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七镇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
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六项机制” 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7]1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的通知》(皖政办[2018]21号)、省政府安委办《构建“六项机制” 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实施细则》(皖安办[2017]19号)和六安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安委办构建“六项机制” 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六市安办〔2017〕18号及舒政办〔2018〕37号)等文件的具体要求,现就我镇构建安全生产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等“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坚持分级管控、分类实施、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涉及安全生产领域各类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单位、场所、部位、建设项目、设备设施和活动进行风险排查、评估和管控等工作。
二、工作目标
编制完成各行业各企业风险点清单,逐步将完整的风险点信息录入“安徽省风险管控信息系统”,初步构建完成各类风险点查找、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处置、风险责任等“六项机制”,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严控一般事故发生。
三、工作任务
(一)各村(街)负责组织统筹推进本辖区内的单位、场所、建设项目、设备设施和活动的风险管控工作。
(二)各生产经营单位是构建“六项机制”强化风险管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在镇安全生产领导组、各村(街)、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督促指导下,负责构建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由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的,其安全风险点清单上报行业主管部门;由乡镇监管的,其安全风险点清单上报镇安监所。
四、工作内容
1.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全覆盖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责任网格;建设专兼职安全风险管控网格员队伍,建立实施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辖区的《安全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督促、指导村(街)、企业按照《安全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开展风险点查找;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对风险点查找阶段发现的风险应进行分类、分级,实时调整风险等级,逐级核定风险级别,并及时公告风险信息,提高风险研判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性,以便对各风险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镇安监所编制汇总本辖区本行业的安全风险点清单,根据风险点变化情况,做好动态实时更新;将确认后的风险点清单上报县安委办。
3.对于风险研判阶段确定的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等级的风险点,加强预测预警,强化监测监控,做到早预警、早干预,及时督促整治;要结合各自情况,确定各级预警信息发布的具体条件,确定相应的预警级别、发布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采取的措施、预警时效等。在接收预警发布单位送发的预警信息后,立即予以研判,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做好相应处置工作,及时向镇党政办和安监所汇报相关信息。
4.根据风险研判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及有关规定,制定、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并严格组织落实,实现风险可控。应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制定并落实相应风险级别的具体风险防范措施,通过隔离风险点、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手段,达到消除、降低风险的目的。在风险点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5.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健全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督促落实应急必备的物资、装备、器材;加强专业化应急队伍建设,经常性组织应急演练专业化培训,提高风险处置的保障能力。
五、工作进度
(一)制定手册(9月20日前)。镇安全生产领导组参照附件1中所涉及的各行业领域和场所分类,划定各自责任范围,组织制定完成《安全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并下发给各村(街)、各企业。
(二)构建网格(10月10日前)。镇安全生产领导组制定《安全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的同时,完成辖区、领域内安全风险管控责任网格的划分,确定网格责任人。
(三)形成清单(10月30日前)。各村(街)、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开展风险点查找,编制及汇总完成责任范围内的风险点清单(见附件二),上报镇安监所审核。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村(街)、各生产经营单位、镇直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对于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的重要意义,要将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作为今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亲自抓,确保按期完成全镇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构建工作。
(二)系统推进。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是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关键内容,必须各方联动,统筹推进。生产经营单位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框架内实施,防止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脱节。
(三)持续完善。构建并有效运行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是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维护地方安全形势平稳的利在长远的系统工程,必须长期坚持推进并不断完善。各村(街)、各生产经营单位、镇直相关单位每年应对风险点清单进行一次重新确认,检查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的落实情况并不断改进;当内外部情况发生变化时,要随时开展风险点查找及落实防控措施。
附件:
1. 行业领域和场所分类
2.冶金工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示例)、安全风险点清单(样式)及填表说明
3.风险分级方法和标准
附件1
各行业领域和场所分类
1. 单位类: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冶金工贸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
2. 场所类:城市综合体、高层建筑、客运车站、渡口、码头、商场(市场)、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福利院、养老院、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图书馆、展览馆、寺庙、教堂和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
3. 部位类:交通事故易发多发路段、余泥渣土(建筑垃圾)受纳场、垃圾填埋场和焚烧站、危房危楼、老旧房屋、烂尾楼、人防工程,以及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和内涝灾害等重点区域和部位。
4. 活动类:体育赛事、户外运动、文艺演出、演唱会、游园、灯会、庙会、花会、焰火晚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现场。
5. 建设项目类:建筑工程、城市交通设施、水利工程、电力工程、市政工程、地下空间等大型建设项目。
6. 设施设备类:轨道交通、电力设施、隧道桥梁(含高架桥)、管线管廊(燃气、石油、天然气、水、电等)、通信、建筑用升降机、电梯及游乐设施、煤气瓶、玻璃幕墙、户外广告牌、城市旧挡土墙等重点设备设施;商船、游船、渡船、渔业船舶、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重型货车和汽车列车、建设施工单位散装物料车、校车、教练车等重点交通运输设备设施。
7. 其他类:上述分类中未能涉及但确实存在风险隐患的其他风险点。
附件2
冶金工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点查找
指导手册(示例)
(一)风险点查找范围
1. 装置、设备、场所类
(1)产生、供给能量的(如:发动机、变压器、油罐)。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如:电梯、脚手架、高空作业平台)。
(3)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积蓄或突然释放的。(如:各种压力容器、槽罐、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
(4)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
2. 能量载体类
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放射源、带电体、行驶中的车辆、运动部件、飞行物体等。
3. 危险物质类
各种有毒、有害、腐蚀性、刺激性、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
4. 危险作业活动类
如动火、进入受限空间、高处、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检维修、盲板抽堵等。
(二)安全风险点清单(样式)
序号 |
上报单元 |
填报日期 |
风险点描述 |
风险点所在位置 |
风险点 所在单元 |
风险等级 |
管控措施 |
||||||||||
类别 |
分类 名称 |
具体 名称 |
风险 特征 产生 条件 |
可能导致 的后果 |
市 |
县/区 |
主管(监管)单位、街道 |
单位 名称 |
详细 地址 |
坐标 (经纬度) |
负责人 |
联系电话 |
|||||
|
|
|
冶金工贸 |
场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安全风险点清单》填表说明
1.【序号】请按照“一点一号”(即1个风险点1个序号)方式,顺序填写。
2.【上报单位】请填写县级行业主管单位名称。
3.【填报日期】请填写递交县有关部门的日期。
4.【类别】请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如在“类别”之外增加,请(选项表)中修改,同时报表中进行说明。
5.【分类名称】请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如在“分类名称”之外增加,请在(选项表)中修改,同时报表中进行说明。
6.【具体名称】请填写具体风险点、危险源名称,请注意名称的唯一性。
7.【市】请填写地级市的名称,如“六安市”。
8.【县/区】请填写县、县级市、区的名称,如“舒城县”。
9.【主管(监管)单位、街道】请填写主管(监管)单位、镇的名称,如 “杭埠镇”。
10.【单位名称】:请填写风险点、危险源的主体责任单位营业执照名称或法定名称。
11.【详细地址】请填写详细的地址到门牌号,如“六安市舒城县××镇××小区××幢××室”。
12.【坐标】请填写风险源危险点中心的经纬度(如无法确定,可以暂空。
13.【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企业实际控制人。
14.【联系电话】:法定代表人或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联系电话。
15.【风险等级】:下拉菜单中选择,不允许修改。
16.【管控措施】:一般填写以下内容:①主体责任单位管控措施。②主管部门管控措施。③应急措施。
附件3
风险分级方法和标准
4-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析
级别 |
说明 |
描述 |
I |
极有可能发生 |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极高 |
II |
很可能发生 |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较高 |
III |
可能发生 |
全国范围内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偶有发生;评估范围未发生过,但类似区域/行业发生频率较高 |
IV |
较不可能发生 |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偶有发生 |
V |
基本不可能发生 |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极少发生 |
4-2 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严重性分析
级别 |
说明 |
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描述 |
1 |
影响特别重大 |
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巨大财产损失,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舆论和政治影响 |
2 |
影响重大 |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严重财产损失,造成恶劣的社会舆论,产生较大的政治影响 |
3 |
影响较大 |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需要外部援救才能缓解,较大财产损失或赔偿支付,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良的舆论影响,产生一定的政治影响 |
4 |
影响一般 |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现场处理(第一时间救助)可以立刻缓解事故,中度财产损失,有较小的社会舆论,一般不会产生政治影响 |
5 |
影响很小 |
无伤亡、财产损失轻微,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舆论和政治影响 |
备注:1.本表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2.风险后果中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的确定是参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进行描述的;若其他行业/领域对后果严重性有明确分级的,可依据相关规定具体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