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县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总结

舒城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1-04 15:26 信息来源:舒城县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一、2023年工作情况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94万亩,总产36.5万吨。今年我县夏粮喜获丰收,小麦面积15.7万亩,总产3.63万吨;油菜面积16.61万亩,总产2.48万吨。夏种完成水稻播种面积66.7万亩,其中机插秧35.68万亩,机插秧面积占比达54.2%。秋种播栽油菜18.1万亩,小麦播种20.54万亩。全县蔬菜播种面积36.8万亩,产量68万吨,产值21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3.1万亩。食用菌生产规模1.65万吨,实现产值1.72亿元。全县茶园面积达13.6万亩,生产茶园12万亩,茶叶产量4360吨,一产产值8.05亿元,综合产值26亿元。全县现有油茶面积32万亩,实现年产茶油产量0.54万吨,油茶产值达6.05亿元。全年生猪饲养量达42.1万头,家禽饲养量3615万只,肉类总产量6.2万吨,畜牧业23.2亿元。年水产品产量41280吨,渔业产值15.82亿元。水果生产面积1.6万亩,产量1.57万吨,产值1.4亿元。中药材生产面积2.42万亩,产量3000吨,产值6625万元。

2023年我县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绿色振兴关键性工程为抓手,全面贯彻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彰显舒城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围绕“138+N”工程和“6969”工程,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加大农村产业带头人和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持续推进粮食、蔬菜、茶叶、油茶和畜禽五大主导优势产业发展。2023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39家,其中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8,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达75亿元,农产品年加工产值预计达260亿元。全县从事预制菜生产企业3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6家,预制食品生产企业年总产值30亿元。夏星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3年我县共培育产业带头人4882名,龙头企业2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64家,家庭农场2472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今年全县127个村2023年度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占比31%。第三季度我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77元,同比增长8.8%,位列全市第三。全县初步形成以优质粮油、蔬菜、茶叶、油茶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年综合产值达119.7亿元。建成80万亩优质稻、30万亩油茶、33万亩蔬菜、13.6万亩茶叶、5万亩稻虾综养等产业基地,其中30万亩水稻被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2580亩茶叶基地被认定为全国有机农产品(茶)基地。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舒城小兰花万佛湖鳙鱼舒城黄姜),已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7家。2023年创建10万亩全国绿色原料(茶叶)基地。舒城县晓天镇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主导产业为橡栎生产加工。成功创建南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园同创,建成了桃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徽鹏翔生态园、舒茶九一六茶园等各具特色的园区十多个,全县乡村旅游年接待达890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49.1亿元,农村电商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6.5亿元。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共完成了9000户农村改厕任务,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16%2023年,我县3个村成功入选首批省级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合计谋划建设项目56个,项目金额11168万元。组织开展了全县2022年度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验收工作,强力推进2023年度和美乡村建设10项重点任务。

二、2024年重点工作

(一)目标任务

2024年全县稳定粮食面积94万亩,总产36.8万吨,发展优质专用粮食80万亩以上,因地制宜发展早稻4.2万亩、再生稻2.5万亩。2024年计划完成蔬菜播种面积37万亩,产量70万吨。食用菌产量1.8万吨,产值1.9亿元。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发展达13.8万亩,茶叶产量4500吨,一产产值9亿元,综合产值28亿元。2024年水产品产量增幅4.5%以上。全县能繁母猪稳定在0.47万头左右和规模养殖场稳定55家以上,白鹅养殖饲养量45万头。2024年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246家,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总数达到92家,规上企业产值增长10%以上,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80亿元以上。2024年新增产业带头人400人,全县累计超5000人,家庭农场达28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在1200家左右。2024年计划提升改造省级中心村8个以上,创建精品示范村不少于3个。

(二)主要思路

2024年,我局将以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138+N”“6969”工程,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实施,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农业产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两园建设,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加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加快推动舒城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

(三)、重点工作

1、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一是千方百计多种粮、种好粮。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目标,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基本方针,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水平,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4万亩,总产36.8万吨。发展优质专用粮食80万亩以上,因地制宜发展早稻4.2万亩、再生稻2.5万亩,积极创建麦稻单一品种整乡镇推进和万亩示范片8个以上,积极推进农作物制度创新,推广应用间种、套种、轮作等模式3万亩。在千人桥镇、干汊河积极创建稻-麦、稻-油精耕细作示范点,挖掘粮食作物生产能力。二是继续实施机械强农行动。2024年新建水稻育秧中心15个,新建粮食烘干中心4个,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个,提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5个,整合农机服务中心1个。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到3.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55%三是持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做好2024年度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申报、立项、设计、建设、验收等工作。实施舒城县2024年农田水利最后一米项目。

2、全面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发展。一是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2024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246家;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增加4家,总数达到92家,规上企业产值增长10%以上;力争新增110亿元企业,1-25亿元企业,3-5家亿元企业;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80亿元以上。2024年新增产业带头人400人,全县累计超5000人,家庭农场达28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在1200家左右。到 2024年,发展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50个、160个。二是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新增绿色有机认证产品10个,二品一标累计160个以上,绿色食品续展率90%以上、有机再认证率85%以上。新申报全国名特优新目录产品1个。新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1个。开展2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和续报工作,即10万亩茶叶基地批准进入创建期开展第一年创建,30万亩水稻基地到期组织复审续报工作。三是强化园区建设。继续推进13平方公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壮大园区企业规模,为企业做好跟踪服务,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园区产值,全年园区产值力争达到105亿元。四是做好数字农业建设。继续推进经营主体农业数字应用场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全年力争1家数字农业工厂和12个农业数字应用场景建设。五是加大上海对口合作。组织舒城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到上海开展展示展销活动。加强与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的合作,共建瓜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100亩,打造供沪高端蔬菜供应基地。推进舒城县优质农产品生产企业与上海市大型超市、商场和实体店对接,力争将舒城农产品纳入上海百县百品帮扶目录。

3、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绿色蔬菜、优质水稻、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带动120.98平方公里的辐射区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推进六安市舒城县桃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暨科创中心项目招商引资,促进园区三产融合发展。2024年度,园区计划新入驻市场主体10家,总数达184家,新入驻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市场经营主体3家。产业园总产值实现72亿元,其中主导产业总产值57.6亿元,加工业总产值51.8亿元。提升舒茶古尖香、九一六茶园、河棚茶主题公园、晓天白桑园、五显石关、汤池孔庄等茶旅融合发展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体验、休闲,推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融合发展。

4、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一是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按照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主要评价指标要求,2024年力争创建不少于3个,继续把省级中心村建设作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力争提档升级省级中心村8个以上,新建省级中心村8个以上。进一步打造全域清洁自然村、创建和美乡村示范镇。二是继续推动村庄环境常净常美。2024年实施9000户农村改厕,长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两利用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以上。切实抓好化肥、农药两减量,农药化肥利用率均达到42%。加快推进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两回收。加大对农村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

5、扎实推进乡村改革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推进两闲盘活试点,持续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2024年开展三变改革的村稳定在94%,参与三变的农户达8万,稳定消除10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35%。二是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开展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分账后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监管,进一步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机制。三是积极申创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持续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用好村规民约、推广数字治理等乡村治理行之有效好的做法。进一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发挥村级自治组织治理效用,建设法治乡村,培育文明乡风。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