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旅体局2022年以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公共文化阵地逐步夯实
1.积极推进县三馆一院(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大剧院)项目建设,于3月18日正式开工,截止目前,博物馆负一层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一层主体结构完成60%;图书馆负一层主体结构完成,一层主体结构完成50%;文化馆负一层主体结构完成,一层主体结构完成60%;下沉广场主体结构完成;剧院负一层主体结构完成60%。
2.完成舒席手工技艺展示馆建设项目和南港镇陶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建设项目审批申报,其中南港镇陶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已完成用地审批。
3.以城市阅读空间建设为载体,全力打造“15分钟阅读圈”,构建县、街道、社区三级纵向贯通、横向互动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年建设任务。至此,城北、城中、城西、城东的群众到图书馆更加便捷。10月份,图书馆“新时代青少年阅读基地”正式揭牌。
4.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智能监测设备采购和安装工作,为全县所有乡镇文化站配送安装摄像头,确保文化站接入安徽文化云。
二、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高效推进
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圆满完成394场“送戏进万村”演出任务。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县播放电影总数6320场,观众约60万人次。开展了“文化乐万家 新春走基层”、2022年安徽“村晚”舒城专场演出、文化惠民巡演乡村行、“筑梦新时代 幸福舞起来”——全县广场舞大赛、六安市第三届民族器乐大赛舒城线上选拔赛、“喜迎二十大 军民共联欢”庆八一军地文艺汇演、“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舒城县2022年群众文艺调演、“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惠民活动等102场,惠及群众10万人次。报送省委办公厅的《舒城县推进文化惠民“暖心行动”接地气聚人气》一文,获得了省委书记郑栅洁批示,作为典型经验全省交流推广。我县文化惠民暖心活动先后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新华网、《皖西日报》等国家省市媒体报道。
全民阅读活动如火如荼。将线上与线下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开展了“书香安徽 好书荐读”“喜迎二十大·书香惠万家”暨“我的书屋,我的梦”为主题的农村少年儿童征文活动、“南荷晚读”和“小小周郎读书会”绘本故事会、读书夏令营、“江淮读书月”等线下活动和“虎年新春答题活动”“品阅节气·慧迎新春”“春光万道·虎威千山——虎文化主题展”等线上展览活动等共140场阅读活动,涵盖诵读、展览、图书推荐、讲座、征文等多种形式,参与读者10万多人次,做到了月月有活动,场场受欢迎,在全县掀起阅读新热潮。
基层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各乡镇、村在传统节日、党和国家重大节庆日等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演出活动。如张母桥镇举行了以“繁荣乡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河棚镇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青春心向党”五四青年节主题演出活动,五显镇组建乡村文化振兴文艺队在17个村(街)开展巡回演出。各村举办读书交流会、政策宣传会500余场次,群众参与1.5万人次。鼓励农民自发组织参与,通过“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乐农民”的方式,让乡村“火”起来,农民“乐”起来,群众“组织”起来。开展了舞龙舞狮、唱农歌、拔河比赛、趣味性运动会等农民文体活动,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
大力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原创作品庐剧小戏《一家亲》荣获安徽省第三届群星奖,入围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复赛。文学作品《老榆树村》获浙江省文化馆主办的长三角网络文学大赛三等奖,诗词《鹧鸪天▪访古月山庄》《临江仙▪春日即事》在大别山三省五市(黄冈、安庆、六安、信阳、阜阳)新田园诗词大赛中获三等奖。美术作品《秋实》入展安徽文化馆联盟美术摄影作品展,《在水一方》入围第三届安徽省群星奖。音乐作品《秦土情》《舒乡情韵》分别荣获六安市民族器乐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舞蹈作品《俏花旦》《长安赋》获六安市小小传承人比赛三等奖和优秀奖,《龙舒扇舞》《幸福村的俏媳妇》在六安市广场舞大赛中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
三、文物非遗保护利用持续推进
1.文物安全常抓不懈
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向我局移交2021年度涉案器物20件,其中已鉴定文物14件,尚未鉴定器物6件。开展文保单位消防安全检查、恶劣天气风险检查和常规巡查工作,共出动86人次,巡查文物点156处(次)。加强文物队伍建设,积极向县委编办争取,增加县文管所2名编制。开展文物类革命遗址、遗迹调查、复查工作,配合“G237六安马头至舒城万佛湖工程”“舒城县S330杭埠镇段改建工程”等重点工程,开展文物调查,出具文物保护意见。
2.非遗保护亮点纷呈
通过专业知识培训、争取资金支持培养乡村非遗传承人。年初与各级传承人分别签订年度传承协议,根据项目类别不同结合实际制定年度传承培训计划、年终进行总结考评。申报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4项,代表性传承人3人。完成2022年度省级非遗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申报工作。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等非遗展活动。挖掘培育乡村非遗特色产业品牌,组织“舒城名人大世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参加安徽省“百佳民营院团”评选。我县兰祥园茶业有限公司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2022—2024年度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省级非遗工坊,3月份被认定为安徽省老字号企业。
3.深化红色资源开发利用
推动文保单位提档升级。编制完成“舒城县民主政府旧址展陈”项目展陈大纲,大纲已由县委宣传部、党史等部门审核;实施2022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褚氏祠堂”修缮项目,目前项目进度已达50%,预计在年底完工。完成“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展陈提升项目、消防提升项目和褚氏祠堂二次修缮项目的申报工作。已申请将红色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资金列入2023年县财政预算,合计40万元,共涉及我县革命老区红色文物保护单位:皖西新四军四支队纪念馆、中共舒城特支特区机关旧址、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舒城县立初级中学南楼。
四、文化市场管理稳定有序
1.“扫黄打非”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狠抓重要节点、重点时期,在元旦、春节、全国两会、开学季、六一前夕、高中考期间共开展“扫黄打非”系列专项行动6次,联合检查3次,出动执法人员693人次,检查经营单位250家次,收缴非法出版物195册,责令整改11家,督促办证8家,处罚经营单位2家,重点强化我县校园周边文化市场、出版印刷市场的监管,集中治理涉宗教非法有害出版传播活动、涉政有害出版传播活。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建设。对舒茶镇、柏林乡宋圩村扫黄打非工作站进行示范点创建再提升工作。进一步压实乡镇文化市场监管责任,开展两次乡镇文化市场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88 人次,检查相关经营单位110家次,当场整改11家,督促办证10家,收缴非法出版物82册。
2.开展市场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大检查。持续加大对文旅体市场安全生产检查,已对全县范围内娱乐场所、电影院、A级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等经营单位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1148人次,检查经营单位404家次,整改安全隐患22处,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8月份开展全县新业态文娱场所专项检查行动和新业态文娱场所专题普法教育培训,确保文化市场防控到位、管控到位,安全有序。
3.开展整治非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专项行动。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县城市管理局对全县城郊结合处、农贸市场、五金店、家电维修店、家用电器经销商等重点场所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查违规销售、安装、使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及境外网络电视接收设备的不法行为,出动执法人员315人次,教育群众500余人次,拆除非法小锅41(台)套,没收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8套。
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公共服务设施有待提升。二是乡村文化人才总量不足且专业素养不高。三是文化精品产品不足。
下一步打算: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城乡流动文化服务;开展常态化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广场舞展演、文艺调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引导城乡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
繁荣乡村文化艺术创作。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乡村振兴等主题,创作一批体现核心价值、反映时代精神、展示舒城发展成果、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精品,以优秀的作品展示舒城、宣传舒城,鼓舞人、激励人。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严格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认真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建立和完善非遗保护基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广场”等活动。
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服务,全力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水平。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专项培训,切实推进文化旅游市场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强化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宣传,做好文化市场普法工作。二是加强联合联动执法检查。按照省、市文化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安排部署,全面落实“扫黄打非”等重点工作任务。三是加快跟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全面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行使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职责。
舒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2022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