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跟进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党建联系点制度,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班子。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民营医院党建工作指导意见,以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公立医院发展党员工作,2024年度,两家县属公立医院共发展党员10名,发展数量逐年增加。
2.医药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一是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县人民医院与中科大附属一院省立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县中医院与省中医院、安医一附院建立医联体,设立省名中医王建民工作室。二是深化省立医院托管县医院工作内涵。通过手术带教、开设省立医院专家门诊、驻点开展巡回医疗等多种方式,对县医院开展针对性的帮扶,成效明显。截至10月31日,147名专家开展门诊坐诊,服务患者达3443人次;开展较大难度四级手术167台、高难度手术16台;参与疑难病例讨论6人次、开展学术讲座15次、教学查房9次,培训医务人员60余人,切实提升了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三是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规范开展逐级转诊和上下转诊,加强上下衔接,做好便民惠民服务。1-10月,全县医共体内规范上转1089人次,下转163人次。做实县级专家下沉帮扶,提升基层服务水平。1-10月,共下派专家1273人次,开展门诊2632人次、带教手术365台次、麻醉351台次、带教查房1714人次、讲座16场次、义诊服务955人次、慢病筛查2254人次。四是完成2家医共体中心药房建立,实现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支付、统一药事管理“五统一”要求,做到每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不少于250种药品,每个村室配备不少于80种药品,保障药品供应,满足群众就近购药需求。五是开展健康促进和低收入人口就医服务管理工作。印发《舒城县紧密型医共体健康促进管理及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包干使用考核激励办法》《舒城县低收入人口就医服务管理工作方案》,召开了启动会,力争实现“两升一降”(县域内住院就诊率逐年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使用率逐年提高、发病率逐年降低)目标要求。六是加强公立医院改革目标监管,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1-9月,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37257万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药占比24.4%,百元医疗收入中消耗卫生材料费14.8元,医疗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35.7%,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43.3%,收入支出结构日趋合理。
3.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一是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加强与上海青浦区沟通合作。县人民医院与上海复旦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合作,开展术中病理快速冰冻切片诊断远程会诊。二是积极推进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和县中医院中医骨伤科4个重点学科建设 。三是持续推动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2024年,杭埠、河棚、山七、干汊河等8所乡镇(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省级“推荐标准”复核验收;万佛湖、棠树两所中心卫生院通过“基本标准”建设。截至目前,全县21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全部通过“基本标准”复核,其中13所通过“推荐标准”复核,达到县域“基本标准”100%、“推荐标准”62%,实现年度目标。张母桥、汤池、舒茶等3所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二级医院等级创建工作于11月中旬接受评审验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乡村建设。四是开展急诊急救分站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河棚、晓天2所卫生院院前急救分站试点工作,目前,两家急救分站点已正式运行。五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24年,完成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15人、基层全科转岗培训24人、乡村医生毕业入职31人、乡村医生纳入专项编制考试录入编14人、乡镇卫生院“县管乡用”招聘17人。六是持续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开展医疗机构“三合理”专项行动及重复医学检查检验专项整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充分发挥全县医疗纠纷调解机制作用,有效化解医疗纠纷和矛盾。截至目前,共受理医疗纠纷案件50件,结案39件,调解成功率100%,司法确认率100%,正在调查鉴定11件,调处涉及患方索赔金额达405余万元,调解赔偿金额330.965万元。七是医疗保障有力。完成“两会”“六安马拉松赛”“舒城县职工运动会”“三大考”等重大活动医疗保障达30次。
4.人口家庭发展持续推动。一是积极贯彻落实优化生育政策服务项目,印发《舒城县2024年优化生育政策服务项目资金实施细则》。2024年计划生育统计年度,全县共出生4767人,人口出生率4.81‰,其中二孩1848人、多孩217人,二多孩出生占比43.32%。二是稳妥实施计生家庭奖特扶政策。2024年,全县奖特扶(含手术并发症)确认对象31184人,发放资金4429.247万元;发放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护理补贴1760人次,发放资金430.56万元。三是开展弱势群体走访慰问救助,共走访慰问430户,发放慰问金43万元。四是实现计生系列保险全覆盖。分别431户基层卫计专干、1300户计生特殊家庭,以及符合条件的17965户计生家庭与6494名个人购买专干险、特扶险和计生家庭/个人险,累计保费达140.8895万元。五是成功申报国家级“暖心家园”项目点及省级“遇见皖豆”项目点。六是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优质医养结合机构省级项目验收,入列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
5.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开展中医药科室、中医馆和中医阁的标准化建设,常态化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积极组织西学中和中医骨干培训,多举措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顺利通过省级现场评审,县中医院二甲复审顺利通过市级专家组验收。
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扎实推进。一是推进传染病防控与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共报告传染病发病3117例。积极开展舒城县2024年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工作。二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工作。截至10月底,规范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7.33万人、高血压患者12.67万人、2型糖尿病患者3.27万人。三是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建立“5包1”和“3包1”工作机制。截至10月底,在册患者4709人,规范管理4688人,规范管理率99.55%。 四是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推进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完成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2965人次,发现干预艾滋病1例、梅毒5例、乙肝62例。截至10月底,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3.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3%;孕产妇死亡0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5例,死亡率3.28‰;婴儿死亡12例,死亡率4.09‰。五是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坚持需求导向,实行“应签尽签”,拓展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切实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截至10月31日,总签约人数35.24万人,其中有偿签约18.84万人,分别占全县常住人口的50.5%和27.0%;重点人群签约20.4万人。
7.民生实事推动有力。一是完成暖民心行动目标任务。全县共有托位数2691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9个,其中2024年民生工程新增托位300个,完成率100%。“健康口腔行动”已完成2024年度目标任务。二是“两癌”筛查工作扩面开展。积极开展“呵护康乃馨”行动,完成宫颈癌筛查16005例,乳腺癌筛查3025例。三是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升明显。县内医疗机构分娩1755人,全部完成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筛查率100%。
8.健康舒城建设全面推进。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健康主题宣传活动65场次、健康教育讲座2135期,完成各类人群健康素养调查453人。统筹推进爱卫、文明创建、省级健康县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巩固和拓展国家卫生县创建成果。
9.综合监督执法有力有度。一是顺利完成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试点工作。194家企业评估已全部完成并开展分类监督执法行动,减少对企业的打扰,有效提升执法效能。二是加大卫生健康执法力度。开展医疗卫生、传染病防治、中医服务、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以及学校卫生系列专项整治,检查各类场所2000户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51起,共计罚没款约78万元。三是完成2024年度国家随机监督抽检任务106家,完结率100%。
10.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各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精神。二是调整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三是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医疗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达标创建活动及安全生产检查和活动,坚决预防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四是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日常监督检查,做好生物安全领域安全预警和重大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
二、工作的特色与亮点
1.省立医院托管县医院工作卓有成效。一是县医院管理实现“精细化”。打破中层干部终身制的传统,实行竞聘上岗,采取聘任制和任期制;开展绩效评价与薪酬分配体系改革,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新格局。二是开设省立医院专家门诊,涵盖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骨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妇科、整形外科等专业领域。对普外科、胸外科、妇科、泌尿外科、骨科等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手术开展手术带教指导。
2.中医药工作推进顺利。县中医院二甲复审顺利通过市级专家组验收。“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专家组现场评审。
三、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医疗机构编制不够,“人才荒”制约我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有的公立医院编制和周转池规模不足,影响人才招录和培养。
2.托育机构经营困难。卫生保健要求高,前期投入、人员工资、租金等运营成本较高,同时,受人口出生率下降影响,入托幼儿数量有限,且入托时间非固定、有弹性,托育机构经营压力大,难以维持收支平衡,如果经营不善,极易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