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1.背景:2025年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具有特殊历史意义。
2.依据: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春节文旅工作的部署,以及《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文旅惠民促消费 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方案》要求,结合舒城县实际制定。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以“惠民·乐民”为核心,融合传统与时尚、线上与线下,打造全时段、全场景的春节文旅消费新业态。传承弘扬春节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文旅消费促进县域经济增长。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1月15日,根据市文旅局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由局办公室牵头起草了《舒城县“文旅惠民促消费 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方案》。1月17日,局分管负责同志召集召开工作部署会,局属各单位及局相关责任股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研究方案,征求各单位及机关各股室关于《舒城县“文旅惠民促消费 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方案》修改意见。1月21日,由局办公室结合各单位各股室反馈意见再次修订《舒城县“文旅惠民促消费 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方案》。1月22日,经局分管负责人审核、局主要负责人审定后,形成正式文件并印发给各单位。
四、工作目标
营造欢乐祥和的春节氛围;拉动文旅消费增长,发放消费券、门票优惠等惠民措施;提升舒城文旅品牌知名度;推动非遗传承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五、主要内容
围绕八大板块开展活动:文化下乡、线上精品剧展播;“村晚”活动、“送戏七进”演出;民俗展演、非遗年货大集;景区主题活动、研学推广;美食惠民、消费券发放、金融支持;图书馆年俗活动、年画进万家;联欢晚会、文旅宣传片制作;特色春晚、短视频推广。
六、创新举措
1.场景融合:首创“白天+夜晚”“线上+线下”“传统+时尚”全时段、全业态消费场景;
2.非遗活化:以春节申遗成功为契机,将非遗(如英歌舞、火烙画)融入景区活动;
3.数字赋能: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大赛等形式扩大传播;
4.惠民力度:首次推出景区消费券与红包抽奖,覆盖餐饮、住宿、门票等多领域。
七、保障措施
有组织保障: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有安全监管:加强文旅市场执法,排查安全隐患。有宣传推广:统一活动标识(LOGO),构建媒体矩阵。有资金支持:协调金融机构推出文旅消费信贷产品。
八、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做好细化落实,各乡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活动落地;二是加强动态监测,实时跟踪消费数据与舆情,优化活动内容;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总结活动经验,形成“春节文旅促消费”常态化机制;四是做好品牌延伸,依托成功案例,打造四季文旅节庆活动体系。
九、解读机关和解读人
解读机关:舒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解读人:张蝶
政策咨询和服务电话:0564-862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