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县农机部门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主管部门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机械强农”、“机械强粮”行动为引领,围绕促进“多种粮,种好粮”,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强力抓好机械化育插秧工作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服务供给能力,突出抓好农机部门承担的全县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全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93.7万千瓦。耕种收生产机械中,大中拖拉机1303台,联合收割机991台,高速插秧机538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5.88%(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8.15%,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5%,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4.5%),秸秆还田加打捆离田综合利用率51%。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提升工作绩效,规范实施中央财政购机补贴惠民政策。
2023年,我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严格按照《舒城县2021-2023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执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施,坚持做到责任明确、信息公开、程序规范,始终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保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高质量实施。
一是补贴工作“零投诉”。对2022年-2023年纳入我县补贴范围内的所有机具实行敞开补贴。无产销企业、农户以及相关部门反映当地补贴程序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补贴任务全落实。严格执行补贴对象申请补贴台数上限和申请时限要求,加快补贴申请受理、资格审核、机具核验、资金兑付等工作,本年度补贴资金于2023年10月25日全部发放完毕,结算进度100%。全年共受理申请1300余份,落实补贴资金1672.442万元。补贴机具1629台,受益1300余户,带动社会资金投入6000万元。
(二)着力推进稻麦全程机械化,抓好农机“三中心”建设。
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下达我县农机“三中心”建设任务为建设农机“三中心”21个(分别是育秧中心15个,烘干中心4个,农事中心2个)。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协调相关乡镇,争取建设指标,超额完成建设任务。
(1)新建17个育秧中心。分别位于千人桥、柏林、万佛湖、晓天、舒茶、南港、庐镇、桃溪、城关、杭埠、阙店、干汊河12个粮食产区乡镇。其中,使用衔接资金建设12个,农业生产主体自筹建设5个,共计投入建设资金2150万元,17个育秧中心于5月份全部建成,投入春耕生产使用,新增育秧能力104000亩。
(2)新建4个烘干中心。投入衔接资金910万元在城关、千人桥、南港、舒茶4个乡镇建设4个烘干中心,新增烘干设备32台,烘干能力970吨,4个烘干中心于9月份全部建成,投入秋粮收获生产,进一步提升了千人桥、城关等粮食产区乡镇产地化烘干能力。
(3)新建4个农机服务中心。投入衔接资金2090万元在全县4个乡镇建设农机服务中心4个,分别是千人桥镇农机服务中心、百神庙镇涌粮农机服务中心、河棚镇龙骨农机服务中心、柏林乡杨玲农机服务中心。实行服务功能建成一部分投入使用一部分,今年已实现新增农机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6.8万亩。
(4)提升5个农机服务中心。按照市级推进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方案要求精神,着力保障主体化服务有效供给,安排干汊河镇立仓、柏林乡丰乐、南港镇康益、千人桥镇大地、桃溪镇勤勇5个农机服务中心开展提升建设。结合秋种生产机械化生产,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项目,着力在新机械装备引进投入上和现有机械装备调配上两方面支持引导,提升农机服务中心社会化服务能力,5家农机服务中心提升后社会化服务能力9.5万亩。
(三)着力提升作业水平,抓好关键农时农机化生产。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下发《舒城县2023年“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方案》、《舒城县2023年“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三夏”、“三秋”期间农机化生产的协调、组织、服务、督导工作。
二是加大机械投入。“春耕”、“三夏”、“三秋”期间,全县共投入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及配套农具、育秧设备及插秧机2800台(套),其中参加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31台。
三是加强农机应急保障。午、秋收生产中建立应急作业服务队,其中组建6个县级应急作业服务队和14个乡镇应急作业服务队。
四是大力推进提质减损。一方面开展培训检修,强化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提高驾驶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于11月1日至2日在千人桥兴丰村举办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预决赛活动,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在全县营造“减损就是增产”社会氛围。
五是示范推广新机具新技术。秋种生产在全县建设6个小麦、油菜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其中小麦10000亩以上示范基地3个,分布于千人桥镇、桃溪镇、柏林乡;油菜500亩以上示范基地3个,分布于南港镇、柏林乡、棠树乡。
(四)着力服务一线生产适应需求,做好农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
一是开展农机手培训。为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解决农忙时节插秧机人手不够用等问题。县农机中心针对农时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安排,从全县各乡镇中遴选培训学员,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为培训对象。组织开展“机械强农”“机械强粮”农机手培训行动5次,先后在千人桥、杭埠等地开展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技术观摩培训,培训机手人数400余人。同时各乡镇按照当地实际水稻机插秧作业情况,开展农机手培训活动,累计培训插秧机手达1002人。
二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机项目,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今年我中心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1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学员50人,技能服务型学员50人。于2023年4月27日正式开班,按培训时间安排,集中组织理论培训及实践实训,并全程指导线上学习。学员培训合格率100%,于11月核发全部培训证书。
(五)着力筑牢农机安全生产防线,抓实抓好农机安全服务工作。
2023年农机部门,按照安全生产工作“三个必须管”的要求,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与各项农机重点业务工作一同布置一同开展,完善农机安全监管服务机制,着力消除农机事故隐患,减少农机事故发生,保持我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一是服务农田作业机械安全生产。年初印发《舒城县农机服务中心关于农机安全监管网格化实施方案》。构建了“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农机安全监管网格,建立县、乡、村三级安全监管网格,打通农机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压实农机安全监管责任。2月份启动开展了全县农田作业机械“送检下乡”工作,成立便民服务小组,在乡镇农综中心农机站的大力配合下,深入乡镇村组、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免费为农田作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机具检查安全状况、检测技术参数、拓印机具号码、粘贴交通反光贴等,实行一站式服务。完成了21个乡镇的检验工作,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657台,注销登记88台,发放安全宣传单1000份,与农机手签订承诺书657份,机械粘贴反光贴200多张,提高了农机检验率,更进一步提高了农机手安全生产意识。5月印发《舒城县农机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方案》,落实安全生产农机服务组织(包括农机大户和个体机手)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督促农机服务组织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认真排查整改事故隐患,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向预防转变,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同时,在“三夏”、“两节”、“三秋”等重要节点期间。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三中心”、农田场院等重要生产作业场所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及时消除农机安全生产隐患。
二是服务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
按照皖农机〔2019〕59号文件及相关省市文件精神,认真执行存量变拖实行“上线检测、一年双检”的管理规定。坚持五见面原则从严把好技术安检关。2023年共办理变型拖拉机年检319台482次。
为稳步推进“变拖”清零工作。坚持规范,及时公告注销报废机车。由农机窗口人员对现有存量户档开展大清查,及时通知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变拖所有人,面向社会发布报废变拖注销公告,并将公告内容实时抄告公安交管等部门。共公告注销变型拖拉机11批,217台。
与此同时,一年来还认真抓好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建设、结对帮扶、四送一服、文明城市创建、共建双进、驻村选派、关工、双拥、信访维稳及综治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效。
二、特色亮点工作
1.高效开展机械化育插秧工作。
今年市下达我县实际种植水稻67万亩,机插秧任务面积33.5万亩。全县完成机插秧面积35.68万亩,人工插秧面积4.85万亩,占水稻任务面积的60.49%,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机插秧任务(33.5万亩,机插秧率50%),占任务数33.5万亩的120.99%。工作中主要在以下四点下功夫。
(1)以抓好育秧中心建设为牵动,着力提升育秧供秧产能。今年在粮食主产区12个乡镇新建17个育秧中心,新增育秧能力104000亩。全县育秧中心总数达到20个。示范带动全县各地集中育秧点,开展机械化流水线播种作业,采取大棚育秧与露天育秧相结合,有力保障了全县机插秧工作的早中稻育秧供秧。
(2)以补齐机械短板为要求,着力增加插秧机等育插生产机械供给。3月份呈报县政府《关于购置插秧机地方财政补贴的实施方案 (送审稿)》,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于4月份正式印发。做好政策宣传引导,服务群众购机申报登记,组织现场核查,充分调动农业生产主体和农户群众购机积极性,插秧机保有量跨越式增加。新增319台,累计达到538台,保障了全县机插生产需要。
(3)以加强培训观摩为抓手,着力提升机插秧生产人员技术素质。与“机械强农”“机械强粮”农机手培训行动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相结合,自3月至5月,先后在千人桥、杭埠等地举办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技术观摩培训班6期,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培训插秧机手 400余人。实现插秧机机手储备,有效解决了往年插秧机机手短缺问题。
(4)以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着力推进机插秧生产社会化服务。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机作业主体为重点,落实市县有关机插秧作业补助等激励政策,宣传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种植农户代育代插机械化生产。全县参与作业服务的插秧机主体加装北斗定位的监测终端,2023 年新安装台数300个。全县总数达到470个。
2.成功开展市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乡镇推进示范创建。
2023年,根据市“机械强粮”行动下达计划,我县千人桥镇确定为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整乡镇推进示范乡镇,在乡镇全域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为确保圆满完成该项工作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有力支持下,围绕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工作举措,保障工作推进。
一是政策倾斜,安排机械化育插秧作业补助4万亩。围绕实现90%机插秧率目标任务,在千人桥镇开展水稻机插秧整乡镇示范推进工作,安排专项作业补助资金,遴选了14家社会化服务主体,与农户签订4万亩机械化育插秧作业合同。千人桥镇遴选11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农户实施机插秧40000.02亩,完成进度100%。
二是项目倾斜,安排农机“三中心”工程建设项目6个。落实2023年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540万元,在千人桥镇建设1个粮食烘干中心、4个育秧中心和1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共6个农机“三中心”项目。千人桥镇4个育秧中心1个烘干中心已建设完成,并投入春耕、秋收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工,采购了60台插秧机。
三是计划单列,安排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专题培训班。自3月份以来,县农机中心多次在千人桥镇域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一线农机手培训工作,遴选培养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不断壮大一线农机作业人员队伍实力。今年3月14日、4月18日至21日在千人桥镇举办机械强农农机手培训班,共培训农机手320人。11月份在千人桥兴丰村举办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在全县营造“减损就是增产”社会氛围。
在今年“三夏”生产,千人桥镇5万多亩小麦田一周内抢收完毕,适宜水稻机插秧的应插尽插,实现机插秧率90.14%,完成预期目标。全程机械化整乡镇示范推进中最为关键的机插插生产一举成功。在 今年7月县人大代表重点建议现场办案会上,县人大政府领导和人大代表给予高度肯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械强农”工作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农机补贴、推广、培训等工作经费困难,财政投入少。
二是农机部门事业编制有待增编,现有人员不能适应现实工作量。
三是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较难有效开展,机构改革后职责与职能关系有待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