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见》出台的背景、依据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确立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确定在全面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自2017年起开始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列入《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统一部署。
六安市委市政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和林业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视察六安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意见》,着力建设绿色美好家园,结合六安林业实际情况,六安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实施意见》。
2016年,我县圆满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任务,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为继续增加森林总量,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现根据省、市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以及工作部署,结合舒城林业工作实际,舒城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实施意见》。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区域林业发展,扩大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屏障。
(二)目标任务
1.增加森林面积。到2021年,全县完成人工造林2.1万亩、封山育林4.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9%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51%;
2.提升森林质量。到2021年,完成森林抚育77.9万亩,退化林修复10.8万亩,森林蓄积量净增长113.3万立方米,森林总蓄积量达到518.2万立方米以上;
3.发展林业经济。实现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1年,林业总产值达到50.44亿元,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性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三)建设内容
1.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其中包括公益林管护、天然林和古树名木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
2.实施造林绿化攻坚工程。主要包括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五万亩;一谷一带建设和三线三边绿化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活动,新增省级森林城镇4个、省级森林村庄70个,新建森林长廊示范段157公里。
3.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巩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加大中幼林抚育间伐力度,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培育混交林和异龄复层林,推进退化防护林修复进度。
4.实施绿色产业富民工程。进一步推进木本油料产业、竹产业、特色经济林产业、林下经济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森林旅游和康养产业、木材加工产业七大支柱产业发展。通过林业产业的发展,达到林农增收,贫困林农精准脱贫的目的。
三、《意见》实施的保障措施
1.改革创新。通过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公益林分类经营和探索政府联合社会资本发展林业的新机制新方法,改善目前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落后位置。
2.科技支撑。利用现代社会新技术和思路创新发展林业,改变过去传统的林业低效益,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加强林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政策支持。政府通过出台相应政策和补助措施,提高社会各界对增绿增效行动和对林业事业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各类金融资本投资林业建设。
4.组织领导。各地要建立健全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和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推进林长制。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根据《意见》内容,分解任务、科学规划、迅速组织实施。全面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制机制,以森林质量提升为目标,以林分抚育改造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国土绿化工作质量,林业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绩,实现全县森林总量增加、质量提升,实现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向纵深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