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县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 工作规划

舒城县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2-03-09 15:10 信息来源:舒城县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2022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四个优先”要求,以“两强一增”为引领,突出抓好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重点推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跨越。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决稳定粮食生产,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建设,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结合舒城地域特色,全面贯彻落实“两强一增”行动方案,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跨越。

    二、目标任务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94万亩,总产36.5万吨;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35.15万亩,产量62.7万吨;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13.3万亩,产量3700吨;水果生产1.3万亩,产量1.43万吨,中药材生产2.32万亩,0.28万吨;生猪饲养量39万头;水产品总产量4.08万吨,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000亩,总面积达到6万亩。农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同比增幅5%。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83亿元,其中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在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中位次持续攀升。

    三、重点工作

    (一)稳定粮食生猪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1.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完成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7万亩建设任务,加快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确保粮食面积94万亩,高质量发展再生稻2.5万亩,产量稳定在36.5万吨。

    2.全力推进生猪稳产保供。全面推广应用“智慧动监”,严把检疫关,持续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稳定生猪生产,进一步恢复生猪产能,保障市场供应,按照“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的工作要求,全面推动我县畜禽产业转型升级。在现有国家、省、市级示范场认证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县级示范场认证,项目、资金向示范场倾斜,推进全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生猪饲养量达到39万头,皖西白鹅125万只,肉鸡饲养量3400万只。

    3. 协调推进水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水生野生动物管理,严格实行准入制度。开展精养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试验示范,优化常规品种养殖结构,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和休闲渔业,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总产量4.08万吨,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000亩。

    4. 统筹抓好高效经济作物生产。一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新增蔬菜种植面积0.95万亩,招商1-2个大型蔬菜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企业订单基地2万亩,新建一处蔬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培育一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35.15万亩,产量62.7万吨。二是持续推进茶产业发展。主打舒城小兰花茶叶区域公共品牌,持续推进高质高效茶园建设,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新认证有机茶园5000亩,新建标准化茶园示范片4个,新增高标准茶园1.25万亩,保护建设千亩生态茶园示范片7个,新增生态茶园2万亩。茶园总面积达13.3万亩,产量3700吨,一产产值达7亿元。

    5.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对蔬菜、畜禽、水产品、茶叶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制定重点品种整治方案,切实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名录,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力度,落实生产主体的主体责任,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50%以上乡镇实施网格化管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承诺达标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主体达300家。实施县级例行(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1050批次,增加监测参数,指导乡镇快检室规范开展快检,对抽检不合格农产品,坚决查处到位。

    6. 努力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及早做好技术和物资储备。严防严控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加强监测预警,推进科学防控。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网点,提升监测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突出抓好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两迁”害虫和稻瘟病等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防控。进一步加强种苗检疫,提高检疫管理和种苗安全引进水平。

    (二)落实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加快实施科技强农。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发挥好科技引擎支撑作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5%。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行动,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县科技特派员达234人,行政村覆盖率100%。实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提升行动,新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15份,建设舒城黄姜种质资源保护圃。加强2.2万亩省级常规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巩固桃溪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成果。推进以县种子公司重点的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实施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培育“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125个以上。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重点打造优质粮油、蔬菜、茶叶、油茶年综合产值超30亿元的四个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实施数字赋农行动,建设数字工厂2个,重点培育过湾农业、孔府新茶,新建2个物联网系统。

    2.着力推进机械强农。统筹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建设3个育秧中心、4个烘干中心、3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打造1个农机社会化服务联合体。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实现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2.7%。着力农机化生产关键薄弱环节,重点加快无人机、插秧机、烘干机和茶园管理机械推广使用。实施农机从业队伍培育行动,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20名,培训农机手400名。实施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建设省级稻麦油作物生产高标准全程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1个。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机械化生产,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50%以上,畜牧业、渔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45%。实施农机“标准地”改革行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实施实施4.6万亩宜机化改造工程。实施农产品仓储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行动,2022年新建冷藏保鲜设施30个,库容达0.5万立方米。

    3.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千方百计挖掘增收因素,通过乡村振兴带动一批、城镇化转移一批、完善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启动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积极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厂,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建立健全脱贫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和就业包保制度。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加快释放资源资产增收潜力,发展壮大村级供销合作社。实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新增集体经济强村13个,总数达58个,占比达14%。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55%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32%。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持续加大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完善联农带农利益机制,家庭农场发展至1300家、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07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300个。实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积极推进农民工城镇化进程。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年培训农民工3000人次以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三)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推进农村绿色发展

    1.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我县粮油、畜禽、蔬菜、茶业、水产、水果、中药材、油茶等特色主导产业,按照“一个中心,五大板块,九大基地”总体布局以及乡村振兴各类人才需求,加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力争到年底培育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0家以上,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0家以上,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2家以上。新培育家庭农场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培育高素质农民500人。加大舒丰公司和舒城圣桂食品等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培育力度,培育蔬菜全产业链综合体,促进“一县一业(特)”发展。依托夏星食品、靖童食品等链主企业优势,大力培育肉禽养殖和屠宰加工业,培育肉禽全产业链综合体。

    2.推进“两园”建设。一是以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中心,发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园区中心区域15平方公里,带动120.98平方公里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园区内入驻市场主体将达到56家,新培育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3家,实现园区农业综合产值56亿元。继续推进总投资2.6亿元的桃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科创中心建设项目和总投资2000万元的智慧农业温室项目,为园区创建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以舒城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为依托,加强对畜禽肉制品、粮油、蔬菜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力度,集中打造13平方公里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力争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7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以上,亿元以上企业20家以上,年产值超80亿元。

    3.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适当的推进规模化发展,加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农产品产地冷藏物流建设,创造性的挖掘二产和三产的潜力,依托物联网,发展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力度,力争到年底新增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以上,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以上。

    4.大力推进“双招双引”。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用足用活各项政策,打造招才引智“绿色通道”,着力引进一批农业领域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吸引人才回乡,加大家庭农场人才培育。力争年底完成招引农业项目3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头部企业”1个以上),投资总额超25亿元。

    5.继续提升农业产业化品牌。以标准化园(场)区建设为着力点,制定绿色农产品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构建完善覆盖农业生产、加工、分级、销售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大农产品“三品一标”申报力度,力争新增“三品一标”产品16个以上(其中有机食品1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5个以上(新增1个以上),实现向长三角(苏浙沪)销售绿色农产品65亿元以上。

    6.实施好“138+N”工程。一是加大对已认定产业带头人提升培训力度,新培育22个乡镇级产业带头人和394个村级带头人。积极引导未纳入示范社、场范围的产业带头人积极申报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增加带动能力。二是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49万亩,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水平提高3-4个百分点。三是积极谋划2022年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项目,及时开展2022年项目摸排入库工作,建设好2022年“138+N”工程项目库,并继续做好项目调度工作。2022年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项目新增预计15家。

    (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

    1.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2年实施农村8000户改厕,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有效。实施化肥农药“两减量”,继续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农药利用率各提高0.5个百分点,均达41.5%。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两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加强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两回收”,开展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兑换超市试点工作。实施2家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点清洁化工程;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量达到10万吨。加快秸秆原料化招商引资力度,扶持1家农作物秸秆新型板材厂家,填补我县秸秆原料化生产企业空白。

    2.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建设。一是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化水平,释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扩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账务分设”范围。二是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完善“三资管理”平台的功能,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三是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进一步做好“三变”改革项目库建设,谋划一批新项目,批次推进项目实施。探索固定保底收益、股份分红、劳务收入等收益分配方式,拓宽集体与农民收入增收渠道。指导基层签订股份合作规范化合同,并确保合同正常履行,维护好各方合法权益。稳慎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及盘活利用,鼓励探索闲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

    3.持续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在现有6个乡镇和163个村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工作基础上,新增剩余231个乡村治理示范村。持续落实“月调度、月点评、月观摩”制度,开展联合调研活动和中期评估活动,确保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培育推广典型,聚焦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和难点堵点,积极探索治理的方法路径,打造和推广一批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治理经验模式。

    (五)强化农业行政执法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和谐有序

    1.强化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作风建设,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通过以案释法、案卷评审、集中学法等多种形式提高农业执法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全面梳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按照工作的权限和职责,建立健全执法事项清单,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促进农业执法公开、公正、规范、透明。

    2.加强农业市场执法检查。全县农资生产企业、经营网点“拉网市”全面检查,开展对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渔船船用产品、农机及配件等重点农资产品综合执法检查。开展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种植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开展现场检查指导,维护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3.切实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严格按照“窗口机关一体联动机制”的要求,规范办件流程,真正做到“机关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群众转”。

    (六)强化支撑保障,提升“三农”工作效能

    1.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两个维护”。

    2.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履行党委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对干部职工意识形态工作引导教育,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党员队伍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继续开展对局属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定期对内设股室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开展谈心谈话活动。

    4.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干部法治教育,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落实普法责任,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积极做好八五普法各项工作。

    5.加强综治和平安建设。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加强涉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好大集体兽医、涉军群体等信访维稳工作。做好农业三场稳定、解困、增收工作。

    6.做好其它中心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抓好农民生产自用船管理,重点对乡镇农民生产自用船和万佛湖湖区渔船实行分类管理,明确责任。统筹抓好文明卫生创建、双拥、共青团、工会、妇委会、计生健康、老年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