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2023年重点工作情况年度总结

发布时间:2024-01-18 16:59 信息来源:舒城县政府办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0%左右、贷款余额增长16%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左右8.5%左右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稳投资抓项目赶超发展动能强劲投资“赛马”工作二季度获省政府激励表彰、连续三个季度获市政府表彰新增发行专项债券5.91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5亿元。纳入市调度的113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总投资56亿元的飞拓新能源汽车功能膜、总投资43亿元的和襄高速舒城段、总投资32亿元的天海汽车电子高端线束、总投资23亿元的飞米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总投资12.89亿元的优尼科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52亿元的龙舒古城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6亿元的福然德新能源汽车板、总投资5亿元的卓一叉车竣工投产。成功举办“皖美舒城·投资热土2023安徽舒城(上海青浦)文化旅游暨产业招商推介会、舒城(重庆、嘉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推介会、鞍山投资环境说明会。新签约固投亿元以上项目5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30亿元以上项目250亿元以上项目1

育产业壮实体工业强县路径更清晰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2家、总数达272家,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家,新认定省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大数据企业1家、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1个,1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民营经济工作考核位列全省三类县第二名,电子信息(光电显示)、预制食品特色产业集群获省级表彰,成功创建全省首批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童车童床)。大力推进开发区创新升级,实现经营(销售)收入300亿元,在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位列第23位、在省级工业主导型开发区评价中位列第8位;荣登全省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效益榜单,以“标准地”方式出让土地738亩、清理低效闲置工业用地126亩。开展供应链、融资租赁等金融助企服务,新增贷款80亿元。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减免税费11.29亿元。扎实开展为企服务包联走访,解决涉企诉求1316个。创新“政录企用”引才举措,招录21名高校毕业生到企工作。

重农业促振兴有效衔接基础更牢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59亿元、实施项目313个,为4951364名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落实帮扶措施3804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新增耕地2994亩,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机插秧率达60.5%,产粮7.38亿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初步形成优质粮油、蔬菜、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集群,年综合产值达120亿元。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位列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园第三位,获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单位,夏星食品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晓天镇入选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兰花茶业入选中华老字号。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20个,春秋乡文冲村、舒茶镇石塘村、晓天镇白桑园村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山七镇文明乡风“孝”先行入选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全省唯一),桃溪镇红光村村级议事协商纳入国家级试点,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群众“五个一百”主题文艺惠民工程入选人民网乡村振兴创新案例。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占比31%

兴旅游活商贸,消费引擎动力更充足成功创建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新改建民宿20家,万佛湖景区入选中国文化体验旅游首选地,万佛山景区入选全省避暑旅游目的地,舒茶人民公社景区入选国家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典型案例,鹏翔梦乐帝巧克力小镇景区纳入国家4A级景区创建单位,随园小墅获评国家丙级民宿,涵盖我县重点景区的“赏花悦木·游山玩水”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百条精品线路,预计全年接待游客9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2亿元,分别增长18.5%37.1%。进入省级县域商业建设试点县行列,新增纳统限上商贸企业16家。成功举办啤酒龙虾节、汽车博览会、乡村旅游节、露营音乐节等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960万元、拉动消费7000万元。电子商务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智慧物流运营中心加快建设,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140家,网销额超千万元电商企业达26家,电子商务集聚区获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交商邮快跨界合作+共享邮路”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推改革谋创新,开放合作步伐更坚实。巩固深化零基预算、预算绩效管理等财政重点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赋权开发区经济管理职能64项。持续推进权责清单制度建设,规范行政处罚事项2665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杭埠镇位列全国镇域经济500强第85位、中部百强镇第32位。河(湖)长制、林长制、路长制改革纵深推进。进入省级创新型县建设行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总数达126家,全社会研发投入6.19亿元,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4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至12.5。抢抓与上海青浦区对口合作机遇,建立多层次联席会议制度,签订合作协议10个,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60亿元。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7个,舒城(上海)名优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即将投入运营,年销往上海农产品12.8万吨、金额23.6亿元。“六嫂”家政服务品牌入沪,输送家政服务人员122人。皖西知青展览馆建成开放,胡底革命烈士纪念馆提标升级工程启动实施,成功举办上·安对口合作暨舒城政银企联动峰会。全力推动“链上大合肥”,龙河口引水工程全线完工、正式通水,与江淮汽车建立合作推进机制,开通合肥至万佛湖旅游直通车,举办“山水四城·诗画皖中”文旅联合推介会。

(六)提品质优生态城乡融合发展更紧密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8个专项规划。推动城市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31.3平方公里,实施“畅强补”项目14个、总投资21.3亿元,新建、改造龙津大道等城市道路4.3公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27个、面积19.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298户。加强城市管理,推动“双城同创”,海创发电项目投入运营、日处理城市垃圾460吨,新增城市停车泊位3660个。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6大类农村公路项目1059个、完成投资5.2亿元,庐姚公路建成通车,城西公交枢纽投入使用,顺利通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复审和全国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评估。实施城乡水利项目15个,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0.9公里、中型水闸除险加固2座。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心城区禁烧禁放首战首胜,秸秆禁烧继续保持国家卫星遥感监测零火点,PM2.5PM10浓度分别降至每立方米31微克、每立方米55微克,优良天数比例达92.1%。“厂网河”一体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民主河水环境综合治理(EOD)、朱槽沟流域人工湿地及生态修复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建雨污水管网57公里,完成城东、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健全乡镇驻地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机制,县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严格落实污染地块用途管制,境内无污染地块。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营造林11.1万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2个。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一期)项目加快建设,13个乡镇启动林权流转

(七)惠民生增福祉,群众幸福生活更有感。扎实推进十大暖民心行动。持续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和“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入选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城镇新增就业11527人、登记失业率2.5%。着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均得到兜底保障,社会救助专项治理完成2100%”,改造敬老院5所,建成34个村级养老服务站、32个老年食堂(助餐点),完成1067户特困家庭适老化改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改建公办幼儿园12所、增加学位1890个,城关二小纬二路校区、舒城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舒城一中老校址改建为舒城二中东校区,舒城中学改造提升一期工程、县委党校建设项目顺利完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通过省级专家组评估,舒城职业学校通过安徽省A类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县人民医院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省立医院)全面托管县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东区扩建项目主体完工,县中医院即将搬迁,129所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形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加强住房保障,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2610套,分配公共租赁住房450户,完成涉迁群众安置2768户、40.6万平方米,“保交楼”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交付房屋5868套。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6万场,“三馆一院”主体封顶,县地震科普馆、10个城市阅读空间建成开放,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庐镇乡成功创建全国地质文化乡、晓天老街入选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成功举办环万佛湖马拉松、省直机关健身走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推深做实“民声呼应”,收办群众诉求64631。落实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化解信访积案28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背包警务”,成立旅游警察大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平安建设成效明显。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获评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认真落实退役军人优抚安置政策,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国防动员和军民融合工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融媒体、科普、气象、史志、档案、地震、供销、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文联、工商联、老年人、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八)强担当提效能,政府工作作风更严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府院、府检联动机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6件、政协委员提案79件。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强财政资金、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强化审计、统计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