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乡2025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5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乡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年初既定目标任务,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确保较好地完成“三保任务”,全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现将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工作特色及亮点
(一)产业融合,构建“农文旅+”新格局
上半年,春秋乡紧紧围绕“生态、旅游、文化”的发展战略,以打造“文翁故里,印象春秋”金名片为引领,坚定不移走农文旅融合特色发展之路。一是筑牢产业根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太空莲、菊花、石斛、葛根等特色高效农业。延伸产业链条,建设板栗等农产品加工厂房,开发莲子羹、菊花茶、葛根粉、板栗等深加工旅游商品,形成“市场+村集体+企业+农户”的稳定产销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打造特色文旅。 深度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以“文翁文化”历史脉络为核心,整合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文化元素,打造“太空莲观光+民宿体验”农旅线路,联动菊花、石斛基地开发研学课程。截至6月,春秋乡接待游客数量达到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00万元,其中接待研学团队22个,研学游客数量突破5000人次,研学收入达20万元。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产业发展,新增民宿1家,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00人以上。三是丰富体验场景。创新推出贯穿全年的“四季农旅”体验:春季植树节、开耕礼(文翁林植树、农事体验、民俗表演);夏季采茶制茶;秋季丰收节(晒秋打卡点、稻谷收割比赛);冬季(筹备中),实现农业资源向沉浸式旅游转化。
(二)探索“乡贤+”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春秋乡以乡贤为纽带,打造“乡贤+”乡村振兴共同体,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形成“人才回归、资源下沉、文化赋能、治理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与乡村全面振兴。一是推动乡贤返乡创业与产业融合。利用乡贤路子多、信息灵、人脉广的优势,突出乡情招商、以贤招商,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实现乡贤激活乡村资源、带富村民就业、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截至目前,已协调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问题90余个,带动村级增收致富。二是激活乡土文化资源。 以“文化振兴”为主线,发挥乡贤能人德行好、文化素质高的优势,以文聚力、以文化人、以文兴业,培育文明乡风。三是创新乡贤参与治理机制。 充分发挥乡贤人熟、事熟、社情熟的优势,积极吸纳乡贤进入村民议事调解队伍,参与村内大小事务,形成“村两委+乡贤+村民”共治格局。结合“无事找书记”项目,组建由村内乡贤参与的特色调解队伍,以村民乐于接受的方式和贴近乡土的办法解决纠纷,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初始阶段。鼓励有能力的乡贤牵头修桥补路、助学助老等公益项目,弥补乡村公共服务短板,共同建设和谐美丽乡村,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项目攻坚蓄动能,发展根基稳步夯实
一是项目谋划与实施扎实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关键抓手,精心谋划、扎实推进项目库建设和项目实施。立足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精细梳理、科学论证,累计申报五批项目共13个,总投资规模达1484万元。项目结构布局合理,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3个,投资455万元,着力培育乡村内生动力和增收渠道;乡村建设行动类项目10个,投资1029万元。二是实施精品示范“双轮驱动”,引领美丽乡村全域提升。文冲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共计14个,活动和培训各1个,目前已完工项目10个(其中2023年项目2个,2024年项目8个已全部完工),读书庄乡村体验型民宿预计6月底完工。胜利村精品示范村于上半年通过省级审批,围绕乡村振兴五大方面申请了15个项目,其中板栗保鲜库建设项目及基础配套设施已开工建设,成为全市唯一一个有2个精品示范村的乡镇。
(二)衔接成果再巩固,筑牢防返贫屏障
一是扎实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全乡设立67个网格组,配备67名网格员,实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化全覆盖。现有监测户66户201人,上半年新增监测对象0户。二是落实精准帮扶措施。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实现脱贫人口就业务工1680人。设置光伏公益岗位人员167人、护林员125人、大别山公益岗5人。积极帮助申报“雨露计划”,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在校生共计76人完成申报。三是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组织机关干部成立4个督查组,对全乡15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两轮全覆盖督查。目前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户,农村户厕改造150户,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环境。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加强河湖管护。全面自查全乡河长制46处公示牌,12处水库“三个责任人”公示牌,更新42块公示牌信息,更换有问题公示牌4块。每月按时巡河,上报巡查记录表,建立问题台账,已发现并解决问题6处。持续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排查整治“四乱”问题。配合上级河长巡河,整改问题,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维护水域环境。
(三)农业发展扩面提质,乡村振兴步稳蹄疾
一是耕地保护严守红线。 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找回并完成验收耕地156亩,顺利完成目标任务量。完成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约2800亩收尾验收工作。完成1.4万亩土地流转,有效解决土地抛荒闲置问题。二是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坚持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上半年完成机收油菜9900亩,小麦600亩;完成蔬菜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0.78万吨;完成茶叶种植面积0.11万亩,产量36.07吨,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率达45%以上。三是特色农业提质扩面。 全乡共发展大棚蔬菜种植面积260亩、石斛55亩、温控采摘大棚28亩、菊花100亩、太空莲2000亩。完成绿色食品认证2个(黄心乌、西兰花)。春秋乡中元村投资建设的农业产业园“裕农园”,流转土地面积约500亩,涵盖太空莲种植、瓜蒌产业园、稻虾共养、梅花鹿养殖等,通过打造特色农业产业种植基地,结合旅游观光、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为一体,成为春秋一景,为各村发展提供新思路。
(四)平安防线织密实,治理效能持续跃升
一是筑牢安全底线。截至6月,全乡开展日常安全生产检查20余次,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22条;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2次,检查场所17家次,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5处;稳步推进烟花爆竹零售店办证换证工作,依据县级文件制定《春秋乡2025年度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工作实施方案》,逐户上门核查发现不符合条件的零售店44家,完成整改44户,县级审核通过53户(含新增7户)。二是推进矛盾源头化解。以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为主线,将防范化解信访矛盾风险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强化信访事项依法按时办理。截至6月,全乡共办理信访件4件,排查矛盾纠纷117件,化解率达99%以上。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电信诈骗、养老诈骗、反邪教等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品2000余份,切实增强群众法治观念。三是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新局面。春秋乡第二批11个“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村,已全面完成村级宣传、网格化管理机制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前期4个试点村陆续组建了特色调解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如文冲村的“三色”志愿服务队与“和事佬”调解队、中元村的“荷为贵”调解队和“心相莲”产业发展志愿队,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3次,为提升治理效能、服务群众需求注入了新活力。摸排并安装“一键呼叫器”103个,新增摄像头411个,为全面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和智慧乡村建设提供硬件保障。
(五)民生实事暖心坎,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2025年上半年度,全乡现有特困供养316人(其中集中供养40人,分散供养276人),新增特困供养7人、退出5人,共发放分散供养资金155万元。发放分散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失能50人、半失能132人、自理94人,合计276人)共59.8万元。现有低保866户1138人(新增39人,退出38人),共发放资金314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3.3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0.6万元、孤儿基本生活费13.1万元、高龄津贴21.9万元、60年代精简下放退职职工救济资金6.3万元。二是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实践站15个,组建“小板凳宣讲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15支,上半年开展移风易俗、理论宣讲等活动30余场。三是聚力乡贤赋能乡村。成立乡贤理事会11个,吸纳在外乡贤169人、本地新乡贤62人,协调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问题90余个,带动村级增收致富。四是普惠共享文体服务。扎实开展安徽省文化惠民工程“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截至6月份完成县局招标15场次演出任务,累计观众达3000余人。全面保障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时间每周累计不少于48小时,为群众提供了便捷、优质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和学习休闲场所。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当前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政府工作还存在亟待提升的方面:发展动能仍需强化:受宏观经济承压与区位条件限制,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投资拉动效应尚未充分释放;产业韧性有待提升:特色农产品布局分散,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环节薄弱,全产业链整合度不高;治理基础尚需夯实: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面临新挑战,基层网格化治理效能与群众期盼存在差距;队伍能力亟待升级:部分干部创新突破意识不足,专业化素养与乡村振兴新要求匹配度需进一步提高。面对问题与挑战,我们将统一思想,提高战斗力以高度责任感直面挑战、因题施策,全力破解发展瓶颈。
四、2025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春秋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新千万工程”,聚焦县委“三色舒城”部署,坚持“生态筑基、文化铸魂、产业兴乡”路径,以文冲村、胜利村“双示范村”建设为引擎,全力攻坚产业融合、文旅升级、环境提质、治理增效、民生保障五大任务,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完成。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产业强链,构建经济新体系
一是特色农业提质: 完成太空莲、菊花、丝瓜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调整农业区域布局,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推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产,新增莲子酒、菊花精油等商品上市。二是三产融合增效:打造“印象春秋”农旅IP,开发莲田摄影、采莲体验项目,联动民宿推出“全莲宴”;实施“直播电商助农”计划,拓宽莲子、菊花、葛根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按照“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有机融合乡村风光、民俗风情等特色元素,创造乡村旅游文化消费新场景,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集生态旅游、住宿餐饮和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农旅发展格局,从而构建出以“莲经济”为载体的经济融合体系。
(二)深化文旅赋能,擦亮研学旅游名片
一是持续双示范村攻坚:加快读书庄乡村体验型民宿、春秋乡革命老区枫香树街道改造项目工程进度,确保顺利完工并通过7月份省级精品示范村验收。推动完成胜利村2025年度衔接资金项目4个,做好省级一般债项目前期准备及实施工作。二是推动研学品牌升级:开发“文翁治学+农耕实践”特色课程,开展国学讲堂、拜师礼、拓印体验活动,签约中小学研学基地,拓宽研学旅游市场。
(三)攻坚人居环境,打造全域美丽新样板
一是环境整治提标: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五清一改”为重点,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稳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切实提升改厕质量;协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有序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形成机制健全、保障到位、运行规范、治理长效的环境管护格局,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示范引领扩面:推广文冲村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加快推进村庄绿化、道路亮化等美丽乡村提升工程。
(四)筑牢安全底线,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安全生产闭环:开展燃气、自建房、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回头看”,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五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要求限期整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隐患整改率100%;组织防汛防地质灾害演练3场,确保应急物资储备达标率100%。二是信访维稳加强: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对重点人员落实“全方位”包保稳控责任制;开展常态化精神障碍患者走访,按月更新台账;加强宣传,严厉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治理模式创新:深化“无事找书记”机制,推动乡贤矛盾调解成功率超90%;全面推广“道德超市”、志愿服务队和特色调解队等优秀举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推行“网格+数字化”管理,提升事件处置响应速度。
(五)增温民生福祉,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一是就业保障强化:开展家政、电商运营等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就业能力;开发乡村公益岗位30个,兜底安置困难群体;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利用政务网站、村务公告栏等);深化与乡镇企业的联系,开展订单式培训,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二是公共服务优化:举办“送戏下乡”“村晚”等文化活动;做好各村农家书屋图书配送工作,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下一步,春秋乡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拼”的精神、“实”的作风,“闯”的劲头,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研学品牌蓄势升级、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美丽乡村提档赋能,奋力谱写“文翁故里·印象春秋”新篇章,为深入实施“新千万工程”,奋力打造“三色舒城”贡献春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