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县林业局 >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 责任分解

舒城县林业局2023年重点工作责任分解

发布时间:2023-07-20 14:53 信息来源:舒城县林业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一、巩固林长制改革成果,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进一步落实林长制目标责任体系和林长履职机制,细化落实县林长会议制度、巡林制度、责任区制度。巩固提升森林资源提质增效制度、森林资源利用新业态和建立健全林业产权制度三个林长制改革创新点建设。做好健全林下特色种养业财政奖补制度和探索发放“林下经济经营权证”两项创新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县级林长直接联系林业产业基地、林业经营主体和基层林长的“三个联系”工作机制,解决林长履职“最后一公里”问题。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制度,推广林权调查登记工作,推动林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鼓励林农走“家庭合作”、“股份合作”、“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互助合作集约化经营道路。

巩固国有林场改革成果。探索国有林场绿色发展模式,高标准实施森林培育,强化资源保护,完善林场职工激励和约束制度,增强国有林场发展活力。积极创建全省示范林场。加强与上海市碳汇企业沟通对接,探索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加快推进碳汇项目实施工作,稳步实施林场经营项目。利用万佛山良好的森林资源,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与社会资本进行深度合作,提高林场的综合收益,盘活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收益率。

启动国储林项目试点建设。完成《安徽省舒城县国家储备林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启动储备林一期项目,制定《舒城县国家储备林建设林地流转和林木收储实施方案》,采取“政府+项目公司+村委(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大户公司)+林地(林木)的模式,在汤池、河棚两乡镇率先启动国储林建设试点。拟完成1万亩林地流转及林木收储,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1万亩,计划投资1.5亿元。

二、持续开展增绿增效行动,全面提升国土绿化水平

持续开展增色添美、更新改造、补助抚育、融合调整、扩面增绿五大行动,强力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11.11万亩营造林任务,其中人工造林(油茶)1万亩,封山育林3.4万亩,退化林修复2.71万亩(其中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5万亩),森林抚育4万亩。组织实施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和省级木本油料(油茶)产业示范园项目。继续实施好第三批县级油茶抚育示范园共5000亩的建设项目,促进林业企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倡导“互联网+义务植树”,提高群众参与国土绿化的积极性。持续开展森林创建,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2个。开展全县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三、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严守林地红线,加强林地管理。严格控制林地征占用总量,健全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报批机制,规范使用林地项目审查评估。开展2023年森林督查,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林地和林木等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编制《舒城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0-2035)》,对林地实行分级保护,形成以国土三调为统一底图的新的森林资源一张图。加强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工作。完成2023年全县森林样地调查和林草图斑监测和林地变更工作。开展全县国土变更涉林变更调查工作。

提升自然保护地监管水平。巩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续工作,及时修订逾期的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勘界立标等基础工作。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进一步落实自然保护地巡查巡护机制,严格执法监督,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机制。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制度,做好建设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地审核工作,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监督管理。推进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按照序时进度要求推进,及时申请验收销号。对绿盾行动下发疑似点位和已整改问题点位进行再排查再梳理,发现问题苗头及时纠正,防止反弹,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风险防控闭环工作机制。

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严格湿地资源保护。把湿地管理纳入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网络、标语、横幅、宣传车等形式持续开展《湿地保护法》宣传,营造保护湿地资源浓厚氛围。夯实湿地调查监测基础,结合湿地二调和国土三调湿地数据,摸清湿地资源总量,为日常监管提供依据。加大湿地保护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湿地联合执法与监管协作机制,建立湿地保护共管机制和湿地管理联合巡查机制,做到县域湿地保有量不降低,湿地生态红线不受破坏。

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制度。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巩固禁食野生动物成果。加强野猪危害防控,开展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工作,持续开展野生动物致害民生救助政策宣传,及时做好理赔,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组织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确保生物安全领域零风险。健全基层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全面掌握全县野生动植物资源数量。开展野生银缕梅种群调查和保护工作。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继续做好古树名木年度巡护任务和濒危衰弱古树的复壮修复。落实《舒城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养护主体责任,压紧压实管护职责。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的作用,加强古树名木日常管护巡护,积极开展三级古树保护修复工作。

四、推进林业灾害防范治理,提升林业防灾减灾能力

强化森林火灾防控。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县、乡、村、组、护林员”五级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开展涉林景区、重点林区、高压输变电线沿路、坟冢集中区、火灾易发区等风险隐患排查和督促问题整改。加强火险预警、林火阻隔、防火水源、防火应急道路、防火蓄水池等系统建设,实施中央财政森林防火项目、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等项目,积极谋划建设森林火灾监测信息化试点项目,不断完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巡山护林作用。加强森林火灾早期处置能力培训,积极开展林业系统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和技能竞赛。强化森林火灾联防联控,全面提升舒城县林火综合防控能力,确保全县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在0.35‰以下。

科学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严格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双线”责任制,认真贯彻松材线虫病防控“三个责任人”制度,按照“重点拔除、逐步压缩、全面控制”的目标要求,组织实施《舒城县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突出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战。科学制定年度除治方案,实现年度防控目标。持续开展疫木检疫执法行动,强化区域联防联治,全面完成松材线虫病等防治任务。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顺利完成美国白蛾普查及全县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确保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4.19‰之内。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五、切实做好林业安全生产,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重点加强对林业系统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地、湿地的安全检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林业生产等安全检查,加强机关内部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严防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确保林业行业安全稳定。切实履行平安建设责任,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县城社会治理涉林相关工作。

六、坚持依法治林,全面提高林业行政执法水平

坚持依法治林,强化森林资源执法监管。制定法制宣传计划,结合“八五”普法,利用“湿地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等重要节点以案说法、以案普法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识,努力促进群众法治意识提升。依法开展森林督查图斑查处工作。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有计划、分时段组织对执法人员开展法制教育培训,提升全体林业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

七、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坚持油茶产业发展不动摇。创新产业发展思路,立足丰富资源,支持促进油茶全产业链发展,切实提高油茶生产、加工、经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业和名牌产品。组织实施好舒城县油茶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省级木本油料(油茶)产业示范园、第三批县级油茶抚育示范园建设项目,全面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利用林下条件和林间多种生物资源,积极发展林下中药材、食用菌、林下养殖等多种形式的林下经济,逐步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名优产品,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新建林下种植桔梗示范基地500亩。

认真实施林业各类项目。认真组织2023年省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北缘雷竹优质丰产关键技术推广示范和省级林业科研创新研究项目—菜用香椿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验收。认真组织实施省级特色示范园项目—德昌苗木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

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促进全县林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