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系列意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按照《安徽省选派干部管理办法》和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官圩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将在杭埠镇党委领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团结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为抓手,认真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职责任务,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为顺利完成驻村工作三年工作任务,找准目标定位和工作遵循,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征求镇、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官圩村2021-2022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官圩村2021-2024年乡村振兴三年发展规划》。
一、村级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官圩村位于舒城县杭埠镇北面,舒城恒大文旅城主规划区范围内,东与培育村交界,南与朱流圩村隔民主河相望,西与梅林村交界,北与河南村相邻。241省道贯穿境内,距离杭埠镇2.9公里,县城22公里,合肥55公里。
2、人口情况:全村共有5个村民组、607户、人口2040人,其中常住人口约1100人。
3、土地情况:原有国土面积约2.7平方公里(4102亩),耕地面积2473亩;近年来征地原因,现有土地总面积约2007亩,其中耕地面积1000亩,水面310亩。
4、征迁情况:全村5个村民组中,白果、潘拐组300户910人已全部征迁完成;已征收土地2095亩。下剩307户1130人待征迁。
5、住宅情况:全村已完成危房改造59户,现有住房无危房。
6、基层组织:
(1)村党支部:设党支部一个,支部书记“一肩挑”。内设5个党小组,现有党员50名(含选派工作队2名、预备党员1名),其中,本科学历5人,大专9人,中专8人,高中11人,小学14人。现有入党积极分子2名。县下派村第一书记1名,兼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2)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由3人组成;扶贫专干1名;成立了民兵营、共青团、妇联会、计生协会、村合作经济委员会等群团组织,共有村民代表43名。
(3)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由3人组成。
(4)社会治安: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一村一警、村治安网格化管理组织,有基督教信徒97人,无其他信教人员。
7、经济发展:村级经济以农业为主,官圩村地处丰乐河下游,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主要生产优质水稻、西瓜、油菜、小麦等作物,适宜水产养殖。未征迁区域水稻年产量1200吨、油菜年产量2.1吨、小麦年产量300吨、蔬菜年产量320吨;近年来,受村土地征迁实际影响,传统种养产业即将消失;全村外出务工约620人,占劳动力比例56%,本地于杭埠工业园区、恒大项目、防洪项目等工地和二三产业就业约480人,占劳动力比例44%;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0元。
8、集体经济:村公共固定资产、资源匮乏,账面村级自有资金420万元(包括村部、扶贫驿站、广场拆迁和征地等补偿款)。扶贫投资建设光伏电站一座,年收益27万元(集体光伏10万元,光伏分配到三无脱贫户11.6万元,光伏公益岗5.4万元);投资51万元购买设备租赁至誉林汽配企业,年租金收入2.5万元;利用支持村级发展资金5万元入股誉林汽配企业,年分红收益3千元。
9、基础设施:
(1)党员活动中心(村部):原村部已被征收,村两委办公、为民服务大厅、退役军人服务站、三农保险服务点、电子商务服务点、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图书阅览室、医疗室等公共服务机构现在恒大旅游城项目指挥部旁临时搭建两层活动板房统一进行办公。
(2)道路交通:现有村主干道8条,全部水泥硬化长度5.4公里;通组砂石路4条,长度5.2公里;群众多住在圩堤上,门前最窄处不足2米,堤顶部分道路机动车辆无法畅通,村庄内部部分路段交通稍有不便。
(3)农田水利:未征迁区域现有耕地面积1000亩,土地流转大户4户,已流转面积420亩。现有当家塘32口,水面310亩,内部沟渠13条,6474米,已整治渠2条,220米。
(4)供水供电:全村实行了农电网整改,电压稳定,2016年自来水已实现户户通,水质合格。
(5)公共卫生:村建立了卫生室,现有村医一人。原村室已拆迁,现与村两委共同在板房内(面积60㎡)办公服务。现有垃圾中转站一座,环卫垃圾流动集中收集设施36处,现有环卫工人三人,运输三轮车三辆,村内无公共厕所,户厕未进行厕所革命。
10、脱贫攻坚:全村共有贫困户59户109人,于2017年实现村出列,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户脱贫。其中,2016年脱贫11户22人,2017年脱贫24户31人,2018年脱贫5户8人,2019年脱贫8户12人,2020年脱贫5户7人,连续5年镇综合考评第一名。现有低保户21户,五保户28户,残疾户31户,大病户3户,贫困监测户1户。
11、产业发展情况。种植结构以水稻、油菜、小麦等传统作物种植为主,未形成规模化种植,群众收益较低;规模养殖户较少,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劳动力技能缺乏,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餐饮业,收入报酬相对较低。
二、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官圩村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于2017年实现村出列。但在村级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这些问题将给乡村振兴下一步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和压力。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官圩村地处圩区,2019年纳入恒大文化旅游城征迁范围,基础建设止步。目前农业设施配套和有效利用率较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农田抗灾能力不强;种养业规模小而散,与二三产融合程度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迟缓,农业创新能力较差,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粗放经营的现状。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环保问题突出:农业面源污染,企业员工生活区生活垃圾、粪污治理,施工外部环境及扬尘污染等成为环境整治难题;环卫基础设施不完善,管护人员少,管护经费不足,长效机制不健全,外来人员生活垃圾就近在路边、田边、河边倾倒现象严重;村内公厕及卫生厕所建设严重滞后,无害化厕所基本空白,较大影响着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是群众文明意识有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整体创建水平不高、乡村传统不良习惯没有得到有效纠正,村民的文明意识相对缺乏,赡养父母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时有发生,流动人员缺少管理。因此,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文明意识亟待提高。
四是乡村人才需求有待引进。致富带头人、农技人员和乡土实用人才缺乏,返乡创业和外来企业引进激励机制缺乏,缺少创业平台。
五是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村集体经济薄弱,引领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单一,缺少大而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除外出务工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渠道,农民增收动力不足、空间有限,人均收入不高。
六是公共活动场所有待建设。原村部、文化广场、扶贫驿站等公共设施已拆除,亟待申请落实土地指标并重新规划建设。
七是为民服务有待提升。虽然脱贫摘帽,困难群体做到了“两不愁三保障”,但是因病、因残、无劳力、单寡孤独等特殊家庭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帮助他们,改变他们的困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解忧,为民解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三、思考及建议
乡村振兴,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工作队冲锋在一线,要敢于突破,久久为功。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有新提高。乡村振兴是一次农业全面转型、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进步的新蓝图,是走共同富裕、质量兴农、生态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的新道路。要深入理解其中精髓,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要保持虚怀若谷、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锻造促进官圩村级发展的“金刚钻”;其次,在方法步骤上要有新思路。要正确处理好规划、主体、步骤、对向和时间的关系,确定阶段性目标。按照中央、省、市、县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顺应民心民意广泛支持的东风,抓住有利时机一鼓作气开展村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破解难题,推进工作;第三,在资金投入上要有新举措。资金问题解决不好,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就无法绘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资源招商引资、引项目,整合现有村级资金、资源,汇集社会力量向“村”倾斜。要及时研究、吃透、用好政策红利,顺时而动,争抢引资先机;第四,在实践探索上要有新方法。乘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东风,利用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权能,更好地用活土地经营权。持续推进农村“三权”促“三变”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使农民收益,要适应成立“白果社区”的形式,完成村级管理模式向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变;第五,在推动落实上要有新突破。要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村级工作的总抓手,充分发挥村两委、民兵营、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吸引各行各业人士投身乡村振兴,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积极对接,更好地融入恒大文化旅游城、杭埠国家经济开发试验示范区、合肥都市经济圈等周边区域的大规划、大手笔建设,推动自身发展。
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具体从发展、生产、生活、医疗、医保、就业、入学、环保、交通、卫生、赡养、建设、农业、水利、治安等方面摸排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制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途径。
杭埠镇官圩村乡村振兴工作队
队 长:方向阳
副队长:薛 磊
队 员:潘中元
2021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