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主动作为、勇于创新,推动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助力数据产业发展、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为打造“三色舒城”添砖加瓦。
一、2024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动数据资源归集与共享
依托“安徽大数据平台六安市平台”,全年累计完成住建、城管、交运、文旅等46家单位共计235个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动态调整数据目录,保障数据质量。根据各单位政务数据互联互通需求,协助各单位申请调用国家数据接口16个、省级接口81个、市级接口12个。
(二)助力数据产业加快发展
加快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决策部署,梳理总结“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其中白车身柔性焊接建模与仿真已被纳入省级案例库。同时,积极开展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年内成功认定省级大数据企业1家,市级大数据企业3家。
(三)提升三端应用能力
持续加强“皖企通”宣传应用,提升企业注册应用率。强化“皖事通”便民服务,逐步拓展服务范围,上线更多便民利企服务事项。加大“皖政通”应用推广,在县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中开展宣传推广,累计开通用户账号4342个,账号激活率达78.1%。同步推动政府协同办公系统上线“皖政通”。
(四)夯实政务服务基础
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满足群企办事需求。强化安徽政务服务网应用,上线服务事项25507项,持续拓展服务内容、保障服务渠道;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一网”事项认领和事项进驻均达到100%;推动“只进一门”,经对接协调,实现人社、医保、公安部分事项和公积金整建制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推动全省一单,实时调整政务服务事项,全县1034个事项办事指南各要素均保持与省局列表内容一致。
(五)推广四电应用
召开“四电”应用工作推进会4次,全力推广电子证照、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材料应用。梳理排查应制证未制证事项,督促开展办件制证,实现电子证照“应归尽归”、“应制尽制”,推进群众办事“免提交”材料,梳理县级政务服务事项,通过数据共享、电子证照应用等方式,实现78个事项材料“免提交”。
二、工作特色与亮点
(一)“舒心服务”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一是通过“一网通办”、帮办代办和远程导办,持续推动服务高效化、便民化和暖心化。1034个事项实现全省一单,107个事项实现“全省通办”系统收件;下放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办理权限,并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3万余次;县政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虚拟窗口,提供现场远程导办,可连线长三角58个地级市、116个县区政务事项办事窗口在线指导操作。二是“高效办成一件事”,拓展服务深度和广度。2024年实现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开办运输企业、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10个集成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其中“退休一件事”实现相关联业务由“多地多窗多次”办理变为“一地一窗一次”联办。
(二)大数据企业成功入驻安徽省数据交易所
10月,我县安徽云联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数据开发服务商成功入驻安徽省数据交易所,这标志着我县在数据服务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全县大数据产业布局也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安徽云联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今年以来成功认定为2024年度六安市大数据企业,此次入驻数据交易所将进一步提升全县数字化产业水平,推进县域特色的数字化经济高速发展,为和谐、活力、高效、智慧的数字政府赋能。
三、2025年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根据新修订完善的《舒城县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做好全县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计划统计和申报工作,推动全县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
二是推进线下“只进一门”。持续深化综窗改革成效,推进“只进一扇门”。进一步整合部门单设大厅并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尽进”。推动县、乡、村综合窗口应用“全省通办”系统,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线下统一收件、交办、反馈。
三是持续提升三端应用能力。持续推广使用“皖政通”APP,争取实现全县机关干部全覆盖,自建的办公类、管理类、学习类等APP整合至“皖政通”,清理规范微信工作群,确需存在的工作群,在“皖政通”上重新建立,进一步为基层减负,提升政府工作效能。
四是保障政务服务精准度、提升便捷度。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省一单”标准化建设。加强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保持线上线下标准统一。提升县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专区服务能力,推出企业群众办事“免提交”事项清单,实现申请材料企业群众“免提交”、“免填写”。持续推进关联事项联动审批、集成办理,严格按照规定时限规范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