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忽略了一个因素
医保目录
其实基本医疗保险是有医保目录的
在医保目录内的费用才能按规定报销
那么医保目录是如何确定的?包括哪些内容?
一起来了解
👇
答: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实行目录管理,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目录内的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产生的医疗费用由医保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规范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就是我们常说的医保“三大目录”。
答:通过制定医保目录,对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进行管理是各国的普遍做法,一是利于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保障制度,防止“福利陷阱”;二是利于坚持“保障基本”的原则,遏制过度医疗需求;三是利于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答:医保药品目录采用准入法,主要由国家统一制定并动态调整,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在此基础上,省级医保部门可按照权限和程序,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纳入本地医保目录支付范围。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由国家制定医保准入和管理政策,原则上由省级医保部门按照国家规定采取准入法与排除法确定。
甲类药:治疗必需的、价格便宜、治疗效果好的药。
全额纳入报销范围,之后按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销。
乙类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治疗效果好、价格适中的药。
需要个人自付10-30%,剩下的部分纳入报销范围,再按规定比例报销。
目录外药品(又称为丙类全自费药):因价格昂贵、治疗范围等原因没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如部分高价的靶向药、养生药、减肥药等药品不纳入医保报销。
临床诊疗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且物价部门制定了收费标准的诊疗项目。
如:挂号费、美容项目、整容项目等不能报销。
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在接受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必需的服务设施。
如:急救车、住院陪护费等不报销
其中
药品目录又可以分为甲类药和乙类药
甲类药全额纳入报销
乙类药部分纳入报销
目录外药品则不能报销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如某人住院时使用的药品
都是药品目录外的
那么这部分费用就是无法报销的
只能完全自费
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拿住院医疗总费用
减去起付线再乘以报销比例
除了医保目录这个因素外
以下这些情况也是不纳入医保报销的
基本医疗保险主要保障参保人员疾病治疗费用,按照社会保险法和国家医保待遇清单制度规定,医保基金不予支付的范围包括以下情形:
1、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2、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
3、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4、在境外就医的;
5、体育健身、养生保健消费、健康体检;
6、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其他费用。如肿瘤的人群筛查属于公共卫生范畴,应通过公共卫生服务等渠道予以解决,所以肿瘤筛查费用医保基金不予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