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动态监测,防范返贫致贫
第一,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一是强化部门间数据比对。制定《舒城县防返贫监测“即时比对、及时会商、定时推送、实时预警”工作方案》,对财政等20家部门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建立监测对象申报数据即时比对、联络员和隐患问题及时会商、三保障等重点信息定时推送、返贫致贫突出风险实时预警“四项制度”,推进部门间的数据共享、问题解决和风险预警。二是优化网格化监测管理。进一步对已有网格进行优化,对现有年龄偏大、难以履行职责的网格员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全县共划分网格5797个,共有网格员5797人,平均年龄53岁。制定网格员轮训计划,印发《网格化监测手册》,网格员人手一本,加强业务培训,因地制宜落实基层网格员报酬。三是细化精准帮扶措施。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根据返贫致贫风险、资源条件、发展能力和真实意愿,科学实施分类管理,针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实际需求,调整优化2022年度“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政策,建立纸质台帐并录入安徽省防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实行动态更新。目前,全县35115户脱贫享受政策户和1122户监测对象共制定帮扶措施计167533条,户均4.52条。
第二,扎实开展防返贫集中大排查行动。4月底以来,在全县范围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一是制定方案。制定并印发《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舒乡振组〔2022〕10号),明确排查的范围、对象、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等。二是开展培训。排查期间,全县各级先后组织了661次培训会,其中县级培训6次、乡镇级培训62次、村级培训593次,参训总人数16531人次。结合我县实际,对省乡村振兴局下发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手册》和《网格化监测手册》进一步优化调整后印制发放。三是成效明显。全县有排查任务的行政村共398个,排查农村人口257747户767324人,共计动员和组织各类人员16430人开展进村入户排查(其中:乡村干部2484人、驻村干部441人、帮扶联系人7730人、网格员5775人)。县乡村振兴局参照省乡村振兴局做法,下发两期《舒城县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调度情况通报》,对大排查工作进行全程指导调度,帮助乡村及时发现并解决突出问题,提升工作实效。集中排查期间,全县新增监测对象73户230人(含标注风险消除后又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重新识别1户2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2户61人、边缘易致贫户16户45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5户124人,目前已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落实帮扶联系人73人,制定帮扶措施161条;风险消除的监测对象中因整户无劳动力的兜底户风险消除回退共48户67人。近期,结合部门推送预警信息核实,全县又再次摸排拟新增监测对象50户156人,目前正在履行识别程序。本次排查以解决应纳未纳、体外循环问题为首要任务,全县“空白村”由集中排查前的111个降至目前的18个。
(二)落实“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成果
第一,持续抓好教育保障。2022年,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继续保持100%,实现了“零辍学、零失学”目标。春学期发放各类资助资金1280.25万元,累计惠及16638人次。
第二,持续抓好医疗保障。一季度,分类资助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监测对象等困难人群5.0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资助个人参保费用1470.98万元。城乡医疗救助结算4.71万人次,救助金额2109.1万元。其中:“一站式”结算4.64万人次,救助金额1911万元;其他因病致贫重病家庭患者等困难群体依申请救助审批结算650人次,救助金额198.1万元。
第三,持续抓好住房安全保障。本年度省住建厅下达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50户,目前,已开工150户,已竣工80户,已发放第一批补贴款51.8万元。5月10日起,对全县560646栋城乡自建房屋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目前,已排查自建房屋356091栋,其中有隐患的自建房166栋,计划6月底前完成排查任务。
第四,持续抓好饮水安全保障。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2022年县级安排第一批、第二批、第五批衔接资金共4974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60%,计划10月底前全部完工。开展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排查和农饮维修养护,本年度中央下达县农饮维修养护资金246.4万元,计划7月底之前完成资金拨付。实施小型集中供水升级改造工程和农饮信息化系统工程,更新净化、消毒设备92台套,安装管网流量监测设备100套,进一步提升农饮工程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三)推进问题整改,促进工作提升
根据省2021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及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及省自查问题,对我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县级共认领了4类25项36个具体问题,逐项逐条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确定了104条整改措施和20个责任单位,于5月23日制定印发了《舒城县 2021 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为提升整改工作质量,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织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县乡村振兴局对整改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和督导。县动员部署会和整改方案印发后,各乡镇积极行动,有序推进整改工作,以问题整改促工作提升。
(四)推进重点工作,做好拓展文章
第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一季度,粮食已完成播种面积65万亩,夏粮预计总产4.63万吨。茶叶、油茶、蔬菜、水果、中药材、畜禽、水产等特色产业规模面积、产量产值均有所上升。一季度,新增产业发展带头人239人,累计培育3612人。开展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1次,培训达280人次。全县清理“空壳”社7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累计达1054家),家庭农场新增120家(累计达1237家)。全产业链企业总数203个,新增14个,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16个。
第二,促进稳岗就业。一是开展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制定《舒城县2022年农村脱贫人口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舒人社秘〔2022〕42号),安排84.5万元衔接项目资金用于脱贫人口技能培训补贴。二是继续加强就业帮扶车间规范化管理。全县现有49家就业帮扶车间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平稳运行,车间带动就业总计1149人,其中脱贫人口410人,总带贫率35.7%。三是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督查。按季度核查人员到岗履责情况,对核查发现的离岗、人岗不匹配等问题,立即清退整改并停发岗位补贴。目前全县公益性岗位上岗人数共计8320人(其中人社公益岗350人、护林员2050人、光伏公益岗5920人),已达到上年度目标任务数。四是鼓励脱贫劳动者外出务工。通过开展“2+N”招聘、帮企招工等系列活动,引导帮扶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已发放第一批省外务工脱贫户交通补贴886万元,第二批补贴资金260万元正在审核发放,共计惠及外出务工脱贫群众20788人。目前,脱贫劳动力已实现务工就业52954人,占2021年度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52452)比例的100.96%,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监测对象已外出务工1200人。
第三,落实小额信贷政策。一是继续做好政策宣传。进一步加大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户关于发展生产的新增贷款需求摸排,对符合贷款条件、有发展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应贷尽贷”,为产业发展带贫主体持续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2年5月底,我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存量贷款余额6017笔25445.6万元。其中1-5月份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10笔971.49万元。二是加强逾期贷款防控。建立到期贷款台账,积极配合商业银行做好还款提醒工作,把风险防范责任压实到岗、压实到人,用足用好小额信贷转贷、延期、展期等相关政策,确保户贷户用零逾期。
第四,规范光伏电站运维管理和收益分配。2022年光伏扶贫大排查“回头看”中发现告警问题3处,已及时消除整改,光伏电站正常运行。全县236座光伏帮扶电站已实现运维全覆盖,本年度开始,所有光伏电站均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运维企业进行日常的监测维护,确保光伏帮扶电站正常发电,效益持续发挥。规范使用光伏扶贫电站资金,按照《舒城县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制定收益分配计划并公示,目前已安排公益岗位5797人,均为脱贫户或监测户。
第五,加强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管理。一是抓项目库建设。编制了“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以规划引领促指向准确、源头精准,坚决扣好“第一粒扣子”。坚持分级审核(村、乡、县逐级审核)、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2月份对项目库优化开展培训。二是抓项目施工及资金拨付进度。本年度共安排财政专项衔接资金项目318个3338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257个13288.5 万元;产业发展类项目58个19067.5万元(占比57.12%);其他类项目3个 1025万元。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对所有批复项目实行“三色管理”和“10日一通报”制度。截至6月15日,全县318个财政专项衔接资金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资金已支付16800.18万元,支付率达50.3%。三是抓扶贫资产登记管理。组织开展扶贫资产登记管理“回头看”工作,对2016年以来的扶贫资金项目开展自查自纠。“十八大”以来,我县共登记扶贫(衔接)项目资产10312个30.08亿元。
(五)坚持协同发力,深化“五大帮扶”
第一,深化联系帮扶。全县36328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122户均落实了帮扶联系人。帮扶联系人按要求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最新动态,宣传政策,帮助解决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
第二,深化定点帮扶。定点帮扶单位及时制定年度帮扶计划,明确帮扶事项,压实帮扶责任,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底有成效。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对帮扶村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技术服务、宣传推介等工作力度,帮助解决帮扶村发展难题。
第三,深化驻村帮扶。积极发挥选派帮扶干部力量,激励和引导驻村干部担当作为,赋能乡村振兴。选派工作队伍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为抓手,认真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职责任务。今年共选派驻村工作队伍86支,驻村干部248人。
第四,深化县域结对帮扶。今年以来,宣州区、舒城县两地高度重视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双方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有关单位积极开展走访对接,累计到访宣州区12人次,6月10日县长王万喜率队赴宣州区对接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并签订了帮扶协议。与宣州区共同谋划制定《舒城县2022年度县域结对工作计划》,利用宣州区帮扶资金1510万元支持龙头企业扩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建设,投资悦道食品、味滋源、采林间3家企业扩大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建设,激励本土龙头企业加工做大做强。投资舒茶镇九一六茶园,完善景区大门建设及周边配套,帮助做大旅游产业。
第五,深化社会帮扶。继续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实现社会力量帮扶全覆盖,社会帮扶工作常态化。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支持乡村疫情防控,今年新一轮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县23个协会及110余家企业、个体工商户捐款捐物约185万元。近百家民营企业帮销茶叶5200余斤,近200万元,其他农产品生姜、茶油等20万元;14家餐饮企业购买蔬菜禽类3万余斤,近6万元。
(六)补齐振兴短板,强化乡村建设力度
第一,深入推进“双基”建设。近年来,乡村交通状况改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乡村共公服务全面提升。全县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教育、基本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等8大类19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定指标。
第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服务,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合格率达100%。2022年,全县计划农村改厕8000户,截止5月10日完成农村改厕4540户,占任务的56.7%。截至5月27日,全县共摸排农村改厕37146户,摸排问题37个,已全部整改到位。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实施常态化监测、定期核查和动态管理,根据返贫致贫风险、发展能力和实际需求,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完善基层排查和部门会商机制,有效防范返贫致贫风险。
(二)进一步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继续坚持沟通联络会商制度,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系统监管,落实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四项工作机制,坚持做到动态清零。
(三)进一步加强资金项目资产管理。聚焦衔接资金支出、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库建设、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等工作,压实责任,统筹管理,强化调度,确保项目按时推进,资产发挥持久帮扶效益。谋划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科学技术带动、务工就业带动和直接收益分红相结合,带动群众增产增收。加强公益性、资产性、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分类管理监督,落实小额信贷等金融帮扶政策。
(四)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深入推进特色种养业、光伏、乡村旅游、农村商贸流通、消费帮扶等五大提升工程。立足省“两强一增”和市产业提质增效“138+N”和“6969”工程,发展壮大富民兴村产业。深化“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完善紧密型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净收入比重。
(五)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开展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就业需求摸排,大力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和劳务输出、以工代赈、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等帮扶措施,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保持现有就业帮扶车间数量及带动脱贫人口就业数量总体稳定,及时兑现“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和跨省务工就业交通补贴。
(六)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七)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从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村庄清洁行动等方面着眼,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
(八)进一步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大力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转变脱贫群众理念思维。积极开展创评活动,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升脱贫人口自主意识,激发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