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县高峰乡 > 农业农村政策

【政策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3-06-29 14:38 信息来源:舒城县高峰乡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2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中央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介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并答记者问。


唐仁健表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守底线就是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振兴就是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强保障就是加强组织领导,强调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总的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狠抓落实,突出工作部署指导性、政策举措针对性,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唐仁健表示。


晒出亮眼“成绩单”


过去的一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发展,有效应对多重挑战,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夯实了三农压舱石,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了基础支撑。

一是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和油料扩种超出预期。生猪生产保持稳定,全年肉蛋奶、果菜鱼供应量足价稳。

二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不断优化完善,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强化落实,返贫致贫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大台阶,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增速分别比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和2.3个百分点。

四是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实施,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安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之年,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刘焕鑫介绍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二是脱贫劳动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三是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收入较快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之一进行强调部署。“我们将持续抓紧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刘焕鑫表示。

具体来看,一是抓监测帮扶落实。开展监测对象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排查,进一步提升识别精准性、帮扶针对性,及时化解因疫因病因灾等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实行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

二是抓发展动力培育。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就业,着力用发展的办法,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帮助脱贫地区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产业发展短板。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三是抓帮扶政策完善。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持续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等重点区域政策倾斜力度。深化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帮扶机制,促进形成防止返贫工作合力。发挥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压紧压实各级责任。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三农工作有两个永恒的主题,一个是保供,一个是增收,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吴宏耀表示。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9年提前一年实现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大台阶,达到了2013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但也要看到,当前农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增收动能有所减弱。

吴宏耀表示,必须高度重视,要拿出长短结合、务实管用的硬措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对此,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部署安排,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稳定就业增加一块。2022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1.96%,这是农民增收贡献的大头。将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提高就业技能,增加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稳定农民工就业。

二是经营增效提升一块。家庭经营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4.63%,其中六成多来自农业经营收入。将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通过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

三是财产收入挖潜一块。财产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2.53%,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可以挖掘。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

四是转移收入拓展一块。转移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20.88%,是农民特别是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增加对农民的补助补贴,筑牢社会安全底网,让农民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重点从四个方面来下功夫。”唐仁健表示。

具体来看,一是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重点是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在纵向上,贯通产加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在横向上,融合农文旅,加快发展面向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现代乡村服务业,鼓励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同时卖服务转变。

三是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立足整个县域统筹规划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着力提升县域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

四是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带动农户、服务农户中发展壮大自己,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形成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格局,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另一方面,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指引,既充分鼓励引导他们下乡,此外,也要对下乡的资本在引入、使用、退出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管,目的就是最后要让农民最大限度受益,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