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舒城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将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到司法行政工作的各个环节。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基本情况
(一)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县。一是加强学习贯彻。局党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党内法规等的重要论述等,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深入交流研讨。二是夯实主体责任。局党组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将法治政府建设置于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全局工作,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将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三是强化能力建设。举办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专题培训,参训人员达300余人次,培训行政执法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约150人次。组织33个县直单位共计200余人次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严格审核参加全省通用法律考试人员资格,组织合格人员参加全县通用法律知识培训,共有231人考试合格并领取行政执法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二)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效。一是保障科学依法决策。加强合法性审查,坚决贯彻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及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全年共审核县政府及部门重要文件文稿30件,协助上级和县有关部门征求意见47件,累计审查54件政府合同,提出意见建议90余条。全县22个乡镇(开发区)已完成乡镇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和管理,做到及时备案,定期清理。二是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正式启用舒城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印章,印发《舒城县县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权力清单(2024版)》、《舒城县县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责任清单(2024版)》,规范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职责。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动态调整联合执法检查任务清单,印发《舒城县县直执法部门“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任务清单(2024年版)》。公布《舒城县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进一步拓展免罚领域、扩充免罚事项。开展行政执法卷宗评查工作,重点单位自查卷宗2036份,自查率达100%,参与县区交叉评查行政执法卷宗263卷。三是做好行政复议应诉。深化府院联动,我局行政复议与应诉部门与法院行政庭加强业务交流,分析研讨疑难案例,共同推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推进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发出督促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通知72件,开庭审理6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其中主要负责人出庭19件。2024年新收行政复议案件163件,受理138件,结案115件,调解和解案件35件。举行7场行政复议听证会,提高了案件审理透明度和行政复议公信力。四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我为群众办实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等活动,为企提供“法治体检”92次,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走访企业40多家,举办法治讲座20多场次。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规章政策清理工作,清理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其中修订1件,废止3件。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累计摸排存量问题线索40条,兑现40条,涉及资金777万元。
(三)聚焦普法宣传,筑牢全民法治根基。一是压实普法责任。印发《2024年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发布《 2024年全县重点普法目录》,向县法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下发普法任务书,把任务分解到位、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二是抓好法治宣传。设置“春节普法”“民法典宣传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等专栏,推送法治宣传教育推文超800条,办好10期普法电视节目《法在身边》。组织参加“皋陶杯”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大赛,6件法治文化作品获奖。《舒城普法“三部曲”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宣传文章被新华社客户端、安徽法治报等媒体报道。三是推进依法治理。培养“法律明白人”2590名,累计创建全国、全省、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116个,实现乡镇法治文化广场全覆盖。张母桥镇中心学校等三所学校被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授予“法治实践教育特色校”荣誉称号。95所中小学校调整配齐法治副校长,推进依法治校。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江淮普法行”“宪法宣传周”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1000多场,发放各种宣传材料25多万份,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万多人次,惠及群众20万人次。推动法律进乡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军营、网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四)加强基层治理,守牢平安建设防线。一是全力调解矛盾纠纷 。传承“六尺巷”核心精髓,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网络,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全力防范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专项攻坚活动。全面推进“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将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成立“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王明清调解工作室”。全年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共8530件,调解成功8359件。二是强化重点人员管理。强化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开展集中教育活动256场次,受教育5562人次。截至年底,在册社区矫正对象479人,全年列管社区矫正对象837人,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平台实时对矫正对象动态跟踪,实现零漏管、零脱管。加快智慧矫正建设,积极建成舒城县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并投入使用。不断强化监管措施,加大信息化核查力度,社区矫正对象违法违规现象较2023年明显下降。安置帮教方面,认真摸清底数,扎实开展走访活动。截至12月底,全县刑满释放人员总人数2063名,其中一般帮教1933人,重点帮教130人,目前在册安置帮教中无失联、脱管人员。三是推动司法所高质量发展。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落实《全省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 年)》,发挥基层司法行政机构的职能作用,准确把握新时代司法所工作新定位、新要求,着眼于补齐短板、补强弱项,在功能建设上见成效、在履职尽责上显担当、在破解难题上有突破、在规范化建设上求发展,整合优化资源,全面提升司法所整体工作水平。
(五)立足民生需求,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一是加强律师行业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行业执业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针对部分律师事务所管理不规范、制度不落实问题,督促制定整改清单,限时完成整改任务。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对律师事务所进行监督检查。截至12月底,我县10家律师事务所139名律师,共办理各类案件5887件。强化律师培训,坚持“例会+技能培训”模式管理。舒城律师代表队荣获2024年六安律师辩论大赛冠军,县司法局举办舒城县青年律师辩论赛,提升律师业务能力。二是做好法律援助民生实事。深入践行“司法惠民”理念,实施群众可感可及的法律援助民生实事,积极维护城乡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为城乡困难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审批法律援助案件1034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三是积极开展公证法律服务。坚持公证便民利民原则,通过电话预约、绿色通道、为年老、行动不便当事人提供上门服务,压缩办证期限,实行“最多跑一次”“行动不便当事人上门服务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较好社会效益。今年以来共办结公证461件。
二、存在的不足
我局法治政府建设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一是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制机制和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当前行政执法监督力量分散,协同联动机制尚未全面形成,监督合力不足;执法监督平台数字化建设滞后,智能化水平不高,跨部门数据壁垒尚未打通,难以实现全流程动态监管。二是乡镇法治建设承接能力尚有不足,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薄弱,乡镇街道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人才缺乏、合法性审查意见质效不高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切实强化政治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切实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二是提升依法治县质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发展、抓改革、破难题、优环境。推动“一规划两方案”及“八五”普法规划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三是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权责清单,明确权责分工与协作机制。整合现有平台资源,积极打造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数字化平台。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和协调,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正职)的出庭比例。四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智慧矫正中心全面建成为契机,逐步实现矫正规范化、监管信息化,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落细安置帮教工作,提升安置帮教对象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坚持和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握紧化解矛盾的“金钥匙”,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五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专业性、高效性、贴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