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全镇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财政收入162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2023年政府工作重点是:
(一)坚持擘蓝图,开新篇,在构建发展布局上谋思路。
以东长路(长将路)为中线,向东打造以工业集中区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集群,向西打造以将军山大渡槽、幸福山为重心的现代休闲旅游观光长廊,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推动工业发展。坚持“工业强镇、生态富镇、商贸活镇、产业兴镇”发展思路,树立“强产业、扩规模、促转型、优服务”工作理念,依托镇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工业及民营企业,重点扶持6家规上企业。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政策、资金、人员上对企业发展予以帮扶。结合“四送一服”工作,常态化开展班子成员走访企业活动,为企业纾难解困。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健祥杭白菊种植专业合作社、板山生态园等新型经营主体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不断壮大镇域经济规模。创建将军山大渡槽3A级景区。坚持“保护为主,传承精神,融合发展”方针,对将军山大渡槽进行保护性开发。充分发挥将军山大渡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整合旅游资源,聚集产业要素,构建资源友好型、环境生态型的旅游发展模式,把将军山大渡槽景区打造成以生态休闲体验为特色,集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养生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开发幸福山旅游资源。在白果村、农林村、林业村修建15km幸福山登山步道,规划建设幸福山及周边景点,完善幸福山庄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依托国有幸福山林场、国有大河湾林场、毛竹科技示范园,做好山水文章,有效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进一步推进车厢沟樱桃采摘基地建设,将车厢沟樱桃采摘基地打造成“网红”打卡基地。将特色采摘、休闲旅游、生态旅游融为一体,实现幸福山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特色产品提质增效。通过挖掘整合特色产业、盘活村内现有资源,进一步为传统产业赋能、挖掘新价值。推动张母桥挂面生产基地投入生产,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良,做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母桥挂面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实现张母桥挂面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经营、销售。在产品质量上下足功夫,推动张母桥挂面扩容增量,全面提升市场知名度、竞争力、占有额,打造全县第一挂面生产基地。投资约395万元,建设香椿种植基地四期工程,示范带动全镇3000亩蔬菜种植,每年为当地农民增加收益约1500万元。香椿基地一二三四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后,将实现香椿等产品粗加工、冷链供应及深加工一体化进程,形成特色种植产业链,壮大集体经济规模,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打造皖西知青文化村品牌。持续分期投入皖西知青纪念馆、农特产品展示中心、特色民宿、农耕体验等场所建设。通过节点建设,打造皖西知青文化村打卡地,围绕知青纪念馆和乡村邻里中心,通过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充分衔接知青文化项目。进一步拓展周边农业采摘观光体项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全镇农特产品促销有机统一。打造集游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知青文化旅游村落,实现“农文旅居”一体化。借助知青文化平台,唱响张母桥知名度。招商康养中心建设。积极落实张母桥中学权属移交和办证工作。计划投资1亿元左右,在张母桥中学原址上,分三期建设康养中心,拟建2000个床位,打造老年群体优质高档康养场所。
(二)坚持兴农业、促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上添动能。
心系“国之大者”,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大责任,以更大的政治担当抓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全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上争取的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2275万元,建设面积9100亩,2023年9月开工,12月底完工。继续夯实“两改革”一发展工作,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强化村级财务管理,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审核把关票据和项目支出管理,稳妥推进李堰、陡河村进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账务分设”试点工作。加大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主体培育力度,积极为申报省市县级示范开展服务,为主体申报项目创造条件。深入实施“138+N”工程,计划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17个,超额完成县任务目标。预计2023年底,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600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个。
(三)坚持夯基础、优环境,在实施城乡建设上求突破。
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创建美丽宜居乡村。全力做好金舒大道前期保障工作,实施好村道安全防护和衔接乡村振兴项目,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计划投资1460万元,实施的集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向长堰村部和张母桥镇敬老院延伸,目前已进入设计阶段。计划投资1.3亿元,实施的长冲河和凤凰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导向型开发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进入省评审阶段。全镇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提升和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农村垃圾污水综合治理,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2023年规划新造林550亩,其中油茶造林500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含油茶低改500亩;封山育林2000亩。落实好省级森林抚育和省级退化林修复任务。
(四)坚持惠民生,暖民心,在提升满意指数上下功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兜牢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及时发放困难人员社会救助金,聚焦关切残疾人、农村“三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适当提高救助标准,接续完善救助体系。向县民政局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由专业第三方每月开展四次上门家政服务及心理辅导。预投资360万元,建设街道、砂院村、长堰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加大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增加特困人员集中入住率。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简化生育登记手续办理,提供优质的妇幼保健服务。调动群众生育意愿,实现全镇人口正增长。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不断提升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能力,预计2023年发放优抚资金300余万元。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各项乡村文体活动,有序组织各类汇演、调演,推进全镇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加快推进张母桥镇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审批落地,全面建成多层次体育文化活动场所,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五)坚持守底线、保安全,在维护社会稳定上有作为。
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夯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宣传反电诈、反邪教、双提升、重畅决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完善镇村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配齐“一村街一法律顾问”。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巡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坚持两个“至上”,围绕两个“根本”,强化安全生产各项责任措施,筑牢全镇安全生产防线。积极创建“枫桥式派出所”,深入加强队伍管理,狠抓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严厉打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匡正不良风气,弘扬社会正能量,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继续号召符合条件的群众接种新冠疫苗,倡导60岁以上人群“应接尽接”,全面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全力做好医疗物资保供。根据国家政策和疫情形势变化,持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