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1. 政策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202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部署。
依据《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 38836—2020)等国家标准,以及省、市、县关于农村改厕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工作要求。
2. 现实需求:
高峰乡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旱厕、卫生条件差、粪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人居环境和群众健康。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统筹推进厕所改造与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1. 重要意义:
民生改善:提高农村卫生条件,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生态保护:推动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助力“绿水青山”建设。
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红色旅游等结合,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2. 总体考虑: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村庄条件选择改厕模式,避免“一刀切”。
质量优先: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改厕工程长效运行。
群众主体: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参与积极性,防止形式主义。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1. 调研摸底(2024年12月—2025年1月):
组织乡村干部入户调查,摸排需改厕农户数量、现有厕所类型及粪污处理情况。
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优化改厕方案。
2. 政策研究(2025年2月):
学习国家和省市县相关政策文件,结合高峰乡实际,明确改厕模式、技术标准和资金保障。
3. 方案起草(2025年3月):
由乡农业农村办牵头,联合环保、住建等部门拟定初稿,经乡党委会审议后形成最终方案。
四、工作目标
1. 量化目标:
2025年完成400户农村厕所改造,重点覆盖东港和美乡村、普庆美丽乡村及环湖路、红色景区周边区域。
2. 质量目标:
改厕合格率100%,粪污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群众满意度95%以上。
3. 长效目标:
建立“建管用”一体化机制,确保改厕设施长期有效运行。
五、主要任务
1. 科学选择改厕模式:
管网覆盖区:采用“完整下水道式”改厕,接入污水处理系统。
非管网区:推广“预制一体式三格化粪池”模式,精品示范村优先使用。
2. 严格技术标准:
厕屋面积≥1.2㎡,化粪池容积按家庭人数分级配置(1.5m³—2.5m³)。
化粪池材质、过粪管安装等符合国家标准,确保防渗、防臭、防雨。
3. 整村推进示范:
以东港村、普庆村为重点,打造改厕示范点,带动全乡整村实施。
4. 粪污资源化利用:
推动粪液还田、沼气利用等模式,鼓励农户或合作社集中清掏、循环利用。
六、创新举措
1. “改厕+旅游”结合:
在红色景区周边推行“生态厕所+景观化粪池”,提升旅游体验。
2. 智慧化管理:
建立改厕户电子档案,扫码查看维护记录,实现动态监管。
3. 社会化服务:
引入专业公司负责粪污清掏、资源化利用,政府购买服务保障长效运行。
4. “以奖代补”激励:
对提前完成改厕且验收合格的村给予额外奖励,调动村级积极性。
七、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
成立乡改厕工作领导小组,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村级设立改厕专员。
2. 资金保障:
按2000元/户标准补助,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环保等项目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3. 技术保障:
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培训施工队伍,全程指导质量把控。
4. 监督考核:
每月调度进展,开展随机抽查,验收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并扣减补助资金。
5. 宣传动员:
通过“村村响”、入户宣传等方式普及改厕政策,评选“卫生示范户”增强荣誉感。
政策执行(解释)单位:舒城县高峰乡综合执法大队
联系电话:0564-84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