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64家,家庭农场2472家;“两品一标”认证主体80家,产品数量165个,其中绿色食品152个、有机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3个,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7026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155家、食品销售经营户5132户、餐饮服务单位1657家、单位食堂363家、小作坊登记231家、小餐饮备案788家、食品摊贩101家。整个监管对象呈现出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
二、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
我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指示精神,强化认识,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切实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抓紧抓牢。按照党政同责要求,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考核,严格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安全“地方党委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具体负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严格落实“三单一书”制度,推动干部开展督导,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监管措施,严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推进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有力地提升了我县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
三、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落地
自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开展以来,一方面县主要负责人对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作出批示,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县级领导干部包保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通知》,高规格成立“两个责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抽调15名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先后印发《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建立“日总结、周例会、月通报、季调度、半年分析、年终考核、严格奖惩”工作机制,常态化、制度化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另一方面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多次召开企业专题培训会,要求企业依法配备与企业规模、食品类别、风险等级、管理水平、安全状况等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的岗位职责,全面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
全县分层分级包保食品生产经营主体7026家,确定包保干部1452名,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了各季度督导任务,全年培训乡镇食安办工作人员210人次,培训企业食品安全总监54人次。
2023年3月14日,市食安办就“两个责任”督导工作向舒城县食安委发来贺信。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印发《舒城县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两超一非”问题治理工作方案》,县食办成立“两超一非”风险隐患排查小组,进一步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二是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开展对全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知识系统培训,宣贯法律法规,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实施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自我承诺,对生产条件、过程控制、食品标签标识、添加剂采购贮存使用等情况开展自查自纠,消除风险隐患,培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从业人员397人次。
三是大力查办案件。以“两超一非”为重点,对部分突出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等方式,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截至目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办理食品案件398件,其中大要案19件,移交公安机关5件。8月23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县公安局开展打击“两超一非”专项联合行动,共计出动执法人员65人,分5组同步奔赴现场进行查处。现场检查发现5家卤制品生产经营户涉嫌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卤制品的违法线索,执法人员当场对当事人生产的卤汤及产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并将卤汤进行取样送检。经检测,送检的五组样品均检出吗啡成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于8月26日、9月6日将该5件案件统一移送至舒城县公安局,舒城县公安局经审查对该5件案件进行了受理并向我局出具了立案决定书。
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4892人次,检查检查各环节食品生产经营者4101户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全部已整改到位。
县食安办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委、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印发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着力解决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对303家集中用餐单位食堂和食堂承包经营者开展检查,发现问题并责令整改45家,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开展检查10次,推动集中用餐单位及其承包经营企业管理明显规范,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稳步建立长效制度机制,不断提升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水平。
六、充分发挥县、乡(镇)食安委及其办公室统筹领导作用,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
全县成立了县、乡(镇)两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实行党政主要负责人为主任的“双主任”制,县委将食品安全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巡察监督内容。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食品安全工作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县食安委及办公室定期召开全体会议,通报上年度食品安全重点难点问题并部署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计划。截至目前,全县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宣传员、协管员、信息员899名。
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及成效
八、2022年评议考核整改情况
对照《六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问题清单的通知》(六食安委办〔2023〕13号)中通报我县再评议考核中存在的4项问题,逐项分析,逐项整改,均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毕并向市食安办报送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及整改结果。
九、食品安全工作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
一是“党建+食品安全”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党建+食品安全”为抓手,坚持“抓非公党建、促经济发展,强基层组织、保食品安全”理念,不断推动舒城经济开发区食品生产园区高质量发展。抓食品生产企业党建工作,壮园区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创互助互促互帮指导新模式、增园区食品产业创新发展速度、提园区企业守信重责意识、引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到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党建工作和食品安全工作双提升,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投入资金推进农贸市场商超化运营。城、乡两级农贸市场均推行商超化运营管理,投入约1.8亿元用于建设。城区共有11家农贸市场,截至2023年12月初,已通过改建、扩建、代建10家农贸市场,均以招投标方式交由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农贸市场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安徽万客汇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按照商超化模式统一运营管理,剩余农贸市场2家已纳入规划改造计划。在全市农贸市场评比中,桃溪路农贸市场、杭埠镇农贸市场和高峰乡农贸市场获得全市“十佳文明菜市”。三是多措并举凝聚社会合力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治理。一方面制定印发《舒城县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方案》,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督促企业在落实责任的同时规范管理,加强宣传科普力度,切实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的监督和共治,另一方面在学校、养老院等地举办多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覆盖食品从业人员、师生、老年群体万余人,提升了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监督中来;与此同时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对相关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并督促相关单位开展自查,各主管部门不定期开展联合督查和“回头看”行动。通过多措并举凝聚社会合力并建立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推动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治理行动取得实效。
经过全面自评自查,舒城县按照省、市食安办的部署,坚持以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为导向,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筑牢食品安全基础,破解监管难题,食品安全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各项食品安全工作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创建成果,统筹推进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强化社会共治,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永远在路上”的劲头,肩挑责任、接续奋斗,全力为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