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县金融服务中心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总结

县金融办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8-07-09 00:00 信息来源:金融办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根据要求,现将我办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信贷运行继续平稳截止2018年5月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5.1亿元,较年初新增15.56亿元,同比增幅5.6%;各项贷款余额225.22亿元,较年初新增2.7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6亿元,同比增幅16.4%,完成市下达我县全年贷款任务35亿元的7.8%,全县存贷比57%,新增存贷比17.6%,全县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居全市四县第一。截止5月末,全县5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6.89亿元;11家担保公司在保余额26.59亿元,其中两家政策性担保公司在保余额20.82亿元,占全部在保余额的78.29%,政策性融资担保放大倍数为2.86倍。

(二)金融扶贫持续推进。

1、加大落实力度2018年省下达我县扶贫小额信贷目标任务数是1.796亿元,为确保扶贫小额信贷持续有效发力,县金融扶贫指挥部确定我县目标任务数为2亿元,并按照尚未享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贫困户户数(以符合条件的2016年底的建档立卡户数为准)测算分解了各乡镇2018年扶贫小额信贷目标任务,同时根据各承贷银行自身服务特点,确定承贷银行2018年扶贫小额信贷目标任务数(舒政办秘201827号)。县金融办继续加强对各乡镇和承贷金融机构的协调和调度力度,定期通报,并将扶贫小额信贷任务完成进度、获贷率以及贷款逾期情况纳入各乡镇(开发区)脱贫攻坚工作年终考评。

2、创新发放方式。为打破扶贫小额信贷“户贷企用”被叫停后缺乏有效带动模式的局面,进一步提升扶贫小额信贷与产业发展的贴合程度,先后出台了《舒城县2018年扶贫小额信贷实施细则》(金扶指办﹝20184)、《关于进一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金扶指办﹝20186),主要精神是:在两个坚持的前提下(坚持贫困户自愿和贫困户参与两项基本原则,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方向),全面推开“四带一自”模式扶贫小额信贷。即对通过“各类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自我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所需资金给予扶贫小额信贷支持。

主要方式如下:由乡镇政府和承贷商业银行对区域内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可实际参与生产和管理)和优势企业(有带动能力的本地特色优势产业)进行筛选,乡镇政府、村委会、承贷商业银行共同确定好带贫主体的带动能力,乡镇政府要重点推荐与贫困户关联度高、贫困户能就近就便参加生产的,那些生产经营好、信誉好的带贫主体,获贷贫困户要注意向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倾斜,尽量提高获贷率,扩大覆盖面。承贷商业银行根据推荐名单,对贫困户和和优势企业及时安排调查,并形成审定意见。初步确认可以贷款的,由乡镇政府、企业、贫困户三方签订扶贫合作协议,最后由承贷银行根据“三方协议”正式受理并发放贷款。

3继续稳妥推进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对扶贫小额信贷负总责,分管负责人直接负责,分解细化任务,责任要层层落实到村到人。对贫困户逐户上门开展信贷需求摸底调查,做到应贷尽贷,5月末,全县当年授信户数1908户,授信金额7114.4万元。截止6月24日,全县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6265笔51754万元,2018年当年新增发放3745笔16518万元,到6月底将全面完成2亿元目标任务。

(三)金融服务能力继续提升

结合“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更好的为全县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切实为符合条件的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继续畅通金融服务渠道:过桥资金 为缓解实体经济掉头资金压力,2015年10月我县成立政府独资的金龙小额贷款公司,注册本金1亿元,截止到今年5月末,累计为县内发放222家次企业过桥19.5亿元,其中今年新增发放252.96亿元。“4321”政银担合作。我县2015年开始加入“4321”风险分担体系,截止到今年5月末,全县“4321”业务在保余额3.75亿元,其中今年新增“4321”业务增量为1亿元,切实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提供风险保障。“税融通”贷款 为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压力,促进银行业业务创新,2016年我县积极开展“税融通”新业务,已有120多家企业受益,截止5月末,全县累计发放税融通贷款4亿多元,其中今年1-5月份新增435330万元。其他金融新产品同时,为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主要有:建行的助保金、创业贷、薪金贷,多为信用贷款;农行的劝耕贷、农民安家贷,邮储银行的快捷贷、发票贷等一大批灵活便捷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服务水平得到大力提升

(四)多层次市场逐步建立。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县委县政府一直紧抓贫困县上市挂牌“绿色通道”政策优势,加快推动我县优质企业上市挂牌步伐,目前全县共有8家企业成功进入四板市场挂牌,并实现直接融资额3000多万。2018年我县上市重点推进企业为英力电子,目前公司正在进行股改前期准备工作;新三板挂牌企业一家(金桥农林),金桥农林股改已完成,下一步报券商内核,同时与县农委对接,正在抓紧摸排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符合条件企业。启动中泰—舒城绿色发展基金。继续深化与中泰证券扶贫合作,拟设立中泰—舒城绿色发展基金,基金总额100亿元,目前中泰证券已对我县金桥农林、华夏幸福、胜利精密、必斐艾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进行了前期考察调研。

(五)风险防范紧抓不放。两类公司监管工作今年5月份,市金融办对我县金龙小贷、金信担保公司进行了抽查,县金融办组织人员对县内两类公司开展现场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力促两类公司健康有序发展。打击非法集资工作。成立县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秀萍担任,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金融办主任兼任。明确各相关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并进一步压实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责任,逐步健全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对非法机制活动定期监测排查机制。6月上旬,召开了全县防范非法集资维护群众权益集中宣传活动动员会,5月下旬到6月下旬,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防范非法集资维护群众权益集中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乡镇、村全覆盖,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健全防范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存在问题

1、信贷投放仍需大力提升今年市下达我县新增贷款目标任务35亿元,截止5月末,全县新增贷款2.73亿元,仅完成任务数的7.8%,低于序时进度33个百分点,虽然受年初农发行收回项目贷款12亿元和今年信贷政策调整消费类贷款收紧等因素影响较大,但从各行新增贷款数字来看,除少数银行外,大部分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增长缓慢,仍需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

2、“4321”政银担业务规模后续空间不足。我县是全省唯一一个县区有两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进入政银担风险分担体系,自去年开始“4321”贷款余额开始下降,今年5月末全县“4321”业务在保余额3.7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7亿元,新增发放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7亿元,后续发展明显放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及金融机构联系对接,继续做好信贷规模的争取工作,对于已经上报待批的项目要积极对上争取,加快审批流程,争取早日发放;对正在对接的重大项目,要做好追踪,第一时间收集相关信贷资料,尽量缩短前期工作时间;用足用活现有金融政策产品,在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同时力促发放,一定要确保市下达我县新增贷款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2.继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紧抓“三农”和小微企业、精准脱贫等环节,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灵活运用现有融资政策,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业务品种;强化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导向,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优先配置增量金融资源,将有效的金融资源用活用好;大力提升“4321”新型政银担业务范围,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深化与两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将贷款业务尽可能的纳入“政银担”风险分担体系。

3、继续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针对贫困村生态生产基础设施带动需求、产业项目带动需求、生产创业直接需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需求等,灵活运用各种金融政策提供融资支持。持续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确保精准投放,做到应贷尽贷,全县贫困户获贷率达50%以上,有效提升贫困户当年获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4、继续做好金融风险防范。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支持考核激励制度,并形成结果,对贡献突出的金融机构由县政府给予表彰,增强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继续坚持并强化对两类公司监管,规范行业合规发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控好新增入口、存量管控、不良处置“三道闸口”,从服务实体经济和加强金融创新等方面防控风险。全力做好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采取监测排查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动打非工作常态化、科学化。   

 

 

 

舒城县金融工作办公室

2018年6月22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