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县舒茶镇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办理

舒城县舒茶镇2023年政协第26号提案答复

发布时间:2023-10-26 18:21 信息来源:舒城县舒茶镇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关于建设舒城县茶文化民俗馆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茶谷建设工作的高度关注。针对您们提出的在舒茶镇石塘村大佛山茶场核心区内建设一座集游客科普展示、旅游商品推介、红色茶文化宣传、舒城民俗文化介绍为一体的县级茶文化民俗馆的建议。茶谷建设中心高度重视,于今年3月份,安排人员深入到茶谷有关乡镇开展调研,组织召开茶谷中心班子会议进行专门讨论研究,现给予以下答复。

一是建设茶博馆的意义。正如你们在建议中提到,这项工程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需要。舒茶是伟人视察过的地方,1958年9月16日,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品尝舒城茶叶后,发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伟大号召。在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万里、温家宝、汪洋、张平、沈跃跃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视察舒茶。作为红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六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舒茶镇每年都接待众多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教育活动,承接了大量的党史宣传讲解任务。由于舒茶人民有着独特的红色民俗、茶乡风范,因此在此选址建设舒城县茶文化民俗馆,能够充分展示全县红色文化底蕴下产生、演变的新民俗,促进产业和文化振兴,让龙舒大地红色基因世代相传。是生态优势发挥的需要。舒茶镇生态环境优越,自然风光优美,是舒城县核心茶产区之一,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绿茶)示范村镇、中国美丽茶园、建党百年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全国茶乡旅游精品路线、安徽省森林城镇、安徽美丽茶镇、安徽省美丽宜居百强乡镇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按照“全域环保、全域生态、全域旅游、全域民生”的发展思路,致力打造“合肥后花园的精品园、舒城经开区的配套园、百万龙舒人的服务园、长三角地区的康养园”,充分展示了魅力茶乡新风貌。因此,将茶文化民俗馆坐落其中,必将有效发挥舒茶镇生态环境优势,为打造优美乡村田园风光添绿增景,体现“天人合一”境界,让更多人在此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妙情境。是特色产业提升的需要。茶叶是舒城县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作为六安茶谷的东大门,在舒茶镇具备优越的先决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茶园面积达1.2万亩,年产名优茶260吨,茶叶年产值1.6亿元,茶树良种选育、科普研学水平全省领先,“舒茶早芽”“山坡兰香”“绿观英”等多款名优茶在国内外名优茶评比中屡获“特别金奖”等殊荣,大佛山茶场单体面积达到1350亩,在全市首屈一指,《站在舒茶望北京》、《毛主席来到咱舒茶》等原创性红歌广为传唱,已进入提质增效和提档升级的新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建设舒城县茶文化民俗馆,能够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武夷山考察生态茶园时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打造舒城县以茶为媒的三产融合发展新典范,迅速注入茶产业对外宣传推介新内涵,有力推动茶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是文化品牌发掘的需要。品牌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文化沉淀是产业发展的灵魂。为了充分发掘舒茶镇茶文化资源,激活岁月沉淀和记忆,全面展示当地与茶有关的民俗风情,着力打造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展示窗口,舒茶镇前期已面向社会征集人民公社时期史料、老石器及农机具、生活用品等老物件3000余份。因此,舒茶镇具备建设县级茶文化民俗馆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全力打造这一茶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品示范工程,建成后对外全面免费开放,能够明显提升“舒城小兰花”的品牌价值,厚植文化底蕴,成为接待八方来客参观学习的交流互动场所,充分发挥其茶文化宣传推广和示范引领作用。是休闲旅游发展的需要。舒城县以茶为资源的休闲观光景点众多,为了增加游客对茶叶深入了解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体验性,需要建设一座主题突出、品位高雅、风格别致、韵味独特茶文化民宿馆,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传统技艺有机结合,集中展示茶产业、茶文化和茶科技等核心内容。近年来,舒茶镇以4A级舒茶人民公社景区为核心,以天子寨风景区、大小岩瀑布、开国茶园、沙墩千亩茶梦花田等景点为配套,着力打造让游客“来了忘不了,回去还想来,来了不想走”的茶旅融合项目,构建“红绿交融”的“舒茶两日游”茶旅体系,“一村一品”特色明显,全域旅游初具规模,乡村田园综合体雏形显现,如得到茶文化民俗馆项目的强力加持,将为舒城县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丰富节点内容、深化乡愁记忆、发挥经济效益做出积极贡献。

二是建设茶博馆的内容。建设一座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茶文化民俗主题馆。在茶文化民俗馆内优化布局和功能划区,制作布展茶叶制作工艺流程展示、茶科普宣传、茶历史演绎、茶文化展示等展厅,设置茶历史、茶技艺、茶故事讲解等文化宣传墙,同时布设游客休憩和购物的文创旅游产品、非遗产品与土特产品展示展销等场所,设置时尚茶室、餐厅和结合售茶、品茶、茶道体验、插花、书法绘画、文艺创作等于一体的国风茶艺表演空间。同时收集与茶相关的史料和茶壶、茶具、茶摆件等老物件,开展收集图片,设计图案,制作展板,配备讲解人员,设置线上品牌推介直播间,开展茶文化推广和产品销售等活动。

三是建设茶博馆面临的问题。建设茶博馆的提议很好,方案也进行了充分论证,建设投资也进行了评估,估计工程总投资在400万元。目前因为县财政压力比较大,每年县内投入茶产业发展的300万元茶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标准化茶园建设,茶叶机械推广补贴、茶叶品牌宣传和造,组织开展一些重大茶事活动等。对茶博馆方面的建设扶持力度有限。建议要想实施这条建议,建设茶博馆,要争取专门的项目,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

在此,也将我县茶产业发展情况作一汇报。

一、茶产业发展成效

1. 茶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舒城小兰花”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2023年公用品牌价值得到16.68亿元,较上年增加1.33亿元,位列全国第76位,再次荣获全国茶叶百强县。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指数名单中舒城小兰茶位于32位,影响力指数值为680.52。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13.2万亩,高质高效茶园发展到6万亩,新建智慧茶园两处,面积达1500亩,全县年产干茶3600吨,茶叶综合产值18.6亿元。

2. 茶旅融合进一步提升。茶叶产业与舒城的地域文化、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农业特色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全县已建成7个茶谷小镇、1个果岭小镇、30个茶谷(果岭)小站、135个茶谷(果岭、药库)小院。舒城兰花谷作为全国最美茶乡精品旅游线路得到进一步提升,将舒城万佛湖、万佛山旅游与茶产业有机结合。舒茶九一六既是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又是中国最美茶园,舒茶沟二口村被评为首届安徽省美丽茶村、舒茶镇被评为安徽省美丽茶乡。

二、主要工作

1. 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发展。今年我县高度重视茶树良种的开发,科学培育良种,提高茶叶生产效益,成立了舒城县茶树良种研究所,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九一六大别山茶树种质资源圃,是安徽省茶树种质资源分中心,年出圃良种茶苗4000多万株。大力推进高质高效茶园建设,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宜机化茶园建设,实施茶园双替代、茶叶清洁化流水线生产,通过完善茶园基础设施,使用科学耕作、配方施肥、采养结合等科技手段,改造低产低效茶园,建设有机茶园、高标准茶园和生态茶园。今年全县新建有机茶园4000亩,高标准茶园10000亩,生态茶园16000亩,低产改造茶园30000亩。推进茶园信息化建设,在古尖香茶厂、安徽孔府茶业有限公司推进智慧茶园(试点)建设。

2. 全面推进项目建设。2022年,我县实施四大平台项目41个,其中新建项目28个,续建项目23个。预计当年完成投资5.8亿元。舒茶九一六提升项目、春秋文翁研学小镇、万佛山茶文化中心提升项目、干汊河镇靠山水蜜桃标准园、柏林雨泓奇异莓、安徽忆莲生态果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已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项目已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23年,我县将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茶企茶农利用荒废的土地开发种植良种茶园,继续对茶园基础设施投入、茶叶清洁化加工、厂房建设等方面给予适当奖补。

3. 成功举办茶文化旅游节等相关活动。3月31日,我们在舒茶镇成功举办2023年舒城小兰花茶文化旅游节。评选出舒城县茶旅融合示范乡镇、舒城县助力乡村振兴十佳经营茶企,舒城县首届十个最美茶村和十位最美茶人,组织舒城小兰花名优茶评比、舒城小兰花茶传统工艺炒制大赛、舒城小兰花名优茶展示。4月8日,在晓天镇白桑园村举行2023年舒城小兰花茶文化旅游节(晓天分场)活动。4月15日,在省直机关万佛湖健步走上,组织5家茶企集中展示,组织选手表演舒城小兰花传统工艺炒制。我县还组织CCTV《茶乡春天——舒城篇》拍摄。5月份,组织茶企参加安徽茶博会。通过系列活动开展,进一步扩大了“舒城小兰花”茶叶的知名度,提高舒城茶谷的影响力。另外,在合肥南站、北京地铁1号线、舒城到合肥的高炮等地,设施舒城小兰花宣传标牌。

4. 推进茶旅融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挖掘四大平台中的产业、传统、文化,促进茶旅融合,围绕小镇、小站、小院,打造节点,以点连线,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舒城兰花谷全国最美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为重点,着力打造以产业休闲、旅游观光、健康养生、科学探险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在四大平台区域形成了以九一六茶园、晓天兰花古镇、文翁故里研学旅游小镇、梁祝文化园、河棚茶文化主题公园、万佛山茶文化中心、荷花堰、石关风景区、靠山脆桃、阳光雨露生态园等为节点的乡村旅游集散地。

5. 搭建平台,助推茶叶销售。鼓励茶叶企业创办茶叶专卖店,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大力发展电商销售。2023年度将进一步加大对茶叶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县茶产业发展资金的撬动作用。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