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徽省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涉及个人隐私政府信息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及全省政务公开工作推进会议部署,我中心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开展政务公开领域个人隐私信息专项排查整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个人信息过度公开
问题表现:2024年粮食收购公示文件中,完整公开种粮大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联系电话。
整改措施:立即撤下原文,对身份证号保留前6位及后4位,银行卡号仅显示末4位,联系电话隐去中间4位,重新发布脱敏版本。
(二)内部文件误公开
问题表现:将标注“依申请公开”的《县级储备粮轮换计划表》(含具体库点坐标、安保人员信息)错误上传至公开栏目。
整改措施:第一时间删除文件,修订《信息公开发布审核制度》,增设“保密等级智能识别”环节,避免同类问题。
(三)动态信息审核不严
问题表现:仓储招标公告附件中未对投标企业法人身份证号作模糊处理,公开粮库监控设备布点图(含精确地理坐标)。
整改措施:重新上传处理后的公告,对身份证号进行部分遮挡,删除监控布点图附件,仅保留文字描述。
强化责任落实:建立“科室负责人初审—办公室复核—分管领导终审”三级联审机制,明确各环节责任人责任,实行“谁公开谁负责”追溯制度。
提升业务能力:4月下旬组织全员参加全省政务公开线上培训,重点学习《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相关要求。编制《隐私信息排查操作手册》,对姓名、证件号、联系方式等20类常见敏感信息标注处理规范。
技术保障升级:引入第三方隐私检测工具,对拟公开文件自动扫描,生成风险预警报告。在信息公开平台增设“敏感信息预警”模块,对含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关键词内容自动拦截。常态化排查机制每季度末开展一次全面自查,重点检查涉及民生领域的粮油补贴公示、应急供应网点等信息。设立公众监督举报渠道,对反馈的隐私泄露问题24小时内响应处理。
我中心将持续巩固整改成果,以本次专项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恳请省政务公开办公室继续加强业务指导,共同筑牢个人信息保护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