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湖度假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纲要
(2016-2020)
万佛湖度假区管委会
目 录
前 言
五、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十三五”期间是万佛湖度假区围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景区”目标,按照“提升观光游,做大休闲游,推进度假游”的整体思路,主打文化、生态两张牌,依托万佛湖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山水优势,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的关键时期。立足万佛湖旅游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抓住安徽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打造“中国旅游强省”的大好机遇,加快万佛湖打造“休闲度假胜地”的建设步伐,结合万佛湖旅游发展的实际,贯彻“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编制原则,制定《万佛湖旅游度假区“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十二五”以来,万佛湖度假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市、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度假区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特别是2010年完成万佛湖旅游市场秩序整顿以来,度假区抓住发展空间拓展的历史性机遇,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为度假区“十三五”期间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向更高更远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万佛湖地处大别山东麓,巢湖西滨,江淮之间,省会合肥南郊,史有“七省通衢,五方要冲”之称。万佛湖原名龙河口水库,因临湖的巨形观音岩石,与湖中众多岛屿形成神奇的“诸佛拜观音”景象,因此得名万佛湖。始建于1958年,是举世闻名的淠史杭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皖西五大水库之一。景区面积135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湖面50平方公里,湖岸线205公里,库容9.03亿立方米,属国家地表Ⅱ类水,湖中大小岛屿66座。万佛湖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犹如一幅水墨画,巧夺天工。青山绿水、千米人工大坝、地质奇观榴辉岩,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都是万佛湖最可宝贵的资源。
十二五期间,万佛湖度假区围绕核心旅游资源,按照“休闲、观光、度假、会议”四位一体的功能定位,主打文化、生态两张牌,强力推动旅游品牌创建,努力拓展旅游市场,强势规范旅游行业管理,逐步形成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的特色旅游。
2、基础设施良好,公共服务增强
十二五期间,万佛湖度假区先后完成了万佛大道、景观大道、S317省道万佛湖段、环湖东路等景区内外道路的建设、整治、扩宽改造及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并且在景区内设有舒城县一元公交车中转站。基本完成了县重点工程——万佛湖滨湖公园项目的建设。先后建成万佛湖十万平米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主景区门禁系统、坝前广场、西山景观带、万佛湖出返航码头,另外,商品一条街、龙河口水库纪念馆、万佛古塔也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度假区着力在公共设施、景区管理以及景区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下功夫,为未来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到“十二五”末,度假区成功打造了万佛湖观光一日游、万佛湖坝前、西山休闲度假区游、万佛湖海螺堰国际休闲垂钓基地等一大批旅游精品。万佛湖度假区先后被评为中国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国首家国际休闲垂钓基地、中国最佳自驾游目的地景区、首批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度假示范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这些良好的基础和闪亮的品牌具备了迎接国内外游客的条件,度假区的地位、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打造世界品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十二五”期间,万佛湖度假区继续坚持“立足合肥,辐射周边,面向华东,走向全国”的旅游宣促战略,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旅游市场的宣传与促销,有效地拓展了旅游客源市场。首先,全面加大了以合肥为重点的省内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力度,开通了合肥市场旅游直通车,以合肥为重点的省内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巩固。其次,全面启动华东市场。先后在南京、武汉、郑州等省会城市开展专题旅游推介活动,并组织参加了上海、杭州、无锡、镇江、徐州等华东城市六安旅游专场推介会等,与华东旅游界广泛深化合作,扎实有效地拓展了华东旅游市场。三是先后举办了系列活动,打造旅游品牌。连续多年不间断举办了省直机关万佛湖健身走活动、合肥晚报杯百名读者万佛湖垂钓大赛等活动,2014年举办了首届“鑫泰杯”全国(舒城万佛湖)库钓大赛活动,提高了万佛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景区的综合实力。
二、发展的机遇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万佛湖度假区进入发展快车道,随着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的不断深入以及旅游大发展时代的到来,“十三五”时期万佛湖在我省休闲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即将进入战略调整期、功能转型期和形象重塑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一)我国的“休闲时代” 已经来临
窗体顶端
2014年2月7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4年春节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2.31亿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4.0%;实现旅游收入1263.9亿元,增长16.4%。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旅游选择呈现多样化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以2014年十一黄金周为例,人们多数选择了自驾游、乡村游、民俗游和城市休闲游等新型旅游方式,不少传统景区遇冷,游客人数远远低于预期。我国的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以国民消费为基础的大众化发展初级阶段,正在向中高级阶段演化,旅游已经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到2020年,国民人均出游率更将达到4.5次,那将是一个近60亿人次的旅游市场。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养老、研学、医疗保健、海洋、邮轮、自驾车、探险,甚至航天都已经成为老百姓旅游需求的新选项。中国旅游业正处于一个国民旅游意识空前高涨的时代,一个国民旅游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国民旅游消费需求得到充分释放的战略机遇期。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安徽省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正在形成,连南接北、居中靠东、沿江通海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在全国旅游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终关心、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推进,并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建设旅游产业大省并向旅游经济强省推进的宏伟目标。“十二五”末,安徽省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产品丰富、基础设施完备、旅游管理高效和竞争优势明显的旅游经济强省,旅游业已然成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2013年全年安徽省入境旅游人数38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国内游客3.36亿人次,增长15%。旅游总收入3010.4亿元,增长15.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7.3亿美元,增长15.8%;国内旅游收入2903.2亿元,增长15.3%。年末全省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 461处。旅游业已成为安徽省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三)获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为促进国内外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探索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在安徽长江流域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皖江城市带是中部崛起的重点发展区域,是泛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示范区建设带来的巨大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必然会带动万佛湖休闲旅游业的新一轮腾飞。
三、面临的挑战
万佛湖风景区并不缺乏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但由于区内景区、景点相对分散,彼此间合作不够,景点与景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虽然从景区性质和景点数量、文化内涵、景点面积等方面比较来看整个万佛湖风景区都处于主导地位,但其整体形象并不突出,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整体促销和形象宣传造成的。万佛湖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阶段,由于缺乏开发资金,县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投资商来此投资开发了11座岛屿,这些岛屿都是万佛湖旅游区的精髓。但是,多年来这些景点经营各自为政,投入不足,管理不规范,严重影响了万佛湖的声誉。而且,现在岛屿景点的房屋、设施陈旧,岛上有菜园、垃圾、污渍,严重影响游客旅游的心情,必须提升景点的经营和产品的档次。
2003年5月31日,省政府发出《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舒城万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批复》,正式设立万佛湖旅游度假区。但在度假区旅游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把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简单等同为旅游度假设施——度假村、度假别墅、度假山庄等的建设,度假区品位不高,缺乏精品。来万佛湖的游客中有85%以观光旅游为主,而对万佛湖的度假休闲产品明显缺乏了解,仅有不足30%的游客是为了度假休闲,这说明万佛湖休闲度假品牌特色还不鲜明,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万佛湖目前虽然也有一些休闲设施、休闲项目,但在总量中比例还比较低,而且切合万佛湖优势的一些亲水性休闲项目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万佛湖风景区位于舒城县中部。舒城县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贫困县,它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旅游业对万佛湖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一直都是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而且增长幅度也很缓慢,九年来年均增幅仅有8.09%。另外,区内的娱乐设施和购物设施还极为缺乏,也阻碍了休闲旅游的健康发展。
安徽境内湖泊众多,有110多个。目前,省内旅游业发展比较好的湖泊型景区有:黄山区太平湖风景区、太湖县花亭湖景区、肥东岱山湖度假区、蚌埠市龙子湖风景区、淮南市焦岗湖旅游区、徽州区丰乐湖旅游景区、铜陵市天井湖公园等。另外,长三角地区比较著名的湖泊型景区还有: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淳安县千岛湖风景区、南京市玄武湖景区、江苏虞山-尚湖风景区、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区、泰州姜堰市溱湖风景区、嘉兴南湖风景名胜区、嘉兴市海盐南北湖风景名胜区、平湖市东湖景区、绍兴市东湖风景区、杭州市湘湖景区、宁波市九龙湖旅游区等。周边众多湖泊型旅游景区为万佛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另外,我省有山191座、溶(石)洞125处、温泉70处、水库4800多座,这些资源散落在各个市县,这些资源都有发展休闲度假的天然优势”。目前,宁国的恩龙山庄、来安的白鹭岛度假村、蚌埠的禾泉农庄景区、阜阳的生态乐园和八里河景区、肥东赵光休闲度假区、巢湖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和桃花岛度假区以及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等都是省内发展的比较好的休闲度假类旅游景区。周边休闲度假旅游景区的发展为万佛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挑战。
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定位为统领,围绕“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万佛湖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着力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完善休闲度假功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以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打造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会议四位一体的、知名的休闲度假之都,实现万佛湖旅游业发展新一轮腾飞。
以国家5A景区和全国文明景区创建工作为龙头,以观光、休闲、度假、会议为特色,以长三角为主客源市场,以短途度假为主体,以一环湖圈为范围,以水上运动、温泉疗养、生态养生、体育健身、休闲垂钓、乡土风情为主要产品,打造安徽一流、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塑造湖泊旅游典范。
国家5A景区和全国文明景区创建工作:万佛湖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景区,是促进万佛湖旅游发展,加快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双创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创建工作任务重、标准高。为顺利推进此项工作,县领导于2014年3月中旬和4月中旬先后两次带领度假区管委会和县旅游局到国家旅游局专题汇报创建工作,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关注。同时,我县万佛湖创5A工作也受到了省、市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省政府分管副省长花建慧于2014年4月11日带领省旅游局等省直有关部门到万佛湖开展专题调研,市政府毕小彬市长、王琦副市长先后来万佛湖调研和指导创建工作,省、市旅游局领导也多次深入万佛湖景区调研和指导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对万佛湖创建5A工作更是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创建任务和协调解决问题。目前,整个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一环湖圈:指以环湖公路及与其连接的支线为依托,有机串联万佛湖镇、五显镇、山七镇、高峰乡、河棚镇、汤池镇、阙店乡等七个环湖乡镇,将万佛湖与万佛山以漂流等形式紧密结合,大力发展农业、林业、渔业休闲基地,开发体现舒城乡土风情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及农庄等专项旅游产品。
——到2020年底,境内外游客接待量达到200万人,休闲度假游客比例达80%以上。游客人均逗留时间为3天以上、人均消费达2000元,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20亿元。
——整合观光游、提升度假游、发展专项游,旅游项目建设投入超100亿元,滨湖主中心、三江副中心,一环湖圈的主格局基本成型。
——争创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水上运动赛事中心、国际龙舟赛事基地。
——五星级酒店2家以上,引进国际著名品牌酒店管理公司进入万佛湖;宾馆饭店总床位数达5000张;完成游船艇标准化改造,营运游船艇总客位数达1000个,休闲游艇100艘以上。
第三章、十三五旅游发展举措
经过多年的发展,万佛湖风景区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产业链也没有真正形成,还有许多发展的余地。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坚持保护为主、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突出“六大抓手”,即基础设施抓配套、旅游项目抓落地、旅游服务抓规范、旅游景点抓整合、旅游管理抓提升,旅游市场抓份额。
景区内外交通是景区的动脉,道路通达工程是景区发展的先决条件。万佛湖道路通达工程要坚持合理规划,多元投资,着重建好下列几条道路。一是实施外围通达工程,升级改造外围S317、S351、G206三条国省干道,新建舒勤互通立交桥1座,形成“一环五射”的路网格局,让不同方向的游客都能顺畅到达万佛湖,从根本上解决万佛湖旅游交通瓶颈。二是抓住国家建设德上高速的有利契机,建设舒城汤池高速出口到三江的连接线。三是按照国家三级道路标准建设总长56公里的环湖路。
万佛湖景区面积135平方公里,湖面50平方公里,湖岸线205公里,目前只有滨湖一个核心景区,向整个景区的辐射力有限,因此启动三江副中心建设势在必行。三江副中心建设,要统筹规划、注重环保、有效管理,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旅游服务功能,重点加快休闲场所、文化场所、会议场所、购物场所、娱乐场所及游船码头等设施的配套建设。
一要提升发展乡村旅游。以浓郁的乡土风情、优美的田园风光、独特的风俗民情以及特色农副产品为依托,延伸旅游产业链。二要创新发展文化旅游。充分挖掘万佛湖的龙文化、周瑜文化、地质文化、水文化、温泉文化、美食文化内涵,形成具有万佛湖特色的文化旅游方式。三要推动发展运动休闲、健康养老旅游。依托万佛湖山水以及环湖路、环湖健身走游步道,通过举办龙舟赛、环湖马拉松赛、自行车赛、环湖健身走、休闲垂钓、高尔夫等赛事,推动万佛湖运动休闲、健康养老旅游发展。四要大力发展自驾游。在景区内外道路建设的基础上,推进自驾游营地规划建设,实施自驾游“后备箱”工程,合理布局针对自驾游的旅游商品销售点。设计编印自驾游手册,宣传推广万佛湖自驾游线路。五要加快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研发。大力培育和创新旅游新产品,形成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满足旅游者多层面的需求,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一是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开发理念,建设高质量、高品位的休闲度假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休闲旅游进一步发展。二是要实施旅游产业重点项目行动计划,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景区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三是要加强招商引资。打破旅游业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的格局,走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发展新路子。在争取政府对景区基础设施投入的基础上,要实行全方位融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企业、名集团参与万佛湖休闲度假项目建设。
一是要推进万佛湖度假区管委会体制改革。利用管委会升格为正处级单位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捋顺体制关系,以便更加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二是要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尽快完成景点整合等六大工程,实行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每个景点要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品位,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三是要推进智慧旅游和电子商务建设。包含十大系统,即960亩全覆盖的综合管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含景区wifi全覆盖)、电子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语音发布系统、景区车船GPS定位和无线呼叫系统、“一卡通”系统、车位引导系统、预警系统、办公会议系统等。四是要加强区域合作。与区域外旅游主管部门、景区、旅行社多沟通、多交流,互相学习;与区域内景区合作打造旅游环线。
要按照打造休闲度假胜地的需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树立自己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注重休闲度假情境主题设计,立足万佛湖特色,适应游客需求,精心设计各种人性化、个性化、精细化和富有想象力、吸引力的休闲度假情境,突出“休闲度假胜地”、“水上运动福地”、“有机鱼原产地”、“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全国水产基地”等品牌内涵。同时要把“全国环境优美镇” 、“安徽旅游十大度假基地之一” 等著名品牌与景观最美、生态最佳、设施最全、服务最好、安全最有保障的旅游集散地和服务中心作为万佛湖最有卖点的核心内容加以宣传。在此基础上,加大促销力度,积极参加全国和全省举办的各类旅交会、旅游洽谈会,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协作联动,充分利用“万佛湖旅游文化节”、“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外大力士公开赛”、“全国库钓大赛”等旅游节庆品牌,精心策划休闲度假旅游推介专题活动,并继续巧借电视、报刊、互连网等各种媒体,大造声势,努力打响万佛湖“湖光山色 百里画廊”的休闲度假主体品牌形象。
本规划是度假区编制旅游发展年度行动计划,以及权限内审批各类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必须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划实施机制,注重从组织协调、政策导向、项目安排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提供切实的保障。
度假区要成立实施规划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规划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度假区管委会必须拿出切实措施,加大对景点的管理力度,规范、整治景点的经营行为,激励景点加大投入、高品位建设,改变景点形象。一是要定位好岛屿景点的发展方向;二是要高标准、高起点的管理岛屿景点的建设;三是要规范岛屿景点的经营行为;四是要积极协调、处理岛屿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五是要善于利用市场的、经济的杠杆撬动岛屿的发展,平衡岛屿之间的利益关系;六是要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标准。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坚持南岸岛屿一律不再开发、落户项目不低于5亿元“两条红线”不动摇,杜绝“破坏性”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应进行规范的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对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充分论证,强化深度开发意识,禁止粗制滥造;各旅游景区要加强环保工作,如风景区建筑风格、式样、体量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兴建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严禁在旅游区开山炸石等;重点景区要加强环境整治,如改善景区水质,加强绿化、美化工作,使景点周围的环境适合旅游的需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市级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控制旅游景区、景点和各项接待设施的污染源的排放总量。调整旅游区域内燃料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严禁在旅游区内建设污染型企业,必要时可依法将已建成的污染源拆除。保持旅游区内水体秀美体态,严禁生活、生产污水的排入,严禁随意向水体中投放固体废弃物。景区内各类旅游接待设施要强制性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控制水域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不断完善景区内环境卫生系统,合理布局厕所和垃圾桶,完善固体废弃物清理系统。
实行多方投资,联合开发。做到以政策引资金、以项目引资金、以效率引资金、以开发引资金。政府主要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应多渠道融资,遵循“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政府收取税收和管理费用。经批准的旅游项目,可引进资金直接投资建设,也可采取股份制投资开发;对一些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的旅游项目,可采用BOT的方式解决投资来源;对民营投资主体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关注。
旅游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服务质量的高低是旅游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更应加强与旅游院校的联系,提供优惠条件,吸引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使旅游服务与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度假区管委会具体负责,邀请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制作旅游开发决策支持系统,为各项开发工作作出决策建议;同时聘请旅游专家作为度假区旅游发展顾问,就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向、产品更新、客源市场定位及其它旅游发展政策问题等,提出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