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县政府办政务公开室主任 韦传勇
【发布人】县科技局党组成员 陈 都
【发布地点】县政府一楼东侧视频会议室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9日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在这里召开我县2025年科技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热忱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参加。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县科技局党组成员陈都同志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请陈党组介绍一下2025年全县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情况。
【发布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受赵平局长的委托,下面我简要介绍全县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2025年,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围绕“十五五”发展,积极谋划项目,将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强农作为工作重点,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县域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鼓励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围绕县域经济考核目标,指导企业做好研发投入归集统计、完善研发资料、开展项目备案等前期工作,指导企业统计年报研发费用填报工作。通过分组分片区逐企指导规上企业填报研发费用统计年报,顺利完成填报工作,统计验收顺利。2024年度我县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填报合计10.25亿元、科研机构研发费用0.62亿元、规下企业0.17亿元,总计全社会研发投入10.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59亿元,增长率5.73%。
二是支持培育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队伍不断壮大。
结合研发投入包保工作,深入企业常态化开展科技政策宣传,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摸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月份分别在开发区杭埠园区、城关园区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及申报业务培训会,150余家企业参会。截至目前第一批通过审查28家、第二批通过26家,第三批推荐10家正在审核当中,有望完成年初高企总数达到190家的目标。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开展评价入库,2025年前两批公示入库企业241家,全市排名第2。
三是加强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以考核为导向,持续加大走访力度,深入挖掘企业技术合同交易信息,同时鼓励企业签订技术合同,并完成系统登记。截至6月,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78330万元,输出77605万元,全市排名第2。
四是提升服务意识科技服务业营收及工资总额。
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联合相关部门做好为企服务工作,指导相关企事业单位规范统计数据,做到应统尽统。1-6月,我县科技服务业样本企业7家(规上5家,规下2家),营业收入达5206.1万元,增速达36.42%。科技服务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总额预计753.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速12.87%。
五是选派优秀科技人才筑牢乡村振兴科技根基
1.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持续优化。目前已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15人、市级209人、县级187人,总计411人,实现全县398个行政村(含4个街道)“一对一”结对服务全覆盖。同时,开展科技特派员审核清理工作,共清退村干部兼任的科技特派员19人,其中市级2人、县级17人,进一步规范服务考核,提升队伍专业性。
2.协助组织部开展“科技副总”选聘,新增1名覆盖现代农业领域的科技副总;联合多部门在开发区召开“舒城人才日”政策深度宣讲会,8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服务机构参会,助力企业精准对接科技人才政策。在结对帮扶方面,继续与宣州区保持紧密合作,推动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主持人】刚才陈党组向我们介绍了2025年全县科技创新工作总体情况。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哪位记者朋友要提问,请举手示意,并请陈党组给予解答。
【媒体记者1】听了陈党组的介绍,我县上半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请问陈党组,下半年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将如何开展?
【发布人】好的。下半年,我县将围绕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等指标,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开展创新主体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围绕我县研发投入增长15%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调度,指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结合统计工作继续落实研发包保专班制度,巩固提升研发包保成果,不断挖掘新的研发投入增长源,力争全年实现规模以上有研发投入企业200家。二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摸排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在做好今年高企申报工作的同时提前谋划2026年高企申报工作,重点从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遴选有基础、有潜力、有积极性的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库,形成源源不断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完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企业与企业之间签订技术合同;深入挖掘企业技术合同交易信息,做到应登尽登,确保完成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度目标任务。四是持续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工作。把科小入库作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企培育企业、申报科技各项奖励政策的优先推荐条件,增强企业评价入库意识;发挥乡镇开发区属地责任,指导企业分批开展评价入库,将符合科小条件的企业全部入库,力争完成科小入库超300家。
【媒体记者2】请问陈党组,全县398个行政村实现了科技特派员“一对一”全覆盖,具体是怎样落实和提升服务精准度的呢?
【发布人】我县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提升。
一、人员配置:分级选认,确保数量达标
以“省级+市级+县级”三级科技特派员联动模式,完成覆盖所需人员的选认,具体数据如下:
省级层面: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15人,主要负责提供高层级技术指导,对接省级资源(如重大农业科技项目、高校院所合作渠道)。
市级层面:选认市级科技特派员209人,重点承担区域内共性技术推广、跨村技术协调等任务。
县级层面:选认县级科技特派员187人,作为“一对一”服务的核心力量,直接对接单个行政村,落实日常技术服务。
三级人员总计411人,超出398个行政村的覆盖需求,为后续人员动态调整、替补预留空间。
二、服务管理:清理优化+考核约束,保障服务质量
为避免“全覆盖”流于形式,通过人员清理、考核绑定等方式强化管理,确保服务落地:
人员清理,剔除无效力量:2025年上半年针对“无法有效履行科技服务职责”的人员开展审核清理,共清退村干部兼任的科技特派员19人(市级2人、县级17人),解决“身兼数职、精力不足”的问题,优化队伍专业性。
调研核查,确保服务真实:通过现场访谈、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核查“一对一”结对服务的真实性,重点确认科技特派员是否定期进村、是否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如“三区”人才结对服务情况),避免“挂名服务”。
考核绑定,强化激励约束:将“一对一”服务成效与科技特派员管理直接挂钩——表现优秀的优先获得项目支持、评优资格;服务不达标的不予留任,且根据调研结果动态调整选认名单,确保每个村的对接人员“能干事、干实事”。
三、配套支撑:结合产业需求+资源倾斜,提升服务精准度
“一对一”并非“一刀切”,而是结合各村产业特点与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支持:
产业适配:2023年明确“结合各行政村主导产业发展需求调整科技特派员”,2025年进一步细化——如为种粮村匹配擅长“稻谷绿色储藏加工”技术的特派员,为畜禽养殖村对接“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资源,确保服务与村产业需求匹配。
资源配套:通过“科技特派员+企业+行政村”模式,为结对村链接平台与资金资源——如建设10个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34家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将企业技术、科研院所资源通过特派员导入行政村;同时争取县级专项经费(如2023年县级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经费96.8万元),为“一对一”服务提供资金保障。
项目带动:将重点项目与“一对一”服务结合,如“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产功能性有机肥及产业化”等揭榜挂帅项目,优先在结对村开展推广示范,通过项目实施实现“服务+产业提升”的双重效果。
【主持人】再次感谢陈党组的热情解答,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的热情参与!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各位如果还有其他方面需要了解的,欢迎大家会后与县科技局联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