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办〔2022〕47号
各村,乡直各单位:
经乡领导同意,现将《柏林乡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暨学雷锋志愿服务2022年度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柏林乡党政与社会事务办公室
2022年4月11日
柏林乡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暨学雷锋志愿服务2022年度工作方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深化拓展我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根据十四五规划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厅字〔2021〕43号)、舒城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舒城县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学雷锋志愿服务2022年度工作方案》(舒文明〔2022〕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柏林实际,现制订柏林乡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暨学雷锋志愿服务2022年度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主题,以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为标志,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使命,彰显特色优势,盘活各类资源,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筑牢城乡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广泛动员和激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工作目标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紧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围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建强乡级志愿服务支队,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更好地推动基层群众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站、点)打造成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
三、工作重点
(一)推进四项基础工作
1. 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按照文明单位对口原则,建立文明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挂点联系制度,各村主动邀请参与联系包保的乡领导和乡直单位,定期对联系村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工作进行实地督查调度,了解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实现文明实践工作整体联动。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开门询单、群众点单、站(点)派单、志愿接单、社会评单的“五单”运行机制,进一步落实志愿者奖励嘉许制度,培养一支在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促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可持续推进。
2. 阵地资源提档升级。各村要严格对照实地点位标准,举一反三、查漏补缺,扎实做好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工作。打造一批优秀示范点位,在做好硬件达标的同时,追求软件的全面提质提档。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文化场馆等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基地,整合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带头人、乡贤能人等现有资源,切实加强阵地、人才、项目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文明实践的辐射力。精心策划提炼出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经验做法,着力宣传推广一批文明实践公益广告,孵化培育一批文明实践特色项目,打造推出一批文明实践特色品牌。
3. 志愿服务推深做实。各村各单位要开展“永远跟党走”宣讲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用好志愿服务队伍,强化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的对接,加强与公共服务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的联系,促进文化、科技、体育、医疗卫生、法律、通讯、消防等行业系统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人才库。定期开展志愿服务交流培训活动,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积极组织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总结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典型,结合农时季节、婚嫁庆典、逢年过节、文化庙会、农村集市等重要时间节点,量身定制便于群众参与的活动项目,不断提升服务层次和质量。
4. 智慧平台上下联动。要整合乡直单位和村(社区)的文明实践服务资源,以及区域志愿服务团队资源,努力打造 上下联通服务管理综合智慧云平台,实现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 所(站、点)精准对接,打通乡所与站点的堵点和断点,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努力实现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活动线上线下数据共享,形成全域文明实践工作指挥调度“一盘棋”。
(二)抓好六项工作任务
1. 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紧贴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紧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适应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的特点,搭建起科学理论与群众连接贯通的桥梁,结合“乡村名嘴”进基层、“三下乡”等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形成理论掌握群众、群众运用理论的生动局面,不断增进广大群众对科学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结合农民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农村群众更真切地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更好地用于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2. 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宣讲活动,用好“学习强国”网络平台及微博和“柏林先锋网”等新媒体,增强理论宣传的即时性、互动性和覆盖面;用好宣传栏、农家书屋、乡村大喇叭等固定阵地,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宣讲解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阐释中央大政方针,用“大白话”“百姓话”把乡村振兴、致富兴业、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增强理论政策宣讲针对性吸引力。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和军民共建活动,注重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引导基层群众从内心深处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 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行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乡贤等活动,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推选等建设活动,组织发布乡风文明“红黑榜”,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好用好道德讲堂,用身边好人的感人故事和可贵精神引导群众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深入开展建设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
4. 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充分激发群众自办文化的积极性,把活跃在农村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把群众参与文 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农民文化乐园、社区活动中心等文化平台,精心设计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文艺项目,组织各类比赛活动,努力让群众动起来、乐起来,把人人聚起来。广泛开展“结子、种文化”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教、学、演、帮、带”,指导培养一批能干、愿干、会干的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为群众种下文化种子、厚植文化根子。持续推动文化下乡,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作品,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手头、送到老百姓眼前。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系列主题活动,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经常性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广场舞、戏曲汇演、农民运动会等活动,定期开展“送戏进万村”“红色文艺轻骑兵”“三下乡”等惠民演出和戏曲汇演、文艺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中国梦歌曲大家唱、乡村广场舞、地方戏曲汇演、群众体育比赛、读书看报、文艺培训等活动,提振基层群众的精气神。
5. 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新乡贤引领作用,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推选培树活动,讲好家风家教家训和群众身边典型故事。发挥农村“一约四会”作用,以抵制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为着力点,遏制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恶俗禁办。严厉打击非法宗教、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
6. 践行为民服务初心。深入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公仆意识、强化人民情怀,倾听呼声、问需于民,接地气拟定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清单 ,千方百计满足群众需求,满腔热忱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竭尽全力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成。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的主体责任,把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组织“一 把手”要高度重视,亲自抓、带头做,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完 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文化、 科技、教体、民政、卫计等部门的资源,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 践所站建设工作中各尽其职、各展所长,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经验总结。各村各单位要找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发力点,突出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 果导向,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及时发现亮点,总结各具特色的工作路径。深入挖掘工作中的鲜活经验和有效做法,及时推出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和创新案例。充分调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志愿服务队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让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成为群众“学习、实习、实践”的精神家园。
(三)加大宣传推广。把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到主题宣传、政策宣传、典型宣传中,利用多种新媒体形式,不断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要用足用活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立足群众视角、反映群众感受,用心锤炼标题和内容,重点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的进展态势,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带给城乡的新气象新成效,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引导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
(四)完善督查考核。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考评评价标准体系,定期进行考核评估。把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纳入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纳入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巡察内容和考核督查范围。采取明察暗访、专项督查、公开通报、媒体曝光等方式,不定期对各级新时代
文明实践工作的组织、阵地、资源、队伍、活动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督查考核结果报乡党委,纳入村领导班子和村干部工作考核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