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县高峰乡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舒城县高峰乡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4-01-22 11:26 信息来源:舒城县高峰乡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一)突出项目建设,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标准定位招引企业,围绕特色产业,着力招引一批符合高峰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的高质量农业企业落户,注重延伸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不断丰富招商形式,丰富宣传载体,加大微信、抖音、公众号等线上宣传推介力度。建立完善招商机制,密切加强对接联系,鼓励在外发展人员回乡创业,动员其引资回乡创业共建。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强化“妈妈式”服务理念,本着“你发展,我铺路;你纳税,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的宗旨,对外来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利用好高峰乡商会这个平台,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力争在新的项目上有所突破。

强力推动项目落地。加大项目争取,围绕产业培育、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编报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强力推动项目落地生根。做好项目保障,严格落实项目实施申报请示制度,规范项目审批、招投标、验收、审计等程序。对实施的重大项目,定目标、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全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二)突出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持续壮大优势产业。以乡村振兴“擂台赛”为抓手,深入实施农业提质增效“6969”和“138+N”工程,着力提升高峰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夯实农业设施基础,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建设一批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田园综合体。

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经营主体之间进行产业、要素和利益联接,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联合体。

(三)突出动态监测,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紧盯政策措施稳定。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兜住民生底线,认真落实分类管理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公益岗位,带动当地就业,做到“就业一人、巩固一户、带动一片”,保障脱贫人口不返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稳定帮扶政策,保持脱贫攻坚期间的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

紧盯动态监测调整。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机制,认真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定期核查,对监测户、边缘户和脱贫不稳定户的家庭收入状态、返贫潜在因素等实施网格化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情况,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继续坚持干部结对帮扶。持续发动社会、企业、合作社等帮扶力量,通过产业扶持、示范带动、政府帮扶等方式,实现脱贫巩固。

紧盯产业项目进度。重点谋划好衔接资金项目,加快乡村振兴计划项目实施,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继续加大投入,强化技术支撑,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抓市场、促生产,帮助脱贫户就地生产增收。

(四)突出城乡建设,奋力打造高峰特色小镇。

努力提升城乡品质。大力改变村容村貌,扎实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乱占耕地建房清理整治工作,全面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整治提升农村形象。

强力推进乡风文明。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将文明创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广泛开展各类文明评选,引导各村积极争创文明村、移风易俗村、乡风文明示范村。

(五)突出生态优先,切实践行绿色发展落地生花。

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林长制改革,强化乡域内水环境治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做好田长制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做好养殖行业重大污染风险经营单位的审批和日常监管工作,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沟塘渠坝治理,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着力大气污染治理,推广秸秆还田。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和环保违法行为,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环境。

深入开展专项行动。继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经费投入,健全垃圾转运机制,推动垃圾分类。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三大革命”,完善乡域范围内的污水处理网络。狠抓问题整治,开展砂石等自然资源管理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整治问责力度。完善环保联动协调机制,妥善处置各类环境风险。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以各类环保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大氛围宣传,坚持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六)突出民生至上,全面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和窗口办,积极推广“皖事通”APP和安徽政务服务网,提升服务地图访问量及办件量。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工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精准兜牢民生底线。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健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机制,把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摆在关键位置,继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退役军人服务、居家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慈善救助、法律援助等保障体系。关心关爱妇女儿童、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切实维护安全稳定。推进平安法治建设,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常态长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带案下访活动,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体系,确保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拥军优属、国防动员、人民武装等工作。

(七)突出效能提升,不断深化自身建设作风转变。

持续保持干事激情。要有冲劲,把压力变动力,把短板变跳板,争机遇、争项目、争资金、争发展。要有实劲,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在一线解决难题,在一线推动工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落实、促发展、惠民生。要有盯劲,凡重大决策一以贯之,凡重要任务一鼓作气,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各项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效。要有闯劲,打破小进即满、安于现状的自得心态,努力干出走在前列的优异成绩。

持续强化责任担当。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赢得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敢于在加快发展中担重任,敢于在困难矛盾中解难题,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切实把该担的担子担起来,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

持续增强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做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坚决贯彻上级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以及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不断提高人大议案、建议办理质量和效率,提升政府公信力。

持续维护政治生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区贯彻意见。注重用制度管人管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预算追加,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发展经济、保障民生上,让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