精品线路、舒城景区和酒店价格优惠等达成一致,同意在合肥-舒城公路连接处设立舒城旅游景区(点)指示标识。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全县在建招商引资项目112个,总投资16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1.9亿元,增长21.9%,在建亿元以上项目65个,其中2013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7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200万美元,增长27%

(四)民生事业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785元,增长15%34项民生工程,投入11.9亿元,县级配套2.2亿元,其中补偿补助类项目发放补助资金6.1亿元。4.92万平方米清溪园小区高层安置房建设已经完成;160套廉租房、680套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工作正在进行。全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228万元、发放城市低保资金3501万元、农村低保资金4792万元、医疗救助资金1279.9万元、救灾资金318.6万元。随着城关至南港、百神庙公交线路相继开通,全县7条主干线、6条支线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全面完成。加强宣传倡导和政策引导,人口和计生工作稳步开展,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4.1‰。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7.2%,再次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县”称号。新增城镇就业147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新型农民培训4650人,就业技能培训4022人。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实施,5个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全面建成,588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规范推进,3个“农民文化乐园”建成使用。开展规范办学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全面完成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61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高考本科达线率达到45.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圆满完成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县工作。

县发改委作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的综合服务部门,一年来,突出规划实施、政策落实、谋划发展、项目建设、节能监察等工作重点,履职尽责,全力推进发展改革工作,努力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认真当好参谋助手。密切关注、主动对接国家宏观政策,有效预测宏观形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今年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皖江示范区产业规划、合肥经济圈规划修编、新型城镇化试点等方面做好跟踪对接,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县的政策支持、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列入相关规划作出不懈努力。组织开展对《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按月开展全县经济形势和投资形势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二是致力推进合肥经济圈工作。借合肥经济圈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之机,积极争取,主动与合肥市发改委对接,争取在新一轮规划上,给予舒城更多的支持。经过多方努力,目前,我县与合肥市在规划、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旅游、环境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人力资源与金融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三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紧扣国家投资导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共同努力下,通过发展改革系统共争取项目43个,总投资6.4亿元,其中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1.96亿元,省级配套投资0.27亿元。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县60个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和120个市“253”重点项目分别累计完成投资33.1亿元和65.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0.5%123.8%。持续加大项目谋划和储备,全年共谋划项目132个,总投资794.5亿元,其中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4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9个。四是扎实推进节能工作。紧紧围绕全年节能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预计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6%,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严格执行节能预警措施,分类执行节能审查,对鼓楼阳光城、益农化工搬迁等8新上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节能评估报告审查,做到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率100%。组织7家万千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自查工作,开展“节能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六进和节能宣传周活动。实施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节能监察中心能力建设项目,提高我县节能监察水平

虽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基本好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受外界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仍有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与人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相比还有差距。从全省、全市来看,主要指标增幅同比回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县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受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也出现回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增长12%的目标相差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增长20%的目标相差4个百分点,到位境内资金与增长25%的目标相差3.1个百分点。是党的十八大对提质增效、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对我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控制进一步加大。出于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需求,预计未来相当长时期我国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6%-8%之间,经济工作重心由规模扩张转移到提质增效上,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更加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产能过剩、高能耗污染型产业发展。我县经济实力较弱,仍处于规模扩张时期,经济总量、产业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同时,我县还是合肥等城市的生态屏障以及水资源保护地,承担的生态保护的重大责任。破解发展瓶颈,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县上下群策群力。三是主导产业不强,产业升级压力较大。主导产业竞争力、带动力不强,产业集聚度不高,核心企业支撑不够。一产基础较薄弱,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深加工能力、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短,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需要加快;二产对国民经济和财政的贡献率较小,工业企业规模不大,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三产整体优势未发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刚刚起步,旅游业发展潜力尚需进一步整合与开发,文化产业、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四是招商环境趋紧,产业承接难度加大。世界经济复苏弱势难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难度增大;国内经济增速趋缓,市场需求不足,招商引资难度加大;要素环境趋紧,能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制约明显,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导致投资成本上升,这些因素均加大我县招商引资难度。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依然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提出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县各项社会事业虽取得较快发展,但我县经济处在发展之中,目前居民收入较低,与全国、全省人民同步实现小康任务艰巨。对此,我们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起步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重道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四个舒城”为保障,充分发挥经济圈的带动优势和大别山的绿色优势,抢抓政策叠加,特别是全国政协机关和省政协机关扶贫联系舒城的大好机遇,重点在工业、城镇化、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四个方面着力,打造“金三角”和“绿三角”两大经济板块,切实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人民幸福。

按照上述要求,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环境,结合舒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201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

——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

——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

——招商引资利用内资增长15%以上,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下达指标。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克难攻坚。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大力推进工业持续发展。继续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完善县领导帮扶骨干企业制度,重点帮助企业解决在土地、融资、人才、项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继续围绕农副产品(食品、羽毛羽绒)加工、儿童用品、汽车零配件、家电电子等四大主导产业,推进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配套,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继续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引导重点企业加快升级改造、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创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提升骨干企业运行质量,争创省级品牌20件以上;继续加快园区建设,重点推进以县经济开发区、杭埠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产业园区建设,新增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统筹推进舒茶、干汊河、棠树等工业集中区发展;高标准建设电子科技产业园、童车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合肥工投·舒城中小企业园,规划建设五金产业园、模具产业园、合肥·舒城共建产业园。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有效推进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和袁隆平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项目。推进畜牧水产养殖规模化、农业机械化进程。积极扶持培育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支持更多企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力争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60家。以桃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壮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巩固发展舒丰国家级蔬菜标准园、万佛湖渔业省级科技示范园和五里桥现代农业示范园;统筹发展县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区、杭埠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干汊河羽绒羽毛产品加工区。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加快实施油茶、板栗、竹业等产业化致富工程,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计划完成3.5万亩任务,其中油茶造林3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2万亩。加大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

三是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以万佛湖创建5A级景区为契机,大力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环湖东路、九曹路、水库纪念馆、纪念塔、坝前广场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晓天至万佛山景区道路、万佛山索道等项目建设。继续强化旅游市场宣传营销工作,不断扩大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促进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县城东区建设,抓好县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推动“放心肉”体系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加中博会、厦洽会、羽博会等重大会展活动,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加快项目带动作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更加注重发挥项目建设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坚持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稳增长。着力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破解制约瓶颈,加快推进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和市“253”工程的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做好国电舒城电厂2×660MW火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县16项重点工程实施进度。着力谋划项目储备。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融入合肥经济圈建设,结合我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重点,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牵动性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推进招商引资。进一步明确招商重点,健全招商机制,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突出抓好以商招商,紧紧抓住已经落户的产业链核心企业,发挥各类商会、协会、行业中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舒城在外成功人士等的纽带作用;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精准招商。

(三)加快融入合肥经济圈,提高合作发展实效。

落实好《合肥市—舒城县合作发展座谈会会议纪要》精神,扩大对接成果,按照“舒城融入合肥,合肥辐射舒城,加快合舒一体化进程”思路,抱团发展,借力发力,实行合作共赢。一要在与合肥市交流合作上建立长效机制。通过邀请来舒考察、主动拜访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合肥市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接交流,增强对舒城的认识,建立高效合作机制,就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共建项目进行总体会商;积极与合肥市有关部门、包河区开展具体会商活动,就具体工作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会商。二要在产业布局上实现融合发展。围绕产业合作共建领域,认真谋划遴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合肥辐射和支持,将舒城打造成为合肥的“五大园”:主导产业 “配套园”、产业转移“承接园”、居民生活“大菜园”、休闲度假“后花园”和巢湖水源保护“生态园”。三要在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无缝”对接。加快推进G206舒城段升级改造建设步伐;继续跟进合安城际轨道交通、合桐轻轨规划建设,加快S351与环巢湖连接线、丰乐河通道以及杭埠河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实现舒城与合肥市在交通上的无缝对接。四要在发展要素上取得新突破。引进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舒发展;支持合肥兴泰控股集团公司在舒城投资。选派优秀干部、专门人才到合肥市经济主管部门和开发区挂职锻炼。

(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产城一体,宜居宜业、功能齐全、生态优美原则,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桃溪东路、杭埠路、舒茶路、南港路、鹿起路等项目建设;实施三里河路、万佛路等道路综合改造;全面完成南溪河景观公园一期工程建设,续建杭北干渠景观工程;继续实施天燃气管网工程;启动建设舒城二中、舒城师范、县体育中心、县老年活动中心。2014年力争县城新增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新增公共休闲绿地及绿道20万平方米,完成新建市政道路12公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继续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设步伐。G206桃溪段、S317万佛湖段建成通车,S351全面开工建设。实施舒范路、春龙路等11条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实施汤池河大桥、长岗大桥等5座危桥改造,开工建设舒城汽车客运总站,逐步开展农村客运“村村通”试点,积极推进城区出租车公司化运营,进一步规范出租车市场秩序。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和整合涉农资金,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完成首批中心村的建设任务。

(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加强县城、乡镇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美化人居环境。加强环境监察和监测,扎实开展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实行耕地保护制度,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加快土地要素市场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监管,完善县节能减排工作体制和机制。切实抓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和审查,认真贯彻省市关于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措施。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六五”环保宣传周活动和万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强节能减排宣传,倡导绿色消费。扎实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六)加快改善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快推进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高公共财政在民生保障上的投入比重,对于当前最紧迫、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共享发展成果。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等各项培训和就业帮扶。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逐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残疾人保障体系,保障残疾人权益。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管理举措改革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加大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力度,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全力做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工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抓好重点科技项目争取、实施,加快推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推动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安全体系以及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综合治理,妥善解决好征地搬迁等社会热点问题,积极预防群体性事件。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实现全县人民美好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