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类风险挑战和社会发展艰巨任务,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聚焦建成县级中等城市目标,继续高唱主题歌,突出主旋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勇毅前行,致力开创新时代城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年实现综合财政收入3.3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572元。
聚焦城市经济,镇域经济稳中有升。高度重视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扶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镇工业企业筋骨不断壮强。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共1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新培育市场主体2383家。现有工业企业300多家,2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65亿元。全镇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19户,新增3户;累计培育家庭农场223户,新增75户。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3年8个村集体经济达到50万元以上。电子商务、餐饮休闲、中介服务、商贸流通等行业持续兴旺,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聚焦项目建设,重点工程推进有力。2023年以来,根据县政府重点项目工作推进要求,围绕镇党委总体工作安排,顺利完成晴川一品安置小区集体土地上430户1016套住宅、15套路边房分配;完成双溪人家安置小区352户624套房屋分配;完成县城区第二十九批国有土地上264户268套住宅分配。完成智慧物流运营中心(一期)及周边改造项目33户7000平方米房屋征收,征地70亩。3月24日,舒城海创发电项目顺利点火运营。
聚焦基础设施,脱贫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工作,不定期对所有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开展全面摸排走访,精准掌握“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完善了614户帮扶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政策,帮扶联系人集中走访帮扶户4次以上;扎实推进雨露计划和防返贫保险等工作。紧抓项目建设。2023年财政衔接资金项目资金总投入643.4万元,实施产业项目3个,交通类4个,农建类5个。投资2115.28万元,建设农村道路工程项目46个,总里程47.9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户,完成农村改厕400户,全面排查历年996户农村改厕,对存在的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聚焦现代农业,乡村产业高效发展。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狠抓“两强一增”行动落地见效。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强调优产业结构,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86万亩,全年实现粮食总产1.89万吨。全力推进水稻机插秧工作,机插秧面积2.15万亩。新建育秧中心2个,烘干中心1个。紧抓农业项目实施,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投资230万元,建成河口村300平方米钢构厂房,建成舒州现代农业烘干中心项目。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00亩,新改造标准化养殖池塘170亩。完成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和初审工作。投资1806万元,实施2023年5个村7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聚焦融合发展,城乡环境持续改善。积极做好以“两整一改”、“四净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季度观摩活动4次。投入800万元,坚持城乡同创,常态化保持与阶段性强化相结合,突出重要考察点位标准,努力构建良好的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发展环境。严格管控违法建设,拆除违建15处1600平方米。强化土地卫片执法监察,从严保护自然资源,找回耕地1600.74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五个一”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环保督查交办事项。完成高沟支渠综合治理项目(古城—龙津大道段)沿河截污、河道清淤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对瓷厂周边生活污水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持续推进城区水环境治理进程,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秸秆禁烧工作。狠抓烟花爆竹禁放和冥纸冥币禁烧工作。完成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投资321万元,完成杨家村涂家小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路长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道路绿化、森林抚育工作,完成营造林720亩。加大对重点村非法采砂打击力度,强化夜间治砂巡查,矿产资源管理有力有序。
聚焦社会稳定,基层治理成效显著。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狠抓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圆满完成522对婚检及1106人孕优检任务,完成5600名城镇低保适龄妇女和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工作,超额完成5410名女性安康保险任务,完成七星、沙埂村卫生室改建,古城村卫生室新建工程。全力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扎实开展低保全面排查,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积极推动村、社区“救急难”工作,15个社区全面成立“救急难”互助社,今年以来,“救急难”共救助642人次,发放资金67.74万元。投入140万元,完成邓岗、孔集敬老院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投入43.8万元,完成225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为42名残疾人申请创业扶持和阳光大棚项目补助资金17.2万元。组织开展 “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30场次,文化惠民巡演乡村行6场,四季村晚6场,“送电影下乡”放映350场。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加强国防教育、民兵整组、战备训练和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工作,为国防输送优质兵源38名。积极开展退役军人服务和双拥工作,及时发放优抚抚恤生活补助712.19万元。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完成14个社区首批16家“舒美红色小区”居民之家建设,成立了35家小区网格党支部。狠抓“十大暖民心”行动。投入160万元,拆除重建孔集农贸市场,彻底解决困扰周边群众长达15年的生产生活问题。社保工作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905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08883人,继续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监管新模式,实施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3168家经营主体依法依规纳入监管,全面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强化“平安城关”建设,大力推动“民声呼应”、“市长热线”、“重畅决”、信访、“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扫黑除恶、反电诈、反<敏感词>等工作。突出打造“法治城关”,加强干部法治教育和全民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镇进程。全镇民族宗教、卫生健康、防灾减灾、妇女儿童、教育、科技、文化、工会、双拥、共青团、残疾人、食品药品安全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聚焦服务人民,履职能力持续提升。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变政府职能,真真切切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二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坚持向镇人大主席团报告工作,主动接受镇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定期在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公开栏更新工作动态860余条次。办理“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建议397件。三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相关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落实好“过紧日子”各项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压紧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