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舒城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
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舒城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舒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2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紧扣全年目标任务,克服突发疫情、特大旱情、经济下行多重压力和困难,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表1.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预计)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2年前三季度完成 |
2022年计划 |
2022年完成(预计) |
||
绝对值 |
增长(%) |
增长(%) |
绝对值 |
增长(%) |
||
地区生产总值(GDP) |
亿元 |
300.1 |
6.0 |
9.5 |
385 |
5.5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16.3 |
24.3 |
9 |
21.8 |
7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 |
23.9 |
12 |
-- |
20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 |
13.8 |
12 |
-- |
8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31.9 |
4.9 |
12 |
177.2 |
5 |
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1.72 |
39.1 |
10 |
2.2 |
3 |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
亿元 |
604.6 |
12 |
9 |
606 |
13 |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
亿元 |
482 |
15.8 |
16 |
486 |
14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7975 |
5.8 |
8.5 |
36515 |
6.5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2571 |
8.1 |
9.5 |
17344 |
8 |
(一) 坚持稳增长强产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新增耕地1.3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94.2万亩,实现粮食产量37.1万吨;茶园面积13.3万亩,产量4000吨;蔬菜36.1万亩,产量66万吨;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8亿元,增幅8.2%。“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在春秋乡文冲村成功举办。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全县科技特派员发展到504名,新增6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5%。推深做实“138+N”、“6969”工程,新培育农业产业带头人446名,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6家、家庭农场523家,新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建成安徽鹏翔生态园等特色园区10个,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15亿元、增长15%。
工业发展稳步提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总数达243家。聚焦培育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光电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绿色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分别成立了产业协会,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预计达到66%。预制食品产业集群成功申报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精密电子基础件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公示名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绿色化、创新化等“六化”重点方向,全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65个。2022年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2022年新增3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0家。引导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绿沃循环能源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目前全县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建设,成功申报省级数字化车间1个,已推动220家规上工业企业注册“羚羊平台”。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按照“一核三区多组团”的总体布局,启动编制《舒城县全域旅游规划》。设立3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统筹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7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亿元。新消费业态加速成长。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7.4亿元、增长39.8%,新增电商经营主体120个,网销额超千万元电商企业发展到8家。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实体经济贷款和工业制造业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信贷结构更加优化。预计全年实体经济贷款余额277.3亿元,增长21.7%,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51亿元,较年初增加6.1亿元。发挥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作用,全年税融通贷款余额约7亿元,同比增长100%以上,今年新增发放税融通6.5亿元左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断壮大。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制定并实施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及时兑现鼓励服务业企业升规壮大的各类政策性奖补资金。目前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23家。预计全年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速达20%以上。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一批文艺精品。小戏《一家亲》、文学作品《老榆树村》、美术作品《秋实》等荣获全省群众文艺创作群星奖等系列奖项。
(二) 坚持抓项目稳投资,发展根基更加牢固
坚持“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聚焦年度目标,贯彻并落实好“赛马机制”。2022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12亿元,增幅20%。在全市二季度和三季度投资“赛马”评比中,分别获得第三名和第二名;在全省二季度投资“赛马”评比中,获省政府表彰激励。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纳入省市调度的157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8%。总投资24.7亿元的舒城县厂网河水环境一体化综合治理、总投资6.5亿元的县“三馆一院”等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5.48亿元的县委党校、总投资11.49亿元的舒城县人民医院新东区扩建等项目快速推进;合枞高速舒城段建成通车,绿沃循环能源建成投产,精卓光显二期主体工程竣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对照中央预算内投资的7大领域35个投向,全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9个,总投资8.43亿元,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22亿元。其中,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投向1个,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投向1个,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投向2个,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向5个。加快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认真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工作机制,聚焦重点支持领域,科学谋划储备项目,扎实做好项目申报工作。2022年全县发行专项债项目9个,债券发行规模达25.62亿元,创历史新高。专项债券资金如期发挥效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强链补链招商、资本招商、资源招商、云上招商,重点引进了56亿元的飞拓新能源汽车功能膜、20亿元的天海汽车电子线束、12.89亿元的优尼科新能源汽车铝压铸、10亿元的柳桥玉龙羽绒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全年新签约固投亿元以上项目68个,其中固投5亿元以上项目20个,固投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固投50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开工固投亿元以上项目52个。到位境内资金同比增长15%。
(三) 坚持重生态提品质,城乡环境不断改善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县成功入选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9.6%,比去年上升4.4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全县境内国省控断面全面达标,2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3个国考断面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或Ⅲ类标准;重点建设用地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节能降耗实现新突破。对新上项目实行“非先进勿进”,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优化我县能源消费结构。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林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展增绿增效行动,全年完成人工造林0.22万亩,完成率达110.7%。完成封山育林4万亩,退化林修复2万亩,森林抚育3.5万亩。城乡建设迈向新高度。积极实施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六个一”工程,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4%,县城建成区面积增至30.9平方公里。加快推进城区路网建设,城区主次干道增至220.1公里。新建及改造飞霞路等10条道路全长13.53公里;续建春秋路、古城北路等道路共15条,总长29.61公里。大力开展城市更新行动,连片改造老旧小区18个、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人居环境得到新提升。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行市场化运营,环卫服务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完成年度8000户改厕任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改善行动,完成整改1905户。组织全县394个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5万吨。完成13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超前完成三年建设20个的目标任务。建成197处农村中心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
(四)坚持优环境促改革,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集中办公解企难”以及“千名干部联万企”等系列活动,全年累计办结诉求230个。认真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稳住经济大盘各项政策措施,新增减免税费11.5亿元,办理留抵退税4.72亿元,兑现奖补资金2.2亿元,惠及企业1.01万户。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式。全年新增贷款超70亿元,贷款余额全市第一。扎实推进万家资本市场培训活动,英力电子成功发行3.4亿元可转债,设立产业发展基金2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新增635个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最多跑一次;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改革推深做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持续释放;零基预算管理改革全面推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亩均效益评价和标准地改革成效明显,46家租赁厂房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22.7万元、全市第一,152家获得供地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13.4万元、全市第二。推深做实区域合作。深化舒城经济开发区与上海莘庄工业区结对共建成果,全面启动与上海青浦区对口合作。中国声谷•舒城声光电产业园揭牌运营,精卓光显与合肥联宝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签约落户舒城。
(五)坚持办实事惠民生,群众福祉显著提升
预计全年民生工程投入资金31.8亿元,凝心聚力办好16项民生实事,千方百计保障10大暖民心行动落地见效。就业创业成效显著。全县城镇新增就业9236人,完成率174.3%;城镇登记失业率2.0%,低于4.5%的控制目标。支出就业资金2490万元,为返乡农民工、精准扶贫对象等各类群体提供就业创业贷款,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2亿元,扶持创业465户,带动就业1600多人。便民停车亮点纷呈。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城区停车场所建设,新增、改造停车泊位近4656个,有效缓解停车供需矛盾。文明菜市和放心家政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文明菜市和放心家政年度目标任务全部完成。2022年,全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00余万元,改造提升达标菜市20个,受到省商务厅的充分肯定。全年放心家政培训累计5730人次,新增家政人员1550人,培育了六安市首家员工制家政企业(六安六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困难群众生活逐步改善。城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706和689元/人/月。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15109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4165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累计打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86.5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054.2万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建、改扩建公办园7所,回收小区配套园并办成公办园2所,新增学位1290个。加大教育资金保障力度,总投入14.47亿元续建教育重点项目工程6个。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以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为契机,成立县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工作组,积极推动创建工作。制定并推进5个乡镇9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计划和任务,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完成民生工程建设41个,其中体育公园1个、健身步道8处15.3公里、健身路径23个、其他设施9个。开展县体育中心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投入30余万元对场馆智能化系统进行提档升级,室内外健身场馆、场地开放率达到100%。
总体来看,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县发展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受前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区域间疫情溢散频繁,加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较多;实体经济困难仍较突出,部分行业原材料和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经营面临困难;投资结构不优,新开工的工业项目个数偏少、投资额较小,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均位居全市中下游水平,增长较为乏力;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下滑,房地产下行趋势明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还存在短板,民生保障能力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一定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扎实有力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做好2023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202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链上合肥、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发展思路,突出工业强县,加快绿色创新,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六安绿色振兴新高地、赶超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舒城建设新篇章。
结合我县发展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环境,提出202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下:
表2.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指标名称 |
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
8.5左右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7.5左右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12左右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1左右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0左右 |
进出口总额 |
10左右 |
到位境内资金 |
12左右 |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
9左右 |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
16左右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次在全市靠前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次在全市靠前 |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 推动产业发展,做强县域经济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GDP核算29项基础指标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为抓手,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总量。
高质量壮大工业经济。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全面引导企业进行创新型中小企业认证,开展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估。力争全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家。继续落实好“两强一报”工作机制,指导企业申报纳规,夯实统计基础。紧抓投资56亿元的飞拓新能源汽车功能膜、投资12.89亿元的优尼科新能源汽车铝压铸等在建项目,力争尽快竣工投产、释放产能。力促福然德汽车、宜和智能、乐杭智能零部件等项目投产纳规,形成新的增长点。力争2023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5%左右,技改投资增长15%左右。
高要求助力乡村振兴。扛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2023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4万亩,产量36.5万吨,确保粮食总产“只增不减”。扎实推进“两强一增”行动。推深做实“138+N”、“6969”工程,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全面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力争全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4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47家,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60亿元。家庭农场达到14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20家。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5个以上,实现向长三角(苏浙沪)销售绿色农产品68亿元以上的目标。
高标准提质三产服务。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加快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围绕旅游风景道、特色街区、民宿和景点提升等内容,谋划舒城县全域旅游提升工程。继续开展A级景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万佛湖、万佛山等A级景区品质,推进鹏翔生态园、天子寨、九一六茶园景区等创建4A级景区。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加大限上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持续引导商场、超市、餐饮和电商企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促消费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活跃消费市场。
(二) 突出项目攻坚,扩大有效投资
聚焦资金争取,加强项目谋划。抢抓战略机遇,瞄准政策导向,围绕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社会事业等各领域再聚焦、再发力,精深谋划、申报和争取一批立足当前、有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推动项目超前完成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债资金支持,用活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等融资政策,力争全年争取到位各类政策资金总额不低于10亿元。聚焦考核激励,加速项目建设。紧盯“赛马”机制指挥棒,继续实行县领导联系推进重点项目“七个一”和月调度机制,加快省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30亿元。积极破解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生态红线等要素制约,对照全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争取土地供给率达到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计划的80%。推进“三千万”市域铁路、抽水蓄能电站、淮桐高速舒城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取得实质进展。加快总投资40亿元的G4222和襄高速舒城段、总投资7.4亿元S103、S330杭埠镇段改建工程(一期)、总投资5亿元的舒城县2023年农村公路项目、总投资9.2亿元的杭埠河(舒城)安澜绿廊保护示范先行段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力争2023年“赛马”争先进、扛红旗。聚焦线索项目,抓好招商引资。围绕智能电动汽车、电子信息(光电显示)等主导产业的基础优势和发展现状,不断增强“双招双引”的针对性、有效性。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招大引强、招先引优、招新引特。加大现有项目线索对接力度,进一步挖掘新线索,着力推动有投资意向的抓紧洽谈签约,签约成功的加快项目落地。计划2023年完成固投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64个,新开工项目58个。
(三) 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借力赶超
坚持借力赶超、借势发展,加强区域间产业链协同、配套和合作,借力政策加持,缩小发展落差,把合作成果转化为助力舒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强化与上海对口合作。按照《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积极主动加强与上海市以及青浦区对口合作。通过市场化运作,推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我县转移流动,推动舒城产品与上海市场、舒城资源与上海资本、舒城制造与上海创造精准对接。借力上海龙头带动作用,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释放合作潜力,推动优势互补和功能集成,在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合作方面取得实效。加快合六同城化。充分发挥六安链接合肥东向枢纽优势,全力加快工业、园区、农产品、旅游、水资源、交通等“六链”建设。加快推进合舒市域铁路、重大交通路网、舒城包河共建园区、引水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等取得实质进展。推进园区合作共建。以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为抓手,探索“一区多园”、“飞地经济”等模式,深化与上海莘庄工业区、浙江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合作交流,做大开发区经济总量。
(四) 聚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城乡
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及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强化餐饮油烟和加油站点的治理管控;有序实施丰乐河流域治理省级EOD项目;积极做好朱槽沟流域水生态修复和人工湿地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结合“厂-网-河”工程,进一步深化城区截污、清淤和污水管网完善延伸;加强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有序推进重点地块土壤调查和治理修复。深入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各类巡查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整改。坚决完成节能降耗任务。围绕2023年能耗“双控”任务,严格节能审查,严加节能监察,对重点能耗企业开展“一企一策”节能诊断,助力企业实现节能技改。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全年计划实施各类“畅强补”专项行动新建项目共14个,总投资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亿元,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历史街区更新改造取得实质进展。完善城区路网建设。加快实施华盖北路、丰盛支路、陶因北路等城区路网建设,进一步提高新老城区道路连通性,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全面实施飞霞文化广场、舒怡文化广场、大转盘铺装与景观绿化提升改造,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率,全面提升城区生态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2023年度省级中心村申报和建设,加强村前村后、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健全各项管护制度,确保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五) 突出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财力,聚焦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领域强化财政保障,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提升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坚决完成“暖民心行动”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加强网格化管理、常态化监测、精准帮扶和风险防范等措施,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动态清零。聚焦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等四类重点人群,开展动态监测和分类救助帮扶,切实做到凡困必帮、应救必救、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加大公办园和普惠园建设步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所,彻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加快推进舒城一中迁建工程、城关一小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教育集团化管理模式和城乡教育质量共同体建设,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通过省级和国家验收。持续深化综合医改。深入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健全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持续推进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实现专家资源要素流动,加强护理专项帮扶,提供手术会诊带教,进一步夯实专家资源下沉。优化就业服务。常态化举办2+N招聘会、“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计划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76场,服务企业750户,促进各类重点群体就业。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速线上线下融合,积极推进四电应用,推动全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掌上可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村级养老服务站和区域性“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养老机构升级改造、困难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和老年食堂建设,推动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全覆盖。统筹做好依法行政、应急救援、信访维稳、信用舒城、双拥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2023年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在中共舒城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下,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力打造六安绿色振兴新高地、赶超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舒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