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政﹝2025﹞25号
县发改委:
高峰乡西港村婆婆岭中药材加工项目位于西港村境内,为进一步提高乡一般农用地的使用效率以及提升高峰乡西港村的集体收入,拟建设高峰乡西港村婆婆岭中药材加工项目。本项目旨在建设集中药材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加工厂,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的中药材加工基地。项目重点内容:建设厂房3间,加工设备一套,新建冷库一座。初期计划年加工中药材 20吨,逐步扩大产能,形成稳定的产品供应体系,提升区域中药材产业竞争力
。该项目总投资为45万元,现特向贵委申请立项。
妥否,请批示。
附:高峰乡西港村婆婆岭中药材加工项目建议书
舒城县高峰乡人民政府
2025年6月18日
高峰乡西港村婆婆岭中药材加工
项
目
建
议
书
舒城县高峰乡人民政府
二〇二五年六月十八日
目 录
一、项目概述
1项目背景
2项目目标
二、市场分析
1市场需求
2竞争分析
三、建设条件
1资源条件
2基础设施
四、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内容
2生产流程
五、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
1环境保护
2安全措施
六、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2资金筹措
七、经济效益分析
1收入预测
2成本估算
3利润分析
八、社会效益分析
九、结论
高峰乡西港村婆婆岭中药材加工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中医药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中药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本项目所在山区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如天麻、苦菜、黄精、黄连、杜仲等,但长期以来,因缺乏深加工能力,当地中药材多以初级原料形式出售,附加值低。建设中药材加工厂,有助于实现资源就地转化,推动山区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建设集中药材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加工厂,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的中药材加工基地。初期计划年加工中药材 20 吨,逐步扩大产能,形成稳定的产品供应体系,提升区域中药材产业竞争力 。
二、市场分析
(一)市场需求
1、国内市场: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日益凸显,国内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等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相关行业报告,过去五年,我国中药材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 8% 以上,对优质中药材加工产品需求旺盛。
2、国际市场: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药材及其加工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欧美、东南亚等地对天然植物药、提取物需求持续增长,为项目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二)竞争分析
1、优势:项目依托当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原料供应充足且成本较低;山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相对较低;加工产品可突出
“道地药材” 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
2、劣势:相比发达地区的大型药企,项目初期在技术研发、品牌影响力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三、建设条件
(一)资源条件
项目所在山区中药材资源丰富,拥有野生及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超 10 种,其中苦菜、黄精、天麻、黄连等道地药材年产量达20吨、为加工厂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保障。
(二)基础设施
1、项目选址临近县级公路,距离高速公路入口25公里,交通较为便利,便于原料采购和产品运输。
2、水电:区域内水电供应稳定,能够满足加工厂生产、生活需求。
四、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内容
1.厂房建设:建设原料仓库、加工车间、冷库、质检室、办公区等,总建筑面积850平方米。
2.设备购置:配备清洗机、烘干机(冻干机)、切片机、提取设备、包装机等加工设备,以及质量检测仪器。
(二)生产流程
原料收购→检验筛选→清洗→干燥→加工(切片、提取等)→质量检测→包装→入库销售
五、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
(一)环境保护
1、废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沉淀、过滤、生化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
2、废气处理:安装除尘设备和废气净化装置,减少加工过程中粉尘、异味排放。
2、废渣处理:对加工废渣进行分类处理,可利用部分用于堆肥,不可利用部分委托专业机构无害化处理。
(二)安全措施
1、配备消防设施,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定期开展消防演练。
2、为生产工人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制定应急预案。
六、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45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万元(包括厂房建设18万元、设备购置20
万元、冷库5万元、其他配套设施2万元)。
(二)资金筹措
争取政府产业扶持资金45万元。
七、经济效益分析
(一)收入预测
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 10万元,主要来源于中药饮片、提取物等产品销售。
(二)成本估算
年总成本约8万元,包括原料采购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折旧、水电费、销售费用等。
(三)利润分析
年净利润约2万元。
八、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建成后,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6个,带动周边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采收,促进农民增收。
2、推动山区中药材产业升级,提升区域中药材产业知名度,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3、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九、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建设基础。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建议尽快推进实施。