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发改委立足职能,积极作为,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上下功夫,努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共搬迁在册贫困户217户599人,其中:2016年万佛湖镇搬迁在册贫困户68户210人;2017年搬迁在册贫困户74户259人,阙店乡28户102人、庐镇乡46户157人;2018年搬迁在册贫困户75户130人,其中高峰乡57户75人、山七镇18户55人。五个乡镇八个安置点计划任务圆满完成。共投资3912.85万元。
二、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提升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县发改委申请县统筹乡村振兴资金156万元用于高峰乡建立综合服务室,服务室计划设置活动室、阅览室、图书室、电教室等多种类型活动场所合,届时将进一步完善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强化产业就业。加强对搬迁户的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在产业发展上建立产业台账,支持搬迁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鼓励因地制宜发展非农产业,鼓励引导常年外出务工的搬迁贫困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出去,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块地”,获得固定收入。
在就业扶持上,建立搬迁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需求清单,针对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制定就业台账,全面掌握就业信息。同时对就业能力不强的搬迁贫困户,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就业。我县各安置点都安排了搬迁贫困群众进行公益保洁,增加搬迁群众收入。
三是加强权益保障。一是保障搬迁群众扶贫政策落实。各乡镇对搬迁户都建立了社会保障台账,确保将符合条件的搬迁户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确保应保尽保。二是开展安置点火灾防控检查,切实提升安置点抵御和防范火灾能力,保障搬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健全管理体制。各安置点都设立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安置点所在地村委会、镇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搬迁群众代表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的设立进一步畅通了搬迁群众的诉求渠道,也大大提升了搬迁群众的满意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督促项目施工,完善安置点“两基”建设。加强对乡镇项目建设情况的调度,加快施工进度,进一步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做好下半年项目谋划,不断提升安置点配套服务功能。
二是继续关注搬迁群众的产业就业问题。对搬迁群众的产业、就业问题实行动态管理。鼓励在家的搬迁群众积极发展产业,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对劳动能力较弱的搬迁群众安排公益岗,多渠道保障搬迁群众收入。
三是继续加强社会保障。进一步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在教育、医疗方面,确保每个搬迁群众享受同等的子女就学、看病就医待遇;在生活保障方面,将符合条件的搬迁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安置点的特困家庭、空巢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逐一登记造册,加大政府救济和社会帮扶力度。
四是继续提升生活质量。不断完善安置点的配套基础设健全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一步满足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完善安置点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安置点环境卫生面貌,引导搬迁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确保搬迁群众住上新居所、过上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