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县政府办 > 财政资金 > 财政收支情况

    舒城县2025年1-3月份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01 09:09 信息来源:舒城县财政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一、一季度财政收支运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一季度,舒城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19亿元,下降2.51%,主要原因是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传统支柱行业税源萎缩,房地产业等行业税收大幅下降;非税收入2.88亿元,增长8.16%,主要原因是其他收入较上年增长0.43亿元,其中大部分为乡镇上缴的和襄高速取土收入。非税占比为40.74%,较上年同期提高2.48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中,分税种看,增值税下降23.35%,主要原因是经济放缓,商品和服务的销售量减少,进而导致增值税的税基缩小,税收收入相应下降;企业所得税增长4.36%,主要原因是税务部门加大稽查力度,税收收入相应增长;个人所得税增长25%,主要原因是税务部门加大稽查力度,税收收入相应增长;资源税下降35.32%,主要原因是房地产等基建行业低迷,砂石等矿产资源销售减少;房产税增长191.67%,主要原因是稽查要求部分企业自查查补税款;城镇土地使用税增长235.9%,主要原因是稽查要求部分企业自查查补税款。分行业看,建筑业税收增长14.7%,主要原因:一是稽查要求部分企业自查查补税款,如舒城县交投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入库1459万元(税款归属于建筑业);二是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六安分公司缴纳青墩小区、舒城一中工程结账收入缴纳税费1084万元;三是舒城鼎兴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涉及产权交易及缴纳契税入库1027万元(税款归属于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下降14.7%,主要原因:一是受房地产市场销售状况不佳等因素影响,部分房企收入下降明显;二是部分房企处于保交楼阶段,税款形成欠税,无法准期缴纳入库;三是房地产土地出让相关交易减少,税收随之减少。金融业税收增长42%,主要原因是受重点税源企业安徽舒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月份预缴2024年四季度税款影响,企业税收同比增加1598万元,增长182.21%。

    非税收入中,分项目看,专项收入下降17.2%,主要原因是经济放缓,增值税下降,教育费附加收入相应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增长162.22%,主要原因是今年一季度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入库1300万元;罚没收入增长5.88%,主要原因是一季度纪检监察罚没收入入库500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下降18.04%,主要原因是去年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中部分为一次性收入,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69亿元,增长29.75%,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今年直达社保基金专户,而去年通过预算一体化平台分批支入社保基金专户,导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较上年同期增加1.99亿元;二是今年一季度对万投公司注入资本金1.05亿元,导致城乡社区支出增长;三是今年一季度加大对农林水的支出力度,而去年农林水支出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一季度,舒城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66亿元,下降35.49%,主要原因是商品房销售不景气,加上县城周边好地块不断减少,企业拿地减少,出地出让收入也随之减少。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48亿元,下降29.27%,主要原因是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支出也随之减少。

    二、全年收支形势预判

    根据当前低迷的经济大环境、土地市场降温,减税降费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税收收入增长乏力。我县能够盘活的资产已在以前年度盘活,今年非税收入预计大幅下降。综上所述,完成年初预算收入目标压力巨大。但亟待安排的刚性支出仍有不少,同时社保、教育等民生支出标准也在随年递增,收支矛盾突显。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存在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存在不确定和不稳定性。2025年一季度,舒城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7亿元,较上年增长1.6%,增长乏力。但是,税收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2.51%,非税收入虽较上年增长8.16%,但是并不具有可持续性、稳定性。

    二是重点支出虽有保障,但压力巨大。2025年县财政本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基本保障了“三保”支出。但亟待安排的刚性支出仍有不少,同时社保、教育等民生支出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收支矛盾突显,给预算执行带来巨大的压力。

    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财源税源建设。持续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力求把招商引资的成果反映到财政收入增长上来。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退税缓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及时兑现惠企补助扶持资金,促进县域内各企业持续发展,增强财政增收后劲。

    二是持续加强财税收入管征。科学确定年度目标任务,细化阶段节点目标,夯实征收部门责任和相关单位协税护税义务,紧抓税收收入,坚持保存量、促增量、挖潜量,尤其重视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增减收因素。抓好非税收入征收、闲置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处置,挖掘非税增收空间。

    三是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坚持习惯过“紧日子”,继续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资金花在刀刃上、急需处,其他部门专项业务费政府根据财力统筹安排,民生、社保等政策和配套支出优先满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四是防范化解“三保”支出风险。始终把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摆在首要位置。足额安排预算,不留缺口,预算执行坚持优先顺序,结合上级资金,科学调度库款资金。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