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发长、胡翔、彭志文、陈刚、魏安梅、方翠莲、陈舒平、邵永霞、李润鸿、蒋业生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绿色万佛山”大IP 推动西南山区乡镇跨区域整体联动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统筹调度,推进资源整合
我县高度重视“大万佛山”区域协同发展,依托各地资源特色,编制了《舒城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推动规划引领全县旅游资源有效整合。今年县委出台了《舒城县全域旅游“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 年)》,重点围绕万佛山、万佛湖、汤池温泉等西南山区核心资源提质增效,推动西南山区“景点联动”。庐镇乡也立足“全国地质文化乡(筹建)”品牌,积极对接“绿色万佛山”总体规划,编制了以“地质+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多规合一发展规划,主动融入大万佛山旅游区域,重点打造4条精品线路(榴辉岩科普研学线、山水徒步线、大徽尖登山线、白酒人文体验线),推动自身旅游发展。下一步,“绿色大万佛山”也将纳入“十五五”旅游发展规划中。
二、关于旅游跨界融合,推进转型升级
一是坚持“旅游+”“+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春季踏青赏花、夏季亲水避暑、秋季采摘研学、冬季温泉滑雪”四大旅游品牌系列活动。晓天镇滑翔伞项目、庐镇乡花香酒谷等新业态落地。2025年上半年全域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6.25%。二是延长产业链,归禾里民宿推出“非遗+研学”产品,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庐镇乡依托文化旅游周、戏曲展演等活动,开发地质研学、白酒品鉴、民宿手作等二次消费场景,带动游客人均消费提升,提升综合收益等。三是积极盘活闲置资产,丰富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学习岳西落坪,谋划建设寄养民宿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业态。
三、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项目落地
在土地保障方面,结合新一轮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导预留旅游重点项目用地,如庐镇乡地质文化乡、山七镇农文旅综合体等特色项目已纳入重点保障清单,探索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在资金保障方面,县文旅游部门正有序实施6.96亿元的全域乡村振兴一期推进项目,完成690万元的旅游交通引导系统及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2024-2025年累计安排8321万元实施33个旅游类财政衔接资金项目支持乡镇发展乡村旅游;县交通部门完成环万佛湖美丽公路建设,正有序推进S241汤池至潜山界旅游公路工程。县农业农村部门2025年安排2822万元衔接资金用于西南山区精品示范村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包括庐镇乡沈河村等省级中心村建设等。今年县委出台的《舒城县全域旅游三年攻坚行动》明确提出“实施旅游大环线建设行动”,畅通包括庐镇乡在内的13个乡镇230公里的旅游大环线。另外,文旅游部门正以西南山区为重点谋划全域乡村振兴二期项目。
四、找准自身定位,开展差异建设
当前,我县部分乡镇已逐渐融入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庐镇乡依托18处地质遗迹资源,深化与安徽理工大学、313地质队合作,推进榴辉岩科普研学基地建设,力争创成六安市首个“全国地质文化乡”;晓天镇聚焦茶旅融合,着力打造白桑园精品示范村;舒茶镇深挖红色文化,推进人民公社4A景区创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培育省级主题村、美食村、后备箱基地,引导企业品牌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按照《舒城县全域旅游“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和《舒城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求,构建“一环三片两廊道”总体发展架构,推动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旅游片区,丰富县域旅游体验感。
五、建立营销机制,实施整体推广
一是加快构建“省市县联动、政企媒互动”的宣传矩阵,依托“舒城文旅”抖音号、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做好整体推介舒城;二是开展“舒城大学生文旅推介官”评选、“舒城一桌菜”美食品牌推广、“舒城文旅”小红书种草笔记大赛等活动,积极用好自媒体宣传。三是举办专场推介活动,以合肥为重心,长三角为主要对象,相继赴河南、皖北地区、上海举办专场旅游推介活动。
六、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专业技能
一是将旅游人才纳入县重点人才支持计划,聘请文旅专家组建“舒城文旅智库”,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二是制定文旅人才专项政策,吸引规划、运营团队入驻,如与临水集团合作培训运营人才;三是成立民宿协会,定期开展民宿管家培训,提升民宿服务水平;四是挖掘本土宣传人才,每年聘任文旅推广大使、大学生推介官;五是组织开展乡村旅游技能培训,重点提升电商营销、服务标准化能力。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舒城县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9690
舒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2025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