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中共舒城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舒城县小麦赤霉病防控及“一喷三防”资金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3-13 09:02 信息来源:舒城县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舒农工办〔20253

     

    各乡镇人民政府:

    为抓好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主的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确保小麦赤霉病防治处置率100%、病粒率低于2%的防控目标,保障小麦生产安全。舒城县农业农村局制定了《2025年舒城县小麦赤霉病防控及一喷三防资金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舒城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313


    2025年舒城县小麦赤霉病防控及“一喷三防”资金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组织开展全县23.33万亩小麦赤霉病防控,坚决遏制小麦赤霉病重发态势,确保小麦赤霉病防治处置率100%、病粒率低于2%的防控目标。统筹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强灌浆强度,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全力以赴保障夏粮丰收。

    二、资金来源

    统筹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共14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粮油生产保障小麦一喷三防资金74万元(皖财农〔20241286号),省财政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小麦病虫害防控资金72万元(皖财农〔20241411号)。

    三、资金用途

    根据各乡镇小麦种植面积,将资金分配至各乡镇(详见附件1),支持各乡镇采购药剂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和一喷三防工作,以及小麦绿色防控示范片建设工作。

    四、实施内容

    (一)采购药剂

    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组织实施。要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施范围、实施方式和操作程序,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采购对象为小麦赤霉病高效防治药剂和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品种要根据《六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印发20242025年度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的通知》(六农技〔202431)推荐的高效药剂科学选择(详见附件2)。各乡镇选择采购的小麦赤霉病药剂,其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必须为小麦赤霉病,供货企业必须提供农药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内农药登记证(登记用于防治小麦病虫害)及产品登记证持有人授权书。各乡镇对所购药剂要抽样封存,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集中保存待检。

    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既定实施方案认真、及时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专项资金所购防控物资的科学使用,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防治宣传和培训指导。喷防作业关键时期,要组织技术力量,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和防控效果。

    (二)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片

    小麦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的乡镇需建立1000亩小麦绿色防控示范片。示范展示小麦拌种处理、科学精准用药、新型植保施药器械开展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示范片应集中连片、便于观摩并树立标牌。

    各相关乡镇农业服务部门要对示范主体就示范片绿色防控技术措施进行培训,关键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督促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五、监管措施

    小麦赤霉病防治事关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小麦赤霉病防控的重要性和严峻性,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快速、高效、安全使用。

    (一)严明工作责任和纪律。各单位要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组织领导,确保专项资金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等相关工作,严禁资金拨而不用,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专项资金。

    (二)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要通过多种形式推进资金项目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三)做好资金使用效能总结。要充分发挥好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集聚更多社会资金、资源投入小麦赤霉病等相关工作。各乡镇资金使用情况及总结请及时报送县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

    联系人:陈劲松 0564-8663880

     

    附件:1.2025年舒城县小麦赤霉病防控及一喷三防资金分配表

    2.《六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印发20242025年度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的通知》(六农技〔202431)


    附件1

     

    2025年舒城县小麦赤霉病防控及“一喷三防”资金分配表

    序号

    乡镇

    种植面积(亩)

    资金(元)

    1

    千人桥镇

    36550

    228738

    2

    柏林乡

    32050

    200569

    3

    杭埠镇

    35730

    223598

    4

    桃溪镇

    24320

    152195

    5

    百神庙镇

    17650

    110454

    6

    南港镇

    12120

    75847

    7

    干汊河镇

    11500

    71967

    8

    城关镇

    17730

    110954

    9

    张母桥镇

    8930

    55884

    10

    春秋乡

    6120

    38299

    11

    棠树乡

    7100

    44432

    12

    阙店乡

    6010

    37611

    13

    舒茶镇

    6610

    41365

    14

    汤池镇

    3390

    21215

    15

    万佛湖镇

    2920

    18273

    16

    五显镇

    1150

    7197

    17

    晓天镇

    850

    5319

    18

    山七镇

    620

    3880

    19

    高峰乡

    680

    4255

    20

    庐镇乡

    620

    3880

    21

    河棚镇

    650

    4068

    合计

     

    233300

    1460000


    附件2

     

    六农技〔202431

    六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印发20242025年度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的通知

     

    各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霍邱县种植业发展中心:

    为切实做好20242025年度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提高防控主动性、预见性和科学性,确保夏季粮油生产安全、质量安全,现将《六安市20242025年度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六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41023


    六安市20242025年度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一、病虫发生趋势

    根据近年我市小麦、油菜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种植品种抗性等因素,结合病虫害发生演替规律,综合分析预测:20242025年度全市小麦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其中小麦赤霉病存在重发流行风险,纹枯病、穗期蚜虫发生普遍,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呈上升趋势;油菜菌核病总体偏重发生。

    二、防治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持续推进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强化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大力推广应用高效安全药剂和植保机械,提高病虫害防治质效,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在小麦、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确保午季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三、防治目标

    通过实施各种防控措施,将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造成的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其中小麦赤霉病病粒率控制在2%以下,白粉病、锈病病情指数控制在8以下,纹枯病侵茎株率控制在10%以下,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达到80%以上,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小麦死苗率控制在3%以下,小麦百穗蚜量控制在800头以下;油菜菌核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下。

    四、主要防控技术

    (一)小麦病虫害

    1.防治技术策略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抓住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关键时期,开展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强化绿色防控、科学用药、农药减量,提高防控效果,实现小麦病虫防控目标,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2.主推技术

    1)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推广健身栽培、生态调控、保护及利用天敌和施用免疫诱抗、生物农药等技术。对于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等重大病虫,要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对重点区域,应加强病虫情普查,必要时应组织开展专业化应急防控,防止病虫大面积暴发成灾。

    2)穗期一喷三防技术。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蚜虫、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同时发生危害的关键期,可选用高效对路的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植调剂和农药减量增效助剂等,或纳米农药科学混用,综合施药,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达到一喷多效、农药减量和单产提升的效果。

    3)科学用药技术。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兼顾,综合防治。加强病虫情监测调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重点抓好小麦播种期、返青后期至拔节初期和抽穗扬花期等三个关键生育期的病虫害总体防控。播种期,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可有效减轻种(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具体方法见《秋种油菜、小麦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意见》(六安市病虫情报第十四期)。返青拔节期以纹枯病、茎基腐病为主治对象,兼治根腐病、麦蜘蛛、蚜虫等;抽穗扬花期,实施以赤霉病防控为主,兼治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的总体防控策略。选用对路药剂、用足药量水量、科学混配、交替用药,注意保护蜜蜂等非靶标生物;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飞机等高效施药机械,使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时,应添加相应的沉降、抗蒸发等功能的助剂,每亩用水量不低于1.5升,确保防治效果。

    4)农业防治技术。一是选用抗(耐)病品种。大力推广应用对赤霉病等病害抗(耐)性较强的小麦品种,提高中等抗性以上品种种植面积,同时积极扩大优质、多抗、高产品种的种植比例,全面提升主导小麦品种的抗病性,降低病害流行风险。二是推行健身栽培管理。合理运筹肥水,培育健壮植株。在遇到不利生长环境时,科学使用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免疫激活蛋白、二氢卟吩铁、黄腐酸、14-羟芸·噻苯隆、S-诱抗素、硝钠·萘乙酸等,增强小麦抗逆性。

    3.防治技术要点

    1)小麦赤霉病。赤霉病推行科学用药、减量控害的防控策略。在做好前期农业措施和苗期综合防控的基础上,采取准、优、统等技术措施(即把适期、选药剂、推行防),重点抓好穗期防控。根据预测结果结合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情况,把握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见花打药)的关键时期主动开展第一次预防,5-7天开展第二次预防。对高感品种如遇连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首次预防应适当提前至齐穗期。

    科学选择赤霉病高效防治药剂,重点推广应用对赤霉病防效好、毒素控制作用较强,同时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穗期病害的高效药剂,如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戊唑醇、丙硫·戊唑醇、叶菌唑、戊唑·醚菌酯、丙环唑·氰烯菌酯、丙唑·戊唑醇、咪铜·氟环唑、喹啉·戊唑醇、肟菌·戊唑醇、唑醚·氟环唑、唑醚·戊唑醇、氟环·咯菌腈、吡唑萘菌胺·戊唑醇、唑醚·咪鲜胺、咪鲜·嘧菌酯、井冈·戊唑醇、戊唑·百菌清、戊唑·噻霉酮、戊唑·福美双、戊唑·嘧菌酯、氟环·醚菌酯、咪铜·硫磺、甲硫·戊唑醇、甲硫·己唑醇、咪鲜胺·噻霉酮、苯甲·丙环唑、丙环·福美双等,也可选用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等单剂与三唑类药剂混用。专用优质小麦(如有机小麦生产基地)可选用四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等生物农药防治。飞防作业时,药剂要选择超低容量液剂、液态环保型药剂等,可添加农药减量增效助剂、沉降剂等,以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2)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土(种)传病害。以健身栽培为基础,适期晚播,选择对路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具体方法见《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秋播种子药剂处理及杂草防除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皖农植函〔2024760号)。小麦返青后期至拔节初期施药防治,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防治纹枯病选用肟菌·戊唑醇、氰烯·己唑醇、噻呋酰胺、井冈霉素A及三唑类等。防治茎基腐病选用丙硫·戊唑醇或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小麦茎基腐病应急防治推荐用药名单:丙硫菌唑、丙硫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等在小麦上登记的单剂及其复配制剂喷药防治。要用足药液量,对准基部,均匀喷雾。重病区首次施药后10天左右再防一次。遇涝时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3)小麦锈病、白粉病。拔节至孕穗期出现条锈病发病中心,要立即围歼防治。当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或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时,要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可选用烯唑醇、三唑酮、丙环唑、腈菌唑、氟环唑、苯甲·丙环唑、吡唑萘菌胺·戊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抽穗后结合预防赤霉病,开展对锈病、白粉病的兼治。

    4)小麦蚜虫。注意保护利用天敌,重点保护好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草蛉等优势种天敌;可在田埂种植蛇床子,涵养天敌。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小于1:150时,蚜虫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苗期300/百株,穗期800/百穗)的田块,可选用吡蚜酮、呋虫胺、高氯·啶虫脒、啶虫脒、氟啶虫胺腈、噻虫嗪、氯噻啉等药剂防治,兼治麦田灰飞虱。穗期蚜虫发生数量较大时,可选用噻虫·高氯氟、联苯·噻虫胺、高氟氯·噻虫胺、氯氟·噻虫胺、联苯·呋虫胺、联苯·噻虫嗪、联苯·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

    5)麦蜘蛛。苗期(或冬前)每市尺行长50头(或撒播麦田每平方尺有虫75头)以上、小麦返青期每市尺行长200头(或撒播麦田每平方尺有虫350头)以上的麦田,可选用联苯菊酯、阿维菌素等喷雾防治。

    6)小麦吸浆虫。成虫盛期每10 复网次有10 头以上成虫,或者在一行麦垄间能看到2~3 头成虫时,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吡虫啉、氯氟·吡虫啉等喷雾防治。

    (二)油菜病虫害

    1.防治技术策略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统防统治的防控策略。加强田间管理,抓住关键时期,应用无人机等高效施药器械实施药剂预防。

    2主推技术

    1)农业防治。一是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田间排水顺畅,降低田间湿度,抑制菌核萌发,提高油菜根系活力。二是平衡施肥,促进生长,增强抗逆性。三是合理密植,提高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害发生。

    2)生物防治。在菌核病发生初期,可采用盾壳霉、木霉菌或地衣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进行防治。当蚜虫发生数量偏低时,可通过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天敌进行自然控制。防治蚜虫可选用苦参碱、印楝素、除虫菊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3)化学防治。油菜菌核病:蕾薹期,田间油菜茎基部见病时,应及时防治,药液要求喷施到植株茎基部。开花期,在开花始盛期(油菜主茎开花率达80%左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50%左右)防治一次,若油菜花期遇连阴雨,盛花期须进行二次药剂预防;重发区,于初花期和盛花期各防治一次,两次之间间隔7-10天。药剂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啶酰菌胺、腐霉利、异菌·氟啶胺、咪鲜胺、菌核净等。也可添加赤·吲乙·芸苔、二氢卟吩铁等植调剂提高油菜抗病抗逆能力。油菜蚜虫:当田间有蚜株率达60%或苗期百株蚜量达500头时,应立即施药防治。可选用噻虫嗪等药剂喷雾防治。

    3.注意事项

    1)适时使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协同防控,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施用农药,注意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产生。

    2)严格按照无人机作业规程进行施药,建议添加飞防助剂,减少雾滴漂移,提高防治效果。

    3)选用对蜜蜂安全的药剂品种,避免花期施药对蜜蜂的不良影响。

    五、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和质量安全的高度着眼,重点抓好小麦赤霉病、小麦蚜虫、油菜菌核病等重大病虫的防控工作。切实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属地管理责任,加大对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力度。建立健全病虫发生防治定期汇报以及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调度机制。

    (二)强化监测预警。结合全国植保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着力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工作,构建完善的测报网络体系,解决测报技术人员配备短缺问题,保证测报技术人员在岗尽职。依照病虫测报调查规范开展系统调查,及时发布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三)加强融合推进。要以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为抓手,持续推进 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聚焦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并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高效药剂和高工效施药器械;扶持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大力推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融合,提升植保公共服务水平和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

    (四)强化宣传指导。及时组建防控技术指导组,在防控关键时期,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进行病虫害防控指导。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微信、明白纸、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并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等项目,大力宣传普及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升防治质量和效益。

    (五)强化资金保障。整合相关农业项目资金,统筹粮食生产发展专项、农业社会化服务专项、农业防灾减灾(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补助资金等,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病虫害防治,强化重大病虫害防控物资调度,做好供需对接,保障对路药剂的供应,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六)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农药联合执法检查,消除监管死角,加大农药市场质量抽检力度,畅通监督举报渠道,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的行为。开展植保无人机防治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过程监管评价,提高防治质量。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