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2023年,省委作出“推进秸秆变肉,全省再造一个千亿级的肉牛产业”指示,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跟进落实,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皖政办〔2023〕11号)、《六安市加快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六政办〔2024〕6号),为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加快发展我县肉牛养殖,培育壮大肉牛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制订《舒城县推进“秸秆变肉”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出台《方案》,对进一步发展我县肉牛养殖,推动肉牛产业化发展,培育肉牛产业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县肉牛产业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种质资源依然短缺、规模化程度较低、产业链条不长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仍较突出,肉牛养殖良种化、规模化、设施化水平有待提升,肉牛屠宰、加工、市场营销等产业化发展链条亟需补齐和提升,做好“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农业增值大文章正当其时。
三、起草过程
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分析当前我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需推进的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草拟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4年3-5月,通过OA平台、县政府网意见征集库平台充分征求乡镇、县直相关单位及社会公众意见。
2024年4月8日,将征求意见稿报县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进行市场竞争公平性审查。
2024年5月7-13日,将征求意见稿报县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核,意见认为主体适格,权限合法,在对内容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后,形成《实施方案》(送审稿)。
2024年5月19日,《实施方案》(送审稿)业经十八届县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5月21日正式印发。
四、工作目标
通过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和绿色发展等方式,大力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优良品种、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和品牌培育等工作,促进三产融合。预计到2027年,实现全县肉牛养殖规模超1.2万头、全产业链产值达4亿元,到2030年,力争全县肉牛养殖规模超1.6万头、全产业链产值超5.5亿元。
五、主要内容
1.提升秸秆饲草供给能力。立足我县土地资源,增加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高丹草等种植,大力推进饲草外购、流通和配送,为肉牛养殖提供优质饲草料。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支持力度,大力推广秸秆青贮、黄贮技术,支持秸秆饲料收贮加工机械购置、青(黄)贮窑和草料棚建设等。
2.加快品种培育和改良。加强地方品种保护和选育,扩大种群规模,发挥特色肉牛产业优势,支持引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和牛等国内外优良肉牛品种,加快肉牛品种改良,坚持地方品种和引进优良品种共同发展。
3.发展适度规模肉牛养殖。将干汊河镇、阙店乡、万佛湖镇、春秋乡、棠树乡、舒茶镇、南港镇、张母桥镇等丘岗区乡镇作为我县肉牛发展重点乡镇,统筹饲草种植和秸秆利用,鼓励支持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山区和圩畈区乡镇根据条件实行点状布局,宜养则养、规模适度。
4.提升肉牛屠宰加工能力。逐步推行肉牛集中屠宰,加大肉牛产业“双招双引”力度,围绕规模养殖、精深加工、熟食餐饮等领域主动对接、靶向招商,加快肉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充分发挥我县农产品加工产业优势,引导和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牛肉精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支持牛肉预制菜及方便类、速冻类、休闲类牛肉制品生产开发。
5.强化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加强我县牛肉加工品牌宣传推介,培育本地特色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拓展牛肉销售渠道。强化肉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检验检测水平。
6.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强化养牛场户养殖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加强和支持养牛场户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或改造提升,实行粪肥低成本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探索推广牛粪养殖蚯蚓、生产基质、牛床垫料等新技术,多渠道实现牛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7.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立完善县乡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升实验室能力建设,严格活牛调运的产地检疫和监管,加强病死牛无害化处理,统筹推进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建设。
8.探索构建肉牛产业新业态。强化肉牛产业数字赋能,开展智慧养牛试点,采用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推进肉牛养殖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生态、体验式肉牛产业。
六、创新举措
结合我县实际和资源禀赋,在发展目标上,既要考虑上级下达目标的按时完成,又要考虑我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坚持适度规模和重点区域布局相结合的发展原则;在发展养殖品种上,充分发挥地方品种大别山黄牛耐粗饲、适放养、肉质好的特点,坚持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共同发展;在发展模式上,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加强养牛场户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或改造提升,实行粪肥低成本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探索推广牛粪养殖蚯蚓、生产基质、牛床垫料等新技术,多渠道实现牛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发展方式上,既要走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又要走品牌建设、产品精深加工的传统老路。
七、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省肉牛产业发展资金和县农业产业发展衔接资金,共同用于肉牛良种引进、饲草料收贮加工、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等。
二是强化配套政策落实。积极联系县农行、邮储银行、农商行和国元保险等金融保险机构与养牛主体对接,全面落实肉牛养殖保险和金融贷款相关政策。
三是加大双招双引。通过“内培外引”渠道,积极对接相关意向企业,努力解决养殖用地、环保审批和资金支持等制约瓶颈,力争完成千头牛场建设任务。
四是加大疫病防控和技术培训。强化肉牛动物防疫防控措施,加强布病等疫病监测,规范肉牛调运监管,邀请省市肉牛养殖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提升肉牛养殖水平。
八、保障措施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将肉牛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推动有关单位形成合力,推动完成目标任务。二是启动实施肉牛特色农产品保险,落实财政保费补贴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活牛贷”业务。三是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展肉牛养殖,依法依规加快环评审批,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四是宣传和贯彻落实省、市“秸秆变肉”及肉牛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典型做法。五是加强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加大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壮大肉牛产业发展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解读机关和解读人
解读机关:舒城县农业农村局
解读人:刘昌勤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0564-86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