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为保护圩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切实做好圩堤防汛工作,根据“安全第一,以防为主,常备不懈,全力抢险”的防汛抢险方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编制千人桥圩圩口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千人桥圩地处舒城县东北部,属杭埠河水系,行政区划属千人桥镇。圩内多平原低洼地,地面平均高程12米,最低8.0米、最高15.6米。保护面积76平方公里,内有耕地5.7万亩,保护人口约5.7万人,主要居住点圩内21个村及1个街道居委会。圩内现有街道居委会1个,集镇区域内有学校4所(千人桥中学5000人、高程14米;千人桥初级中学300人、高程14.5米,千人桥中心小学1200人、高程14.5米,鲍桥小学200人,高程15米),医院1家(千人桥中心卫生院,高程14.5米),粮站1座(千人桥粮油中心站,高程14.5米)。千人桥圩区GDP总值11000万元。圩内交通便利,S330省道东西穿圩而过,合九高铁建成通车,县乡公路遍布全圩,供电、通讯设施完善,覆盖全圩。圩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水产养殖业发达。
2.2 水利工程现状
千人桥圩堤主要由杭埠河干堤、丰乐河干堤、朱槽沟河东堤、钱大山河西堤和杭北干渠组成。东临钱大山河,南临杭埠河,西与城关镇以朱槽沟河为界,北与肥西县以丰乐河为界。
杭埠河干堤从新河口至将军宕,长15千米,堤顶高程19.4-17.24米,堤顶宽度6-8米,内坡比1:1.5,外坡比1:1.5-1:2,该段堤坝已加固。路里至千人桥上阳大桥段经治理,防洪能力达20年一遇,下游段堤坝已加固完成,设计防洪标准50年一遇。
丰乐河干堤从朱北大埂至黄城大墩,长8千米,堤顶高程17.74-16.7米,堤顶宽度7米,内坡比1:1.5,外坡比1:2,目前已加固完成,设计防洪标准50年一遇。
朱槽沟河干堤从路里新月至与丰乐河相交,长16.5千米,堤顶高程18.4-16.7米,堤顶宽度3-4米,内坡比1:1,外坡比1:1,下游张屋至丰乐河交叉已治理段,防洪能力达10年一遇。上游段由于河段急流、湾多,险工险段多,防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
钱大山河干堤从周圩将军宕至与丰乐河相交,长13千米,堤顶高程17.24-15.7米,堤顶宽度3-4米,内坡比1:1,外坡比1:1.5,防洪能力10年一遇,2020年钱大山河出河口已封闭,并建成一座排涝泵站,钱大山河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千人桥圩现有穿堤涵闸42座;机电排灌站27座总装机2384kw,洪涝期间将千人桥圩内积水排入朱槽沟河、丰乐河、钱大山河。
我镇四周的4条河流,除杭埠河、丰乐河以外朱槽沟河、钱大山河均无水文、水位参考点。朱槽沟河、钱大山河根据以往防洪经验,路里河来水频繁,将低于堤顶3.5米以下水位定为设防水位,低于堤顶2.5米以下水位定为警戒水位,低于堤顶1.5米定为保证水位。
2.3 风险分析
千人桥圩历史洪水分别为:1954年、1969年、1991年、2016年、2020年。
1954年4月24日~7月底累计降雨量1601毫米,杭埠河出现洪峰19次,龙河口下泄流量达2740立方米每秒,下游圩堤破口155处,总长5316米。
1969年,7月1~20日,普降大雨,20天降雨622.5mm。杭埠河、丰乐河水位猛涨,漫堤破圩,圩堤溃口128处,其中我镇杭埠河、丰乐河、路里河均破堤。
1991年舒城县遭受了长时间的阴雨、暴雨、大暴雨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特别是6月8日至7月20日期间的数次强降雨,杭埠河、丰乐河多时段、常时间超保证和警戒水位。面对险情,圩区迅速召集人员,加上多年治水成果发挥效益,虽然内涝严重,但圩堤并未破堤,经全镇人民共同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016年突遭特大暴雨侵袭,从6月30日晚至7月2日上午,雨量、强度均创历史新高。丰乐河、朱槽沟河圩堤出现大小险情十余处。在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全镇人民10多天的努力,成功将丰乐河孙郢涵、韩桥新圩涵;杭埠河孝子棚涵;路里河小湾涵、大畈涵封堵,确保圩堤不破堤。
2020年7月19日连日暴雨使丰乐河水陡涨,连接钱大山河的严沙宕河由洪水漫堤,在下三段破堤约60米,造年下三、童畈、舒兴、兴丰、黄城5个行政全部淹没,造成约9000多人无家可归。
千人桥圩一旦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的特大洪水,威胁最严重的朱槽沟河圩堤,将出现漫堤、管涌甚至溃破等重大险情,将会造成圩内近2万多亩耕地成灾,影响人口达2万多人。
3 防汛组织机构
千人桥圩堤防汛抢险工作,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千人桥镇政府成立千人桥圩防汛抢险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汤为平任政委、镇长杜荣增任指挥长,镇党委副书记黄瑞、副镇长朱兴民、副镇长陈瑞、副镇长曹光保、宣传委员程洁、武装部长唐国庆、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王金林为副指挥长,镇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指挥机构安排1名水利技术人员。防汛抢险指挥部下设指挥调度、应急抢险、技术指导、灾情收集、工程抢险、灾民安置及生活保障、治安保卫、医疗卫生、宣传报道、纪检督查等9个小组。
应急抢险组
组 长:陈 瑞
成 员:镇抢险队50人,各村抢险队
主要职责:负责应急抢险救援,抢救、转移安置灾民和灾区集体群众财产等。
技术指导组
组 长:唐国庆
成员单位:水利站 应急所、
主要职责:负责对防汛抗旱过程中的水利工程等提供技术指导。
灾情收集评估组
组 长:汪洪潮
成员单位:民政办、农综中心
主要职责:负责灾情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负责对灾害损失以及灾害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情况进行评估。
通讯器材组
组 长:张 宇
成员单位:水利站、电信分局、供电所
主要职责:负责灾区水利、电力、通讯、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抢险和抢修。
灾民转移及生活物资保障组
组 长:王金林
成员单位:镇党政与社会事务办公室、镇财政所、镇公交公司、各村
主要职责:负责为受灾群众提供吃、穿、住等生活物资保障。
治安保卫组
组 长:曹光保
成员单位:综治办、派出所、城管中队
主要职责:负责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卫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医疗卫生组
组 长:汪洪潮
成员单位:镇计生办、镇卫生院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有关单位为灾民和抢险救灾人员提供医疗救治,提供必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负责灾区卫生防疫、疫情监测和住处收集上报工作。
宣传报道组
组 长:程 洁
成员单位:镇社事中心
主要职责:负责抢险救灾工作的宣传和新闻报道。
纪检督查组
组 长:芦 伟
成员单位:镇纪委
主要职责:负责对防汛抗旱过程中干部履职情况、防汛抗旱救灾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4 不同阶段防御措施
4.1 预警
当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或水位达警戒水位时,通过镇村广播、手机等方式将雨情、汛情、工程及前线防汛抢险等情况及时告之群众,做到人人知晓,时时关心。
当杭埠河、丰乐河、路里河水位达到设防水位时,采用4时段每6小时观测一次水位,及时电话上报指挥部,为研究决策提供第一手参考数据,广播站做好播报准备;当杭埠河、丰乐河、朱槽沟河水位达警戒水位时,采用8时段每3小时观测一次水位,广播站及时播报堤防巡堤查险队到位及工作开展情况,应急抢险队准备情况,指挥部通过程控和移动电话下达抗洪抢险命令。同时动员圩内圩堤居民做好转移准备。当杭埠河、丰乐河、朱槽沟河水位达到保证水位时,广播站滚动播报汛情发展及防汛抢险情况,发出社会动员,全员参与抢险救灾。
4.2 各阶段防汛工作安排
千人桥圩在汛期到来之前,对所有堤防和水利设施进行检查,进行一次系统的查险排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一时难以解决的,进行登记、备案,提出汛期的具体应对措施。
当外河水位达到设防水位时,抢险指挥部全体成员迅速进岗到位,部署和落实各组的工作程序和内容。细化工作方案,责任包干到人。
巡堤查险:当水位达警戒水位时,人员进驻堤防,迅速开展险情排查。堤防每50米1人,建筑物每处1人。重点巡查堤防背水坡渗漏、管涌,建筑物的闸门封闭、渗漏;当降雨持续,根据水位上涨幅度,增加巡查人数,加大查险频次,扩大查险范围和内容,由1人增到2~3人,由半小时巡查一次缩短到10分钟一次,由迎水坡扩大至整个大堤,全面巡查渗漏、塌方、漫堤等险情。
应急抢险:要求与巡堤查险组同步上堤,险情一经发现,以最快速度全力投入抢险。险情加重和出险地段增多,及时投入抢险队,直至抢险队全员投入,再临时调集民工和请求民兵支援。
转移安置:根据汛情发展,在指挥部紧急会商、慎重决策后,经请示县防指,确定人员、财产转移时机,转移安置人员随时待命,一经确定转移,立即开展工作,坚持转移原则,注重速度和效率。
后勤保障:当水位达到设防水位时,工作机制及时启动,前线查险抢险投入人数多、抢险物消耗多、转移人口多,后勤保障工作也就任务重、困难多,要逐步加大工作强度,确保全部人员安全转移和妥善安置。
4.3 圩堤抢险工作安排
如降雨集中,杭埠河、丰乐河、朱槽沟河水位快速上涨,当水位达设防水位后,还在持续上涨,指挥部成员分别进驻巡查及抢险现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具体负责部署和指挥抢险抗灾。
当堤防出现渗漏和管涌时,现场指挥部组织应急抢险迅速进行堵漏和防渗处理,镇水利技术人员全程指导,根据险情程度,提出增加抢险人员。
当堤防出现漫堤,全力加堤,抢险人手不足,组织当地群众投入抢险。
当堤防出现塌方和决口时,所有人员全力封堵,险情难以控制,不断扩大,立即请示县指挥部下派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申请要求派民兵帮助抢险。
后勤保障组积极调拨和配送物资,保证所需物资充足,镇自筹物资消耗尽时,紧急申请调拨县级储备物资。
4.4 圩堤弃守相关工作
4.1.1 圩堤弃守
杭埠河、丰乐河全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水,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后,降雨持续,水位继续上涨,加堤速度跟不上水位上涨速度或堤防塌方决口,抗洪抢险力量全部投入仍不能控制险情发生,实属人力难为时,现场指挥部紧急请示县防指,要求做出圩堤弃守指令,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命令放弃防守后,现场指挥部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在抢险人员奋力抢险的过程中,放弃防守命令下达前,转移抢险人员所需的车辆和船只应准备就绪。当放弃防守命令下达后,应立即将圩内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抢险人员应持续抢险,直到圩内人员转移完毕,虽经全力抢险仍不能控制险情发生时,抢险人员分批撤离。
圩内全部进水后,指挥部组织船只入圩进行全面搜救,确保不遗漏一人,避免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4.1.2 人员撤离线路
当朱槽沟河陈绪宕闸至西河宕闸出现难以控制的险情时,受灾的主要是千佛、鲍桥、路里三个行政村,主要安置地点在千人桥镇中学,人员撤离路线路里、鲍桥两村圩内群众经老六舒三公路向集镇转移,千佛村群众由千佛路、老六舒三公路向集镇转移。(附件1)
当朱槽沟河西河宕闸以下出现险情,受灾的主要是张屋、旺禾、三汊河三个行政村,安置地点在千人桥镇初级中学,人员转移线路:张屋村圩内群众由村主干路→千三路→千人桥镇初级中学转移,旺禾村圩内群众由村主干路→千三路→千人桥镇初级中学转移,三汊河圩内群众由村主干路→千三路→千人桥镇中心桥或中心小学。
当丰乐河出现险情时,受灾的主要是三汊河村、童畈、舒兴、兴丰、下三等村,人员转移线路:三汊河圩内、舒兴、童畈群众由村主干路→千三路→千人桥集镇安置点转移。黄城村、下三、兴丰等村群众由村主干路→五黄路→重阳中学转移。
杭埠河可能出现险情的地段主要在周圩、孙湾、重阳,该段出现险情,影响全镇重阳、孙湾、五里桥、周圩、舒胜、韩桥、下三、黄城等8个行政村,安置点在千人桥初级中学和千人桥中学,人员转移线路:黄城村、下三村、五里桥村圩内群众由村主干路→五黄路→S330省道→千人桥镇中学。韩桥村、舒胜村、周圩村、孙湾村、重阳村圩内群众由村主干路→S330省道→千人桥镇中心校或千人桥中心小学。
5 保障措施
5.1 防汛抢险队伍
巡堤查险和应急抢险队伍在汛期来临之前组建完成,队员由各村的青壮年劳力和有一定抢险经验的老同志组成,村营长或村民组长任队长,名单造册登记(见附件),在主汛期之前开展1~2次实战演练,保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镇上成立49人的应急抢险险,承担全镇急需的圩坝抢险及人员转移任务。
5.2 抢险物资
抢险物资由千人桥圩所在地千人桥镇自筹和村级物资储备两部分组成。千人桥镇自购木桩350根定点存放,重点险段储备一定量的沙石,编织袋、部分木桩采用与相关企业协议储备的方法,其中木材50方、编织袋3万条。村自筹部分物资在汛前定点存放在指定的村部或堤防,由专人负责看管。
5.3 交通运输
汛前落实好防汛抢险车辆,按照物资调配和应急抢险进行分类造册登记,注明车辆类别,联系方式,确保抢险时能及时到位。
汛前做好物资储备地、临时取土区至千人桥圩堤防和群众撤离道路的清障、整修,保证道路畅通。
5.4 生活保障
根据千人桥圩汛期需临时转移人口数量和千人桥圩区现状,确定灾民安置点设在重阳初级中学、千人桥中学、千桥初级中学、千人桥中心小学。。
镇中心卫生院派医疗小分队进驻安置点,加大卫生防疫知识宣传的同时,做好传染病等疫情防治工作。镇派出所派2名以上专职干警,进驻安置点,日夜巡逻查哨,维护安置点生活秩序,保卫转移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6 值班值守制度
6.1严格防汛记录
1.明确当班值班人员起止时间;
2.接上级有关部门的防汛电话,要清晰记录在值班薄上,内容包括:发话人、发话单位、时间、具体内容、处理情况等;
3.对外联系及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汇报以及答复,记录要求文字清楚、详细真实。
6.2严格交接班
1.接班人应当掌握与防汛有关的情况;
2.主动向交班人员了解其防守情况;
3.查阅防汛记录;
4.向有关单位了解有关工程情况 。
6.3严格实行汛期24小时巡查值班制度
明确巡查值班人员职责,规范值班记录、交接和突发情况处置等工作,保证防汛抗洪各类信息记录在薄,决不在自己手中延误、丢失。值班人员要做到人不离岗,坚守岗位,不得出现中途离岗、擅自离岗现象。对突发险情的信息报送,严格按照防汛快报制度执行,必须及时、客观、真实地做好信息报送工作,详细反映出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灾害程度等内容,必要时留下关键性影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