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安徽省“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六安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建设规划》《六安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等有关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制定规划背景和依据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求,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制了《舒城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制定《规划》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舒城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年)》是我县“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旨在加强我县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强化资源整合,夯实应急基础,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力得到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提高我县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初步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减灾委统筹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自然灾害防治管理体制。
三、规划的起草过程
(一)规划思路形成阶段
1.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以减灾办主任为组长的《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规划》编制工作。并拟定工作方案和进度安排,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责任分解,把任务落实到专人。
2.开展前期调研。为编制出高质量的规划,使之真正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县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积极与市应急局、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对接,准确把握国家、省、市、县各项规划基本方向和理念,确保与各项上位规划、专项规划充分对接,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相关指示要求。
3.做好各项准备。在《规划》编制期间,领导小组组织编制人员搜集信息,加强对指标和重点、重大工程项目的分析研究。形成了《规划》的总体思路、指导思想,通过各项数据比照分析,结合我县实际,建立我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年)的各项目标指标体系,设置了《规划》主要任务。
(二)规划初稿编制阶段。
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落实情况,总结分析了“十三五”规划实施进展与成效、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发展机遇,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奠定了基础。2022年5月9日,县减灾办发出《舒城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征求<舒城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年)>意见的函》,于2022年5月9日至2022年5月20日通过电话、电子邮箱、网站公开、OA邮件等方式向社会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并同步征求了各乡镇(开发区)、县减灾委成员单位意见,截止5月20日,反馈意见建议0条。6月6日,县减灾办邀请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有关专家和减灾办有关工作人员对规划文本进行评审论证。与会专家认真审阅了《规划》文本,听取了减灾办规划编制负责人对规划编制有关内容的详细汇报,对全部规划开展深入研讨论证,提出了明确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专家一致认为编制的《舒城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能充分考虑舒城县发展实际,框架清晰,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满足示范文本的相关要求,符合规划编制总体要求,满足防灾减灾需要,并提出修改建议。6月21日,县司法局给予合法性审核意见,审核认为《规划》决策主体适格,未超决策权限,程序合法,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同意提交县政府决策。
四、编制依据
一是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划相衔接。以《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安徽省“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为主要依据,使《规划》与之有效衔接。二是与县委县政府要求相衔接。根据《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和规划,进一步明确《规划》总体定位。三是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全面总结我县“十三五”时期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我县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短板以及防灾减灾救灾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四是与内外部专项规划相衔接。加强与《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六安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建设规划》《六安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衔接,使规划编制工作一盘棋。五是与重点建设项目相衔接。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的谋划、梳理和对接工作,用实在的项目来支撑规划所提出目标任务的实现。
五、框架内容
遵循市级规划体系,《规划》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现状与发展形势。全面总结了我县“十三五”时期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进展成效,分析了我县防灾减灾工作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短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预防为主、综合减灾,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依靠科技、精准治理,依法管理、社会共治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分别是深化改革创新,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拓宽协调联动,健全灾害信息共享和舆情应对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健全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强化阵地建设,健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提升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加强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加强综合应急救援救灾能力、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
第四部分:重点建设工程。“十四五”时期,在优化整合现有防灾减灾救灾资源基础上,突出解决应对重特大灾害的关键和共性问题,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自然灾害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自然灾害保险建设、全县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等5项重点工程,着力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保障、强化考核评估三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六、规划的相关要点
1.立足历史实际。《规划》立足于近年来我县实际遇到的受灾情况,如2016年严重洪涝灾害、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和雪灾、2019年40年一遇的伏秋冬连旱、2020年历史罕见洪涝灾害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从中总结经验深化举措,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有助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2.强化防范化解。《规划》从着力做好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生活救助等工作,统筹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从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防火、气象灾害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并把一系列应对各项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也进行了梳理。各处风险、各项职责清晰明确。
七、《规划》的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调衔接
强化各级、各部门防灾减灾领导负责制,完善相关部门职责,明确职责定位,做到职责清、层级明、效率高。各级、各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要做好衔接工作。
(二)保障资金投入和监管。
完善政府投入、分级分类负责的防灾减灾救灾经费保障机制,持续保障投入力度。防灾减灾救灾管理所需重大工程建设、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资金,由同级人民政府根据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鼓励和动员社会化资金投入,切实推动规划目标任务和工程项目落到实处。
(三)强化实施监督和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的管理、监测和评估制度,将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和部门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督促检查,确保规划实施取得实效。设立举报信箱,接受社会公众的公开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舆论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整改。
八、解读机关和解读人
解读机关:舒城县应急管理局
解读人:桂润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0564-866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