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有效遏制此类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网络诈骗法》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主要源于个人信息泄露、技术手段更新快、监管漏洞等多重因素。据统计,2024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数量较往年有所上升,尤其是机票退改签、冒充公检法等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为此,本方案旨在通过加强监管、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完善技术手段等方式,构建全方位的反诈防护体系。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近期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省系统整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现场会和全市、全县推进会的部署要求,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展分类式、全覆盖宣传,掀起全镇反电诈宣传高潮,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势头,全力守护老百姓“钱袋子”,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党的二十大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工作目的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只有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撑与公众参与,才能有效遏制诈骗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五、主要内容
1. 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强调从源头杜绝个人信息泄露,要求公众妥善保管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等敏感数据,避免点击可疑链接或扫描不明二维码。
2. 账户安全管理。政策建议为银行账户设置复杂密码,并避免在不同平台使用相同密码。同时,金融监管机构要求清理同一人在同一银行的多余账户,以降低风险。
3. 金融安全意识提升。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诈骗手段的识别能力,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学生等易受骗群体,开展针对性教育。
4. 技术反制与监管强化。政策提出加强互联网行业监管,要求企业提升安全防护等级,并建议国家网信办建立异常风险搜集机制,封堵涉诈网址。
六、创新举措
各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反诈进乡村、进校园、进医院、进工地、进企业、进政府网站、媒体网络、进车站、进经营服务场所、进金融服务网点、进机关等。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1. 宣传教育。各地通过社区活动、校园培训等形式,普及反诈知识。例如,图们市向上街道开展入户宣传,协助居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2. 技术手段。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要求公众实名注册并开启预警功能,以实时拦截诈骗信息。
3. 联动机制。 建立公安、银行、电信运营商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共享信息,快速响应诈骗案件。
未来,反诈工作将更加注重技术反制与公众教育的结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诈骗行为的识别与拦截能力。同时,政策将进一步细化,明确各方责任,推动形成全民反诈的社会氛围。
八、解读机关和解读人
解读机关:千人桥镇综治办
解读人:汤德刚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0564-804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