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2022年度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22年,县委教育工委、县教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抓好中小学党建工作为统揽,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实现县域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进一步强化措施,优化教育布局,在推进城乡教育质量共同体建设、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年共有13项工作、261位个人荣获国家、省、市、县各级表彰。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2022年,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15次集中学习。高标准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召开3次推进会,工委班子开展了3次专题研讨交流和集中谈心谈话活动,坚持做到“六对照六检视”。深入开展了追讨欠薪专项行动和群众公共利益诉求转化落实专项行动,共接访农民工16批120人次,筹措兑现资金1715万元,受理各类信访件736件,办结率100%。强化了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制定印发了《舒城县教育局机关管理制度》,在教育局机关共评选年度红旗股室8个和“年度标兵”32人。兼顾理论和实践,疫情期间与城关镇龙祥社区结对,组织机关80余名党员干部在11个卡点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了“迎七一颂党恩”演讲比赛和“百年青春心向党、奋楫献礼二十大”青年教师体操大赛。完善组织机制建设,召开了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大会,圆满完成了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接转党员94人,发展党员22人,审批预备党员转正45人,上报“光荣在党50周年”党员28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一岗双责”、党政同责,深入开展“以案为戒”警示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作风提升攻坚行动。抓实意识形态工作,全面筑牢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思想防线。
(二)坚持优化结构,各类教育实现新发展。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新建、改扩建设公办园7所,回收小区配套园并办成公办园2所,新增学位1290个。落实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保障机制,申报舒城县学前教育集团专项债项目,项目包括26个子项目,项目预算4.31亿元。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双减”和“五项管理”完成率、达标率均达100%,充分发挥学校落实“双减”主阵地作用,支持和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建立16项市级课后服务精品项目、50项县级课后服务精品项目,创建2所市级“双减”示范学校、16所县级“双减”示范学校。强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开展了暑期集中整治行动和“监管护苗”专项行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了93.3%,校外培训机构落实了归口监管,建立了资金监管模式,每家培训机构在指定银行指定账户缴纳了保证金30万元,有效杜绝了违规行为,促进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健康发展。全力强化职业教育发展。舒城职业学校顺利通过安徽省B类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全年共招生1916人,同时完成了六安技师学院招生任务,职普比达到49.15:50.85,实现大体相当目标。以舒城职业学校为载体,成立了产业链党建校企融合办公室,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资源共享,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全力落实特殊教育发展。总投资1.2亿元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全力加快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进一步加强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管理,继续强力推动,压减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计划400人,购买学位数4000人,民办学校义务教育在校生2665人,占比4.59%,实现了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占比压缩到省市验收指标4.84%以内的目标。
(三)坚持统筹推进,优质均衡翻开新篇章。全面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拟定了《舒城县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规划在中心城区布点初中3所,完全小学5所,公办幼儿园10所。全面推进优质均衡创建步伐。按照区域内、区域间和校际间集团化模式建立中小学教育集团5个,出台了集团化办学暂行规定。整合中小学校24所,完善了88所小规模学校、38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创建了10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校。启动了12栋校舍新建工程、60所学校运动场地改造工程,完成了22所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工程。舒城二中开启“阳光分班”,本部校区2040名学生、东校区327名学生全部参加了摇号,大校额、大班额得到有效控制,为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迈出了新的步伐。全面加快“五大行动”落实工作。拟定了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工作方案。坚持德育铸魂,认定校园雷锋83人。召开了体教融合推进会,举办了全县第一届青少年体育运动会和第八届校园足球比赛,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征集并进行推广,认定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1个。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重点推进了舒城二中教育集团东校区新建项目、城关一小新建项目、完美希望小学扩建、千人桥镇中心学校迁建工程。续建重点项目工程6个,总投入达14.47亿元。
(四)坚持搭建平台,城乡共建开辟新途经。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了8个城乡教育质量共同体的体制机制建设,修订了《舒城县教育局城乡教育质量共同体(小学)教学教研活动办法(试行)》,累计开展线上集体备课40余次、集体研修6次,示范课6次,班主任论坛1次,课题研究2项,参加人员达2000余人次。举办了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心理健康等19个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引领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改革方向,推动区域联合教研。按照《舒城县“名师工作室 ”管理办法》,加强对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开展送教送培、示范课引领、集体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86次,“名师工作室”有效发挥了名师引领作用、示范带动作用和质量提升推动促进作用。落实舒城县与宣州区新一轮县域结对帮扶要求,与宣州区教体局互派挂职干部,开展学科教学交流活动3次,参与活动500余人次,为促进我县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全县学科教学水平,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安全、平稳、有序地完成了“四大考”工作,中考创历史最好成绩,普高最底录取控制线529分,居全市最高;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985以上高校录取再创历史新高。
(五)坚持夯实基础,队伍管理实现新提升。平稳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按照“县管校聘”原则,根据学校编制、学科结构情况并结合个人意愿,通过双向选择,共安排436名教师进行了“县管校聘”轮岗交流,县内教师资源得到了有效盘活,破解了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困境,实现了人岗匹配的合理统筹。认定教师资格1113人,落实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55人,幼儿教师招聘39人,县外选调教师20人、特岗教师29人、乡村教师定项培养43人,舒城中学人才引进8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毕业生59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对全县56所中小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考核,开展了有偿家教违规办班补课等行为专项治理行动,排查在编教职工 5700 人。开展国培、省培、全员培训、专项培训等4个项目,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6407人,有序推进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指导、督查和验收工作。
(六)坚持服务为本,教育民生开创新局面。扎实推进“老有所学”“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动,全年建有老年学校471所,新增学员5600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1.8%;备案托育机构9所,新增托位738个,14所公办幼儿园延伸提供托位30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8.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5%。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教育振兴的有效衔接,发放各类资助33233人次2585.23万元。排查适龄残疾儿童472名,为74名无法入学重度残儿开展送教上门服务3256人次。全县享受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125所32406人,所有食材统一挂网招标,建立“互联网+视频厨房”224所,试点推行“互联网+视频厨房+监管公示”工作模式,实现实施学校和受益学生全覆盖,开展了学校食堂财务内审。
(七)坚持健全体系,安全管理取得新成效。以“校园安保三年提升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全年全县未发生涉教涉校涉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治安恶性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关于校园封闭管理率、专职安保人员配备率、一键报警装置安装及联网率和校园视频监控安装联网率“四个百分之一百”专项验收。从严落实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推进疫苗接种,严密组织核酸检测,尤其清明节之后,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县教育局根据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精神,延长清明假期并组织开展线上教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强化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为全县62113名中小学生再次开展了一次全面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活动,并对2093名特异体质学生开展了谈心谈话活动,建立并公布了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推进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做到了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整改、联防联控、巡查防范四个全覆盖,建立校园“1530”安全教育提醒制度,全县教育系统累计发放各类安全宣传材料30多万份,开展防溺水主题班会达6000课时,扎实开展了暑期大家访活动,摸排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6842人。
(八)坚持改革增效,赶超发展凝聚新动能。积极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对普通高中教师、高一入学新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宣传、培训,对教育教学设施进行了全面摸底。根据新高考改革“走班选课”需要,加快了舒城中学扩建改造升级工程、舒城一中迁建工程和千人桥中学教学楼新建工程建设。探索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贯彻《安徽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印发了《中共舒城县委办公室舒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建设,开展了督学换届工作。
此外,承办“两案”办理18件,关工工作、团工委、妇联、双拥、文明创建、机关后勤等都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