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内容 |
工作要求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一、围绕提质 增效抓好政策解读 |
1. 将政策解读放在与政策制定同等重要位置,严格落实政策解读 与文件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的“三同步”要求,并于文件 公开之后的 3 个工作日之内配套公开;精心制作解读材料,精确传 递信号,精准公开渠道,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
办公室 相关业务股室 |
持续推进 |
2. 科学确定解读范围,规范性文件要严格执行 100%配套解读的要 求,对涉及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 晓的重大政策文件,做到应解读尽解读。 |
办公室 相关业务股室 |
持续推进 |
|
3. 提升解读材料质量,灵活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体 |
办公室 相关业务股室 |
持续推进 |
|
4. 合理创新解读方式,在按要求做好文字解读材料的基础上,立 足新颖化、形象化,采用场景式、发布会、视频、动漫等群众喜闻 乐见的方式增加解读关注度,加强解读效果,力戒为解读而解读、 盲目追求形式新颖。 |
办公室 相关业务股室 |
持续推进 |
|
5. 继续组织开展优秀政策解读案例评选,优化政策解读“集成式” 发布质效,探索重大政策系列解读方式,拓展解读视角,延伸解读 链条。 |
办公室 相关业务股室 |
年底前 |
|
二、围绕公众 参与抓好决策 公开 |
1. 做好政策文件意见征集,采用网上征集社会公众意见的,需在 县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库平台发布征集公告,其他渠道征集意见应统 一链接至意见征集库,发挥意见征集库的主阵地作用。做好意见征 集的规范发布,确保征集渠道至少包含意见征集库留言、信函、电 话、邮箱四种渠道;做好采纳情况梳理,全方位展示公众意见。 |
办公室 相关业务股室 |
年底前 |
2. 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工作开展中, 要将公众参与作为决策及执行的必经程序,通过线上公开平台、政 务新媒体、政务公开专区、村居公告栏以及其他线下公开渠道征求 意见,最大限度覆盖本地群众,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执行有效性。 |
办公室 |
年底前 |
|
3.
开展“政府开放日”系列活动,促进政企、政民互动“零距离 |
办公室 |
年底前 |
|
三、围绕数字 转型抓好功能 升级 |
1. 按照构建一级政府一个政策集中发布窗口格局的要求,完善政 策文件库建设,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网络版发布格式,并将入口设 置在政府门户网站首页,做到政策文件数据同源、动态更新;强化 领域细分,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搜索查询功能,方便市场主体和人 民群众获取政策信息。 |
办公室 |
年底前 |
2. 做好政策文件的全面、规范发布,及时入库。公开时标题、发 文时间、有效性、咨询机关及电话、关键词等要素齐全;纳入政策 文件库时,文件起草单位应根据文件的主要内容、适用对象做好标 签认领、指南编制、兑现事项梳理等,便于公众检索、查阅。 |
办公室 |
年底前 |
|
3. 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根据县级统一部署及时公开规范性文件 清理结果,原则上要包含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失效(废止) 规范性文件目录,摸清规范性文件底数并全面公开。网上公开的规 范性文件与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相对应并按发布时间依次有 序展开,失效废止规范性文件准确标注。 |
办公室 |
年底前 |
|
四、围绕监督 管理抓好权责 公开 |
1. 加强行政机关权力配置和运行信息公开,持续做好动态更新, 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规范履职;权责清单、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清单 栏目下只保留最新版清单内容并保持清单目录与权力分表目录相 对应;行政权力运行结果要与部门实际相符,并同步做好政务服务 网、双公示系统公开结果的数据同源。 |
办公室 |
持续推进 |
|
2. 做好机构职能、政府电话簿等专题维护。同步更新 2024 年股室 (站所)职能、地址、联系电话等关键要素,确保全部纳入专题展 示。要确保县级专题展示内容、本部门公开内容与部门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发生变动的要及时同步更新。 |
办公室 |
年底前 |
五、围绕依法 规范抓好依申 请公开 |
1. 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为契机,按照省政务公开办修 订完善的依申请办理规范文书,调整依申请公开答复书中有关救济 渠道表述。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主动沟通了解申请人真实需求, 及时会商研判复杂疑难申请,提升答复质效,防范法律风险。 |
办公室 |
年底前 |
2. 发挥依申请公开平台作用,线上件一个工作日内受理、审核, 线下件 1 个工作日内录入平台办理。强化依申请公开办理证据链管 理,切实发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例对行政行为的提示警示作用。 |
办公室 |
持续推进 |
|
六、围绕功能 完善抓好渠道 建设 |
1. 加强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协同联动,积极拓展政务公开渠道, 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介载体,有效扩大政策传播范 围。 |
办公室 |
年底前 |
七、围绕防范 风险抓好审查 清理 |
1. 加强政府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开前严格审查。严格按照《六 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审核的通知》要 求,落实“三审”信息发布制度,坚持“先审后发”“一事一审”原则, 依法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做到该公开的公开到位,该保 密的保密到位。科学确定公开方式、范围和时限,坚持分类施策, 综合考虑信息性质、受众、影响等因素,需要广泛知晓的全面公开 到位,一定范围内知晓的在特定范围内公开。 |
办公室 |
持续推进 |
2. 公开后定期清理,按照“谁公开、谁清理”原则,加强已公开信 息的风险排查,清理无关、无效、不需长期保留以及涉及个人隐私 等信息,防止信息汇聚引发风险。 |
办公室 |
年底前 |
|
八、围绕基层 减负抓好作风 改进 |
1. 分层级分领域优化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设置,县、乡开展试点, 合理整合归并目录层级,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优化展现方式。完善 考评方式,优化指标体系,采取“背靠背、无感化”评测。 |
办公室 |
年底前 |
2. 严格落实关于持续整治数字形式主义要求,公开内容应贴合栏 目要求和工作实际,杜绝无效信息发布。 |
办公室 |
年底前 |
|
九、围绕能力 提升抓好队伍 建设 |
1. 认真学习政务公开行政法规,并将其纳入部门内部培训内容当 中。分级开展政务公开业务培训,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分管领 导和工作人员年度内至少参加 1 次业务培训。加强工作调研和经验 交流,组织开展专题式调研活动,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做法, 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
办公室 |
年底前 |
2. 各级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要充实人员力量,确保有专人负责政务 公开工作,为推进政务公开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
办公室 |
年底前 |
|
十、围绕机 制完善抓好监 督保障 |
1. 全面梳理现有工作机制,及时予以清理修订。待国家政府信息公开 条例修订和政策发布条例出台后,认真做好宣传贯彻和工作衔接。 |
办公室 |
年底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