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舒城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
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5日在舒城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舒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03-31 15:56 信息来源:舒城县发改委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2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造六安绿色振兴新高地、赶超发展先行区,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 聚焦稳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全年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有望全部完成。 

1.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预计)

指标名称

单位

2021年前三季度完成

2021年计划

2021年完成(预计)

绝对值

增长(%)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278.3

14

8.5

353

 1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3.1

-7.3

10

20.3

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

20.1

8

     --

 2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

18.8

9.5

     ---  

     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25.8

32

11

167

     26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1.3

8.5

--

     8.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2.3

9

--

  9

(二) 突出高质量,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贯彻省委、市委关于推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安排,推动我县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1.845.642.6预计调整为10.748.540.8一是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94.6万亩,年产36.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33.8万亩,年产60万吨;茶园13万亩,春茶产量3200吨,分别增长30%26.9%。新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重提升为60.06%。优质粮食、蔬菜、茶叶、油茶、畜禽等五大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实效。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全县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017家,今年新增50家;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3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超90亿元。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现有入库项目25个,全年新增项目12个,总投资28.2亿元。成功创建安徽特色蔬菜优势区和长三角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县。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500万元以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个,建成安徽鹏翔生态园、南港过湾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6969工程,高标准推进舒城县桃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3%;新增工业产值约7亿元,拉动增加值增速约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新入规企业达20家。全年积树造林落地库项目67个,其中续建项目27个,新建项目40个,已经投产项目达39个。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工作,突出亩均税收论英雄导向,持续实施规模工业企业6+1技改提升行动,编制十四五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紧盯已形成的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及5G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已投产;捷步新能源配件加工生产、兴高胜光电科技等项目竣工投产。英力电子三期项目、刚毅电子扩建、海润气缸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以绿沃新能源、巨电星玛等企业为基础,引进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核心企业24家;围绕安徽中新(舒城)国际合作食品产业园,以快乐蜂、必斐艾、夏星等食品企业为标杆,引进绿色食品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味滋源互联网食品、柏睿年产10万吨肉类食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发展壮大食品产业链。三是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日益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7亿元,增长26%。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到117家。全年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140个,开展电商从业人员培训10次,培训497人次。继续提升两中心、一站点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0亿元。重点组织举办了2021舒城消费博览会,现场成交额1200余万元。旅游业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年共接待游客6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0.7%。发挥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成功举办第十届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暨第七届六安茶谷(舒城兰花谷)开茶节活动。

(三)围绕稳投资,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坚持投资为纲,项目为王,产业投资是纲中之纲,产业项目是王中之王的理念。一是加强要素保障。继续坚持重点项目七个一推进机制和30调度机制,着力解决土地、资金等难题。建立健全县域产业基金网,县城投公司与安徽建工合作组建股权投资基金合伙公司,县产投公司与上海十月资本等共同出资成立子基金,为本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二是大力推进 “双招双引”。组建了5大产业推进组,成立了12个招商领导组,分别赴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考察32批次,接待长三角地区来舒客商1200多人次,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4个,总投资达137.6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3个。精卓光显二期、亿坤汽车城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达豪电器、佳恩特机械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力招才引智。成立舒城县人才协会,全面摸排舒城籍企业家、科技领军人物、专家学者等资源,并建立117人的“人才信息库”,加强与舒城籍高层次人才的深入对接,为县域经济发展汇聚人才力量。三是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进。2021年纳入县政府性投资计划的110个续建和计划开工重点项目,预计全年完成投资86亿元。总投资32亿元合枞高速舒城段、总投资15.9亿元杭埠河(丰乐河)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1亿元县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工程、总投资1亿元城关三小陶因路校区及附属幼儿园、总投资7.1亿元县中医药提升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7.5亿元舒城一中迁建、总投资5.5亿元县委党校建设、总投资11.5亿元县医院新东区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四是创新投资方式。创新工程项目实施模式,重大工程项目采取EPC承发包模式。总投资20.67亿元的城区畅强补、园区两个基本满足(一期)项目采取EPC模式已开工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县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四)紧扣增活力,营商环境逐步提升

一是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24亿元,创历史新高。大力实施雁阵计划,英力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实现本土企业上市“零突破”,是六安市“十四五”第一家上市公司。二是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全县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营造了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828户,同比增长17.3%。完成监管任务224个,办结信用修复1097件。三是知识产权工作持续推进。新增地理证明商标2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7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2件;新增商标授权1261件,万人商标拥有量达98件。四是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设立52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减税降费7.5亿元,办理先进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5.7亿元(占全市规模的72.3%)、出口退税2.76亿元,落实中小微企业缓缴3600万元。五是强化价格调控职能。加强收费监管,持续动态更新县级涉企收费清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清理规范供水供电供气行业收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六是平台优势加速形成。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合六经济走廊、合肥都市圈建设,舒城经济开发区与上海莘庄工业园结对共建,舒城包河现代产业园进一步深化合作。成立了县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实施引才回乡工程,回引创业成功人士47人。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六安舒城桃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科技部第七批77个园区考核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区被列为158行动农产品加工重点园区,位于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园第10位。舒城电子信息(光电显示)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舒城经济开发区新型信息终端关键部件及设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申报了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五)注重提品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一是城镇化步伐稳步推进。编制并印发《舒城县“十四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制定了畅循环、强功能、补短板专项行动方案,全年重点建设项目82个,完成投资54.3亿元。集镇建设稳步推进,六个一工程全年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突出规划引领,实现全县乡镇总体规划全覆盖,完成105个美丽乡村规划的编制和审核工作。二是城区品质进一步提升。加快推进道路升级、景观绿化、雨水管网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全年建成通车道路18.21公里,雨水管道22.48公里,污水管道11.06公里,新增路灯945 盏,景观绿化面积29.23万平米。三是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推进茶谷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建成茶谷小镇3个,小站7个,小院15个。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7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加快建设。春秋乡文冲村、干汊河镇西宕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年能耗双控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市下我县能耗强度目标任务。十三五”时期我县能耗双控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并获得通报表扬。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8%。深入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度建设,600名县乡村三级监督长、1029名村级监督员上岗履职。大力开展增绿增效行动,完成42.35万亩营造林任务。

(六)立足惠民生,社会福祉大幅增进

一是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拨付各级民生工程资金25.6亿元。积极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31.45万人,完成率102.7%。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月659元,农村特困供养标准提高至每月857元,城市特困供养提高至每月1032元。二是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全年就业资金支出2863.3万元,城镇新增就业90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低于4.5%的控制目标。开发公益性岗位335个,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535人。全年开展招聘活动97场,提供就业岗位29000个。积极做好16-24岁失业青年和毕业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安置工作,新认定就业见习基地25家,安置就业240人。三是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预计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四是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精准摸排管控,及时流调处置,营造防控氛围。累计摸排管控入境185人,高风险地区310人,中风险地区762人;累计检测进口冷链食品47.9万份,非冷链进口集装箱共8批,核酸检测90件样品。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累计完成12周岁以上目标人群疫苗接种约120万剂,完成18周岁以上人群加强针1.7万剂。五是教育、卫生、体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2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2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继续推进基础教育普及发展,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总投资8.5亿元的舒城县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有序实施。积极推动县重点工程县人民医院东区扩建项目和县中医药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工作,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全年参加规培/助培8名,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4名。积极开展各项迎审工作,着力巩固和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县体育中心全面投入运营,圆满完成市第五届运动会承办工作。机制化、常态化开展“重畅决”专项行动。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总体来看,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但也要清楚的认识到,我县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与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的两大挑战仍然存在;二是产业升级步伐偏慢和高质量发展不快的两大瓶颈仍然存在;三是财政增收和刚性保障的两大困难仍然存在;四是民生保障和城乡公共服务能力两大短板仍然存在;五是群众期望和政府主动服务两大差距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妥善应对,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因此做好2022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202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围绕领跑六安、链上合肥、融入长三角,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发展思路,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造六安绿色振兴新高地、赶超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舒城。

结合我县发展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环境,提出202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下:

2.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指标名称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9.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2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2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左右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左右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5左右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推动转型升级,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深做实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力争八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增幅达10%以上。制定出台中央、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大力促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按照一个中心,五大板块,九大基地的布局,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实施。加快培育年产值5亿元、10亿元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继续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有序推进2022年高标准农田7万亩建设任务,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4万亩,总产36.5万吨。蔬菜生产面积35.2万亩,产量62.7万吨。二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继续坚持围绕合肥抓配套,传统产业抓提升,紧盯合肥主导产业,进一步延链强链补链,促进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光电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绿色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发展。电子信息(含光电显示)产业方面,以欧菲精卓光显及其上下游等企业为基础,推动与中国声谷产业平台共同打造中国声谷舒城声光电产业园,进一步助力光电显示产业集聚;重点推进英力电子二期、三期,刚毅电子二期,东超五金新增超薄散热模组和胜利精密与华为合作镁合金电脑背板生产、高科大尺寸显示玻璃盖板及精密制造生产基地、中南光电显示产业园、亦高光电和恒茂高科等重大项目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推动捷步新能源汽车、福然德汽车、坎蒂尼、卓研达等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产业方面,推动绿沃3GWH电芯、9.5GWH PACK组装等项目建成投产;绿色食品产业方面,推进必斐艾植物蛋白肉系列食品和快乐蜂中式快餐食品研发、味滋源互联网食品、采林间食品等农产品深加工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以全域旅游、电子商务、现代商贸为重点,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推动万佛湖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鹏翔生态园和石关景区创建4A级景区。进一步完善商业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网点企业入驻舒城,以品牌效益拉动消费增长,提升消费档次。推动形成舒城万达广场核心商圈、城东特色街区、山河印商圈、城南汽车产业园等消费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体娱乐等服务消费,加快推进万达嘉华酒店、万达金街等建成运营。加快县电商产业园、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开展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坚持项目为王,积蓄赶超发展新动能

一是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突出重大项目带动功能,保障要素供给,继续坚持重点项目七个一推进机制和30调度机制,确保总投资32亿元的合枞高速舒城段年底通车。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宣商高速舒城段、总投资2.83亿元的G346(舒茶至庐江东汤池段)升级改建工程、总投资5.97亿元的S103杭埠镇段改建工程、总投资11.55亿元的S330杭埠镇段改建工程、总投资3.1亿元的环万佛湖旅游公路-德上高速连接线、总投资6.3亿元的县城乡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5.8亿元的县三馆一院建设、总投资2.91亿元的县妇幼托育综合示范项目、总投资24.7亿元的县厂网河水环境一体化综合治理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成立工作专班,谋划推进合肥经三河至舒城万佛湖市域铁路(简称三千万)和晓天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二是突出抓好“双招双引”。围绕头部企业,制定2022年产业链招商计划,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全年计划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0个,5亿元以上大项目10个。充分发挥人才协会、行业协会优势,吸引更多精尖人才入驻舒城。三是健全完善平台建设。抢抓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的有利机遇,做强园区共建平台。深化舒城经济开发区与上海莘庄工业园、舒城包河现代产业园合作共建。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三)加大改革步伐,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

一是推动合六同城化发展。将合六同城化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抢抓融入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建设机遇,加快工业、园区、农产品、旅游、水资源、交通“六链”建设,打造六安链接合肥的东向枢纽。二是切实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引进一批科技型企业,全年力争培育和发展1家省级专业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三是加快推进标准地供应。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力争新增工业用地全部按照标准地模式供地。四是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深化与上海十月资本、金通资本合作,对接省市政府基金体系和管理机构,加快形成以政府基金为主导的十支以上子基金,建立健全县域产业基金网,为本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五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扩大农村事业改革范围。推进卫生医疗改革,推动医疗共同体建设,疏通医保领域难点、堵点、痛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四)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一是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全年实施改厕5000户,实施化肥农药两减量,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两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提升双基建设水平。着力推进电网、交通、网络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往村组覆盖、往户延伸。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畅强补专项行动及园区两个基本满足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投资201.6亿元六大类112项重点工程,补齐城市短板。全年计划建设市政路网67.3公里;建设棚改安置房23285.7万平方米;建设环境治理项目15318.5万平方米;建设公共建筑项目10处共84.98万平方米;建设城市排涝项目5处。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大气、水、土壤质量不断改善。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五控措施及六个专项行动,确保如期实现省市下达的年度PM10PM2.5考核目标。统筹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启动实施杭埠河、丰乐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全方位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四是扎实做好节能工作。严格节能审查。严把节能审查准入关口,实行能效水平非先进勿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强化节能监察。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推进企业实现节能技改。加强节能宣传。重点开展对公共机构和社会群众的宣传,在全县营造节能降碳的良好氛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

(五)致力改善民生,提升美好生活新福祉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做好政策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防止返贫精准化帮扶机制,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二是强化就业优先兜住民生底线。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群体就业创业工作,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以上。全面做好民政兜底保障工作,持续发挥社会救助改革引领示范作用。加快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布局建设。三是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推动三馆一院项目开工建设,优化完善城市阅读空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四是努力办好教育事业。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加快公办园和普惠园建设步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所,有效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着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五是抓好卫生健康和疫情防控工作。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重点做好应急准备和疫苗接种等工作。持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六是统筹做好扫黑除恶、应急救援、信访维稳、信用舒城、双拥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2022年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在中共舒城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苦干,为全力打造六安绿色振兴新高地、赶超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舒城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