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县农业农村局 > 政策法规 > 部门文件 > 其他文件

舒城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舒城县2021年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12-30 00:00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舒农〔2020〕185号


各农综中心、开发区农村局,局属有关单位: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推进再生稻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皖农办农〔202024号)和《六安市2021年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六农办〔2020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舒城县2021年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20201230日    

 

舒城县2021年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更好地确保粮食安全,结合我县实际,切实把发展再生稻生产,作为稳定粮食生产和增加绿色优质稻谷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有效推进我县再生稻高质量发展,使再生稻产业成为我县质量兴农战略和稳产增收的有力抓手,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省工节本,裁培技术简单易行,绿色米质好、食味佳等诸多优点,也是抗灾夺丰收和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的新途径,对稳定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2021年全县计划示范推广再生稻面积2万亩。

    二、工作重点

    (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示范样板。认真总结近年来再生稻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带动、科技支撑、主体参与、订单开发”的方式,积极引导有种植经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再生稻生产,每个乡镇至少要建立150-100亩的标准化再生稻高质量示范基地。

    (二)加强技术培训,抓好关键技术集成。认真组织好有关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种植大户,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现场观摩、建立微信群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确保每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至少有一个技术明白人,确保关键技术环节落实到位。一是选好品种。筛选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约128~135天)适中、穗期耐高温以及苗期耐寒性较好、米饭有清香味等特点的品种作为再生稻主导品种(我县目前有以早熟的杂交组合为主,结合迟熟的早稻品种。如:“丰两优香一号”“嘉兴8号”“甬优4901”等),实行单一品种规模种植,开展耕、育、播、插、防、收、烘等社会化服务,确保关键技术环节落实到位,实现再生稻全程机械化及全环节高质量发展。二是抓住关键环节。要发挥好水稻育秧工厂、病虫害防控的社会化服务职能,切实减轻种粮风险。要帮助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标准化大棚集中育秧,确保在320日前头季稻抢时育秧,提高水稻秧苗质量,确保815日前头季稻成熟收割。在抓好肥料运筹、病虫防控和搭好丰产苗架前提下,要特别注重头季稻中后期田间水浆管理,保持孕穗期浅水、灌浆期干湿交替、黄熟期田干、收割期机械履带不陷。规范操作头季稻收割。三是注意收割机走向路线,头季稻九成熟时进行收割,采取大面积长方形跨田收割,田外机械调头,稻谷集中点下仓,尽可能减少和减轻收割机械对稻茬的碾压损伤。收割机采用低位收割,有利再生稻形成大穗,为高产打基础。

    (三)加强产业开发,抓好挖潜增效。搞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强化水稻全产业链开发、优质优价导向,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参与再生稻加工开发,加快土地流转和集并整理,推动粮食加工企业与基地实行订单生产,加价收购,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化单品种种植,聚焦农产品产地加工、烘干储藏、品牌建设等薄弱环节,在提高再生稻米质量和商品一致性上下功夫,打造区域特色的再生稻米形象,塑造我县优质再生稻米品牌,提高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推进生产、加工、流通、营销产业链全面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落实好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粮食大县奖励、国家稻谷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抓好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政策跟踪服务和落实,着力解决粮食生产上贷款难和理赔难、赔付低等突出问题,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用好相关政策,细化补贴办法,发挥好财政资金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政策扶持,国家和省级相关涉农补贴和项目资金,在政策许可前提下向再生稻种植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予以适当倾斜。

    (二)强化服务指导。建立农技人员定点联系服务制度,在选用品种、育插秧、留茬机收作业、肥水管理等重点环节,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组织农技农机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解决农户在再生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指导。大力开展专业化服务,在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分散小农户需要提供全程的专业化服务。要立足防灾减灾,及早制定防控预案,加强灾害天气和病虫等生物危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有效应对各种灾害的发生。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再生稻生产发展基础。

    (三)强化责任落实。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各地要抓紧制定工作和技术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稳妥有序抓好贯彻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等多种形式,及时报道工作开展情况,宣传样板典型,为推进再生稻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及早谋划准备, 建立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在20211月底前把任务分解落实情况以文件形式上报到县局种植业股。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