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2022〕27号
各村、乡直各单位:
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功能,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着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按照中共舒城县委办公室《关于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文化聚力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实现“村村有活动、部门有行动、乡里有演出”,着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蕴含廉洁元素、富有棠树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棠树提供强大的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二、主要任务
(一)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1.村村有活动。各村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具有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有效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举办科技培训班、读书交流会、政策宣传会等活动强素质、提技能、阔视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听书说书、听戏唱戏、跳广场舞、舞龙舞狮、放电影、唱农歌、趣味性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农民文体活动,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倡导“一村一文化”,推动“乡村文化大舞台”活动深入开展。鼓励农民在春节期间自发举办“乡村春晚”。引导有条件的村充分挖掘本地的文艺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和非遗传承人等编排创作节目并在村级演出。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鼓励农民自发组织参与,通过“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乐农民”的方式,让乡村“火”起来,农民“乐”起来,群众“组织”起来。
2.部门有行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载体平台,实施乡村流动文化服务。积极开展文化帮扶活动,乡综合文化站组织开展文艺培训、送戏下乡、电影放映等活动。乡科协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普惠民乡村行等活动。乡计生办组织卫生健康科普知识巡讲、健康义诊等活动。乡司法所、综治办以“宪法进农村”活动为载体,深入乡村开展法律法规、防骗知识、打击违法犯罪等宣传教育,开展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发挥群团组织优势积极参与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其他部门结合各自职能业务提供帮扶和服务。
3.乡里有演出。围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统筹“喜迎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在传统节日、党和国家重大节庆日等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演出活动。广泛收集整理农耕文明中的乡规民约、族谱家训以及传统乡贤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进行展演,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挖掘、发现、培养一批具有号召力、影响力和各个年龄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文化骨干、农民艺术家等,确保乡村文化事业代代传承。进一步整合乡、村两级文化资源,通过汇演、调演、巡演、竞演等多种形式开展同台打擂,把文化能人“请”上来、文化家底“亮”出来、文体活力“秀”出来,采取广泛发动、重点邀约和培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创作一批,制作优秀节目单,推动形成“群众点戏、我们唱戏”的良性互动。
(二)同时,围绕县重点打造的“五大”文化活动品牌,结合棠树实际,积极发掘、打造相关活动。
1.特色产业节会品牌。立足棠树“春看桃花夏赏荷,秋采油茶冬览梅”四季花海特色,举办荷花节、油菜节等特色节会,扩大“棠树人家”一村一店品牌影响力,推动文旅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2.打造广场文化展示品牌。以文化广场为平台,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方式,充分挖掘农村业余文艺爱好者、民间文艺能人、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人才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如举办露天电影、歌舞晚会,拔河比赛、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赛事,太极拳、广场舞、交谊舞等表演。将文化广场打造为群众参与面最广的文化文艺活动展示平台。
3.打造文体活动趣味品牌。以“参与、健身、娱乐”为理念,本着娱乐性、参与性、群众性的原则,适时举办农耕健身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农民唱歌比赛等文体活动,把农民的日常劳作、生活场景演化为兼具趣味性和健身性的文体项目。
4.打造传统文化民俗品牌。深入发掘本地舞龙、舞狮、高跷、杂技、魔术、闹花船等传统民俗,并积极融入新的内容元素,引导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展示活动,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5.打造红廉文化主题品牌。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征集红色廉洁故事等方式深挖本地红廉文化资源,通过歌舞、小品、书画展等形式,编创一批文艺节目,打造具有棠树特色的红廉文化品牌,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廉洁品格、自觉修身律己,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三、工作要求
1.强化思想认识。乡党委成立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文化站。各村各单位要从巩固扩大党在基层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筑牢坚守基层意识形态思想防线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把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策划好、组织好、落实好,进一步发展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2.细化任务分解。各村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各单位要结合工作职责,积极安排活动。乡选择云雾、峰西、棠树三个村作为试点开展文化活动,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并逐步推广至全乡各村。乡开展演出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各村开展文化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各村每年至少要上报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艺节目,纳入乡级群众文化节目库。
3.用好基层阵地。做好乡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地点常规免费开放工作,每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00天,每周开放时间累计不少于40小时,保证每周5-6天的开放时间。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农闲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丰富活动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建立以红色文化、乡土文化为主的党史村史馆,配套修建集党建宣传墙、政策明白墙等为一体的党建文化长廊,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党建文化品牌。利用基层远教终端站点和远教文化广场等平台搭建文化娱乐场所,开展“党建文化+宣传教育+文明实践+文艺演出+道德学堂”等系列文化活动,不断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
4.加大人才培养。各村各单位要建立文体人才库,挖掘乡村文化能手,选拔优秀文化工作志愿者,提高文化人才服务水平。吸收网红、大V等民间网络人才,带动全乡群众踊跃参与。加大乡村文化人员培训力度,每年至少开展1次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村级文化带头人、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通过推动文化工作者服务基层一线,培养一批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阅读推广人等。
5.强化督查考核。各村各单位要及时报送活动开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跟踪督查,牵头建立统计监测制度,每半年度通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通报结果及各村各单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将作为村工作积分制考评和满意站所考核的重要内容。
附件:棠树乡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工作领导小组
中共棠树乡委员会
2022年5月10日
附件
棠树乡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束红梅 乡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宋 涛 乡党委委员
朱德胜 乡党委委员 党政办主任
查全长 乡党委委员
廖明明 乡人大副主席
成 员:丁增荣(纪委副书记)
汪茂云(司法所所长)
石康俊(财政所所长)
张德清(农综中心主任)
夏义和(工会主席)
马海燕(社事服务中心主任)
张申军(计生办主任)
张亚楠(振兴办主任)
胡 俊(棠树中心校校长)
高 雅(妇联主席)
陈婷婷(团委副书记)
李伦亮(党政办副主任)
李光辉(文化站工作人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综合文化站,负责统筹协调并推动具体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