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续开展实名制帮扶。2024年计划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572个,开发公益性岗位310个,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7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50人。积极运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岗位供给。围绕重点群体和重点行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多渠道开展重点群体实名制帮扶。
2、常态化开展求职用工对接。计划开展“2+N”招聘及直播带岗、人才夜市、巡回招聘等200场次;服务企业3000户次;达成就业意向5000人次。通过持续推进校企合作,规范信息发布、整合平台资源,开展特色活动、创新招聘形式等方式,工作重点为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家庭等未就业人员落实“一对一”帮扶,优先推荐岗位信息,优先提供职业指导,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网、六安鸿雁回归网,结合“2+N”年度招聘计划,统筹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安排,组织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加招聘会。积极探索校地企合作模式,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以精准高效的服务助力各类群体高质量就业。
3、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根据省市相关文件及任务情况,我县将继续加大贷款发放力度,积极运用线上扩宣传、线下减程序的工作模式,为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破解融资困境,促进其实现快速成长的有效渠道,助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4、扎实做实暖民心行动。力争全县60%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扩大“三公里”就业圈覆盖范围,推动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宠粉就业社区标准。持续推广“社区快聘”小程序促进社区“三公里”充分就近就业。推进做实“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平台,做到平台数据动态更新。持续开展“新徽菜·名徽厨”培训行动,计划年度培育徽菜师傅196人次,强化徽菜师傅创业扶持力度。
5、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开展创业安徽训练营工程等阶梯式培训,打造龙“舒”创业品牌。积极组织国家级创业培训指导大师和创业培训机构面向乡村创业者开展免费创业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多形态多方式的摸底调查,积极推进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2024年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5660人次,其中新录用人员培训不少于1800人次,农民工参加培训不少于400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不少于1200人,其中高级工以上不少于388人,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20人。
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效果,全力完成2024年度各项征缴任务,继续做好参保缴费、社保关系转移、在职死亡结算、重复缴费退费等常态化工作。加大新增注册企业参保登记宣传力度,做好2024年度“双招双引”新增缴纳社保企业指标工作。同时优化服务方式流程,提供窗口、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一位有补缴意愿的群众都能及时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缴。提升一站式网点的服务水平。积极拓展自助终端服务渠道,引进社保卡自助制卡设备,为群众提供便捷式自助制卡。拓展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场景。联合各领域、各部门工作实际,健全管理应用规范,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深度完成率达100%。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和技能人才培育引进工作。
实施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积极推荐我县人才参加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工作。全面广泛开展人才政策宣传,强化人才政策保障和兑现力度,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来我县就业创业。加大园区周边硬件和软件配套建设,优化人才就业和生活环境,提升人才留舒发展意愿;深化“双招双引”力度,引育龙头企业,提高引进人才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鼓励引进人才干事业,支持引进人才干成事业,帮助引进人才干好事业,为人才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具潜力的发展平台。加强与省内高校合作进度,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按照省市部署。推进落实“新徽菜·名徽厨”行动,结合地方特色,培育餐饮领域技能人才。
四、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
进一步推进成立“舒城县法律援助中心驻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站”。不断方便群众维权,推进仲裁咨询、业务受理进大厅、进窗口服务。加强同工伤认定、劳动监察等机构联动服务,推进工伤保险待遇、农民工工资争议“一站式”办理。发挥各类调解组织作用,探索委托调解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